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模块综合检测卷(素能提升训练)-勤径学升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_第1页
2024-2025学年模块综合检测卷(素能提升训练)-勤径学升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_第2页
2024-2025学年模块综合检测卷(素能提升训练)-勤径学升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_第3页
2024-2025学年模块综合检测卷(素能提升训练)-勤径学升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_第4页
2024-2025学年模块综合检测卷(素能提升训练)-勤径学升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模块综合检测卷(素能提升训练)—勤径学升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

一、单选题(★★★)1.周王室分封宗亲功臣,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这说明西周()

A.强化了中央的控制能力B.打破了邦国林立的状态C.避免了内部矛盾的产生D.弱化了贵族的特权地位(★★)2.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B.性恶论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3.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又征发罪犯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秦始皇的这些举措()

A.客观上带动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融B.表明秦统一符合历史趋势C.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解决了边疆地区民族矛盾(★★★)4.《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D.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5.陈寅恪曾写道:“至黄巢之虱既将此东南区域之经济几全加破坏,复断绝汴路、运河之交通,而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之政治集团,均于是告终矣。”据此可知,中晚唐时期()

A.区域联系日益紧密B.藩镇割据日趋严重C.江南经济地位动摇D.文化重心南移完成(★★★)6.宋朝时期,人们的婚姻择偶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其主要原因是()

A.租佃关系的形成B.商品经济的发展C.贱民数量的减少D.社会地位的平等(★★)7.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与皇帝的意志相一致时,它是皇权的一种补充。一旦它的作用有悖于皇帝的意志,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这说明内阁()

A.可以直接领导六部B.权力来源于皇帝C.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D.职权范围不明确(★★★)8.明清之际,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有李贽书称《藏书》《焚书》,唐甄书称《潜书》。这反映出()

A.民权思想缺乏市民阶层的呼应B.进步思想在近代前夜深受压抑C.封建士大夫对现实的普遍不满D.文化的高压导致文人明哲保身(★★)9.近代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能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出,重建合乎世界潮流趋势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化开始于()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10.1895年后,一个有着共同变法意愿的群体,逐渐登上中国政治舞台。这一变法群体的成员颇为复杂。因师承学术、地域乃至地位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少派别。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B.清朝中央权力下移C.西方文化的传播D.选官途径的多元化(★★★)11.《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公司)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国内因素是()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12.军阀吴佩孚曾致电时任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了()

A.五四运动影响扩大B.辛亥革命余波未平C.国民革命如火如荼D.全民抗战风起云涌(★★★)13.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除日本侵略者占领的沦陷区外,使用“民主”科学”“西化”等词语逐渐减少,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提倡日渐突显。这主要表明

A.传统文化保守主义复兴B.民主科学作用日益弱化C.民族救亡运动不断高涨D.殖民奴化教育范围扩大(★★★)14.某一时期的国民经济成分有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5.1952~1978年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左右提高到44.4%。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据此可知建国30年来工业化建设()

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D.计划经济禁锢了中国活力(★★★)16.2023年1月,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

A.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B.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C.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二、材料题(★★★)17.“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举措。(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领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二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1)据材料一,从国标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2)据材料二,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3)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请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城市化进程表

时间概况1949—1957城市化的速度因应快速工业化和战后经济恢复的需求,中国城市化率由10.6%升至15.4%。1958—1960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大量农村人口流进城市,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1961—1965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966—1977我国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1978年至今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新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动力。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18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大型展览设置了6个主题展区,第一展区为伟大的变革,第二展区为壮美篇章,第三展区为关键抉择,第四展区为历史巨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