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_第1页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_第2页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_第3页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_第4页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地方标准□)B

编号:DB11/1706—2019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Codeforfireprotectiondesignofhistoricalandculturalrelics

2019-12-29发布2020-04-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地方标准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Codeforfireprotectiondesignofhistoricalandculturalrelics

DB11/1706—2019

主编单位: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防火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局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二匕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施日期:2020年04月()1日

2019北京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要求,根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质监发(2018)20号)和收匕京市文物保护标准化发展规

划(2014~2020年)》要求,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北京市文物局启动了

北京市地方标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工作。本规范秉持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在借鉴国内外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文物建

筑特点、地理气候环境与我国消防技术的发展现状开展实验和研九深刻汲取国内外文物建筑火灾经验教训,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

本规范共分9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现场勘察与消防安全保护等级;4.消防安

全总体布局: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6.自动灭火设施和移动灭火设施: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8.电气;9.

装饰装修等。

本规范中4.1.3条,5.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办公室为日常管理机构,北京市

消防救援总队负责具体技术解释工作。

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电话电子

邮箱:bjbb3000@163.com)。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防火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局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元国际二程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检测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科航(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李云浩、李宏文、周丹、侯春源、盖超、王靖波、田思雨、黄晓家、安卫华、李

竞岌、李盈利、张涛、马国儒、张博、刘秉涛、欧阳苏勇、马赫、吕川

本规范主要编审人员:曹奇、刘洪海、刘正品、刘洪昌、刘玉波、王俊杰、李粮企、马洪宝、高天阳、

李镇岐、王磊、魏真荣、李家冀、屈天翊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李引擎、张兑贵、赵克伟、赵锂、张文才、孙成群、王玉伟

1总则..................................................................................5

2术语..................................................................................6

3现场勘察与消防安全保护等级...............................................................7

4消防安全总体布局......................................................................8

4.1总平面布局..........................................................................8

4.2防火隔离............................................................................8

4.3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8

4.4平面布置和安全疏散.................................................................8

4.5消防控制室、微型消防站与消防点....................................................9

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10

5.1一般规定..........................................................................10

5.2消防用水量.........................................................................10

5.3消防水源...........................................................................10

5.4供水设施.........................................................................10

5.5消火栓系统........................................................................11

6自动灭火设施和移动灭火设施..............................................................12

6.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2

6.2气体灭火系统.......................................................................12

6.3移动式高压喷雾灭火装置.............................................................12

6.4灭火器.............................................................................13

6.5消防水炮..........................................................................13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4

7.1一般规定..........................................................................14

7.2系统设计...........................................................................14

7.3火灾探测器........................................................................15

7.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15

7.5与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16

8电气...............................................................................17

8.1一般规定..........................................................................17

8.2电源及供配电.....................................................................17

8.3配电设备...........................................................................17

8.4配电线路.......................................................................18

8.5用电设备...........................................................................18

8.6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19

9装饰装修..............................................................................20

9.1一般规定..........................................................................20

9.2装饰装修材料.......................................................................20

9.3装修设计...........................................................................20

1

附录A现场勘察内容...........................................................................21

附录B资料收集内容...........................................................................23

本规范用词说明...............................................................................24

引用标准名录.................................................................................25

条文说明.....................................................................................26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5

2Terms....................................................................................6

3Siteinvestigationandgradeoffiresafetyprotection...............................7

4Overalllayoutoffireprotection.......................................................8

4.1Generallayout.......................................................................8

4.2Fireisolation.......................................................................8

4.3Firelightingroadandreequipment.................................................8

4.4Planearrangementandsafeevacuation................................................8

4.5Firecontrolcenter>minirestationandrespot....................................9

5Fireprotectionwatersupplyardhydrantsystem.....................................10

5.1Generalrequirements...............................................................10

5.2Fireprotectionwaterdemand.....................................................10

5.3Firewater.......................................................................10

5.4Facilitiesofwatersupply.......................................................10

5.5Hydrantsystem....................................................................11

6Automaticandmovablefireextinguishingsystem.....................................12

5.1Sprinklersystem..................................................................12

5.2Gasfireextinguishingsystem....................................................12

5.3Highpressurewatermistfireextinguishingsystem...............................12

5.4Fireextinguisher.................................................................13

5.5Watermonitorextinguishing.......................................................13

7Firealarmsystem....................................................................14

7.1Generalrequirements.............................................................14

7.2Systemdesign—......................................................14

7.3Firedetector..................................................................15

7.4Alarmandmoniteringsystemforelectricfireprotection.........................15

7.5Networkingwithremotemonitoringsystemforfireprotection......................16

8Electric..............................................................................17

3.1Generalrequirements..............................................................17

3.2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17

3.3Distributionequipment..........................................................17

3.4Distributionline................................................................18

B.5Electricalequipment..............................................................18

B.6Fireemergencylightingandevacuateindicatingsign.............................19

9Decorations..............................................................................20

9.1Generalrequirements................................................................20

3

9.2Decorationmaterials...............................................................20

9.3Decorationdesign.....................................................................20

AppendixAContentsofsiteinvestigation.................................................21

AppendixBContentsofdatacollection.....................................................23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24

Listofquotedstandards....................................................................24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4

4

1.0.1为预防文物建筑火灾,减小火灾损失,提高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水平,合理开展文物建筑及周边区

域的防火设计,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中木结构、砖木结构文物建筑的防火设计。

1.0.3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应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不得损坏文物建筑物本体、影响文物价值。

消防设施的增设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且具有可逆性,不得影响文物建筑原有的形式、格局和风貌。

1.0.4文物建筑的防火设计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

定,

2.0.1文物建筑historicalandculturalrelic

被公布或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纪念建筑及优秀近现

代建筑。

2.0.2消防道路firepassage

根据文物建筑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的,具备一定宽度,以供一般消防车、小型消防车、消防摩托

车或运输手抬机动消防泵通行,以及消防救援和人员疏散的各级道路。

2.0.3微型消防站minifirestation

是指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装备,以救早、灭小和“三分钟到场”扑救初起

火灾为目标的消防组织单元。

6

3现场勘察与消防安全保护等级

3.D.1文物建筑防火改造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察及资料收集,并编写勘察报告。

3.D.2现场勘察应包含消防救援条件、建筑使用功能、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现状、火灾危险源、重要文化遗

产元素等相关情况,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3.D.3资料收集应包含图纸及说明书、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火灾历史数据、消防管理、利用情况等相关资

料,并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3.D.4根据现场勘察和资料收集情况,应进行火灾风险分析,明确需防护的对象和范围,提出防火改造技术

措施。

3.D.5文物建筑防火改造设计前,应根据文物的保护级别确定消防安全保护等级分级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木结构、砖木结构文物建筑;

一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木结构、砖木结构文物建筑;

二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木结构、砖木结构文物建筑;

三级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木结构、砖木结构建筑。

四级

7

4消防安全总体布局

4.1总平面布局

4.1.1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总体布局应依据文物保护规划、消防安全专项规划设计。

4.1.2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新增的建(构)筑物与文物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4.1.3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严禁设置易燃易爆场所。

4.2防火隔离

4.2.1文物保护单位与周边建设控制地带之间宜利用道路、水系、广场、绿地等进行防火隔离,不具备条件

时,可采取防火墙、消防水幕等消防措施进行防火隔离。

4.2.2文物建筑内部的重要文物宜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4.3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

4.3.1文物建筑周边应结合地形地貌设置消防道路。

4.3.2尽端式消防车道宜设置回车场地。

4.3.3建筑高度大于24nl的文物建筑宜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4.3.4消防装备应根据消防道路的净宽度按表4.3.4配备。

表4.3.4消防装备与消防道路对应表

品防道路净宽度(m)消防装备

34一般消防车

3s4小型消防车

2s3消防摩托车

镭诙L动消防泵/移动式高压喷雾灭火装置

<2

4.4平面布置和安全疏散

4.4.1文物建筑内不应设置柴油发电机房、变配电所、消防水泵房。

4.4.2文物建筑内设置经营服务场所时,宜布置在消防车容易到达或具备完善灭火设施的区域.

4.4.3当文物建筑内只有一个安全出匚或安全疏散通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限制文物建筑的使用方式,合

理控制人流量。

4.4.4文物建筑的通道、出入口不宜采用硬质隔离措施,当确需布置时,应采用可移动式隔离护栏。

8

4.5消防控制室、微型消防站与消防点

4.5.1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需要联动控制消防设备的文物建筑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4.5.2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建筑应设立微型消防站。当设置微型消防站确有困难时,应

设立消防点。

4.5.3消防安全保护等级四级的文物建筑宜设立消防点。

4.5.4微型消防站、消防点的选址应满足到达文物建筑内任一点不大于3mino

4.5.5微型消防站人员、装备配置宜满足表4.5.5的要求。

表4.5.5微型消防站人员、装备配置

手指机动消防人员

移动式水

消防车配水其他移动灭火

泵或背负式高灭火配备

带卷盘或水带消防员配套装备

备数量枪装备(地配)

压喷雾灭火装器数量

水带槽

1辆(小型消

手持移动式对讲机、消火栓扳手、脉冲

防车、消防摩2>6

2台/2套2个50~300m26人呼吸器、头盔、面水抢、水枪支架、

托车、洒水套JI

罩、防护板等消火栓开启勾等

车)

4.5.6消防点人员、装备配置宜满足表4.5.6的要求。

表1.5.6消防点人员、装备配置

手抬机动消防泵移动式水

人员配其他移动灭火装备

或背负式高IK喷带卷盘或水带水就灭火器消防员配套装备

备号量(选配)

雾灭火装置水带槽

'手持移动式对讲‘消火栓扳手、脉冲水

1台/!套2个50300m2食26具22人机、呼吸器、头盔、枪、水枪支架、消火

面罩、击护服等)栓开启勾等

9

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

5.1一般规定

5.1.1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文物建筑应设置消火栓系统:消防安全保护等级四级的文物建

筑可不设置消火栓系统,但宜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消防轻便水龙。

5.1.2文物建筑新增消火栓应设置在室外。

5.2消防用水量

5.2.1公园式文物建筑应根据各文物建筑单体在总图上的分布形式,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其他文物

建筑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发生1起火灾计。

5.2.2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应根据文物建筑的体积、火灾危险性、耐火极限等确定,且不应小于表5.2.2的

规定。

表5.2.2消火栓设计流量

建筑体积(n?)消火栓用水屋(L/s)同时使用水枪数量(支)

F<3000153

3000<F<5000204

5000<F<20000255

V>20000306

注:文物保护单位内成组布置的建筑,应按消火栓设计流量较大的相邻两郎建筑的体枳之和确定,

5.2.3消火栓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表5.2.3的规定。

表二.2.3消火栓系统火灾延续时间

消防安全保护等级火灾延续时间(11)

一级、二级

3.0

三级、四级2.0

5.3消防水源

5.3.1与生活给水或生产给水合用的消防水池,应采取消防水量不菠嵋箱1的技术措施。

5.3.2消防水池应设置取水口(井),设置位置应便于消防车取用。

5.3.3供文物建筑消防用水的天然水源,宜设置消防车取水平台。

5.4.1消防水泵的供电等级不满足二级负荷供电要求,且未设置固定式柴油发电机时,备用泵应采用柴油

机消防水泵。

5.4供水设施

10

5.4.2文物建筑消防水泵宜选用成套机蛆,并应具有以下功能:

1水位监控功能;

2水泵运行监控功能;

3低频或功能巡检功能;

4自动控制功能:

5双电源切换功能、电流电压监控功能:

6接触器式机械应急启动装置:

7向管理者推送上述监控信号,以及系统故障信号等功能。

5.4.3当采用柴油机消防水泵时宜设置独立消防水泵房,并应设置满足柴油机运行的通风、排烟和阻火措

施。

5.4.4当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确有困难时,可设置稳压泵稳压。

5.4.5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应设置水泵接合器.

5.4.6当文物建筑周边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到达时,应在院外消防车可到达处设置1处水泵接合器,并应

与院内消防给水系统相连通。

5.5消火栓系统

5.5.1文物建筑的消火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保证室外屋顶、室内任何部位均有2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当文物建筑的二层及以上部位不能满

足2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时,应保证1股充实水柱到达;

2保护室内的消火栓宜设置在文物建筑入户门、外窗等便于引入室内的入口处;

3消火栓应采用地下式,且配套的消火栓箱与其距离不宜超过10m;

4保护室内的消火栓水带可串联使用;

5消火栓的栓口应至少有一个与消火栓箱内水带栓口相一致;

6消防车通行处的消火栓,应设置一个DN100的栓口。

5.5.2保护室内的消火栓的设置位置距文物建筑外墙或台基不应小于2m,且不宜大于5m。

5.5.3消火栓栓口压力和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根据文物建筑最高点的高度i|算确定。

5.5.4当被保护建筑高度大于15m时,应配备水枪支架。

5.5.5消防水枪宜采用多功能水枪。

6自动灭火设施和移动灭火设施

6.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1.1当文物建筑用于住宿、餐饮等经管服务活动时,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1.2以下文物建筑不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有传统壁画、油饰彩画、塑像、藻井、天花、雕刻等易受水渍损失的文物建筑;

2无人居住且未设置电气线路的文物建筑。

6.2气体灭火系统

6.2.1密闭、用作文物库房,且库藏文物适合使用常用气体灭火剂的文物建筑宜设置柜式无管网气体灭火

系统。对于有人值守的文物建筑,应将启动方式设置为手动控制。

6.2.2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应按A类火灾场所选取。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出口不应正对文物,确需正对

时,喷头出口与文物、文物建筑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6.3移动式高压喷雾灭火装置

6.3.1微型消防站或消防点宜配备背负式高压喷驾灭火装置,重点保护建筑或院落宜配备推车式高压喷雾

灭火装置v

6.3.2以下文物建筑宜设置推车式高压喷雾灭火装置:

1不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的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二级文物建筑;

2活动火灾荷载值超过2J)0MJ/n?’的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二、三级文物建筑。

3室内净空高度超过5nl的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二、三级文物建筑。

6.3.3背负式高压喷雾灭火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箱储水量不应小于12L;

2喷射流量不应低于8L/min;

3有效射程不应小于6m;

4设备整备质量不宜超过16kgo

6.3.4推车式高压喷雾灭火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自带水箱,水箱储水量不应小于100L并可通过外接水源实时补水;

2喷射流量不应低于20L/min:

3有效射程不应小于10m:

4工作压力不应小于lOMPa;

5设备启动与喷枪出水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0s;

6宜具有细水雾和水雾两种喷水模式。

6.4灭火器

6.4.1文物建筑应设置灭火器。

6.4.2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宜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当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存在不同火灾

种类时,应选用通用灭火器。

6.4.3对于以A类火灾为主的木结构、砖木结构文物建筑,配置的灭火器应包含水型灭火器;对于有传统壁

画、油饰彩画、塑像、藻井、天花、雕刻等易受水渍损失的文物建筑,配置的灭火器宜包含洁净气体灭火器。

6.4.4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二、三级文物建筑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中民用建筑严

重危险级处理,四级文物建筑应按民用建筑中危险级处理。以A类火灾为主的文物建筑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

准应符合表6.4.4的规定。

表6,4.4以A类火灾为主的文物建筑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3A3A3A2A

单位灭火级别最人保护面枳(H】2/A)50505075

6.5消防水炮

6.5.1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级、二级的文物建筑具备安装条件时,宜在室外重点地段和部位安装消防水炮.

6.5.2消防水炮的数量不宜少于2门,设置位置应使消防水炮的射流能够完全覆盖被保护场所及被保护物。

13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1一般规定

7.:.1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文物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安全保护等级四级的文

物建筑宜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GB4717的规定。

7,.2当文物建筑内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警报器等终端设备与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采用有

线方式连接有困难时,可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7.:.3文物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

进行设计,对安装有多个区域报警控制器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在消防控制室(值班室)设置集中火灾报警控

制器。

7.2系统设计

7.2.1文物建筑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等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2从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宜大于30m:

3设置在室外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防水、防尘罩。

7.2.2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

2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微型消防站、消防值班室等文物建筑重点部位宜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3手动火灾报警按话插孔。

7.2.3当文物建筑采用区域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宜设置火灾警报器,火灾警报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院落宜设置一只火灾声光警报器:

2无人员活动的文物建筑,可仅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置火灾警报器。

7.2.4当文物建筑采用集中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消防应急广播应设置在日常有人

员活动的场所。

7.2.5对于规模较大的文物建筑或建筑群,当采用有线通信方式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其火灾报警控制器

总线宜采用环形网络。

7.2.6当文物建筑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火灾报警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自组网的无线局域火灾报警系统:

2火灾报警信号应在10s内从现场监测组件传输至报警控制器;

3当现场监测组件、无线通信模块、无线中继器、无线通信网关等发生故障、无线通信失联、无线模块

14

及网关电源故障、探测器被从正常工作位置摘除等故障时,报警控制器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报警信号;

4报警控制器、无线中继器、无线通信网关等需外接电源供电的设备及组件,应设置交流电源和蓄电池

备用电源,且交流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

7.3火灾探测器

7.3.1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

7.3.2净高大于0.8m具有火灾危险性的闷顶或吊顶内宜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灰尘较多时可采用具有

自适应能力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7.3.3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高大空间场所应选用高灵敏型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2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级、二级的文物建筑,每个探测区域的最大允许烟雾传输时间不应大于60s;消

防安全保护等级二级、四级的文物建筑,每个探测区域的最大允许烟雾传输时间不应大于90s。

3一台探测器的采样管路总长不应超过200m,单管长度不应超过100m:采样孔总数不应超过40个,单

管上的采样孔数量不应超过10个。

4探测器的采样管应采用多管路布置方式,减小采样管长度。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

管长度不应超过4m。

5应选用具有多级烟雾和多级气流报警输出功能的探测器,其工作状态应在值班室或中控室显示。

7.3.4文物建筑贴邻山林草场时,宜在周边选择适当的高位,设置火焰探测器或图像型火灾探测器。

7.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7.4.1文物建筑内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7.4.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宜选择非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7.4.3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根据文物建筑的规模和供电回路分布综合因素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总配电室输出端宜设置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探测器;

2每座文物建筑的配电箱进线处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3所有电气火灾探测器应与设置在值班室或消防控制室的甩气火灾监控设备进行通信,实现监控功能;

4无消防控制室的文物建筑,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设置在值班室。

15

7.4.4选择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时,应考虑供电系统自然泄漏电流,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

警值宜为300mA。

7.4.5当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与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用有线方式连接有困难时,可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信

息传输,其无线通信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灾报警系统无线通信功能通用要求》GA1151的规定。

7.5与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

7.5.1文物建筑应通过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将火灾报警信息及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传输到消防远程监控系

统或消防设施监控云平台的监控中心。

7.5.2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

7.5.3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或消防设施监控云平台宜支持移动终端,内容应包括:

1火灾报警信息、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2消防安仝管理、监控视频图像等信息;

3数据库报表信息。

16

8电气

8.1一般规定

8.1.1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文物建筑内部,除展示照明、文物保存环境控制用电和监控报警

以及消防用电外,不宜设置其它用电设备。

8.1.2当文物建筑消防设施用电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改造设计。

8.1.3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的变配电所、配电设备、线路、保护电器、用电设备等,当配置选型和安装不满足

相关规范规定和防火要求时,应进行改造设计。

8.2电源及供配电

8.2.1消防安全保护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文物建筑,消防设备用电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8.2.2变配电所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选择带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和变压器;

2变配电所电力设备及线路应装设短路故障和异常运行保护装置,变压器应配置温度保护;

3宜设置变配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监测变配电系统的运行、保护和故障信息。

8.2.3低压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器和导体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规定;

2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3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的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同时还应符合线路保护的规定。

8.2.4防雷及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文物建筑内设有电气和电子信息系统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

2防雷装置的接地应和电气、电子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

接,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3电涌保护器(SPD)回路应设置专用后备保护装置,且宜设置SPD监控系统。

8.3配电设备

8.3.1配电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电设备应为金属外壳,有良好的接地措施,防护等级应根据环境条件选择,室内不宜低于IP54,室

外不应低于IP65:

2消防配电设备应独立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

8.3.2配电设备设置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7

1配电设备宜设置在文物建筑外或非文物建筑独立用房内,在文物建筑内设置应与其它功能区有明显分

隔,独立用房与分隔应满足防火要求。

2文物建筑内不应设置临时配电设备。

3配电设备不应安装在明火和热源附近,且应安装在不燃构件上。配电设备外壳距可燃构件不应小于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