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事务指南_第1页
合同法律事务指南_第2页
合同法律事务指南_第3页
合同法律事务指南_第4页
合同法律事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同法律事务指南TOC\o"1-2"\h\u8573第一章:合同基本法律原理 3106551.1 3177011.1.1合同的定义 330741.1.2合同的特征 329621.1.3合同自由原则 3284411.1.4诚实信用原则 4168431.1.5公平原则 497441.1.6合法性原则 4101471.1.7合同相对性原则 434451.1.8合同的成立 4315651.1.9合同的生效 430474第二章:合同订立程序与形式 526831.1.10合同订立的发起 5309451.1.11合同订立的承诺 5157281.1.12合同订立的协商 5252591.1.13合同订立的签署 5296201.1.14口头合同 6292131.1.15书面合同 618611.1.16电子合同 6265811.1.17电子合同的发起 6129251.1.18电子合同的承诺 6266711.1.19电子合同的协商 6138331.1.20电子合同的签署 712256第三章:合同条款与内容 7183311.1.21合同的定义与性质 787911.1.22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 7223451.1.23合同条款解释的原则 8102901.1.24合同条款解释的方法 8267981.1.25合同合法性的基本要求 8179891.1.26合同合法性审查的重点 926185第四章:合同履行与担保 9230551.1.27合同履行原则 9186141.1.28合同履行规则 937221.1.29担保的概念与作用 10308871.1.30合同履行的担保方式 10298751.1.31抗辩权的概念 11189011.1.32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117741第五章:合同变更、转让与终止 1177401.1.33合同变更的概念 12157741.1.34合同变更的条件 12318311.1.35合同变更的程序 12223351.1.36合同变更的效力 12307871.1.37合同转让的概念 12233441.1.38合同转让的条件 1238231.1.39合同转让的程序 1348171.1.40合同转让的效力 13193891.1.41合同终止的概念 13116371.1.42合同终止的原因 1351871.1.43合同终止的程序 13265321.1.44合同终止的效力 134884第六章:违约责任与纠纷处理 13105621.1.45违约责任的概念 14168111.1.46违约责任的构成 14149121.1.47违约责任的免除 14212461.1.48继续履行 14270091.1.49赔偿损失 1428701.1.50支付违约金 1582021.1.51解除合同 15139881.1.52协商解决 15273371.1.53调解解决 15166231.1.54仲裁解决 1560001.1.55诉讼解决 15140841.1.56其他解决途径 159522第七章:特殊类型合同 1544461.1.57买卖合同概述 1541991.1.58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 16208831.1.59买卖合同的履行与终止 16308231.1.60租赁合同概述 1654571.1.61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 17228071.1.62租赁合同的履行与终止 1746471.1.63承揽合同概述 1776761.1.64承揽合同的主要内容 18186521.1.65承揽合同的履行与终止 1817108第八章:国际合同法律事务 18297171.1.66国际合同的特点 1856341.1.67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 1955341.1.68国际合同纠纷的种类 1949451.1.69国际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 19242141.1.70合同当事人的审查 20168571.1.71合同条款的审查 20210621.1.72合同履行中的风险防范 2056481.1.73合同争议解决的风险防范 2016496第九章: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2085181.1.74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 21233821.1.75合同审查的主要内容 21251171.1.76合同风险评估 2137941.1.77合同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21260531.1.78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21105351.1.79企业内部控制与合同管理的关系 21102361.1.80合同纠纷的预防 22111351.1.81合同纠纷的处理 2220513第十章:合同法律事务案例分析 2218371.1.82案情简介 2271361.1.83案例分析 22302541.1.84案情简介 2231371.1.85案例分析 23206051.1.86案情简介 23205101.1.87案例分析 23第一章:合同基本法律原理1.11.1.1合同的定义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平等主体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自愿、平等地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法律形式。1.1.2合同的特征(1)自愿性:合同是基于当事人自愿原则达成的协议,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对方签订合同。(2)平等性:合同当事人地位平等,各方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3)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4)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合同涉及的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5)有偿性: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通常是有偿的,即一方为他方提供一定的利益,他方为此支付相应的代价。第二节: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1.3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合同当事人有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决定合同的内容、形式和履行方式。1.1.4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原则,不得有欺诈、胁迫等不正当行为。1.1.5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应当公平合理,不得使一方遭受不合理的损失。1.1.6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合同的内容、形式和履行方式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1.1.7合同相对性原则合同相对性原则指合同仅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三节: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1.8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成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1.1.9合同的生效合同的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生效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合同成立。(2)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5)合同履行符合法律规定。第二章:合同订立程序与形式第一节: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1.1.10合同订立的发起合同订立的发起,是指当事人一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向对方提出要约。要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表明当事人愿意订立合同的意愿;(2)明确合同的主要条款;(3)要约内容具体明确,包括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格等;(4)要约应当是书面的,以便于保存证据。1.1.11合同订立的承诺承诺是指当事人另一方对要约的完全接受。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2)承诺的方式应当与要约的方式相同;(3)承诺应当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4)承诺应当是书面的。1.1.12合同订立的协商协商是指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协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2)遵循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3)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1.1.13合同订立的签署合同订立的签署,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对合同内容予以确认,并在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的行为。合同签署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确认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2)确认合同当事人的资格;(3)确认合同签署的时间和地点;(4)确认合同签署的签字或者盖章的真实性。第二节:合同的形式要求1.1.14口头合同口头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以口头方式订立的合同。口头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和成本;(2)证据难以固定,容易产生纠纷;(3)法律效力相对较低。1.1.15书面合同书面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以书面方式订立的合同。书面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证据易于固定,便于纠纷解决;(2)法律效力较高;(3)书面合同的形式包括合同书、协议书、意向书等。1.1.16电子合同电子合同是指当事人通过电子方式订立的合同。电子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便捷;(2)节省纸张,降低成本;(3)证据易于固定,便于纠纷解决。第三节:电子合同的订立1.1.17电子合同的发起电子合同的发起,是指当事人一方通过邮件、即时通讯等电子方式向对方提出要约。发起电子合同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明确合同的主要条款;(2)保证要约内容的准确性;(3)保留要约的电子证据。1.1.18电子合同的承诺电子合同的承诺,是指当事人另一方通过电子方式对要约的完全接受。承诺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2)承诺的方式应当与要约的方式相同;(3)保留承诺的电子证据。1.1.19电子合同的协商电子合同的协商,是指当事人通过电子方式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协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2)遵循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3)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1.1.20电子合同的签署电子合同的签署,是指当事人通过电子方式对合同内容予以确认,并在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的行为。电子合同签署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确认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2)确认合同当事人的资格;(3)确认合同签署的时间和地点;(4)确认合同签署的签字或者盖章的真实性。第三章:合同条款与内容第一节:合同的主要条款1.1.21合同的定义与性质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就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一致的法律行为。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合同内容的载体,体现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1.1.22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明确合同的主体,以便于合同的履行和责任的追究。(2)合同的性质:明确合同的性质,如买卖、租赁、借款等,有助于确定合同的法律适用和权利义务关系。(3)合同标的:即合同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等。(4)数量和质量:明确合同标的具体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合同的履行。(5)价格或者报酬:明确合同对价的支付方式、金额和支付时间。(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约定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及履行方式。(7)违约责任:规定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时应承担的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约定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第二节:合同条款的解释1.1.23合同条款解释的原则(1)客观解释原则:以合同条款的文字表述为依据,按照合同条款的通常含义进行解释。(2)主观解释原则:考虑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愿。(3)体系解释原则:将合同条款放在整个合同内容中进行解释,保持合同条款之间的协调和统一。(4)公平原则:在解释合同条款时,应遵循公平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1.24合同条款解释的方法(1)文字解释:以合同条款的文字表述为依据,按照文字的通常含义进行解释。(2)意图解释:考虑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愿。(3)体系解释:将合同条款放在整个合同内容中进行解释,保持合同条款之间的协调和统一。(4)情境解释:考虑合同订立时的背景、当事人的交易习惯等因素,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第三节:合同内容的合法性1.1.25合同合法性的基本要求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是指合同条款应当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合同合法性的基本要求包括:(1)合同主体合法:合同当事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标的合法:合同标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涉及禁止交易的对象。(3)合同权利义务合法:合同权利义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4)合同形式合法:合同形式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如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1.1.26合同合法性审查的重点(1)合同当事人:审查合同当事人的名称、住所、资质等,确认其合法性。(2)合同标的:审查合同标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等。(3)合同权利义务:审查合同权利义务是否合法,如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4)合同形式:审查合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是否采用书面形式、是否经过公证等。第四章:合同履行与担保第一节:合同履行的原则与规则1.1.27合同履行原则合同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合同履行原则主要包括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原则、适当履行原则和协作履行原则。(一)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公平、合理的原则,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全面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包括履行合同的全部条款和附加条款。(三)适当履行原则适当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时间、地点、数量和质量等要求履行合同义务,保证合同目的的实现。(四)协作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合同的履行。1.1.28合同履行规则(一)履行主体履行主体是指合同当事人。合同履行应当由合同当事人亲自履行,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将合同义务转让给第三人。(二)履行标的履行标的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当履行的合同义务。履行标的应当符合合同约定,不得擅自变更。(三)履行期限履行期限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义务的时间。履行期限届满,未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四)履行地点履行地点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义务的地点。履行地点应当符合合同约定,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变更。(五)履行方式履行方式是指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方法。履行方式应当符合合同约定,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变更。第二节:合同履行的担保方式1.1.29担保的概念与作用担保是指为保障债权实现,债务人对债权人提供的财产或者其他形式的保证。担保的作用在于保证债权的实现,降低债权风险。1.1.30合同履行的担保方式(一)保证保证是指担保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履行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二)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不动产或者动产设定为债务的担保。抵押权设立应当办理抵押登记。(三)质押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权利质押给债权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或者权利优先受偿。(四)留置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留置该财产,并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五)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一方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第三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1.1.31抗辩权的概念抗辩权是指合同当事人对抗对方当事人提出的请求或者主张的权利。1.1.32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一)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二)顺序履行抗辩权顺序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三)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是指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章:合同变更、转让与终止第一节:合同的变更1.1.33合同变更的概念合同变更是指在合同有效期内,当事人双方经协商一致,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法律行为。合同变更分为实质性变更和非实质性变更,前者指合同的主要条款发生变更,如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等;后者指合同的次要条款发生变更,如履行方式、履行地点等。1.1.34合同变更的条件(1)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2)合同变更内容合法;(3)合同变更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4)合同变更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1.1.35合同变更的程序(1)当事人提出变更请求;(2)对方当事人同意变更;(3)签订书面变更协议;(4)办理相关手续。1.1.36合同变更的效力(1)合同变更对已履行部分不具有溯及力;(2)合同变更对未履行部分具有约束力;(3)合同变更不得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二节:合同的转让1.1.37合同转让的概念合同转让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方的法律行为。合同转让分为权利转让、义务转让和权利义务一并转让。1.1.38合同转让的条件(1)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2)转让的合同权利或义务具有可转让性;(3)合同转让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4)合同转让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1.1.39合同转让的程序(1)当事人提出转让请求;(2)对方当事人同意转让;(3)签订书面转让协议;(4)办理相关手续。1.1.40合同转让的效力(1)合同转让对已履行部分不具有溯及力;(2)合同转让对未履行部分具有约束力;(3)合同转让不得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节:合同的终止1.1.41合同终止的概念合同终止是指合同权利和义务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归于消灭的法律现象。合同终止分为自然终止、解除终止和法定终止。1.1.42合同终止的原因(1)合同履行完毕;(2)合同解除;(3)合同期限届满;(4)合同目的实现;(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终止原因。1.1.43合同终止的程序(1)当事人提出终止请求;(2)对方当事人同意终止;(3)签订书面终止协议;(4)办理相关手续。1.1.44合同终止的效力(1)合同终止对已履行部分不具有溯及力;(2)合同终止对未履行部分不具有约束力;(3)合同终止不得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第六章:违约责任与纠纷处理第一节:违约责任的一般规定1.1.45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违约责任是合同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保障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维护合同信用。1.1.46违约责任的构成(1)违约行为: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包括不履行、不完全履行、迟延履行等。(2)损害结果:指因违约行为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不利后果。(3)因果关系:指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4)过错:指合同当事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1.1.47违约责任的免除(1)不可抗力:指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克服且对损害结果无法避免的客观情况。(2)情势变更:指合同订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合同的基础发生变化,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可能或不合理。(3)当事人协商一致: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免除违约责任。第二节: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1.48继续履行继续履行是指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义务,以实现合同目的。继续履行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补充履行:指违约方对未履行或履行不适当的合同义务进行补充。(2)完全履行:指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全部履行义务。1.1.49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违约方因违约行为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1)直接损失:指因违约行为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2)间接损失:指因违约行为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1.1.50支付违约金支付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在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违约金的支付方式有以下两种:(1)固定违约金: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固定数额的违约金。(2)比例违约金: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的按照合同金额一定比例计算的违约金。1.1.51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指因违约行为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方式有:(1)单方解除: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依法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2)协议解除:指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第三节: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1.1.52协商解决协商解决是指合同当事人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合同纠纷。1.1.53调解解决调解解决是指合同当事人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员,协助解决合同纠纷。1.1.54仲裁解决仲裁解决是指合同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合同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1.1.55诉讼解决诉讼解决是指合同当事人将合同纠纷提交人民法院进行诉讼。1.1.56其他解决途径(1)行政调解:指合同当事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调解,解决合同纠纷。(2)信用惩戒:指合同当事人通过信用惩戒手段,促使对方履行合同义务。(3)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指合同当事人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解决合同纠纷。第七章:特殊类型合同第一节:买卖合同1.1.57买卖合同概述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买卖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合同类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领域。买卖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双务性: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出卖人应交付标的物,买受人应支付价款。(2)有偿性:买卖合同是买卖双方基于互利原则所订立的合同,买受人需支付一定价款。(3)诺成性:买卖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无需实际交付标的物。1.1.58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1)合同主体:买卖合同的主体为出卖人和买受人。出卖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买受人应具备支付价款的能力。(2)标的物: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应具有可转让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3)价款:买卖合同的价款是买受人支付给出卖人的对价,双方应明确约定价款及其支付方式。(4)交付及验收:出卖人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交付标的物,买受人应对标的物进行验收。(5)质量保证:出卖人应对标的物的质量承担保证责任,买受人有权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6)违约责任:买卖合同中应约定双方违反合同义务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1.1.59买卖合同的履行与终止(1)履行:买卖合同的履行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2)终止:买卖合同可因以下原因终止:a.合同履行完毕;b.合同解除;c.合同履行不能。第二节:租赁合同1.1.60租赁合同概述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租赁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双务性:租赁合同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出租人应交付租赁物,承租人应支付租金。(2)有偿性:租赁合同是租赁双方基于互利原则所订立的合同,承租人需支付一定租金。(3)诺成性:租赁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无需实际交付租赁物。1.1.61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1)合同主体:租赁合同的主体为出租人和承租人。出租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承租人应具备支付租金的能力。(2)租赁物:租赁合同的租赁物应具有可租赁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3)租金:租赁合同的租金是承租人支付给出租人的对价,双方应明确约定租金及其支付方式。(4)租赁期限:租赁合同应明确约定租赁期限,包括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5)租赁物的交付及验收:出租人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交付租赁物,承租人应对租赁物进行验收。(6)租赁物的维修与保养:出租人应对租赁物的维修与保养承担责任,承租人有权要求出租人承担违约责任。1.1.62租赁合同的履行与终止(1)履行:租赁合同的履行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2)终止:租赁合同可因以下原因终止:a.合同履行完毕;b.合同解除;c.合同履行不能。第三节:承揽合同1.1.63承揽合同概述承揽合同是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定作人接受工作成果并支付报酬的合同。承揽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双务性:承揽合同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承揽人应完成工作,定作人应支付报酬。(2)有偿性:承揽合同是承揽双方基于互利原则所订立的合同,定作人需支付一定报酬。(3)诺成性:承揽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无需实际交付工作成果。1.1.64承揽合同的主要内容(1)合同主体:承揽合同的主体为承揽人和定作人。承揽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完成工作的能力,定作人应具备支付报酬的能力。(2)工作内容:承揽合同应明确约定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完成时间等。(3)报酬:承揽合同的报酬是定作人支付给承揽人的对价,双方应明确约定报酬及其支付方式。(4)工作交付及验收:承揽人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应对工作成果进行验收。(5)质量保证:承揽人应对工作成果的质量承担保证责任,定作人有权要求承揽人承担违约责任。(6)违约责任:承揽合同中应约定双方违反合同义务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1.1.65承揽合同的履行与终止(1)履行:承揽合同的履行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2)终止:承揽合同可因以下原因终止:a.合同履行完毕;b.合同解除;c.合同履行不能。第八章:国际合同法律事务第一节:国际合同的特点与法律适用1.1.66国际合同的特点国际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分属不同国家,涉及跨国交易的合同。相较于国内合同,国际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合同主体的跨国性:国际合同的当事人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其权利义务关系跨越国界。(2)法律环境的复杂性:国际合同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包括合同法、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等。(3)合同条款的多样性:国际合同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商业惯例等因素,因此合同条款较为复杂。(4)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国际合同涉及跨国交易,风险较大,当事人需加强风险防范。1.1.67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涉及以下方面:(1)合同成立与效力的法律适用:根据国际私法原则,合同成立与效力的法律适用应遵循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即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某一国家的法律。(2)合同履行与解除的法律适用:合同履行与解除的法律适用应遵循最密切联系原则,即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法律。(3)合同争议解决的法律适用:合同争议解决的法律适用应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某一国家的法律。第二节:国际合同纠纷的处理1.1.68国际合同纠纷的种类国际合同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合同履行纠纷: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合同义务产生的争议。(2)合同解除纠纷:指合同当事人因解除合同产生的争议。(3)合同赔偿纠纷:指合同当事人因合同违约产生的赔偿争议。(4)合同效力纠纷:指合同当事人因合同效力问题产生的争议。1.1.69国际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1)协商解决: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2)调解解决: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国际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达成和解协议。(3)仲裁解决: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国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4)司法诉讼:合同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第三节:国际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1.1.70合同当事人的审查(1)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保证合同当事人具备合法的签约资格。(2)审查合同当事人的资信状况:了解合同当事人的经济实力和信誉状况,降低违约风险。1.1.71合同条款的审查(1)审查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保证合同条款符合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2)审查合同条款的明确性:明确合同条款的含义,避免产生纠纷。(3)审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保证合同条款涵盖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1.1.72合同履行中的风险防范(1)建立合同履行监管机制: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合同义务的履行。(2)风险预警与应对:及时发觉合同履行中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3)保留证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证明自己的主张。1.1.73合同争议解决的风险防范(1)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根据合同特点和当事人意愿,选择最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2)保证仲裁条款的有效性:在合同中约定明确的仲裁条款,保证仲裁机构对争议有管辖权。(3)妥善处理争议:在争议解决过程中,积极沟通,争取达成和解协议,降低诉讼成本。第九章: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第一节:合同审查与风险评估1.1.74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合同审查是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合规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合法性要求合同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合规性要求合同内容符合行业规范和公司规章制度;公平性要求合同各方权益平衡;合理性要求合同条款符合商业逻辑和实际情况。1.1.75合同审查的主要内容合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同主体资格、合同条款、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审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准确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1.1.76合同风险评估合同风险评估是对合同在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评估内容包括:合同主体的信用风险、合同条款的法律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操作风险等。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第二节:合同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1.1.77合同管理的任务与目标合同管理的任务是对企业签订和履行的合同进行全面、系统、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