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距今约1万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是()

A.红山文化B.北京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元谋人遗址(★)2.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下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位于长江下游的是()①仰韶文化②红山文化③河姆渡文化④良渚文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3.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可以作为证据说明新石器时代()

A.食物种类丰富B.小农经济发展壮大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大迁徙生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4.文献中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指的是出现()

A.禅让制度B.世袭制度C.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5.以下象征中国商周时期权力与地位的器物是

A.B.C.D.(★)6.中国古代与家谱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井田制(★)7.这一制度的实质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8.春秋时期,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形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C.家庭手工业快速发展D.犁耕技术已经成熟完善(★)9.下图为春秋和战国时期形势图,哪组词最能概括当时的形势()①天下共主②礼崩乐坏③战争频仍④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B.民族融合C.政权分立D.诸国变法(★)11.孔子的思想赖以流传的最初载体很可能是()

A.龟甲兽骨B.青铜器具C.竹简木椟D.绢帛纸张(★★)12.下列属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思想的是()

A.主张“兼爱”“非攻”B.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C.提出“相生相胜”理论D.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13.在秦朝,负责掌管群臣奏章、下达皇帝旨诣、监察百官的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三公(★)14.汉初,“承秦制”,又“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诸侯王势力B.在全国分设刺史C.实行郡国并行制D.严厉打击豪强势力(★)15.如图漫画反映了汉代一位皇帝的治国措施,他是()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元帝(★)16.如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集中表现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西汉中后期B.东汉中后期C.唐朝中后期D.明朝中后期(★)17.东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

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B.东晋出现分裂割据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18.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A.重农抑商,推行县制B.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19.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20.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入,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21.研究发现,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东汉时分布于当时边疆地区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及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数发现,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据此可知()

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的主要民居类型发生变化D.边疆和内地一体化(★★)2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由中央委任的官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

A.宗法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3.唐初进士科主要考时务策、经义,唐高宗时加试杂文(诗赋),唐玄宗时改为考诗赋为主。这一演变()

A.扩大了统治基础B.实现了考试公平公正C.增加了考试科目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24.贞观年间,唐太宗接受宰相封德彝的建议,发布了征召中男(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男子)入伍的诏令。而魏征认为这是“竭泽而渔”,连续数次驳回这个诏令。当时魏征供职的部门最有可能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兵部(★★)25.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

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D.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6.中国是纸的发明地,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是在()

A.西汉B.唐代C.北宋D.元代(★★)27.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

A.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28.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大同云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交融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2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30.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穿有鼻环的牛尊战国时的铁制农具私田出现材料二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并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曹丕颁布的九品官人法,定品时家世门第逐渐成为最重要因素。隋炀帝时,实行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的科举制。——摘编自《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宋代科举放宽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加大了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还实行了殿试,巩固了封建统治。——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拔标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举制的新变化。(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二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