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
生物试卷
说明:L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酶与植物代谢
1.黑领是沉水植物,低浓度CO2会诱导其光合途径由C3转向C4,如图I所示;其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
由叶绿体DNA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DNA编码的小亚基共同组装而成,其合成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途径加图2
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藻细胞中,参与大亚基肽链合成的RNA有(编号选填);据图1、2分析,图中的X是
(编号选填)。
①tRNA②mRNA③「RNA④三碳糖⑤五碳糖
(2)下列环境条件和物质代谢过程,短时间变化对图2中X浓度有影响的是一。
A.外界环境的CCh浓度
B.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
C.三碳糖输出叶绿体的速度
D.睡R的活性
(3)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可以进行转录,也能进行翻译
B.酶R的小亚基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叶绿体
C.如果叶绿体中大量累积可溶性糖,可能导致叶绿体吸水涨破
D.叶绿体DNA上出现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4)请简述黑藻细胞在低浓度CO?条件下的暗反应合成途径:。
甘蔗光合作用产物蔗糖是重要的糖浆原料。某工厂寻求改进工艺,尝试使用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的方法生产转化
糖浆。现有不同来源的三种只含有蔗糖能的样品溶液A、B、C,为了选出酹活性最高的样品,现取含有等量酹的
三种样品进行测试,试验条件及结果如下:
实验甲:向样品中加入等量的蔗糖溶液,pH=7.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若干次实验,结果记录如图3。
实验乙:向样品中加入等量的蔗糖溶液,温度为36C,在不同pH下重复若干次实验,结果记录如图4。
®6
m
O.5
水O.
解O.4
产
物3
浓O.
度O.2
IO.
L1
L0
103036405060温度0c
A------B-----C
图3
(5)根据实验甲、乙的结果,工厂应选择蔗糖酶(选填"A"、"B”或"C”)催化蔗糖水解生产
糖浆;催化生产中最佳反应条件是(编号选填)。
①温度为36℃②温度为60c③pH为7.4④pH为5
(6)工厂技术人员根据旧工艺的经验认为,提高温度和降低pH可以促进蔗糖的水解。如果在新工艺中提高温度
和降低pH,能否达到促进蔗糖水解的效果?为什么?
二、基因与遗传(20分)
2.某科研团队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红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
高粱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高粱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
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2-1。
豌豆染色质片段玉米体细胞杂交细胞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属于一。
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D.碱基对的增添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编号选填)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
®1②2®406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F|/F2)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
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
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甘脂沉积病是一种单基因(GLBI基因)遗传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随着病情的发展,
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的有智力发育迟缓、失明、掘痫、肺部感染、跌伤等情况。图2-2为该病患者的家系图。请回
答问题:
lO-pO
1I2□男性正常o女性正常
11O一~Q■男性患病•女性患病
川占『I
567
(4)仅依据图中的系谱图,推测此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一。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显性遗传D.伴X隐性遗传
(5)按上题的推测,基因用A、a表示,则H-4中可能存在的细胞有一
经调查家族病史,发现1【-3和n-4家族均无该致病基因。现对M3、H-4及n-6的GLB1基因的两个关键片段检测
碱基序列,结果如图2-3(显示部分)。(可能用到的密码子:GAA谷氨酸、CAC天冬氨酸、CUU亮氨酸、CUG亮
氨酸、ACU酸酸、AUU异亮氨酸、LCA丝氨酸、UCC丝氨酸)
II-3II-4II-6
片段1TGAAACTGACTTGAAATTGACTTGAAACTGACT
片段2CCGCTCCTCCGCCGCTCATCCGCCGCTCCTCCG
注:图中所示均为GLBI非模板链序列,横线上的三个碱基控制一个氨基酸
(6)根据图信息,推测此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一。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显性遗传D.伴X隐性遗传
(7)如果n-4再次怀孕,预测其生一个健康孩子概率为。
(8)通常孕妇血浆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为实现优生优育,能否用II-4的血液检测胎儿是否含有单唾液四已
糖神经节甘脂沉积病致病基因?(“能”或“不能”),原因是o
三、石油与生态系统
3.河口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在连接着陆地和海洋的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海
海域某河口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图3-1所示。
(1)图中,从营养结构分析,银婚最高属于第(编号选填)营养级。
①二②三③四④五
(2)海洋碎屑包括海洋动物的粪便、陆地河流流入的颗粒物以及海洋生物尸体的分解物等,因此从成分上看头足
类(如乌贼、章鱼)属于o(编号选填)
①消费者②生产者③分解者
(3)对上述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有—o
A.图包含该河口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
B.浮游动物和头足类的食物相同
C.银第和蟹类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D.银解和蟹类存在双向的信息传递
(4)下表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为x|()5kj)。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呼吸作用散失尸体残骸流入分解未利
量量者用
第二营养
①1100300500
级
第三营养
1201709010
级
表中①的数值为o
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藻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取藻细胞样波1mL稀释1(X)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
数室规格为ImmxImmxO.lmm,共16个中格)计数,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滴细胞悬空/用流纸吸去多余恩满
盖上盖玻片
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
(5)指出上述图操作步骤中的错误
(6)图为正确操作后显微镜下藻细胞的分布情况,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藻细胞的总数为一个。
小格
中格(双线边)
藻细胞
A.1.92x10sB.1.44X107C.1.92x107D.1.44x10s
海洋石油污染是一种世界性的海洋污染,石油污染物不仅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且大部分生物
难以降解。
(7)研究表明,石油污染物能抑制某种贝类雌性激素的合成。请预测石油污染海域该种贝类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
o(编号选填)
①稳定型②增长型③衰退型④不确定
(8)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
施。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生物修复的途径降低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下列关于该项方法在河口生态系统运用合理
的是o
A.利用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清理海洋石油污染物
B.种植对石油污染物具强耐受性的植物吸收该污染物
C.烧掉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以防止污染
D.利用吸附剂把石油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出来
四、神经与稳态调节
4.研究发现,突触效能的核心机制是长时程增强(LTP)。有两个相连的神经元A和B,如果用电极高频率刺激A
神经元,重复几次这样的操作后,突触后膜的B神经元产生的电位比原来有了两到三倍的增强,并且这种增强效
果能够维持几天。研究者认为是高频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图4-1为长时程增强(LTP)的机制。
A神经元B神经元
(1)谷期酸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属于:下列是关于LTP形成过程的几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填写编号)
①A神经元兴奋②A受体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
③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④兴奋在B神经元以电信号传导
⑤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2)据图判断,LTP的发生属于(编号选填);谷氨酸的功能是。
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正反馈④负反馈
(3))据图分析,下列关于高频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记忆”的机制叙述,其中正确的是一
A.高频率刺激后,激活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增加对钙离子的通透性
B.进入神经元B的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复合体能激活C酶,促进含有A受体的小囊泡与突触后膜
结合,增加了突触后膜上受体A的数量
C.复合体能够促进NO合成
D.激活的C酶能够促进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磷酸化,增强A受体活性,促进钠离子内流
(4)除了化学突触,神经元间的联结还有一种“电突触”(下图),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缝隙接头
是相通的离子通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A.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信息传递速度更快
B.电突触传递具有单向性
C.电突触传递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
D.电突触传递可以实现神经元之间局部回路电流
(5)记忆网络是由一个个神经元连接而成,神经元间的连接点是突触结构。学习相当于建立或调节这个网络连接
的过程。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记忆的形成可能与突触后膜A受体数量的变化有关
D.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蚩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
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的cPKCy的调控。为了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酷cPKC7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
元自噬的影响,以小鼠等材料进行以下实验。
(6)配制含有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请在表中横线上选填编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检测指
组别实验对象处理方式
标
对照
①③
组
实验
—③
组1
实验
组2
实验
②—
组3
①正常小鼠的海马神经元②敲除cPKCy基因小鼠的海马神经元③1mlSmmcl/I.葡萄糖的培养液④1ml.75mmcl/L葡
萄糠的培养液⑤细胞自噬水平⑥细胞所处环境的葡萄糖浓度⑦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数量⑧神经元中蛋白Tau的
数量
(7)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刺激可能来自。
A.下丘脑通过激素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
B.葡萄糖与胰岛B细胞受体结合
C.下丘脑细胞对胰岛B细胞直接刺激
D.神经递质的刺激
五、单碱基编辑与生物技术
5.哈佛入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C-G碱基对转变为T-A碱基对的单碱基编辑工具(简称CBE系统),近年来成为
关注的热点。该系统由三个元件构成,其中“dCas9蛋白+脱氨酶”在sgRNA的引导下,对结合区域第4-8位点的
碱基C脱氨反应变成U,最终实现C-T的不可逆编辑,不需要DNA链断裂(如图1)。(限制能识别序列和切割
位点如下,Xbal:TATCGAGSmal:CCCAGGGEcoRI:GAAATTCSacI:CATCGAGHindi:AAAGCTT)
A链3'-
B链5'…llllllllllllilllllll!|IHIIIII
,基因组DNA
iiliiiiHiiilllllilllTT
二■编辑的DNA
CBE系统的编辑过程
(1)下列关于CBE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发生了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过程②中发生了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C.过程③中以B链为模板进行DNA复制形成碱基编辑DNA
D.该系统中单碱基编辑属于基因突变
(2)图中CBE系统与靶DNA结合区域可能存在的碱基互补配对有o(序号选填)
①A-T②C-T③C-U©A-U⑤U-T@C-G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CBE系统不可以一
A.提供更多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改变基因库
C.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D.改变基因频率
某研究发现在二倍体野生草莓和八倍体栽培草莓中,花青素合成过程的关键转录因子之一MYBI0基因自然变异导
致草寿果实成白色,严重影响营养价值。科学家利用单碱基编辑系统对二倍体野生草寿果实中MYBI0基因定点突
变,为培育优良草莓品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候选基因。
(4)已知二倍体野生草莓中MYB10基因编码链第468-488位碱基序列为5ACAGGACATGGGACGGATAA-3'
实现该区域编码多肽链中组氨酸定点突变为酪氨酸,应设计的sgRNA序列是一(组氨酸:CAU、CAC酪氨
酸:UAU、UAC)
A.5'-UGUCCUGUACCCUGCCUAUL3
B.3'-UGUCCUGUACCCUGCCUAUU-5'
C.5,-ACAGGACAUGGGACGGAUAA-3,
D.3,-ACAGGACAUGGGACGGAUAA-5,
(5)利用图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CBE系统,为高效连接和筛选,结合pHSE401质粒上限制酶识别位点,推测目
的基因上游和下游含有的限制酶识别位点组合可以为o(序号选填)
Xbalnun^MDUini!
dCas9-sgRNA-脱氨酶拼接序列
注:ori-复制原点
Hmdffl
Kan;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Ted-四环素抗性基因
—*表述基因转录方向
图质粒(左)和目的基因(右)
①Xbal和SacI②EcoRI和SacI@XbaI和HindHI@SmaI和SacI⑤HindlH和EcoRI@XbaI和EcoRI
(6)除上述单碱基编辑技术获得定点突变目的基因,还可以采用PCR技术获得单碱基突变基因。你倾向于选择
哪种技术获得定点突变基因,并阐述理由
2023学年第二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
生物试卷
一、酶与植物代谢
1.黑藻是沉水植物,低浓度CO2会诱导其光合途径由C3转向C4,如图1所示;其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
由叶绿体DNA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DNA编码的小亚基共同组装而成,其合成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途径如图2
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丙酮酸粉化酶
图2
(1)黑藻细胞中,参与大亚基肽链合成的RNA有(编号选填);据图1、2分析,图中的X是
(编号选填)。
①tRNA②mRNA③rRNA④三碳糖⑤五碳糖
(2)下列环境条件和物质代谢过程,短时间变化X寸图2中X浓度有影响的是—o
A.外界环境的CCh浓度
B.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
C.三碳糖输出叶绿体的速度
D.酶R的活性
(3)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可以进行转录,也能进行翻译
B.酗R的小亚基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叶绿体
C.如果叶绿体中大量累积可溶性糖,可能导致叶绿体吸水涨破
D.叶绿体DNA上出现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4)请简述黑藻细胞在低浓度CO?条件下的暗反应合成途径:。
甘蔗光合作用产物蔗糖是重要的糖浆原料。某工厂寻求改进工艺,尝试使用蔗糖酶催化庶糖水解的方法生产转化
糖浆。现有不同来源的三种只含有蔗糖的的样品溶液A、B、C,为了选出酶活性最高的样品,现取含有等量能的
三种样品进行测试,试验条件及结果如下:
实验甲:向样品中加入等量的蔗糖溶液,pH=7.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若干次实验,结果记录如图3。
实验乙:向样品中加入等量的蔗糖溶液,温度为36℃,在不同pH下重复若干次实验,结果记录如图4。
实验
甲
®o6
•
糖o5
水•
新
o•4
产
物o•3
浓
度o•2
m
m•
oO1
-
203036405060温度0c
(5)根据实验甲、乙的结果,工厂应选择蔗糖酶(选填"A"、"B”或"C”)催化蔗糖水解生产
糖浆;催化生产中最佳反应条件是(编号选填)。
①温度为36℃②温度为60℃③pH为7.4④pH为5
(6)工厂技术人员根据旧工艺的经验认为,提高温度和降低pH可以促进蔗糖的水解。如果在新工艺中提高温度
和降低pH,能否达到促进蔗糖水解的效果?为什么?
【答案】(1)①.①②③②.⑤⑵ABCD(3)B
(4)低浓度CO2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能作用下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进入叶绿体转化
为苹果酸,苹果酸分解为丙酮酸和CO2,CO2进入卡尔文循环合成糖类(也可以详述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5)①.A®.@@
(6)不能。蔗糖酶是•种蚩白质,酶的催化作用与其特定空间结构密切相关,高温、强酸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分析】分析题图:图1:低浓度C02条件鼠CCh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固定为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进入叶绿体后转
变为苹果酸,苹果酸分解为丙酮酸和CO?,其中C0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高浓度C02条件下,CCh被叶绿体
吸收后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图2:X参与CCh固定,所以XC5o
【小问I详解】
黑藻细胞中,参与大亚基肽链合成(翻译)需要三种RNA:IRNA(识别密码子,携带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
体)和mRNA(翻译的模板),故选①②③;据图1、2分析,图中的X是五碳糖,二氧化碳与五碳糖结合生成
C3,故选⑤。
【小问2详解】
A、图中的X是Cs,外界环境的C02浓度改变,影响Cs转化成C3(Cs消耗),A正确;
B、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改变,影响ATP和NADPH生成,从而影响还原成Cs,B正确;
C、C3输出叶绿体的速度影响C3积累,间接影响Cs,C正确;
D、酶R的活性影响C5转化成C3,D正确。
故选ABCDo
【小问3详解】
A、叶绿体含有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A正确;
B、酶R的小亚基是生物大分子,不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叶绿体,B错误;
C、如果叶绿体中大量累积可溶性糖,造成渗透压上升,可能导致叶绿体吸水涨破,C正确;
D、由干密码子的简并性,叶绿体DNA上出现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D正确。
故选B。
【小问4详解】
结合图1可知,黑藻细胞在低浓度CO?条件下的暗反应合成途径为:低浓度CO?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镂化酶作用
下与磷啜烯醇式丙酮酸合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进入叶绿体转化为苹果酸,苹果酸分解为丙酮酸和CO2,CCh进
入卡尔文循环合成糖类。
【小问5详解】
结合图3、4的结果可知,在改变温度或pH的条件下,蔗糖酶A的活性均较高,故根据实验甲、乙的结果,工厂
应选择蔗糖酶A催化蔗糖水解生产糖浆;催化生产中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为36℃、pH为5(嗨A活性最高),
故选①
【小问6详解】
如果在新工艺中提高温度和降低PH,不能达到促进蔗糖水解的效果,因为蔗糖酶是一种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与
其特定空间结构密切相关,高温、强酸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二、基因与遗传(20分)
2.某科研团队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红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
高粱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高粱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
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2/。
豌豆染色质片段玉米体细胞杂交细胞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属于—。
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D,碱基对的增添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编号选填)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
①1②2(3)4④6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FI/F2)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
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1>
单唾液四已糖神经节甘脂沉积病是一种单基因(GLB1基因)遗传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随着病情的发展,
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的有智力发育迟缓、失明、癫痫、肺部感染、跌伤等情况。图2-2为该病患者的家系图。请问
答问题:
□男性正常o女性正常
■男性患病•女性患病
(4)仅依据图中的系谱图,推测此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显性遗传D.伴X隐性遗传
(5)按上题的推测,基因用A、a表示,则II-4中可能存在的细胞有
经调查家族病史,发现H-3和II-4家族均无该致病基因。现对11-3、n-4及n-6的GLB1基因的两个关键片段检测
碱基序列,结果如图2-3(显示部分)。(可能用到的密码子:GAA谷氨酸、CAC天冬氨酸、CUU亮氨酸、CUG亮
氨酸、ACU酸酸、AUU异亮氨酸、UCA丝氨酸、UCC丝氨酸)
II-3II-4II-6
片段1TGAAACTGACTTGAAATTGACTTGAAACTGACT
片段2CCGCTCCTCCGCCGCTCATCCGCCGCTCCTCCG
注:图中所示均为GLBI非模板链序列,横线上的三个碱基控制一个氨基酸
(6)根据图信息,推测此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o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显性遗传D.伴X陷性遗传
(7)如果H-4再次怀孕,预测其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为。
(8)通常孕妇血浆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为实现优生优育,能否用II-4的血液检测胎儿是否含有单唾液四已
糖神经节背脂沉积病致病基因?(“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O
【答案】(1)A(2)2
(3)①.F2②.9/16(4)B(5)ABC(6)AC
(7)i/2(8)①.能②.母方自身不含(携带)致病基因,不会对胎儿基因型的判定产生干扰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
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
抗虫乂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
【小问I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可知,杂交细胞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易位),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小问2详解】
杂交细胞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红豆染色质片段随机与高粱染色质融合形成的,有丝分
裂间由于DNA复制导致A基因加倍,因此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2个基因,B正确,ACD错
误。
故选B,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B相当于双杂合子,则该杂交植物在F2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羊(A_R_)所占
比例为3/4x3/4=9/16。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I【-3和^-4正常,但生下了患病的【^-5,且III-5是女性,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所以该病可能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小问5详解】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基因用A、a表示,则II-4的基因型为Aa。
A、该图正在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A基因和a基因分离,II-4中可
能存在的此细胞,A正确;
B、该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表示第一极体分裂,IIY中可能存在的此细胞,B正确;
C、该图细胞A和A、a和a分离,即着丝粒分离,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II-4中可能存在的此细胞,C正确;
D、该图细胞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该是A和A或者a和a分离,不会出现Aa分离,【1-4中不可能存在的
此细胞,D错误。
故选ABCo
【小问6详解】
经调查家族病史,发现H-3和H-4家族均无该致病基因,但H-3和II-4的后代出现了该病,推测可能是H-3和
4可能之一发生了显性基因突变,则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方或母方发生显性基因突变)或伴X显性遗
传病(母方发生显性基因突变),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小问7详解】
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方或母方发生显性基因突变),[I-3和II-4基因型为aa和Aa,生一个健康孩
子的概率为1/2;若该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母方发生显性基因突变),II-3基因型为X,,H-4基因型为
XAX,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为1/2,因此如果H-4再次怀孕,预测其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为1/2。
【小问8详解】
据图可知,IH-6患病,其GLB1基因的两个关键片段检测碱基序列与11-3相同,推测其致病基因来自II-3,II-4
不含致病基因,通常孕妇血浆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母方自身不含(携带)致病基因,不会对抬儿基因型的判
定产生干扰,因此能用II-4的血液检测胎儿是否含有单唾液四已糖神经节甘脂沉积病致病基因。
三、石油与生态系统
3.河口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在连接着陆地和海洋的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海
海域某河口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图3-1所示。
(1)图中,从营养结构分析,银婚最高属于第(编号选填)营养级。
①二②三③四④五
(2)海洋碎屑包括海洋动物的粪便、陆地河流流入的颗粒物以及海洋生物尸体的分解物等,因此从成分上看头足
类(如乌贼、章鱼)属于。(编号选填)
①消费者②生产者③分解者
(3)对上述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有一.
A.图包含该河口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
B.浮游动物和头足类的食物相同
C.银络和蟹类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D.银婚和蟹类存在双向的信息传递
(4)下表表示该牛态系统能最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为xl()5kj)。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呼吸作用散失尸体残骸流入分解未利
量量者用
第二营养
①1100300500
级
第三苜养
1201709010
级
表中①的数值为
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谏类进行种群密度调置,取藻细胞样液1mL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
数室规格为ImmxlmmxO.lmm,共16个中格)计数,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滴细胞悬'号/用滤纸吸去多余悬淹
盖上盖玻片——々
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
(5)指出上述图操作步骤中的错误.
(6)图为正确操作后显微镜下藻细胞的分布情况,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藻细胞的总数为一个。
小格
中格(双线边)
藻细胞
A.1.92x10sB.1.44x10:C.1.92X107D.1.44x10s
海洋石油污染是一种世界性的海洋污染,石油污染物不仅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且大部分生物
难以降解。
(7)研究表明,石油污染物能抑制某种贝类雌性激索的合成。请预测石油污染海域该种贝类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
。(编号选填)
①稳定型②增长型③衰退型④不确定
(8)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
施。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生物修复的途径降低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下列关于该项方法在河口生态系统运用合理
的是
A.利用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清理海洋石油污染物
B.种梢对石油污染物艮强耐受性的植物吸收该污染物
C.烧抻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以防止污染
D.利用吸附剂把石油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出来
【答案】(1)④(2)①③(3)BCD
(4)1090(5)先滴加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
(6)A(7)③(8)A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
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
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小问1详解】
在食物捱浮游植物一头足类T螺类、贝类一蟹类T银鳄中,银婚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处于第五营养级。
【小问2详解】
头足类既以浮游植物为食,也以食物碎屑为食,因此头足类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故选①③。
【小问3详解】
A、图中并不包括生态系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浮游动物和头足类均已浮游植物和食物碎屑为食,两者食性相同,B正确;
C、银络捕食蟹类,同时银鳄和蟹类均以螺类和贝类食,两者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乂存在竞争关系,C正
确;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银据和蟹类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两者存在双向的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BCDo
【小问4详解】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尸体残骸流入分解者+未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其中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120+170=290,则表中①的数值为290+300+500=1090。
【小问5详解】
在利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计数时,为确保滴加液体体积准确,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细胞悬液,故图中的错误操作
为先滴加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
【小问6详解】
根据计数规则:相邻两边及2夹角,一个中格内的细胞数为12,则整个计数室内细胞数为12x16=192,根据
OVxM=192:0.1mm3x100=1.92x108个,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及细胞的总数为1.92x10*个。
【小问7详解】
石油污染物能抑制某种贝类雌性激素的合成,不利于雌性卵细胞的形成,不利于雌雄交配产生后代,将导致出生
率下降,该种贝类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③衰退型。
【小问8详解】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
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生物修复的途径降低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生物修复强调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修复,故利用
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具强耐受性的植物处理污染物符合生物修好的要求,AB符合题意,CD不符
合题意。
故选AB。
四、神经与稳态调节
4.研究发现,突触效能的核心机制是长时程增强(LTP)o有两个相连的神经元A和B,如果用电极高频率刺激A
神经元,重亚几次这样的操作后,突触后膜的B神经元产生的电位比原来有了两到三倍的增强,并且这种增强效
果能够维持几天。研究者认为是高频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图4-1为长时程增强(LTP)的机制。
A神经元B神经元
(1)谷氨酸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属于:下列是关于LTP形成过程的几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o(填写编号)
①A神经元兴奋②A受体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
③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④兴奋在B神经元以电信号传导
⑤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2)据图判断,LTP的发生属于(编号选填);谷氨酸的功能是o
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正反馈④负反馈
(3))据图分析,下列关于高频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记忆”的机制叙述,其中正确的是一
A.高频率刺激后,激活突触后膜上N受体,增加对钙离子的通透性
B.进入神经元B的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复合体能激活C酶,促进含有A受体的小囊泡与突触后膜
结合,增加了突触后膜上受体A的数量
C.复合体能够促进NO的合成
D.激活的C酶能够促进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磷酸化,增强A受体活性,促进钠离子内流
(4)除/化学突触,神经兀间的联结还有一种“电突触”(卜图),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缝隙接头
是相通的离子通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电突触
A.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信息传递速度更快
B.电突触传递具有单向性
C.电突触传递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
D.电突触传递可以实现神经元之间的局部回路电流
(5)记忆网络是由一个个神经元连接而成,神经元间的连接点是突触结构。学习相当于建立或调节这个网络连接
的过程,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记忆的形成可能与突触后膜A受体数量的变化有关
D.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
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前cPKCy的调控。为了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y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
元自噬的影响,以小鼠等材料进行以下实验。
(6)配制含有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请在表中横线上选填编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检测指
组别实验对象处理方式
标
对照
®③
组
实验
—③
组1
实验
组2
实验
②—
组3
①正常小鼠的海马神经元②敲除cPKCy基因小鼠的海马神经元③1mL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④1mL75mmol/L葡
萄糖的培养液⑤细胞自噬水平⑥细胞所处环境的葡萄糖浓度⑦过度璘酸化的蛋白Tau数量⑧神经元中蛋白Tau的
数量
(7)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刺激可能来自_________o
A.下丘脑通过激素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
B.菊萄糖与胰岛B细胞受体结合
C.卜丘脑细胞对胰岛B细胞直接刺激
D.神经递质的刺激
[答案](1)①.胞吐②.①⑤②@④
(2)①.①③②.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增强离子的通透性⑶ABCD(4)B(5)BCD
(6)
实验对处理方实验结果检测指
组别
象式标
对照组①⑧
实验组
②③
1
⑤⑦
实验绢
①④
2
实验组
②④
3
(7)BD
【分析】分析题图:A神经元受到刺激,引起突触小泡移动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
谷氨酸以扩散的形式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A、N结合;谷氨酸与N受体结合后,引起Ca?+流入突
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内,与钙调蛋白结合形成Ca2+/钙调蛋白,Ca2+/钙调蛋白激活C酶,激活的C酶促进突触后膜
上的受体A招募新的A受体嵌入膜中,同时Ca2+/钙调蛋白可以激活NO合成酶合成NO,NO进一步增强突触前
膜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与A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导致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存在突触小泡内,以胞吐的形式释放。据图可知,【TP形成过程为用电极
高频率刺激A神经元,①A神经元兴奋,导致⑤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谷氨酸与突触
后膜上A受体结合,②A受体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大量内流,③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神经元
兴奋,④兴奋在B神经元以电信号传导。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LTP的发生涉及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属于神经调节,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可知,LTP的发生时会产生
NO,NO进一步增强突触前膜科放神经递质,属于正反馈调节。谷氨酸的功能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增强离
子的通透性。
【小问3详解】
A、据图可知,高频率刺激后,导致A神经元兴奋,释放神经递质谷敏酸,谷氨酸与N受体结合,激活突触后膜
上的N受体,增加对钙离子的通透性,A正确;
B、据图可知,进入神经元B的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复合体能激活C酶,促进含有A受体的小囊
泡与突触后膜结合,增加了突触后膜上受体A的数量,B正确;
C、复合体能够促进NO合成酶合成,NO合成酶促进NO的合成,C正确;
D、激活的C酶能够促进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磷酸化,增强A受体活性,促进钠离子内流,D正确。
故选ABCDo
【小问4详解】
A、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突触间隙狭窄,没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因
此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A正确;
B、据图可知,电突触缝隙接头是相通的离子通道,箭头时双向的,说明电突触传递具有双向性,B错误;
C、电突触传递依赖离子通道,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电突触传递可以实现神经元之间的局部回路电流,D正确。
故选Bo
【小问5详解】
A、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语言,A错误;
B、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
C、据题干中信息可知“高频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高频刺激能增加突触后膜A受体数量,推测记忆的形
成可能与突触后膜A受体数量的变化有关,C正确;
D、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D正
确。
故选BCD.,
【小问6详解】
本实验要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幅cPKCy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自变量为是否高糖环境、是否有蛋
白激酶cPKCy,因变量为细胞自噬水平,对照组和实验组1都用③1mL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即都不是高糖
环境,那么他们之间的变量应该为是否有蛋白激酶cPKCy,对照组若川①正常小鼠的海马神经元,那么实验组是
用②敲除cPKCy基因小鼠的海马神经元;实验组2和3应该是高糖环境,处理方式都是④1mL75mmol/L他萄糖的
培养液,实验组3是用②敲除cPKCy基因小鼠的海马神经元,那么实验组2应该用①正常小鼠的海马神经元;本
实验因变量为细胞自噬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厨房合作合同范本
- Module7 Unit2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包装制品订购合同范本
- 动力柜安装合同范本
- 3人购车合同范例
- 公寓前台转租合同范本
- 冷链运输合同范本简易
- 加工装饰合同范本
- 出资赠与协议合同范例范例
- 第1课 两弹元勋国脊梁 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
- 《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家政讲师培训课件
- 劳务合同协议书书
- 口服降糖药物分类详解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GB/T 44679-2024叉车禁用与报废技术规范
-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通用
- 经典诵读比赛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 高值耗材参考目录
- 步兵战斗动作
-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敲起我的小木鼓》|苏少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