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化学试题汇编:构成物质的微粒_第1页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化学试题汇编:构成物质的微粒_第2页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化学试题汇编:构成物质的微粒_第3页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化学试题汇编:构成物质的微粒_第4页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化学试题汇编:构成物质的微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22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单选题1.(2022·北京朝阳·一模)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H2O2 C.H2CO3 D.SO22.(2022·北京延庆·一模)“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我们能闻到琼花的香味说明了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3.(2022·北京门头沟·一模)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6 B.8 C.14 D.204.(2022·北京西城·一模)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淡化,水的硬度不变 B.水蒸气液化为水,水分子间隔不变C.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种类改变 D.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5.(2022·北京通州·一模)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体积变大——分子大小发生改变B.氧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6.(2022·北京房山·一模)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微型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如下图)。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酚酞由左至右依次变红 B.实验证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C.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和环保 D.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7.(2022·北京门头沟·一模)物质甲、乙均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灭杀过程中有如图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化①是分解反应B.转化图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C.转化②生成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D.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8.(2022·北京门头沟·一模)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1和2中气体体积比为2:1 B.水由氢、氧元素组成C.水由水分子构成 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9.(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从古至今,铁都被广泛使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铁属于合金 B.铁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铁由铁原子构成 D.铁能制成铁锅用来炒菜10.(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A.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原子个数不同C.分子质量不同 D.密度不同11.(2022·北京丰台·一模)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22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C.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 D.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12.(2022·北京东城·一模)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5 B.元素符号是MnC.原子核外电子数是55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13.(2022·北京东城·一模)能闻到丁香花散发的香味,主要原因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14.(2022·北京大兴·一模)肼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肼燃烧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肼的化学式为NH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C.乙和丙元素组成相同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1:115.(2022·北京东城·一模)甲烷可制备水煤气,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乙是水B.丙属于氧化物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4:1二、选择题组(2022·北京通州·一模)钛合金是常用的航天材料之一、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回答下列小题。16.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2B.元素符号为TiC.属于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17.钛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A.70 B.22 C.26 D.48(2022·北京大兴·一模)钼通常用作不锈钢的添加剂。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有关钼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是MoB.原子序数是42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19.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32 B.42 C.54 D.96三、填空题20.(2022·北京房山·一模)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冬奥场馆倍受世人瞩目,请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场馆的建造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序号,下同)。A.“冰丝带”玻璃幕墙B.“冰立方”塑料外膜C.“雪飞天”钢架结构(2)“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采用了地表水收集技术,可用积雪融化形成的雪水造雪。雪融化成水,变化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质量21.(2022·北京朝阳·一模)第24届冬季奥运会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1)火炬“飞扬”以液氢为燃料,采用航天氢氧发动机燃烧技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从微粒的角度分析,CO2由气态变为固态时,变化的是_______,固态CO2的俗称是_______。(3)张家口冬奥村的采暖设备使用的电能全部来自风能发电。下列有关风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A.可节约化石燃料 B.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2.(2022·北京延庆·一模)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本次冬奥会中大量使用了氢能源。(1)冬奥会比赛期间84.9%是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为历届冬奥会之最。氢气燃烧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2)电解水可制得氢气,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H2 B.水由H2、O2构成 C.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3)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①甲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②请在图中内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4)冬奥会火炬“飞扬”体现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的完美融合。燃料使用的是氢气,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23.(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走过花店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3)铝制品不易锈蚀是因为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成分是______。24.(2022·北京门头沟·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很多方面实现艺术与奥运的完美融合。(1)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北京冬奥会缓缓开幕。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植粟(即小米)时,合理施肥是增产的保障,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填字母)。A.CO(NH2)2 B.K2CO3 C.Ca3(PO4)2(2)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的是氢气作燃料,燃烧时碳排放为零,体现“绿色”办奥理念。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首座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建造需大量造雪。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雾变为雪时发生了______改变。25.(2022·北京东城·一模)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将空气中的O2与N2进行分离,获得高浓度的O2。(1)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画出微粒图示。(2)分离过程中的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四、简答题26.(2022·北京朝阳·一模)用下图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1)实验1,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则b为____。若观察到c比a先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②中溶液逐渐变为无色,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3)实验3,若验证CO2与NaOH反应,还需补做一个实验:另取实验3所示装置,将____,重复实验3操作,比较气球的变化程度。五、流程题27.(2022·北京通州·一模)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CH3OH)。主要流程如下:(1)“捕捉”CO2: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2)Ⅱ中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H和_____。(3)Ⅲ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

参考答案1.A【解析】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故选项A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这类题目,分清楚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2.A【解析】A、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闻到琼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A。3.A【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4.D【解析】本题考查硬水的定义、分子的性质及海水淡化的原理。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海水淡化是将水蒸发后再冷凝收集,其中的钙镁化合物不会蒸发还保留在原来的水中,所以淡化后的水为软水,故错误;B、水蒸气是水从液态变成气体,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隙相比液态水分子间隙会变大,故错误;C、水蒸发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D、海水淡化后的水可以直接用于生活,可以解决淡水匮乏问题,故正确;故选D。5.A【解析】A、干冰升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B、氧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D、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解析】A、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图中看到滤纸条上的酚酞由左至右依次变红,故A选项说法正确;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使得笔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选项说法正确;C、该装置药品用量少,密封性好,因此其优点是节约和环保,故C选项说法正确;D、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7.D【解析】由图示可知,甲转化为乙,即二氧化氯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乙生成丙和丁,即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氯化氢和氧气。A、转化①为二氧化氯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的过程,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氧化物是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图中涉及的氧化物只有二氧化氯和水两种,故B错误;C、转化②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方程式为,其中丙为氯化氢,丁为氧气,丙和丁的质量比为,故C错误;D、根据转化②,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氯化氢和氧气,说明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故需要避光保存,故D正确;故选D。8.D【解析】A、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管1和2中气体体积比为2:1,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元素种类不变,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正确。C、水由水分子构成,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错误。故选:D。9.B【解析】A、生铁是由碳、铁组成的合金,说法正确;B、依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法错误;C、铁属于金属,由铁原子构成,说法正确;D、铁具有延展性和导热性,能制成铁锅用来炒菜,说法正确;答案:B。10.A【解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选:A。11.B【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2,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符合题意;C、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22,不符合题意;D、由“金”字旁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原子序数是25,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元素符号是Mn,不符合题意;C、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25,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不符合题意。故选C。13.B【解析】闻到丁香花散发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故选B。14.D【解析】由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N2H4,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乙的化学式为O2,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乙为氧气,丙为水,乙和丙组成元素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5.D【解析】由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甲是甲烷,乙是水,丙是一氧化碳,丁是氢气,则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A、由上分析可知,反应物乙是水,故A正确;B、由上分析可知,丙是一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故C正确;D、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故D错误;故选D。16.C17.B【解析】16.A、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正确。B、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右上方表示元素符号,正确。C、钛带“钅”属于金属元素,错误。D、元素周期表小方格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正确。故选:C。17.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钛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2,故选:B。18.D19.B【解析】18.A

元素信息图中右上角的符号是元素的元素符号,由图可知,钼元素的元素符号是Mo,选项正确;B

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就是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图可知,钼元素的原子序数是42,选项正确;C

元素信息图中间的汉字就是元素名称,由图可知,钼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D

元素信息图中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选项错误,故填D。19.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就是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图可知,钼元素的原子序数是42,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所以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42,故填B。20.(1)C(2)B【解析】(1)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因此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钢架结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C;(2)雪融化成水,属于物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而分子种类、分子质量不变,故选B。21.(1)(2)

分子之间的间隔

干冰(3)AB【解析】(1)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由气态变为固态时,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大小不变;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3)使用风能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选AB。22.(1)(2)B(3)

3:8

(4)在215240℃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230℃时最强【解析】(1)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A、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所以试管1中为氢气,故A正确;B、水由水分子构成,一种物质中不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故B错误;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D、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B;(3)①甲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4)从图中可看出,在215240℃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230℃时最强。23.(1)分子在不断运动(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氧化铝##三氧化二铝##Al2O3【解析】(1)走过花店能闻到花香,说明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故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2)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氧化膜的成分是氧化铝。24.(1)A(2)(3)分子间的间隔【解析】(1)A、CO(NH2)2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B、K2CO3中含有营养元素钾元素,属于钾肥;C、Ca3(PO4)2中含有营养元素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A。(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