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_第1页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_第2页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_第3页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_第4页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二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学案28理解四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知识清单(五)文言实词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如是说:

古汉语的问题,应该说是词汇的问题,解决了词汇问题,古代汉语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一、四类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这些词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习文言

文的关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活

用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以。

1.通假字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

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可分为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类。虽然学习中教材对这三类

作了区分,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没有必要去细分它,只要能够在语境中判断出来即可。

学习通假字,一方面要积累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另一方面要根据通假特点去推断语境

中的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它是文言实词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1)古今词义演变类型

演变类型示例

词义扩大“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词义缩小“谷”,古义指庄稼、粮食,今义指小米或稻谷

词义转移“脚”,古义指小腿,今义指脚

词义弱化“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词义强化“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古义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词

(2)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当两个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同形时,多数情况下它

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是两个词,须拆开来讲,不要误认为它是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古今同形异义

古义今义

双音节词示例

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

妻子妻子儿女(“妻”与“子”两词)

的妻子

祖父祖辈父辈(“祖”与“父”两词)父亲的父亲

亲信亲近信任(“亲”与“信”两词)亲近而信任的人(多含贬义)

博学广泛地学习(“博”与“学”两词)学问广博精深

3.多义实词

多义实词,一直都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

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在以单音词为主的文言文中更是普遍。一

般来说,词的意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之分。

⑴本义

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意义,称之为本义。如“向”的

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

确定多义实词本义的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或形旁推导出其本义。

另外,在字典、词典上列为第一条的往往是其本义。

(2)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同基本意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词义的引申方

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

密有疏。例如:

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

(本义)'"乂(由物及人)(复合名词)(抽象概念)

|引申义⑤刺杀|⑥战术

(动词)(抽象概念)

②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

紧密度相同。例如:

木节(树木)

节操(道御关节(动物)

节拍(音节)人军人季W气候)

节制、节省(动作)

由此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恃殊、

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例如:

比喻义:勇士(褒义)(今阁

本义:兽类的

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爪爪子和牙齿<

(蚓无爪牙之<

牙比喻义:党羽•帮凶(贬义)

利,筋骨之强)(而刻深更多为爪牙用者)

丰木义:手和脚

:一(刑罚不中,则一比喻义:兄弟

一(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民无所措手足)

4.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

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衬字)。例如:“冀缓急或可救助”,需救助的情况只能是“急”,故

“缓”没有意义,“缓急”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的类型有:①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②语

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类型典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冲的“舟楫”,只有“舟”的意

语素意义相近

义,没有“楫”的意义,“楫”是衬字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出”是出

语素意义相对

去,“入”是进来,在这里偏用“人”的意义,“出”是衬字

二、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是实词,实词的问题解决了,文言文学习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文

言实词是高三文言文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难就难在它面广量大,需要长时间的记忆、积累。

对于高考文言文来说,考生到底要积累多少实词?具体包括哪些实词?如何做到有效而高效

的积累呢?这里略作介绍。

(一)文言实词积累的范围和数量

一般而言,凡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尤其是高中文言教材中的文言词语,均属于枳

累、掌握的范围。高考文言文与教材文言文的紧密关系,想必每位考生都已经了解。那么,

就具体个数而言,考生宜掌握300〜500个实词。这300〜500个实词分别是:

1.核心实词:200个

一级核心实词:120个。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见《高考必背》)

二级核心实词:8()个。

按拔拜报暴备比币辟薄裁操策

差长陈称出处传垂次存错贷德

独多夺发伐方分奉赋干苟购果

会计将矜景竟居课理名命逆披

趣让稍舍身审师释视疏图委匣

文务息系向延夷意引游责直置

志中

2.高频实词:80个

白表第反奉废伏姑躬怀号径加

觉旧激极据略论敛谋内难遣趋

起饶夙收市岁署事矢输深脱听

通谓衔雅遇援寓御有缘言状征

止张著自主字至遂作足伯临效

许益云业退肆迫强简能求生达

观采

(说明:除一级核心实词外,其余实词是梳理近十年各地高考卷出现频率而得出的。)

(二)文言实词积累方法

I.分类记忆法

文言实词浩繁复杂,适当地归类识记,效果很好。如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表授予

的,如征、召、辟、拜、除等;表罢免的,如黜、罢、免、削、夺、废等;表调动的,如迁、

调、改、转、出、徙等。人物类的词语,表年龄的,如孩提、豆蔻、及笄、加冠、而立;表

性情的,如直、清、聪、狡、佞、贪;表修养、才华的,如精、修、通、博涉、善属文等。

表示社会状态的,如治、乱、兴、衰、盛等。

2.源流识记法

对于多义实词,可以根据其本义,再引申到其他义项,由源通流,十分好记。

3.故事助记法

对于复杂的多义词,可以把它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来记忆。如对于常见的120个实词,己

有完整的一套故事集。如“疾”:蔡人有足球(病),不能球(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

高,常解民之疹(病痛)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

听之也。”医曰:“吾穿(痛恨)天下如此者。”可依据此例自己编制一些小故事来记忆。

4.导图识记法

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进行联想、归类,极大地丰富拓展实词,最终形成实词网络。

如“望”的义项思维导图:

5.一义多词类聚法

此法就是把文言文中表达同一种意思的几个实词,放在一起识记、学习。如“望”“疾”

都有“恨、怨恨”之意,我们可以将之归为“怨恨”类,并将其他表示“怨恨”的实词归到

一起,当然,最好借助思维导图实现。如图所示:

6.同句比较法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对一词多义或一词兼属数类的现象,常常采用异句比较法来辨析。

而运用同句比较法,既减少了所比较的例句,易于记忆,又便于比较,加深对文言词义的印

象,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鸿门宴》中,“项王则受璧,答之坐上。亚父受玉斗,

罩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两个“置”,第一个是“放”义,第二个则是“扔、弃”文C

课堂学案

【复习任务】1.掌握理解四类实词(通假字、.占今异义词、多义实词、偏义更词)的方法。2.掌

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题干表述设题侑度命题特点

翻译:上患吏多受原,实词:患、受①实词考查有两种方式:

新高考I

密使左右试赂之。脉、密一是单独设题考杳,如北

翻译:皆令门下覆视,京卷、天津卷;二是在翻

2021实词:覆视、

全国乙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译中考查,全国卷一直坚

当、矜、闻

者,录状以闻。持这种考法。

浙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实词:唱、病、②实词考查重点放在古今

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由、恨异义词、多义实词等上。

项是

【知识图要】

通假类型音近通假

:形近通假

那1十

掌握方法本义不通

考虑通假

字形推义

扩大与缩小

字音推义

综转移与强(弱)化

合(通假推义)

古今异义词感情色彩变化

使邻字推义文

用‘求同存异

善于言勤于掌握方法

<对称推义

合区分单双

推义实积累1

境语境推义

合本义

语法推义

理引申义

联想(课本和比喻义

:假借义

成语)推义多义实词

掌握方法〔追源溯流

语境敲定

偏义类型'语素相近

语索相对

偏义复词

掌握方法'关注构成

语境确定

(说明:活用实词见学案29)

[请同学们课前认真阅读“知识清单(五)”,了解四种实词类型,掌握积累实词的方法]

活动一掌握理解四类实词的方法

一、通假字:本义不通,考虑通假

请根据“通假条件”导图,考虑下面文段中有无通假字,如有,请找出来并解释其义。

语境在具体句子中,该字用其本义、引申义

条件:等义项无法讲通

条自身:读音相同或相近I二者符合其中一个

件条件:有共同的偏旁j即可判断通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及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有删改)

①反通返,意思:返回

②第一个,,坐”通座,意思:座位

③女通汝,意思:你

④采通彩,意思:彩色

⑤振通赈,意思:赈济

二、古今异义词:存同求异,区分单双

请联系古今词义演变特点,参照下面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方法,完成后面题目。

存:与今天词义相同的可以不记,重点

同i辨析与今天词义不同的义项,如

理爱”字,只需辨析丈“吝惜”义项

古:即可

:不要把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误

区认为是个双音节词,如“妻/子”

方i

分「,祖/父,,“学/者,,等

双i—后王百王市幅♦♦行■,■

i少)拆成单音节词来理解,如“社

:稷”“朝堂”“布衣”等

i.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变化类型,完成下表。

词语古义今义变化类型

河泛指一切河流

臭难闻的气味

走步行

怨埋怨

恨仇恨,怀恨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

答案

词语古义今义变化类型

河黄河泛指一切河流词义扩大

臭气味难闻的气味词义缩小

走跑步行词义转移

怨仇恨,怀恨埋怨词义弱化

恨遗憾,不满仇恨,怀恨词义强化

卑鄙地位低,见识浅(语言行为)恶劣感情色彩变化

2.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不是与现代汉语同形的双音节词。如若不是,请解释其义。

(1)铁骑突•出•刀枪鸣:不是.指“突然爆发出”

(2)宽厚而爰人不是,指“爱惜人民”

(3)古之学有必有师:不是.指“学习的人”

(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至于”不是,指“来到”;“颜

色”不是,指“脸色,面套”;“憔悴”是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形容”不是,指

“外貌,模样”;“枯槁”是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

-----------------------------------------------------------------------------------------------------------------

反训词

在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两个意思,这种词叫

反训词。这样的词语有:①“沽”,买或卖;②“置”,置办或放弃;③“报”,报恩或报

仇;④“从”,限随或率领;⑤“纳”,收进或交出:⑥“迂”,升官或降职:⑦“中”,

卖出或买入。

三、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

1.识记多义实词可用“解形析义,建图索义”的方法,即看字的形旁,找出本义,然后建立

图表,索求词义演变。请参照下图,为“伐”字解形析义,建图索义。

例:

gT)-----------[引可义]

|用刀断丝画

先解释下列句子中“伐”的义项,然后画出其词义引义表。

①斯亦便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砍伐

②齐师便我(《左传・曹刿论战》):攻打,进攻

③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草门闺窦之间(陈亮《畏羞于君子》):吏过

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便也(司马迁《魏公子列传》):功劳,功业

⑤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便其功。”(司马迁《屈原列传》):

自夸,炫葬

答案建图索义示例

33------

直JZ~T_攻打Z,进O攻yirfSH美Sffi

HSIB

2.参照下面理解多义实词的方法,完成后面题目。

巧借本义,寻找诸义项间的联系

师知识清单㈤”中的侯F

因文定义.借助语境确定其义:

多义词的义项再多,但在具体

语境中只能有一个

根据下面“回”的字形演变和提供的例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I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篆文隶书楷书

巳6。回回回

回:象形字,甲骨文像渊水回旋之形,本义为回旋、旋转。

例句:

①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耳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②峰甲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手把文书口称敕,甲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了。(杜甫《登高》)

(1)上述例句中的“回”字,使用本义的有哪些?(只填写序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根据上述例句中“回”的本义和引申义,各写出两个包含“回”字的成语。

①用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引申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④

(2)(示例)①百转千回回肠荡气②回心转意回头是岸

■名师点睛

一个词的引申义,不管有多么纷繁,都是从本义引由出来的,所以,抓住了一个词的本

义,就是抓住了这个词的诸多意义的纲。——语言学家蒋绍愚

四、偏义复词:关注构成,语境确定

判断偏义复词,一要关注其构成,两个词的意义相反或相近;二要看语境,两个词中只

有一个适合语境,另一个只作衬字。

请根据这一判断方法,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与非常也

B.昼夜勤作坊伶何萦苦辛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婷刎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案C

解析偏义复词必须联系语境推断。A项出入:本来指出去与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义,

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不让“他盗”进关。B项作息:本来指劳作与歇息,在语境中偏取

“作”义。C项婚姻:在古代,女方的父亲为“婚”,易方的父亲为“姻”,夫妇双方的父

母互称作“婚姻”,统称为亲家。D项存亡:本来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与“危急”对应,

偏取“亡”义,用以强调蜀汉所面临的艰难形势。A、B、D三项都属偏义复词,C项没有这

种用法。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岂敢盘桓,有所爸第

C.诏书切峻,责臣迪慢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号回

答案D

解析“异同”是偏义复词,偏取“异”义。其他三项都是同义复词。

活动二掌握实词推义六法

一、音形推义

利用音形推义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道

⑵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崎(《归去来兮辞》):田地

⑶生而吵者不识日(《眇者识日》):眼盲

(4)平民虽平价不能卷(《徐九思传》):买进粮食

I■方法点拨」

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

本身即为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2019年江苏卷译句“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

踝援康庄也者”,其中“蹊段”是个疑难词语,我们可以根据其形旁“E”推测它可能与“走

路”有关,再结合前文“可致千里”,就可以推断其为"小步慢走”之意。

音形推义法也叫“通假推义法”,参见本学案“活动一”中“一、通假字”部分。

_微积累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4(金)、木、;(水)、以火)、土:与五行有关。

“(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3、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i(言)、L、寸(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衣: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L: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户:与房舍有关。

支: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天书、文件有关。

二、邻字推义

利用邻字推义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百姓怨军而海内叛矣(《过秦论》):与“怨”同义,怨恨

(2)过蒙拔艳,宠命优渥(《陈情表》):与“拔”同义,提拔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与“短”反义,长

(4)虽蒙宽曾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与“宽”同义,宽恕

(5)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润州谢上表》):与“乱”反义,安定

(6)消昼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与“消”反义,生长

(7)今主上幼件,贼臣虎据,华夏震快,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常林传》):与“幼”同义,

年幼

(8)益财(tub)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周维城传》):与“弛”同义,放纵

(9)至乃尚书郎乘马,则到劾之(《颜氏家训》):与“劾”同义,检举、告发

I■方法点拨」

在文言文中,两个词连用,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时可以

借助其中一个实词的意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的实词的意义。如“前代圣君,博思咨

谀”(《后汉书♦章帝纪》),“识”与“咨”同义,意为“咨询”。另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

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这时可以借助其中一个实词的意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意义。如“陟罚

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与''罚”反义,意为“提拔”;“威”与“否”反

义,意为“善”。这种邻字推义法在翻译中运用较广。如2016年全国卷HI译句“又谓您刚直

忠说,当起用“,其中“说”是个难字,这时可利用邻字“忠”来推断出其为“正直”义。

_微积累

同义复词(同义组合)

侪(chli)辈:同辈被(chi)夺:剥夺功名

期(judn)免:免除畋(ti豆n)猎:打猎

央洸(mCi):央求,请求

三、对文推义

充分利用句中加“△”的字来推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⑴闾阎升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为津,青雀黄龙之轴(《滕王阁序》):遹

(2)则思嬖始而敢终(《谏太宗十思疏》):攘重

(3)忠不必火兮,贤不必必《九章・涉江》):任用

(4)人为车粤,万物殷富(《史记.南越列传》):

(5)父未尝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论衡・自纪篇》):责备

⑹又况天地之无,,阴阳之无郊《非国语》):边际

I■方法点拨」

在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他的词

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就

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四、语法推义

利用语法推义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I)御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明史・花云传》):m

⑵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指传主花云)从。猝遇贼数千,云风太祖,拔剑跃马冲阵

而进(《明史・花云传》):保护

⑶诸山越(指偏远地方)不亲,有寇难之县,辄用盖(指传主黄盖)为守长(《吴书・黄盖传》):坦

顺,服从

⑷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井徒尊病,而又奉民(《宋史谏襄号》):

愈,使……痊愈;寿,使……长寿

I■方法点拨」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

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

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

“停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烟涛微茫停难求”(状语,确实)

“楚王贪而停张仪”(谓语,信任)

(2)看搭配

“辍耕本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

“到”才能与之搭配。

“自放驴,取多、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打柴”o“樵”前面有动词“取”,后面

有动词“炊爨”,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

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恰当。

五、语境推义

利用语境推义法推断卜.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马文升)在班烈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掣也(《明史吗文升传》):朝官;

望其项背

⑵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

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至怵封。封以其属斗,不胜,

走如鲁(《吕氏春秋・慎行》):过色

⑶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指传

主胡宿)设之曰:“君辈佐滕侯久英,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

人分谤之意乎?”(《宋史・胡宿传》):龙备

解析(1)“班列”原指“朝班的行列”,又可指“朝廷”或“朝官”,这里根据上下文可译

为“朝官”。“望”作为动词,有“看”“期望”等义,联系前文“帝亦推心任之”,诸大

臣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这里的“望”是“望其项背”义。

(2)“诛”是“杀”义,单看它在这个句中很恰当,但结合大语境,尤其是下文看,,胡释为

“杀”讲不通,因为庆封选到鲁国了,所以,在这里“诛”应解释为“讨伐”。

(3)将“消”解释为“讥请,讽刺”,仿佛顺理成章。之所以给人这种感觉,一是因为“调”

的常用义为“讥消”;二是因为将“讥消”义带入句中,说通判、僚吏处事不当,使得胡宿

“讥谐”他们,似乎也未尝不可。但全面联系语境,特别是准确把握下文胡宿所说的一番话,

就可以判定“消”解释为“讥谓,讽刺”是否正确了。揣摩胡宿话语的意思,是直接指出通

判、僚吏的错误,这不是在“讥词,讽刺”,而是在“贡备”。因此,“消”应解释为“责

备”。

r方法点拨」

理解实词的含义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语境原则,在语境中理解,准确率才会提

高。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情大的语境就是词语

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词语所在句子的所有相关文句。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

合小语境,甚至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

整体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结合语境来辨析词语的解释是否恰当时,绝不能只

是将解释带入句中,看其在本句中是否恰当,也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

而必须找到所有相关语句,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词语解释是否恰当。

六、成语推义

借助成语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接近、到。联系成语“若即若离”

⑵赵奢之俭制其兵(《过秦论》):类。联系成语“不伦不类”

(3)腥臊并御,芳不得淳兮(《九章•涉江》):迫近、接近。联系成语“日薄西山”

(4)每费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要求。联系成语“求全责备”

r方法点拨」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是古汉

语留给现代汉语的“活化石”。一些成语的含义并未因时向的流逝而改变,这就给我们推断

实词意义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根据已掌握的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来推求文言实词的意义。

_微积累

实词推断常常联想到的成语

于名采誉(求取)形影相片(慰问)

严惩不拿(宽恕)芈来问讯(星次)

既往不计(责备)细大不期(抛弃)

茗荆斩棘(拨开)不期而遇(约定)

不速之客(邀请)毁家学难(解救)

冠盖相冬(连接)星试不理差错)

不黄一词(帮助)垂帘可•政(管理)

求全为备(要求)口诛笔佟(讨伐)

随堂练习

1.(202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不肖宗道(指作者袁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两曰:“儿

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赠中宪公(指太夫人之公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

顾以生计箫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太夫人(指上文的“外大母”),而甘滑盈几,取办

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鞋菜耳,今何突致此街街者?”遍视其困箧而

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中莺姑,心力竭矣1方伯公(太夫人之丈夫)日夜期会筹

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见方伯公。(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有删改)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泣且地曰拊:抚摩

B.自有妇卜太夫人卜:选择

C.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道舅姑适:出嫁

D.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风:劝说

答案C

解析适:满足。

【参考译文】

我袁宗道,幼年丧母,外祖母每次见到我,就汨流不止,一边流泪一边抚摩着我说:“孩

子饿不饿?不会冷吧?”就取来衣服让我穿,取来食物让我吃。中宪公生性喜欢饮酒,天天

与酒友交游,只是生活用度匮乏空虚,难免妨碍了畅饮之欢。自从选择太夫人为儿媳后,鲜

美柔滑的食物摆满了几案,时间很短就能取来办好。各位老酒友惊奇地对他说:“从君我们

跟你饮酒,很少有鱼类菜考,现在怎么突然间就可以从容操办?”尽数查看谷仓和箱笼,仍

然空空如旧,这之后才知道是太夫人节衣缩食勤俭辛劳来满足自己的公婆,是用尽心力了啊。

方伯公日夜埋头在各种公文书薄之中,心力渐渐被消耗。太夫人时时劝说方伯公。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邹维琏,字德辉,江西新昌人。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调为稽勋郎中。时言路横恣,

凡用吏部郎,必咨其同乡居言路者。给事中俾梅、陈良训、章允儒以南星不先咨已,大怒,

共诟讲维琏。及维琏调考功,帼等益怒,交章力攻。维琏愤,并疏求罢。维琏欲去不得,诏

留视事。乃严核官评,无少假借。五年二月.代熊文灿巡抚福建。海外红夷据彭湖,扶互市,

后徙台湾,渐泊厦门。维琏屡檄郑芝龙防遏之,不听。明年夏,红夷乘间袭陷厦门城,大掠。

维琏急发兵水陆进,芝龙亦躯援,焚其三舟,官军伤亦众。维琏在事二年,劳绩甚著。会当

国者温体仁辈雅忌维琏,而闵人宦京师者腾谤于朝,竟坐是罢官。(节选自《明史•邹维琏传》)

(1)维琏欲去不得,诏留视事。乃严核官评,无少假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国者温体仁辈雅忌维琏,而闽人宦京师者腾谤于朝,竟坐是罢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邹维琏想离职也不行,诏令他留任治事。于是他严格考核官员评语,亳不宽容。(得

分点:“去”,离职;“视事”,治事、办公;“假借”,宽容、宽恕)

(2)恰好当权的温体仁等平素就忌恨邹维琏,而在京城当官的福建人也在朝廷上肆意诽谤他,

(邹维琏)最终因此被免职。(得分点:“雅”,平素、一向;“宦”,做官、当官;“坐”,

因为、因...获罪)

【参考译文】

邹维琏,字德辉,江西新昌人。吏部尚书赵南星知道他贤明,将他调为稽勋郎中。当时

言官霸道,凡是任命吏部印,必然先问他做言官的同乡。给事中傅树、陈良训、章允儒因为

赵南星没有先问自己,大怒,一同辱骂邹维琏。等到邹维琏调任为考功,俾I®等更为恼怒,

轮流上疏竭力攻击他。邹维琏愤慨,上疏请求罢宣。邹维琏想离职也不行,诏令他留任治事。

于是他严格考核官员评语,毫不宽容。崇祯五年(1632)二月,代替熊文灿巡抚福建。荷兰人

占据澎沏,要挟互市,后又移往台湾,逐渐停泊在厦门。邹维琏屡次命令郑芝龙防备,郑芝

龙不听。第二年夏天,荷兰人乘机偷袭占领厦门城,大肆抢掠。邹维琏急忙发兵水陆并进,

郑芝龙也驰援,烧毁了荷兰人三条船,官军受伤的也多。邹维琏居官任事两年,功绩很显著。

恰好当权的温体仁等平素就忌恨邹维琏,而在京城当官的福建人也在朝廷上肆意诽谤他,(邹

维琏)最终因此被免职。

巩固学案

一、四类实词基础练

1.请根据通假条件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⑴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佚”通“逸”,安逸.

(2)虎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偃”通“宴”,安闲。

(3)太子蚤从征(魏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