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脾经法操作:用拇指螺纹面于患儿螺纹面上,旋转推移---补脾经
经小儿拇指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清脾经作用:旋推屈指推---健脾和胃向指尖直推---清脾胃之火
主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痢疾、咳嗽、黄疸等脾胃消化系统疾患。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推肝经法操作: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食指螺纹面上作旋推为补肝经。由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肝经。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除烦主治:惊风、目赤、头痛、头晕、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肝经有热或肝风内动的疾病。第五节上肢部穴位3、推心经法操作: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中指螺纹面上作旋推补心经;
反之直推为清心经。推100~500次。作用:清心导热主治:清心经---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致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临床中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合用。心经多以清为主。需要补可补后加清,或补脾经代之第五节上肢部穴位4、推肺经法操作: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无名指螺纹面旋推为补肺经。反之直推为清肺经。推100~500次。作用:补法---补益肺气清法---宣肺清热主治: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咳嗽气喘,虚汗怕冷肺经虚寒证。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外感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第五节上肢部穴位5、推肾经法操作: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小指螺纹面上作旋推,也称补肾经;
反之为清,称清肾经。推100~500次。作用: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利下焦湿热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等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多以清小肠代之。第五节上肢部穴位6、推大肠法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到虎口---补;反之为清。推100~300次。作用:调理肠道主治: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
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第五节上肢部穴位7、推小肠法操作:用拇指推,由小指尖推向指根为补,反之为清。作用:清小肠---清热利尿,泌别清浊主治:温补下元;清利下焦实热,治疗遗尿、尿闭、发热。本穴多用清法。补小肠能滋阴补虚。若阴虚水亏,
小便短少,可用补法。第五节上肢部穴位8、掐十宣(十王)法操作:拇指甲逐一掐,各3~5次或醒后即止,称掐十宣。作用:清热、醒神、开窍临床应用:用于急救。治疗高热惊风,抽搐,昏厥。
第五节上肢部穴位9、推四横纹法操作:以拇指面推食、中、环、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100~500次。作用: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临床运用:消化不良,疳积,腹痛,腹胀,肠鸣。掐揉四
横纹---治疗小儿疳积的要穴,与补脾经、揉中
脘、按揉足三里、捏脊等合用,也可用毫针或
三棱针点刺。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0、掐揉四横纹法操作:以拇指甲掐食、中、环、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3~5遍。然后,拇指面揉食、中、环、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100~500次。作用: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主治:同推四横纹法。
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1、按揉掌小横纹法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按揉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100~300次。作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主治:疳积、伤食、腹胀、腹痛、气血不和、咳喘、口唇破裂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2、按揉肾顶法
操作:以中指端或食指端按揉小指顶端处100~300次。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临床应用:治疗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
气虚自汗---与补脾经、补肺经、推三关、
揉足三里等合用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3、推天门入虎口法
操作:以拇指面或桡侧面,沿拇指尺侧缘,自指尖推至虎口呈一直线。操作100~300次。主治:痢疾、腹痛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4、揉内劳宫法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手掌心100~300次。作用:揉内劳---清心退热临床应用:揉内劳宫清热除烦,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症。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5、揉小天心法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100~300次。作用:揉按小天心---滋阴清热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夜啼、目赤肿痛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6、捣小天心法操作:以中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10~20次。主治:惊风、翻眼、目斜视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7、运内八卦法操作:以拇指面或中指面,沿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到中指根的2/3为半径画的圆,做运法100~300次。主治:食欲不振、乳食停滞、腹泻、腹胀、嗳气、胸闷、咳嗽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8、揉板门法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手掌大鱼际平面100~500次。作用:揉板门---止咳化痰、降逆平喘
主治:食欲不振、乳食停滞、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嗳气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19、推板门法操作:以拇指面或桡侧面推手掌大鱼际平面100~300次。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为横纹推向板门。作用:推板门---止泻、止呕临床运用:腹泻、恶心、呕吐等。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0、推胃经法操作:以拇指面或桡侧面推大鱼际桡侧缘赤白肉际处,100~500次,自掌根推向指根方向为清,一般胃经只清不补。作用:清胃经具有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临床应用:清胃经用于上逆呕恶,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1、运土入水法操作:以拇指面或桡侧拇指面,自拇指尖端,经手掌边缘、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运至小指尖。操作100~300次。主治:痢疾、便秘、小便短赤、恶心、呕吐、腹胀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2、运水入土法操作:以拇指面或桡侧拇指面,自小指尖经小指掌面稍偏尺侧,手掌边缘,运至拇指尖端。操作100~300次。主治:食欲不振、痢疾、腹胀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3、分推阴阳法操作:以两手拇指面或桡侧面自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分推100~300次。主治:寒热往来、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夜啼、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4、按揉总筋法操作: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手腕掌侧横纹的中点100~300次。作用:掐总筋----退热止呕,镇惊止痉临床运用:发热、呕吐、惊风、抽搐。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5、掐揉端正法操作:以拇指指甲掐揉中指指甲根两侧30~50次。主治:腹泻、恶心、呕吐、痢疾、惊风、抽搐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6、掐老龙法操作:以拇指指甲掐中指背指甲根中点上1分处3~5次。作用:镇惊开窍临床运用:急惊暴卒,昏迷不醒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7、掐揉五指节法操作:以拇指指甲依次掐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处30~50次。作用: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临床应用:掐五指节---惊惕不安、惊吓啼、惊风等。揉五指节----胸闷、痰喘等症。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8、揉二扇门法操作:以拇指或食指偏峰揉手背中指本节两旁凹陷处100~500次。作用:掐揉之能发汗透表,退热平喘主治:感冒、身热无汗、惊风抽搐等。
二扇门是发汗要穴第五节上肢部穴位29、揉外劳宫法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手背中央,第3、4掌骨间,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100~300次。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临床运用:外感风寒,腹痛腹胀腹泻,脱肛,遗尿,疝气等。揉外劳宫可用于一切寒证。第五节上肢部穴位30、掐揉威灵法操作:以拇指指甲掐外劳宫旁,第2、3掌骨间3~5次,继而揉10~20次。作用:开窍醒神主治:惊风、抽搐、昏迷不醒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31、掐揉精宁法操作:以拇指指甲掐外劳宫旁,第4、5掌骨间3~5次,或以中指端或食指端揉100~300次。作用:行气、破结、化痰临床运用:气喘,干呕,惊风。第五节上肢部穴位32、揉二人上马法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手背,第4、5掌指关节后凹陷中100~500次。作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主治:小便短赤、痰喘、腹痛、泄泻、脱肛、遗尿、疝气、体虚、伤食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33、揉一窝风法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100~300次。作用: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临床运用:急慢惊风,各种腹痛,关节屈伸利第五节上肢部穴位34、揉膊阳池法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手背腕横纹正中后3寸处100~300次。作用:掐、揉膊阳池----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临床运用:治感冒头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便秘---与清大肠、运外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合用小便不利---与推箕门、揉关元、清小肠等合用感冒头痛---与治外感“四大手法”、拿风池等合用第五节上肢部穴位35、推三关法操作:以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沿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100~300次。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腹痛、泄泻、畏寒、病后虚弱、风寒感冒、四肢无力、风寒感冒、发热无汗、疹出不透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36、推天河水法操作:以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沿前臂正中,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100~300次。作用:清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临床运用:感冒发热、内热、潮热、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口疮、夜啼、口渴、惊风等。
第五节上肢部穴位37、退六腑法操作:以食中指指面,沿前臂尺侧,从肘推至腕100~300次。作用:退六腑---清热,凉血,解毒临床运用:主治:高热神昏、烦躁不安、惊风、鹅口疮、咽喉肿痛、面肿、热痢、大便秘结等。第五节上肢部穴位小结第五节上肢部穴位
1.以五脏命名的穴位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肾纹,前五穴治疗本脏的病症,用补法能补其不足,用清法能泻其有余,其中肝经、心经两穴宜清不宜补,若补时,须补后加清;脾经、肾经两穴用补法为多,清法宜少用;唯肺经有补有泻。五穴组合又称五经穴,与相关的脏腑经穴相配,治疗相关脏腑病症。
2.以六腑命名的穴位,胃经、大肠和小肠诸穴,主要用于本腑的病症,用补法能补其不足,用清法能泻其有余,但其中胃经、小肠经多用清法。3.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揉外劳宫、掐揉一窝风、推三关五法均能解肌发表,治疗外感病,但掐揉二扇门发汗作用较强,宜用于邪实体壮者。清天河水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后三法兼能温阳散寒,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而推三关又能补益气血;揉外劳宫兼散脏腑积寒和升阳举陷;掐揉一窝风亦治腹痛。小结第五节上肢部穴位4.清天河水、退六腑、掐揉小天心、揉内劳宫、运内劳宫、揉二人上马和分手阴阳均能清热。而清天河水主要清卫分、气分之热;退六腑主要清营分、血分之热;运内劳宫、揉二人上马能清虚烦内热;揉内劳宫、揉掐小天心主要清心经之热,而后者兼有利尿、镇惊的作用,用于心经有热,或移热于小肠,惊惕不安,小便短赤者。分阴阳能调和气血,主要用于寒热往来,气血不和。5.推板门、揉板门、揉端正、运外八卦、运内八卦,均能健脾和中,助运消滞。揉板门主要能消食化滞;板门推向横纹、揉左端正主治腹泻;横纹推向板门、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职助理合同范本
- 2025年长沙货物从业资格证考试
- 保安服务合同范本
- 代办注销合同范本
- 内部包协议合同范本
- 动迁协议出租合同范本
- 公司团购合同范例
- 农业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 修路回收物资合同范本
- 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 化妆品批生产记录
- Excel数据透视表培训PPT课件
-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 硬笔书法纸(A3)
- 【公开课课件】高三英语二轮复习polish writing
- 项目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网络图(共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