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2

题新学期的话第二课时总第二课时

学1.复习上期己学主要内容。

目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分难点实验题的分析

教具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2.课件:神秘的月球。

师生活动预设反思与调整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人,分为组,每组3-4人,一般情

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

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

教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过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

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

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

程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

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14____________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题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1课时总第2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挂断。

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标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一一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重点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一一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材难点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析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

教具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

验装置。

师生活动预设反思与调整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一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

成现在的样子?

3.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

案吗?

2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

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息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

3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16

题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_2.课时总第_3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2.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标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重点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一一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分难点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具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师生活动预设反思与调整

一.教学导入:

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

交流吧。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学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自然界中的植物

过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4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

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i+

5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6

题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1课时总第4课时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

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

教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

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重点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分难点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

教具

果的产地。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

师生活动预设反思与调整

一.教学导入

1、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2.学生观看橘和枳的照片。

3.提出问题: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当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

实,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呢?

4.学生猜想。

教5.联系到身边可以找到的水果一一它们都是本地生产的吗?是不

是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6.让我们通过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来开始研究吧。

二.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

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表。

过1.

2.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3.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

程4.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5.得出结论: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

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6.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进一步探讨植物具有地域性的原因。

6

明白:

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②不同

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样,这决定了它们只能在一定的环

境中得以生存;

③植物对这些要素需要的特殊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④各地的环境决定了当地植物种类的分布。简单的说,也可以总

结成一句话: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

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

7.结合教材第8页图片上的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指南车信箱中所

介绍的“择地而居”的知识。

三.活动它们来自哪里

1.提出问题:现在,人们根据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移植植物。观察

我们周围的植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来自怎样的地

区,并说一说做出推测的理由。

2.学生讨论。

3.交流各自的推测。

四.布置作业:

有些植物的原产地,学生难以进行判断,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

者通过其他途径去查证。

板从“南橘北枳”说起

书一、南橘北枳

设二、水果产地

计三、择地而居

教为了避免学生的答案过多过滥,我选择了几种熟悉的水果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

学料回答产地。如:苹果、梨子、桃子、哈密瓜、桂圆、香蕉等等。再指名学生补充。

后最后归纳总结:北方和南方分别出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南北都产。引导学生明白阳

记光、水分、温度、土壤会影响植物生长。如果随意迁移,则会水土不服。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7

题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_2一课时总第5课时

科学探究

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教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L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目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标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耳口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分难点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教具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

师生活动预设反思与调整

一.教学导入

L提问:你能举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2.学生举例。

3.过渡:动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呢?

二.阅读动物怎样适应环境

1.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

2.明白: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3.说一说: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吗?请说一说。

三.活动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出示各种鸟类的图片。

2.提问:这些图片中的鸟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分别适应生

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学生讨论。

4.教师提供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协助学生完成底10页的

记录表。

四.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生物群体,课后留心观

8

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

从“南橘北枳”说起

、择地而居

板二、它们来自哪里

设仙人掌榕树松树

计三、动物适应环境

脂肪、体毛、流线型、鳍、颜色、强劲的四肢、鼻孔、驼峰、脚趾

四、鸟类适应环境

学本节课的教学,我补充了一些故事,如鸟的天堂:榕树。瘦弱的北极熊、小英雄

后雨来、狮子与羚羊、沙漠里的船。农夫和蛇等等,使枯燥的知识充满乐趣。

9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9

题3.走进池塘第」课时总第6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

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

教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标科学知识

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教重点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

分难点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

析录。

教具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师生活动预设批注

一.教学导入

L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小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在一起

的呢?

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

教1.出示鱼、水至、孑子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

4.学生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浮游生物一孑了一水至一鱼。强调

“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

过5.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6.总结: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们把它叫做事物链。

程7.学生练习写出池塘里、草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链。

8.分析多条食物链,提问:你发现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点吗?

9.明确: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0

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

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

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

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

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活动把池塘搬回家

1.过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模拟

的“小池塘”。

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做?

3.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善自己的设想。

4.组装实验装置

5.写出模拟池塘中各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

6.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板走进池塘

书一、食物链:植物开始、凶猛肉食动物结束

设二、食物网

三、微生物

四、生态瓶

教学生对于水蚕和孑子感到不熟悉,写食物链时,我强调了箭头的方向,开始时应

学该是植物,按谁被谁吃的关系写,要符合实际,环节要有三个或以上,尽量写自己比

后较熟悉的。学生觉得有趣。我补充了一些故事:如狮王争霸、猴王争霸等等,害虫和

记益虫的相对性,草原上羊太多也不好。关于生态瓶,主要让学生回忆家中鱼缸的变化,

如缸内壁变绿,水变黑绿色的原因。

11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11

4.假如大树都倒下第」课时总第课时

题7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自己的己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

2.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标科学知识

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

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重点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

分难点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具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师生活动预设批注

一.教学导入

直接导入: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到底对其他生物具有怎

样影响?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活动假如大树全部倒下

L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2.过渡:让我们通过游戏来感受一下吧!

3.阅读教材,了解游戏方法。

学4.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游戏。

5.游戏结束后思考:没有了大树等植物,有多少生物先后失去了

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

过6.明白:没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去一切生命。

7.继续游戏:如果其他某一种生物灭绝撤出,食物链又将发生

怎样的变化?

8.学生分析得知: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

员。

9.指南车信箱

(1.)学生阅读。

12

(2.)教师讲解,加深他们对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灾难的理解。

10.推测:假如大树都倒下,除了使生物们失去食物,还会对生

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有些什么影响?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

设一、食物链断裂

计二、生态灾难的原因和表现

学学生明白食物链第一环断裂,整个生态都会毁灭,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氧气

减少、水土流失等等。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知道树和草对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详细

分析了为什么树木减少,洪灾干旱为什么都会发生。

13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14

题4.假如大树都倒下第2课时总第8课时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

2.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

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标科学知识

大树全部倒下,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

灯豕四,十1恨孙1禾上士刖戏石。

重点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

材难点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析各种生物的头饰等。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

教具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

水盆、洒水壶等。

师生活动预设批注

一.教学导入

1.紧接上一课的问题“假如大树全部倒下,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

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进行猜测:动物可能会...土壤可能

会...气温会不会?

2.过渡:让我们针对其中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吧!

二.活动树林与温度

L摆出问题:测量树林内和树林外的温度,都一样吗?

学2.学生推测。

3.过渡:让我们设计一些实验来研究吧!

4.设计对比实验:

过测量地点的选择,应当选择差异比较明显的地方;测量工

具(温度计)的准备,要尽量减小误差;测量的时间要司时进

行。

5.学生实地测量,填写测量记录表。

6.分析: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树林对人的生活会有影响吗?

14

三.活动树林与土壤

1.摆出问题:土壤表面没有植物真的会被雨水冲走吗?

2.学生推测,

3.过渡:让我们设计实验来研究吧!

4.教师出示部分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

5.汇报、完善。明确:不同:点木板上放的东西不同,其余都

样。

6.学生实验。

7.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8.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阅读破坏森林的危害

1.出示: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

2.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森林破坏后会给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

3.鼓励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刊的方法做更详细地了解。

五.活动让家园更美好

1.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提出自己的建议

和设想,

2.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用合适的形式体现出来:

书面上的可用建议书、科学图画、手抄报等。行动上可成立环保

队、做环保小卫士等。

假如大树都倒下

阳光照不到阳光照得到

计树林内树林外树林内树林外

学我带学生测量了教室内、外走廊、操场树荫内、操场树荫外的温度,学生发现:

后照得到的温度大于照不到,树林外的温度大于树林内。第二处和第三处可能温度一样。

我还补充了森林与云南干旱的关系,即:没有森林,即使有暖湿气流也不能形成降雨。

15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17,9.18

讲解基础训练,完成练习二第1、2课时总第9、10课时

目复习第一单元,让学生对食物链和生态系统有进一步理解。

教重点植物的三向性,食物链

分难点不同环境的植物特点的描述

教具

师生活动预设批注

一、讲解基础训练

植物三向性、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不同环境植物特点

二、完成练习二

(一)、填空题

1、植物的根总是朝着有—的地方生长,茎叶朝着一生长。

教2、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二)、选择题

学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个条件发生变化。

A、一B、二C、三

2、树、的茎向上生"和(')看关。

过A、水分B、阳光C、土壤

(三)、判断题

程1、小树倒后马上就死。()

2、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一羊一草。()

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6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21

第2单元营养与健康

第」课时总第课时

题1.食物中的营养11

科学探究

1.能用E国形统计图统计午餐中各类食品所占比例,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2.能设七卜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情感态度与i价值观

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

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

淀粉、脂肪f内简单方法。

重占能用圆形统计图统计午餐中各类食品所占比例,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难点能设计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材分组材料:酒精灯、镣子、碘酒、纸、学生午餐的饮食情况表,

析被检测食品: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

教具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注意:根据学生实验实际消耗提供食品,避免

浪费。也可以选择过期不能食用的食品进行实验,但实验前要向学生说明

食品来源,避免误食。

师生活动预设批注

一.教学导入

1.提问: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有哪些?饥饿时身体的感受如何?

2.学生回答。

3.质疑:我们从食物中可以获得哪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营养呢?

教4.过渡:让我们从我们的午餐开始调查吧!

二.活动午餐吃了什么

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主食类、肉食类、蔬

学菜类、水果类……

过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

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

4.指导学生分析各类食品总量所占比例并制成圆形统计图。

程5.对学生所制图的合理性、美观性进行评价。

三.活动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17

1.过渡: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

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

和脂肪。

2.提问: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分呢?

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

的主要营养成分。

4.教师补充介绍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辨别方法并强调查阅资料

的重要性。

5.布置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

食物中的营养

一、午餐吃什么:主食、肉食、蔬菜、水果

计50%16%25%9%

二、检验营养

学为节省时间,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再简单概括,再,布置学生放手实验,压、

烧先行,滴碘酒稍后,效果明显,学生兴趣浓厚。我再进行知识补充,淀粉类食物是

Ai

主食,瘦肉、蛋白和豆类是蛋白质,油类是脂肪,生活中的脂肪分植物油和猪油两种。

18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25

1.食物中的营养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题_212

科学探究

教能根据食物金字塔合理设计食谱。

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2、初步了解一些消化器官消化与吸收的原理。

重点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分难点查阅资料,找出常见食品的营养成分

教具食物金字塔卦图,食物营养成分相关资料

师生活动预设批

一.教学导入

1.讲述:上一节课我们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

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吧。

2.学生汇报,

3.完善计划。

二.学生实验

教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注意安全、随时作好实验记

录。2.停止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填好教材第22页的表格。

4.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哪一组实验开展得最好。

5.讲述:食物中主要包括6大营养成分,除课上学生们研究的蛋

过白质、脂肪、淀粉外,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对于盐类、

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检测很难进行,让我们课后查阅资料进行

了解吧。

三.活动食物金字塔

1、讲述:我们调查了我们所吃的实物,也知道了各种实物中所

含营养成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营养搭配合理呢?

2.阅读“食物金字塔”。

3.讨论,获取信息:食品的种类应丰富,不同的食品为人们提

供了不同的营养物质。各种食品,应合理搭配,健康饮

食应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4.对照自己的食谱,查找问题。

(1.)学生拿出午餐饮食情况表对照食物金字塔,检查自己的饮

食是否合理

(2.)学生交流,说出依据。

5.设计科学食谱,说明合理性。

(1.)学生修改自己的食谱或制定新的食谱。

(2.)交流自己的设计并阐述为什么这样设计。

(3.)评价食谱的合理性。

(4.)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科学合理的食谱推荐给学校食堂,或爸

爸妈妈,同时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

食物中的营养

板二、食物金字塔

设油、盐

计奶、豆、蛋

蔬菜、水果

米、面、包子

教学生明白了盐类、维生素、水是辅助营养成分,但不能缺,且食物中的盐类和维

学生素含量稀少,水分不足,所以要大量补充。还明白了豆奶的营养,既有动物性蛋白

后又有植物性蛋白。矿物质包含在维生素中。明白了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

记意义,对营养均衡有了新的认识。

20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28

题2.消化与吸收第」课时总第13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教3、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

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科学知识

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重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材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

分难点

健康负有责任。

分组材料: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约厘米长的

教具90

线绳一根。

师生活动预设批注

一.教学导入

1.提问: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

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

4.过渡: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

二.活动咀嚼馒头

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儿次,感觉一下,发生了

学怎样的变化?

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

过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程5.明确:

(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

(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3)经过咀

21

嚼的馒头慢慢变甜

6.阅读指南车信箱:

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

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

的科学道理。

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

三,活动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

1.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

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

食管、胃、大肠、小肠。

3、告知学生活动:以组为虺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

置。

4.填好教材第25页的填充题。

消化与吸收

一、咀嚼馒头

板米饭变甜一一唾液淀粉酶

设二、消化器官

三、胃

四、小肠绒毛

学学生不习惯长时间咀嚼饭,不过都明白米饭都变甜。我对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特点

后进行了简单介绍,学生对小肠绒毛也有了初步理解。简介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我鼓励学生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消化器官的相关知识。

22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30

2.消化与吸收第—课时总第课时

题_214

科学探究

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标科学知识

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了解小肠内表面的结构,知道

小肠绒毛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重点了解小肠内表面的结构

分难点知道小肠绒毛的作用。

教具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

师生活动预设批注

一.教学导入

1.提问:食品是怎样经过我们的消化道的?

2.学生回答。

3.过渡:食物到达胃里之后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阅读《关于胃功

能的早期研究》。

二.阅读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

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2.提问: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

学3.学生谈体会。

4.教师作好小结,让学生了解胃功能,以及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

究。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消化液的概念。

三.活动小肠内的吸收

1.讲解: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是

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的。让我们来观察显微镜下的小肠绒毛。

2.用文字或画图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小肠内表面的构造记录下来。

要求:认真观察,准确表述。

3.汇报。

4.小结:小肠内壁多褶皱。

23

5质.疑:这些褶皱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6模.拟教材第27页的实验。

(1)阅读教材,了解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分析小肠绒毛的存在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较闭拢手与张开手的轮廓线,将得出小肠绒毛可以

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能更有效地与各种营养物质接触,便

于在短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填写研究报告。

7.阅读“指南车信箱”,使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肠的吸收作用。

消化与吸收

一、小肠绒毛(指状突起)

增大吸收面积

教通过观察课件,学生明白了食物在消化器官内的旅行。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小

肠绒毛大大地增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的面积。我让每个组都汇报数据,教师板书。这样,

互相都有个比较。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数字是否准确,但我通过亲自实验,得出43cm

和92cm。再观察,明白:两个数据应该是2倍多的关系,如果差距小于两倍,超过三

倍则数据有误。

24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10.9

3.饮食与健康第」课时总第15课时

科学探究

教1、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学2、案例分析中,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品格。

科学知识

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重点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分难点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教具将“食物中毒”的有关报道制成课件

师生活动预设批注

一.教学导入

1.播放“食物中毒”的课件。

2.提问:通过刚才的观看,你有什么话要说?

3.学生发表看法。

4.激发兴趣:让我们来调查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安全饮食吧。

二.活动安全饮食

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

意识。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

学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

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

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过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

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

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

人注意。

2、布置任务:课后调查,做好记录。

3、阅读指南车信箱:实物中毒的事例。

明确:了解知识,进行安全教育。

板饮食与健康

25

书一、安全饮食

设不安全的饮食:变质、有毒、被污染

二、冰箱不是保险箱

教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食品安全教育。判断食物是否变质,第一看包装,

学第二看颜色,第三闻味道,第四,味道不对肯定变质,不要吃下去。学生还懂得了蘑

后菇是否有毒的判断方法,明白动物内脏不要随便吃。被污染的食物污染源有农药、添

记加剂。过度城市化污染水、空气、食物,因此要特别注意,穴随意外出吃东西。饭店

的碗筷要用热水烫,因为只有高温才能杀菌

26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10.10

3.饮食与健康第_2一课时总第16课时

科学探究

教案例分析中,培养学生根据己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学生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品格。

科学知识

了解饮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原因。

重占了解饮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原因

分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具

师生活动预设批注

一.教学导入

1.讲述:身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

是由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提供的。对营养物质摄入得过多或过

少,都会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

2.过渡:我们的体重正常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活动我们的体重正常吗

1.组织学生自己测量获得数据。

教2.身高标准体重数据由老师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数

据,并填入下表,与实际身高体重数据进行比较。

身高标准体重数据实际身高体重数据

身高体重身高货重

程3.对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刍行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情况。

4.针对班级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5.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视身体问题,进行合理饮食,爱惜粮

食。

三.活动良好的饮食习惯

27

1.阅读教材第32页。

2.讨论:这些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四.阅读合理饮食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阅读。

2.了解合理、均衡、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青少年身体发育很重

要。

3.说一说自己以后会怎样做。

3.饮食与健康

板一、身高体重

计二、饮食结构

三、饮食习惯

学通过实际身高体重与标准的对照,学生还明白了饮食结构的重要性。我详细阐述

了各种不良习惯的后果,提醒学生明白发育期的饭量应超过大人。要注意营养均衡,

不能和大人相比。大人已成年,不需发育,因此,营养少一点无所谓。

28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1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