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设计思路本节课围绕“第13课东汉的兴衰”展开,结合统编版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通过历史事件分析、人物评价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特点、兴衰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分析东汉时期的社会变迁,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学会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独立思考和历史批判精神。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东汉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2.东汉兴衰的原因分析。
难点:
1.对东汉时期复杂历史事件的准确把握。
2.对东汉兴衰原因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逐步梳理东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特征。
2.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历史空间和时间。
3.设计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东汉兴衰的原因,如外戚宦官专权、土地兼并等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东汉时期的历史图片、相关人物画像、地图、东汉社会生活场景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无特殊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布置分组讨论区,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确保多媒体设备正常工作。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汉时期,探究这个时期的兴衰历程。请大家思考,东汉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东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兴衰历程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讲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东汉时期的建立背景。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2.老师展示图片:展示东汉时期的都城洛阳城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东汉时期的洛阳城有何特点?
3.学生观察并回答,老师总结:东汉时期的洛阳城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4.老师讲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东汉时期的主要政治特征。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国力逐渐衰落。
5.老师展示图片:展示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专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外戚宦官专权对东汉时期产生了哪些影响?
6.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总结: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削弱了中央集权,为东汉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7.老师讲解:东汉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8.老师展示图片:展示东汉时期农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地兼并对东汉时期产生了哪些影响?
9.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总结:土地兼并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为东汉的衰落提供了土壤。
10.老师讲解: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老师展示图片:展示黄巾起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黄巾起义对东汉时期产生了哪些影响?
12.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总结: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政权的根基,加速了东汉的衰落。
13.老师讲解:东汉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
14.老师展示图片:展示东汉时期著名文化人物画像,引导学生思考:东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化成就?
15.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总结:东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哲学、医学、天文学等方面。
三、课堂讨论
1.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东汉时期兴衰的原因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3.老师总结:东汉时期兴衰的原因主要有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农民起义等。
四、巩固练习
1.老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讲解练习题答案,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东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兴衰历程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老师强调:同学们,东汉时期的兴衰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未来努力奋斗。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
2.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东汉时期兴衰的短文,字数不限。六、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东汉时期的考古发现:介绍在东汉时期发现的代表性文物,如东汉铜镜、画像石等,这些文物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东汉时期的著名人物:介绍东汉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光武帝刘秀、东汉名臣郭泰等,通过人物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政治理念、治国方略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东汉时期的文学成就:介绍东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古诗十九首》等,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东汉时期的文学风貌和人文精神。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阅东汉时期的文献资料,如《后汉书》、《东汉会要》等,以加深对东汉历史背景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东汉时期的各种角色,如皇帝、外戚、宦官、农民等,通过模拟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历史参与感和理解力。
-鼓励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如洛阳博物馆、汉长安城遗址等,实地感受东汉时期的历史氛围,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学生可以尝试撰写历史小论文,选择东汉时期的一个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东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科技发展等,通过写作提升历史分析能力和学术素养。
-结合地理课学习,让学生绘制东汉时期的疆域图,标注重要城市和地理特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
-通过艺术课程,让学生创作东汉时期的历史画或雕塑,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东汉时期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七、板书设计①东汉的建立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光武帝刘秀的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减轻赋税,恢复经济。
②东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外戚宦官专权:如梁冀、窦武等外戚的专权,以及宦官的干预政治。
-政治腐败:外戚宦官的专权导致政治腐败,加剧社会矛盾。
③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土地兼并:豪强地主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
-经济发展:东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
④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如与匈奴、羌族的战争和和平交往。
⑤东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文学:如《古诗十九首》等文学作品。
-哲学:如王充的《论衡》等哲学著作。
-科技:如张衡的地动仪等科技发明。
⑥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动摇了东汉政权。
-三国鼎立: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八、课后作业1.作业内容:请结合所学,简要描述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的主要政治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光武帝刘秀的主要政治改革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减轻赋税、恢复经济等。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东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作业内容:分析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及其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答案: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包括皇权衰弱、政治腐败、权力斗争等。这种专权现象导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作业内容:论述东汉时期土地兼并对社会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案: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加剧了社会矛盾。例如,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因土地兼并引发的农民起义。
4.作业内容:比较东汉时期与西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并说明东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答案:东汉时期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与西汉相比,东汉时期农业技术有所提高,手工业和商业更加繁荣,城市化进程加快。
5.作业内容:列举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化成就,并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
答案: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化成就包括《古诗十九首》、王充的《论衡》等。这些文化成就反映了东汉时期文学、哲学、科技等方面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作业内容:分析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土地兼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这场起义动摇了东汉政权的根基,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作业内容:探讨东汉时期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并举例说明。
答案:东汉时期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包括战争和和平交往。例如,东汉与匈奴的战争和与羌族的和平交往,反映了东汉时期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8.作业内容:分析东汉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东汉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包括注重实用、创新性强等。例如,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反映了东汉时期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东汉的兴衰”,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汉时期的建立、政治特征、社会经济状况、民族关系、文化成就以及末年的社会动荡。
1.东汉时期建立于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光武帝刘秀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恢复了经济,为东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东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这一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3.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进步。同时,东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也十分显著,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
4.东汉时期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复杂,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在科技方面,东汉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如张衡的地动仪。
5.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动摇了东汉政权的根基。这场起义加速了东汉的衰落,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堂检测:
1.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东汉时期的建立者是:()
A.刘邦B.刘秀C.曹操D.孙权
(2)东汉时期的都城是:()
A.洛阳B.长安C.建业D.汉中
(3)东汉时期的主要政治特征是:()
A.政治清明B.外戚宦官专权C.中央集权D.地方割据
(4)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化成就是:()
A.《史记》B.《古诗十九首》C.《汉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货款担保合同范本
- cso公司合同范本
- 专题一第2课五、《软件系统》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15《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修房子木材出售合同范本
- 冻库工程销售合同范本
- 公装合同范本
- 个人郊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个人餐厅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新乡市长垣市公益性岗位招聘笔试真题
- 《经营模式浅谈》课件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 环保设备设施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疏散路线智能规划系统
- 《快递实务》课件 项目1 走进快递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解读与集体备课课件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鸡肉食品行业报告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火车站消防指导培训课件
- 妇产科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