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主备人备课成员设计意图《12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旨在激发一年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探究轮子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科学原理的运用,增强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对轮子的功能有直观认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组装和拆解简单轮子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轮子的基本特征和功能;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学生理解轮子滚动原理的抽象性;2.学生在组装和拆解轮子模型时遇到的实际操作困难。
解决办法:1.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对比,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轮子的基本特征;2.设计简单易懂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操作,同时提供示范视频,帮助学生克服操作难点;3.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引导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学具准备Xxx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轮子、图片和视频展示轮子的功能和原理。
2.实施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组装和拆解轮子模型,加深对轮子工作原理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轮子相关的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轮子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首先,用一辆小汽车作为引入,询问学生这辆小汽车有什么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上的轮子,提出问题:“这些轮子有什么用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2轮子的故事》。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1)轮子的基本特征
详细内容:展示不同形状、大小的轮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轮子的基本特征,如圆形、平滑表面、有辐条等。用时:5分钟。
(2)轮子的功能
详细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让学生了解轮子能帮助交通工具滚动、减少摩擦、提高速度等。用时:7分钟。
(3)轮子的原理
详细内容:讲解轮子的滚动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轮子的滚动效果,引导学生思考轮子滚动的原因。用时:8分钟。
3.实践活动
(1)组装轮子模型
详细内容:分发轮子模型和工具,让学生分组组装轮子模型,并观察轮子转动的情况。用时:10分钟。
(2)拆解轮子模型
详细内容:在组装完成后,让学生拆解轮子模型,观察内部结构,了解轮子的组成。用时:10分钟。
(3)创意轮子设计
详细内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轮子模型,如能在水中航行的轮子、能在斜坡上滚动的轮子等。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1)轮子的应用
举例回答:请举例说明轮子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轮子的改进
举例回答:如果让你设计一款新型轮子,你会如何改进它?
(3)轮子的特点
举例回答:请说出轮子的三个基本特征。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首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轮子的基本特征、功能及滚动原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轮子的应用。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交通工具,了解其轮子的特点和应用。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与描述能力
2.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组装和拆解轮子模型,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如何观察轮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和改进设计。
3.科学探究精神
在探究轮子滚动原理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找到了答案。这种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得出结论。
4.创造与创新能力
在创意轮子设计环节,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轮子模型。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5.交流与合作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在团队中发挥作用。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6.知识迁移能力
7.生活中的科学意识
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关注周围环境中的科学现象,并尝试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教学反思与总结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收获颇丰,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我采用了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对比,让学生对轮子的基本特征有了直观的认识。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很有效,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轮子的功能。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轮子滚动原理时,有些学生还是不太理解,这可能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所以,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找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
其次,我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投入了很多心思。我设计了组装、拆解和创意设计三个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轮子的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活动受到了他们的欢迎,他们在实践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创意设计环节,部分学生因为缺乏想象力而感到困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到的科学知识有限,所以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还不够到位。有时候,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我没有及时纠正。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于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课堂管理上,我还需要更加细致入微。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在讲解抽象概念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在课堂管理上,提前制定明确的规则,并严格执行,确保教学秩序。
3.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在课后,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我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一个圆形轮子的直径是0.4米,如果轮子滚动一周,它走了多少米?
解答:轮子的周长可以通过公式C=πd计算,其中C是周长,π是圆周率(大约是3.14),d是直径。所以,这个轮子的周长是C=3.14×0.4米=1.256米。因此,轮子滚动一周走了1.256米。
2.例题:一个自行车轮子每转一圈可以推动自行车前进2米,这个轮子的直径是0.6米,那么骑自行车时,每转一次踏板,自行车可以前进多少米?
解答:首先计算轮子的周长,C=πd=3.14×0.6米=1.884米。由于每转一圈轮子可以前进2米,那么每转一次踏板,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就是2米。
3.例题:一个轮子半径是0.3米,如果轮子每分钟转3圈,那么每小时轮子走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解答:首先计算轮子的周长,C=πd=2×π×0.3米=1.884米。每分钟转3圈,那么每分钟走过的路程是1.884米×3=5.652米。每小时有60分钟,所以每小时走过的路程是5.652米×60=339.12米。
4.例题:一个轮子的周长是3.14米,如果这个轮子从A点滚动到B点,然后返回A点,一共滚动了多少圈?
解答:由于轮子从A点滚动到B点再返回A点,相当于滚动了两倍的A到B的距离。设A到B的距离为x米,那么总距离是2x米。由于周长是3.14米,所以2x=3.14,解得x=1.57米。因此,轮子滚动了两圈。
5.例题:一个自行车轮子直径是0.5米,骑自行车时,如果每分钟踏板转动100次,那么每小时自行车可以骑行多少米?
解答:首先计算轮子的周长,C=πd=3.14×0.5米=1.570米。每分钟踏板转动100次,意味着每分钟轮子转动100圈,每分钟自行车前进的距离是1.570米×100=157米。每小时有60分钟,所以每小时自行车可以骑行157米×60=9420米。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整体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提出的问题能够认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动手能力较强,能够按照步骤完成轮子模型的组装和拆解。有个别学生在理解轮子滚动原理时遇到了困难,但通过小组合作和老师的个别辅导,他们最终也理解了这一概念。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例如,一个小组通过实验发现,轮子的直径越大,滚动起来越省力。另一个小组则通过讨论,提出了在轮子设计中加入防滑纹理以增加抓地力的建议。这些成果展示了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的思考和创造力。
3.随堂测试:
我设计了一份随堂测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实验操作题,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对轮子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有较好的理解,但在轮子滚动原理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选择题和简答题,但在实验操作题上,部分学生由于操作不够熟练,导致答案不够准确。
4.实践活动反馈:
实践活动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例如,在组装轮子模型时,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还发现了轮子不同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在拆解环节,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轮子的内部结构。这些实践活动的反馈表明,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对轮子的理解更加深入。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堂表现,我将对以下方面给予反馈:
-对于积极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对于在实验操作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操作技巧。
-对于在理解轮子滚动原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建议他们通过额外的阅读和学习资料来加深理解。
-对于在实践活动中的优秀表现,如创意设计,将进行展示和讨论,以鼓励其他学生。
-对于随堂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将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在知识、技能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劳务合同范例
- 劳动合同范本在昆明
- 包地合同范本模板
- 出口车牌架采购合同范本
- 临时用房建设合同范本
- 第五课 我是小画家-模块组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大连版(2015)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劳动合同范本申请
- 养羊合作合同范本
- 2024年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日照银行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实践教学与实训教学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同步分层作业课课练(含答案)
- 口腔科普知识问答
- JTT327-2016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2024宁波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春季开学教职工安全培训内容
- 《万以内数的认识》大单元整体设计
- 中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
- WJ30059-2024军事工业爆炸物品设计安全标准
- 创伤性脑疝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