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课《傍水而居》教学设计2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课《傍水而居》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课《傍水而居》教学设计2,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与水的关系,分析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讨古代水利工程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在古代农耕文明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尊重历史文化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通过学习古代农耕文明与水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学会从历史角度分析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对自然环境和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气候、土壤等基本概念。但在本节课所涉及的古代农耕文明与水的关系方面,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历史故事和人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文字材料和讨论来理解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古代农耕文明与水的关系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古代生产方式的陌生感,难以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二是历史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如“水利”、“灌溉”等;三是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可能对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材,特别是第三单元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古代水利设施的图片;图表,展示不同灌溉系统的对比;视频,介绍古代水车的运作原理。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合作学习;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模拟古代灌溉系统的工作过程。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农耕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古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农耕文明与水的关系,了解水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的。”(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1)讲解古代农耕文明与水的关系
详细内容:教师介绍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特点,如农业发展、村落布局等,然后重点讲解水在古代农耕文明中的作用,包括灌溉、防洪、航运等方面。(用时10分钟)
(2)分析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详细内容:教师列举几个典型的古代水利工程案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分析这些工程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水利工程对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时10分钟)
(3)探讨古代水利工程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详细内容:教师简要介绍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性成就,如灌溉系统、航运设施等,并分析这些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如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等。(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1)模拟古代灌溉系统
详细内容:教师提供简单的材料,如水管、瓶子等,让学生分组合作,模拟古代灌溉系统的工作过程,加深对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用时10分钟)
(2)绘制古代水利设施示意图
详细内容:教师分发纸张和绘图工具,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古代水利设施的示意图,如水车、堤坝等。(用时10分钟)
(3)小组讨论:古代水利工程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详细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古代水利工程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1)经济方面:古代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产量,促进了经济发展。
(2)文化方面:古代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3)社会方面:古代水利工程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稳定。
5.总结回顾
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农耕文明与水的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最后,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农耕文明与水的关系,以及水利工程对后世的影响。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关注水资源,保护我们的家园。”(用时5分钟)
教学流程总用时:35分钟知识点梳理1.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
-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形成以种植业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系。
-村落布局:形成聚落,村落分布与水源、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
2.水在古代农耕文明中的作用
-灌溉:通过人工引水,解决干旱地区的水源问题,提高农业产量。
-防洪:修建堤坝、疏浚河道,防止洪水灾害,保护农田和村庄。
-航运:利用水路进行交通运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3.古代水利工程的主要成就
-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防洪工程:如堤坝、疏浚河道等,保护农田和村庄免受洪水侵袭。
-航运工程:如运河、港口等,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4.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点
-水利建筑技术:如土石方工程、砖石结构等,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水利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确保工程的有效运行。
5.古代水利工程对后世的影响
-技术传承:古代水利工程技术被后世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水利文化。
-经济发展: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社会进步:水利工程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6.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性人物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被誉为“水利之父”。
-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为秦国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7.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与传承
-加强水利设施的保护,防止自然和人为破坏。
-传承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培养专业人才。
-结合现代科技,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8.水资源保护意识
-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倡导节约用水。
-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环境。
-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课后作业1.作业内容:请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影响的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建于公元前256年。都江堰通过分水、引水、防洪、灌溉等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岷江流域的水患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还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作业内容:设计一个古代灌溉系统的模型,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示例:模型设计:使用塑料瓶、水管、水泵等材料,模拟古代灌溉系统。工作原理:将水泵连接到水源,通过水管将水输送到农田,实现灌溉。
3.作业内容:比较古代和现代水利工程的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相同点:都旨在解决水患、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不同点:古代水利工程以人力为主,技术相对简单;现代水利工程以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主,技术先进。
4.作业内容:思考古代水利工程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列举至少三个例子。
答案示例:1.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为城市供水提供了保障;3.丰富了水资源保护意识。
5.作业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水利工程代表性人物的小传,如李冰、郑国等。
答案示例:李冰,战国时期蜀郡太守,主持修建都江堰,被誉为“水利之父”。他凭借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解决了岷江流域的水患问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水利遗产。郑国,战国时期魏国大夫,主持修建郑国渠,为秦国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通过巧妙的设计,使郑国渠成为古代灌溉工程中的典范。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专注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例如,如果有学生能够主动提出与古代水利工程相关的问题,或者在讨论中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师将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将根据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内容包括小组分工的合理性、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展示的清晰度和逻辑性。例如,如果一个小组能够通过模拟古代灌溉系统展示出对灌溉原理的深刻理解,并能够清晰地解释给其他同学听,那么这个小组将获得较高的评价。
3.随堂测试:
教师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形式可以是填空、简答或小论文。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例如,测试中可能会包含以下问题:
-古代水利工程中,哪一项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简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
-分析古代水利工程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学生自评与互评: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如何改进。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等。例如,学生可以填写自我评价表,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评价,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
5.教师评价与反馈:
教师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具体的反馈。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进步、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例如,教师可能会指出学生在理解古代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或指导方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反馈示例: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讨论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对于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随堂测试中,大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在分析古代水利工程的影响时,部分同学的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对于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并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教师的评价和反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板书设计①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
-以农业为主
-村落布局与水源相关
-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导
②水在古代农耕文明中的作用
-灌溉
-防洪
-航运
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427:2024 EN Railway applications - Compatibility between rolling stock and train detection systems
- 2025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锡产业运行动态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配电变压器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装饰画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舶修理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经编机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等离子废气净化器市场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祛痘护肤品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硼酸市场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 存款代持协议书范文模板
- 2023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 光伏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含三级)
-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解析
- 单元知识结构图(排球)
- 卡通风寒假生活PPT模板课件
- 教学课件:物流营销
-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 种子内部构造图片集
- 羊水栓塞的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