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微生物学考核大纲_第1页
发酵微生物学考核大纲_第2页
发酵微生物学考核大纲_第3页
发酵微生物学考核大纲_第4页
发酵微生物学考核大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酵微生物学考核大纲(FermentationMicrobiology)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4021217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0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发酵微生物学》是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深化类选修课,是融合了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发酵工程的综合性课程。发酵微生物作为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发酵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中发挥的作用,了解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发酵工业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掌握发酵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与参数控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二、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目标要求熟练掌握微生物的生长与生理代谢过程、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与各项参数的控制,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和营养类型、发酵培养基的选择和发酵罐的设计原则,并了解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发酵工业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一章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一)学习目标1.一般了解: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高等真菌、噬菌体、病毒和藻类的形态;2.一般掌握:病毒及噬菌体的结构及繁殖方式;霉菌菌丝体的特化形态及酵母菌的细胞结构;3.熟练掌握:细菌、高等真菌的细胞结构及菌落特征;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结构差异。(二)考核内容本章主要考核细菌的细胞结构;酵母菌的细胞结构;霉菌菌丝体的特化形态;噬菌体的结构和繁殖方式;高等真菌的菌落特征;考查学生鉴别微生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三)考核要求1、识记:细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2、领会:噬菌体的结构和繁殖方式3、应用:高等真菌的菌落特征4、分析:霉菌菌丝体的特化形态5、综合: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结构差异6、评价:细胞的革兰氏染色法第二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一)学习目标1.一般了解:微生物培养、灭菌、消毒、防腐、化疗等概念;2.一般掌握: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和营养类型;3.熟练掌握: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和培养基的设计。(二)考核内容本章主要考核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微生物灭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考查学生针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三)考核要求1、识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2、领会:灭菌、消毒、防腐的概念3、应用:微生物的灭菌和培养4、分析: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5、综合: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特征及测定方法6、评价:培养基的设计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一)学习目标1.一般了解:微生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概念;2.一般掌握: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的代谢过程;3.熟练掌握:EMP途径、TCA循环、ED途径、HMP途径和无氧发酵途径。(二)考核内容本章主要考核微生物的代谢;光能自养微生物;EMP途径、TCA循环、ED途径、HMP途径和无氧发酵途径;考查学生对不同代谢途径的分析与整合能力;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三)考核要求1、识记: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2、领会:化能自养微生物的代谢3、应用:EMP途径、TCA循环4、分析:ED途径、HMP途径5、综合:无氧发酵途径6、评价:光能自养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第四章发酵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与技术(一)学习目标1.一般了解:现代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及其在发酵工业的意义;2.一般掌握:常用的微生物学诱变育种方法和菌种保藏方法;3.熟练掌握: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及其特征。(二)考核内容本章主要考核合成生物学;微生物诱变育种;发酵微生物;产甲烷菌;光能产氢菌;嗜热梭菌;厌氧发酵等内容;考查学生对不同菌种保藏方法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素养。(三)考核要求1、识记:发酵微生物菌种及其特征2、领会:合成生物学在发酵工业中的意义3、应用:菌种保藏方法4、分析:微生物诱变育种过程5、综合:发酵微生物菌种的制备6、评价:工业微生物的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第五章发酵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学习目标1.一般了解: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组成;2.一般掌握:发酵原料的选择原则和预处理方法;3.熟练掌握: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二)考核内容本章主要考核培养基灭菌方法;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原料的预处理;原料选择原则;考查学生对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三)考核要求1、识记: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与组成2、领会:培养基灭菌设备3、应用:培养基的灭菌方法4、分析:发酵工业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5、综合:发酵培养基的设计6、评价: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过程第六章发酵设备和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一)学习目标1.一般了解:常用的发酵设备;2.一般掌握:发酵设备的设计;3.熟练掌握:温度、pH、溶氧、泡沫、代谢产物、染菌及其他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二)考核内容本章主要考核发酵罐;自动化检测;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发酵参数的控制;考查学生对发酵罐的选择、设计及优化能力;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增强社会使命感。(三)考核要求1、识记:影响发酵过程的重要参数2、领会:发酵罐的设计与选择原则3、应用:常用的发酵设备及用途4、分析:参数变化对发酵过程的影响5、综合:发酵过程参数控制6、评价:发酵罐的自动检测系统三、实验教学部分的考核要求(1)熟练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高压蒸汽灭菌设备的安全使用;(2)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和分离等基础操作。四、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形式评定综合成绩。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分值各占50%。过程性评价具体方式包括:慕课堂或超星学习通进行学生签到评定出勤;随机提问和慕课堂练习,评价课堂表现和听课效果;团队列名法作为课堂学习小组讨论效果的评价依据;通过班级成员投票打分评价学习小组演讲成绩;中国大学慕课网作业完成、作业互评及单元测验完成情况评价阶段性学习成果;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五、成绩评定1.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1)通过慕课堂或超星学习通进行学生签到评定出勤;(2)通过随机提问和慕课堂随堂练习,评价课堂表现和听课效果;(3)课堂学习小组讨论效果可通过团队列名法进行评价;(4)小组演讲成绩可通过班级成员投票打分评价;(5)中国大学慕课网作业完成、作业互评及单元测验完成情况评价阶段性学习成果;(6)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过程性评价占综合成绩的50%。2.终结性评价(期末成绩)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占综合成绩的50%。3.综合成绩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六、考核结果分析反馈学生可通过慕课堂、超星学习通直接查询个人签到情况;学生完成慕课堂练习和单元测验之后,程序直接显示练习结果,学生可通过题目的解析检验本节/本章学习效果,查漏补缺,授课教师可通过后台查看题目统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薄弱环节,课后资料上传有的放矢;学习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结果可通过团队列名法和投票法直接反馈,学生可检验课上课下学习效果,开拓思维,提高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