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模拟练(十九)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抓分卷限时微模拟30 min_第1页
“8+1”模拟练(十九)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抓分卷限时微模拟30 min_第2页
“8+1”模拟练(十九)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抓分卷限时微模拟30 min_第3页
“8+1”模拟练(十九)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抓分卷限时微模拟30 min_第4页
“8+1”模拟练(十九)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抓分卷限时微模拟30 mi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抓分卷限时微模拟(30min“8+1”模拟练(十九)一、选择题1.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CO2分子呈现完美对称,为V形结构B.NaCl焰色试验为黄色,与氯原子的电子跃迁有关C.冰雪融化时需要破坏氢键和范德华力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解析】CO2分子中中心原子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不含孤电子对,呈直线形结构,A错误;NaCl焰色试验为黄色,Na+的核外电子从能量高的状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状态,以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B错误;Mg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光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D错误。2.现代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仪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A.光谱仪能摄取各种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B.质谱仪通过分析样品轰击后的碎片质荷比来确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C.X射线衍射实验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但无法确定分子结构的键长和键角D.红外光谱仪通过分析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图,可获得分子所含的化学键和基团信息【解析】X射线衍射实验是一种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有效方法,晶体会对X射线发生衍射,可确定分子结构的键长和键角,C错误。3.药物黄酮哌酯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黄酮哌酯的分子式为C24H24O4NB.黄酮哌酯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C.一定条件下,黄酮哌酯可发生加成反应与水解反应D.黄酮哌酯分子中有7个与N原子杂化方式相同的碳原子【解析】黄酮哌酯的分子式为C24H25O4N,A错误;黄酮哌酯中含有酯基,在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黄酮哌酯分子中有8个与N原子杂化方式相同的碳原子,D错误。4.化学服务于社会。下列有关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B)选项项目化学知识A医院用BaSO4作“钡餐”BaSO4不溶于酸和水B工厂电解熔融Al2O3获得铝Al2O3熔点高C作坊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作豆腐石膏能使胶体发生聚沉D利用植物油生产氢化植物油植物油能发生加成反应【解析】工厂电解熔融Al2O3获得铝,是因为熔融Al2O3能电离,与熔点无关,B选。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A.1.8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NAB.1mol/LCuSO4溶液中含有Cu2+的数目小于NAC.1molNH4SCN晶体中,σ键数目为8NAD.0℃,101kPa,2.24LCl2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解析】1.8gD2O物质的量为n=eq\f(m,M)=eq\f(1.8g,20g/mol)=0.09mol,含有的质子数为0.9NA,A错误;溶液体积未知,故溶液中Cu2+的数目无法计算,B错误;NH4SCN是离子化合物,1molNH4SCN中含σ键数目为6NA,C错误;n(Cl2)=eq\f(2.24L,22.4L/mol)=0.1mol,发生的反应为Cl2+2NaOH=NaClO+NaCl+H2O,当0.1molCl2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D正确。6.X、Y、Z、M、R、Q为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M存在最高化合价为+6B.Q单质与Y的氧化物之间一定无法发生置换反应C.Y、M形成的化合物YM2为大气污染物D.X、Z、M可形成一种含共价键、配位键的离子化合物【解析】X、Y、Z、M、R、Q分别为H、C、N、O、Na、Li。O元素不存在+6价,A错误;锂单质能与CO2发生置换反应:4Li+CO2eq\o(=,\s\up7(点燃))2Li2O+C,B错误;CO2不是大气污染物,C错误;X、Z、M可形成NH4NO3是一种含共价键、配位键的离子化合物,D正确。7.为解决铜与稀硝酸反应过程中装置内氧气对实验现象的干扰,以及实验后装置内氮氧化物的绿色化处理问题,某实验小组对装置进行微型化改造,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试管底部有孔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B.实验开始前需除去试管内的氧气,可拉动注射器BC.该装置可通过控制止水夹和注射器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D.实验终止时,需将铜丝提拉上来后再拉动注射器A【解析】该实验中,通过推拉注射器B可调节广口瓶内压强,实验开始时先拉注射器A活塞,其目的是除去反应前试管内的空气,B错误。8.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c(M+)随c(H+)而变化,M+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298K时c2(M+)~c(H+)为线性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溶液pH=4时,c(M+)<3.0×10-4mol/LB.MA的溶度积Ksp(MA)=5.0×10-8C.溶液pH=7时,c(M+)+c(H+)=c(A-)+c(OH-)D.HA的电离常数Ka(HA)≈2.0×10-4【解析】pH=4时,c(H+)=10-4mol/L,由图可知此时c2(M+)=7.5×10-8(mol/L)2,故c(M+)<3.0×10-4mol/L,A正确;c(H+)=0时,溶液中OH-浓度比较大,A-水解被抑制,溶液中c(M+)≈c(A-),则Ksp(MA)=c(M+)·c(A-)=c2(M+)=5.0×10-8,B正确;pH=7,若等式成立,则c(M+)=c(A-),此时Ksp(MA)=5.0×10-8,但由图可知此时溶液中c(H+)=0,溶液pH≠7,C错误;Ka(HA)=eq\f(cH+·cA-,cHA),当c(A-)=c(HA)时,Ka(HA)=c(H+),由元素质量守恒:c(A-)+c(HA)=c(M+),则c(M+)=2c(A-),Ksp(MA)=c(M+)·c(A-)=eq\f(1,2)c2(M+)=5.0×10-8(mol/L)2,c2(M+)=10×10-8(mol/L)2,由线性关系知Ka(HA)=c(H+)≈2.0×10-4mol/L,D正确。二、填空题9.Ⅰ.Na2S又称臭碱、硫化碱,实验室拟用以下方案研究Na2S的性质。(1)用离子方程式说明Na2S溶液呈碱性的原因:S2-+H2OHS-+OH-。(2)向5mL0.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pH=0)中滴加10滴同浓度的Na2S溶液,观察到溶液紫色变浅(pH>1),生成棕褐色沉淀(MnO2),说明S2-具有还原性。有同学预测该反应中S2-转化为SOeq\o\al(2-,3),该预测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溶液紫色变浅,并未完全褪色,说明KMnO4过量,SOeq\o\al(2-,3)会被氧化成SOeq\o\al(2-,4)。Ⅱ.探究向Na2S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的反应本质。反应原理预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已知:单质硫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Ksp(FeS)=6.3×10-25、Ksp(Fe2S3)=1.0×10-88、Ksp[Fe(OH)3]=1.1×10-36。(3)根据试管a中的“局部产生红褐色沉淀”现象,推测Fe3+与S2-局部发生强烈双水解反应,生成Fe(OH)3和H2S(填化学式)。(4)推测c中的沉淀为Fe2S3,根据b到c的实验现象,推测红褐色消失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s)+3S2-(aq)Fe2S3(s)+6OH-(aq)。(5)取c中黑色固体,洗净后分别置于两支试管i、ii中进行如下实验:试管实验步骤现象i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黑色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放出少量臭鸡蛋味道气体ii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蒸馏水中未见淡黄色浑浊出现试管i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3+4HCl=2FeCl2+S↓+2H2S↑,试管ii中加入的试剂为无水乙醇,结合试管i、ii现象,推测黑色固体中不含有(填“含有”或“不含有”)FeS,原因是试管ii中未产生S,说明生成黑色固体时未有化合价变化,无法产生Fe2+,故无法产生FeS。【解析】(3)Fe3+与S2-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2Fe3++3S2-+6H2O=2Fe(OH)3↓+3H2S↑,则生成物是Fe(OH)3和H2S。(4)b中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3,c中的黑色沉淀是Fe2S3,由溶度积常数可知,Fe2S3的溶解度小于Fe(OH)3的溶解度,会发生反应:2Fe(OH)3(s)+3S2-(aq)Fe2S3(s)+6OH-(aq),使Fe(OH)3沉淀转换成Fe2S3,因此红褐色消失。“8+1”模拟练(十八)一、选择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A.用液氮制作分子冰激淋B.高炉炼铁C.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D.生石灰作为食品干燥剂2.陈述Ⅰ和Ⅱ均正确并具有因果关系的是(A)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用明矾净水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BNa着火不能用水扑灭Na可与水反应产生O2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二氧化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D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NaClO溶液呈碱性【解析】因为钠能与水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H2,故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B错误;二氧化硅对光能进行全反射,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错误;由于NaClO具有强氧化性,常用于杀菌消毒,D错误。3.实验是激发兴趣的最好途径。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用干燥的沙土扑灭着火的金属钠B.用稀硝酸清洗银镜反应后试管内壁附着的银C.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眼睛注视滴定管内的液面变化D.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解析】中和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不能注视滴定管内的液面变化,C错误。4.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对应的化学知识解读不正确的是(B)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用盐酸刻蚀鸡蛋壳制作艺术品该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B在家炒菜时加入含铁酱油含铁酱油中添加了人体需要的铁单质C客家人酿造娘酒该过程涉及多糖水解及氧化还原反应D做面包时加入膨松剂膨松剂含有NaHCO3,可中和酸并受热分解【解析】含铁酱油中添加了人体需要的铁元素,不是铁单质,B错误。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定量实验的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C)选项定量实验实验操作或方法A滴定分析法用KMnO4标准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KMnO4标准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B配制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吸出超出的部分C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过程中,将量筒中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与盐酸反应D反应速率的测定测定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反应速率实验中,可将稀硫酸换成稀硝酸进行【解析】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所以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盛放,A错误;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胶头滴管吸出超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导致配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错误;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硝酸和Zn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而不是H2,D错误。6.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Y、Z相邻且与X、W均不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元素电负性:W>Y>XB.ZX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C.Y和Z的简单氢化物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D.第一电离能:Z>Y【解析】X、Y、Z、W分别为H、C、N、Cl。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则元素电负性:Cl>C>H,A正确;NH3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B正确;CH4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NH3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C错误;N的2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N>C,D正确。7.我国科学家以CO2与辛胺[CH3(CH2)7NH2]为原料能够高选择性的合成甲酸和辛腈[CH3(CH2)6CN],实现了CO2的再利用,有益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右池反应过程中无气体生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Ni2P电极的电势高于In/In2O3-x电极B.In/In2O3-x电极上可能有副产物H2生成C.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CO2+H2O+2e-=HCOO-+OH-D.标准状况下,33.6LCO2参与反应时,Ni2P电极有1.5mol辛腈生成【解析】CO2在In/In2O3-x电极转化为HCOO-发生还原反应,该极为电解池的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而Ni2P极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的电势高于阴极,A正确;H+可能在In/In2O3-x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H2,B正确;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H2O+2e-=HCOO-+OH-,C正确;标准状况下,33.6LCO2物质的量为1.5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2CO2~辛腈,即1.5mol的CO2产生0.75mol辛腈,D错误。8.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工业上以氨气和氧气为原料,利用“氨催化氧化法”生产NO,在Pt-Rh合金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主反应Ⅰ和副反应Ⅱ:Ⅰ.4NH3(g)+5O2(g)4NO(g)+6H2O(g)Ⅱ.4NH3(g)+3O2(g)2N2(g)+6H2O(g)现将1molNH3、2molO2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上述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内,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已知:有效转化率=eq\f(制备目标物质消耗原料的量,原料总的转化量)×100%A.该催化剂在低温时对反应Ⅱ的选择性更好B.520℃时,NH3的有效转化率约为66.7%C.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最佳温度应控制在840℃左右D.高于400℃,n(N2)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可能是反应Ⅱ的平衡逆向移动导致【解析】由图可知,低温时反应的主要产物为氮气,即主要发生反应Ⅱ,说明该催化剂在低温时对反应Ⅱ的选择性更好,A正确;520℃时,NH3发生反应Ⅰ生成0.2molNO,消耗0.2mol氨气,NH3发生反应Ⅱ生成0.2molN2,消耗0.4mol氨气,则NH3的有效转化率为eq\f(0.2mol,0.2mol+0.4mol)×100%≈33.3%,B错误;840℃时,反应相同时间,NO的物质的量最大,副产物N2的物质的量最小,说明该温度下最有利于NO的生成,因此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最佳温度应控制在840℃左右,C正确;400℃后n(N2)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高于400℃时平衡逆向移动,使得N2的物质的量减少,D正确。二、填空题9.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无水氯化铝能催化乙醇制备乙烯,为探究适宜的反应温度,设计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1。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在圆底烧瓶中加入5g无水三氯化铝,加热至100℃,通过A加入10mL无水乙醇,观察并记录C中溶液褪色的时间。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观察并记录在110℃、120℃、130℃、140℃时C中溶液褪色的时间,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1)仪器B的名称是干燥管;该实验所采用的加热方式优点是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液体X可能是c(填字母)。a.水 B.酒精C.油 D.乙酸(2)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适宜的反应温度为125℃(或120~130℃)。(3)在140℃进行实验,长时间反应未观察到C中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过高,AlCl3催化活性降低,无法催化乙醇制乙烯。(4)在120℃进行实验,若将B改为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长时间反应未观察到C中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是乙烯被浓硫酸吸收(或乙烯与浓硫酸发生反应)。(5)教材中用乙醇和浓硫酸在170℃时制备乙烯。和教材实验相比,用氯化铝作催化剂制备乙烯的优点有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列举两点)。(6)工业无水氯化铝含量测定的主要原理:Ag++Cl-=AgCl↓。将1.400g工业无水氯化铝样品溶解后配成500mL溶液,量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用浓度为0.1000mol/L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液15.30mL。①该样品中AlCl3的质量分数为97.3%(保留3位有效数字)。②某次测定结果误差为-2.1%,可能会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ab(填字母)。a.称量样品时少量吸水潮解 B.配制AlCl3溶液时未洗涤烧杯c.滴定管水洗后未用AgNO3标准溶液润洗 D.样品中含有少量Al(NO3)3杂质【解析】在圆底烧瓶中加入5g无水氯化铝,加热至100℃,通过A加入100mL无水乙醇,无水氯化铝催化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生成的乙烯进入C中与Br2发生加成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