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路数字化服务项目建设方案_第1页
乡村公路数字化服务项目建设方案_第2页
乡村公路数字化服务项目建设方案_第3页
乡村公路数字化服务项目建设方案_第4页
乡村公路数字化服务项目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公路数字化服务项目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1.1项目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1.2项目编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3.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3.2建设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2.1项目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2.2.1管理职责的可行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2.2.2技术路线的可行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笫三章现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3.1项目建设单位机构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3.2管理职责及信息化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3.2.6XX市农村公路局业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3.2.6.1主要业务及业务量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3.2.6.2信息化建设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3.3信息化现状存在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3.3.1信息利用及共享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3.3.1.1信息获取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3.3.1.2信息果集标准格式不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3.3.1.3信息存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3.3.1.4信息处理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3.3.1.5信息维护工作难度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3.3.1.6信息质量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3.3.1.7信息共享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3.3.1.8信息服务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3.3.2交通电子政务亟待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

3.3.3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

3.3.4公交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

3.3.9信息化基础设旅方面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3.3.10软硬件设通方面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

3.3.11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

3.3.12数据采集发布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

3.3.13信息化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

3.3.14信息化保障揩施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

第四章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

4.1总体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

4.1.1信息分级汇集管理总体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

4.1.2信息共享及交换总体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

4.1.3信息应用总体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

4.2二级平台整合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

4.2.1形成统一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

4.2.2形成统一完善的交通电子政务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

4.2.3形成统一完善的视频会议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

4.2.4形成统一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

4.2.5形成统一完善怏办公自动化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

4.2.6形成统一完善桃GIS系统54

4.2.7形成统一完善的GPS智能调度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

4.2.7形成统一完善的内务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

4.2.7.1资产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

4.2.7.2办公用品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

4.2.7.3固定资产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

4.2.7.4公务车辆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

4.2.7.5党团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

4.2.7.6工会管理57

4.2.7.7老干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

4.2.7.8纪检监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

4.2.7.9机构人员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

4.2.8形成统一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

4.2.8.1人事档案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

4.2.8.2案件档案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

4.2.9形成统一完善的法规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

4.2.10形成统一完善的稽查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

4.2,11形成统一完善的移动办公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

4.2.12形成统一完善的规费征收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

4.2.12.1公路管理平台规费征收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

4.2.12.2海事管理平台规费征收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

4.2.13形成统一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

4.2.14形成统一完善的决策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

4.2.15形成统一完善的网络安全平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

第五章总体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7

5.1总体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7

5.1.1指导思想67

5.1.2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7

5.1.3建设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8

5.1.4预期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6

5.2总体设计89

5.2.1总体架构89

5.2.1.1管理体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9

5.2.1.2总体架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

5.2.1.3技术路线92

5.2.1.3逻辑架构98

5.2.2信息组织、管理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

5.2.2.1信息应用分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

5.2.2.2信息的组织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4

第六章二级平台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7

6.5XX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7

6.5.1平台构成及本期主要建设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7

6.5.1.1平台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7

6.5.1.2本期主要建设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

6.5.2平台构架核心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

6.5.2.1信息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

6.5.2.2应用支撑平台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4

6.5.3数据存储及备份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5

6.5.3.1数据存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5

6.5.3.2主机及存储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6

6.5.4信息安全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7

6.5.5应用系统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8

6.5.6网络系统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

6.5.6.1网络系统现状及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

6.5.6.2网络系统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

6.6XX交通公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

6.6.1平台构成及本期主要建设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

6.6.1.1平台构成123

6.6.1.2本期主要建设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7

6.6.2平台构架核心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8

6.6.2.1信息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8

6.6.2.2应用支撑平台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0

6.6.3数据存储及备份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0

6.6.3.1数据存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0

6.6.3.2主机及存储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

6.6.4信息安全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3

6.6.5应用系统技术方案134

6.6.5.1公交行业信息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4

6.6.5.2出租车行业信息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9

6.6.5.3市域短途客运行业信息管理系统140

6.6.5.4视频监控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0

6.6.5.5其它系统142

6.6.6网络系统技术方案142

6.6.6.1网络系统现状及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

6.6.6.2网络系统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3

6.11XX交通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6

6.11.1平台构成及本期主要建设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6

6.11.1.1平台构成146

6.11.1.2本期主要建设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

6.11.2平台构架核心技术方案152

6.11.2.1信息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2

6.11.2.2应用支撑平台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3

6.11.3数据存储及备份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4

6.11.3.1数据存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4

6.11.3.2主机及存储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4

6.11.4信息安全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5

6.11.5应用系统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6

6.11.5.1物流中心管埋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6

6.11.5.2视频监控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

6.11.6网络系统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4

6.11.6.1网络系统现状及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4

6.11.6.2网络系统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4

6.12共建共享及应用延伸系统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6

6.12.10A办公自动化系统166

6.12.2内外网门户网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9

6.12.2.1外网门户网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0

6.12.2.1内网门户网玷170

6.12.3视频会议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

6.12.4统一GPS智能调度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7

6.12.5统一GIS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9

6.12.6无线车载、手持设备的接入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0

6.12.7二级平台的软件构架技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

第七章项目招标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7

7.1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的具体招标

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7

7.2招标的组织形式187

7.3招标的方式188

第八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9

8.1环境保护189

8.2消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0

8.3职业安全卫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0

8.4节能190

第九章项目实施与投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

9.1项目建设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

9.2项目实施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

9.3项目投资估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

9.3.1建设主体与投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

9.3.2编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4

9.3.3估算方法194

9.3.4项目投资估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

9.4资金来源210

第十章保障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

10.1组织保障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

10.2政策及制度保障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

10.3人才保障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

10.4资金保障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4

第十一章效益和风险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5

11.1效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5

11.2风险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

11.3降低风险的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5

第十二章结束语228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智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1.1.1项目拟建地点

智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1.1.2建设目标

1、“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实施“,建

设覆盖公路、农村公路、地方海事、交通运输、公共

客运、驾培、交通执法监督、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等交

通行业管理,以及长途客运、港口生产、物流中心等

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的XXX市智慧交通大数据二级平

台,形成XXX市智慧交通大数据的完整格局;

2、”需求导向、应用为先“,建设XXX市智慧交通大数

据二级平台,加强行业管理力度、企业管理效率和交

通信息资源共享,并使行政审批、阳光政务上一个新

台阶;

3、“以人为本、和谐交通”,建设XXX市智慧交通大数

据二级平台,提升公众服务水平,扩展服务领域,构

建和谐XX交通新形象。

1.1.3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的单位

xxx以客户至上为宗旨,以真正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拥

有强大的本土实力和广泛的全球资源,是具有数十亿美元规模

的电信技术领先厂商。可以提供端到端的电信解决方案和高质

量的服务,产品覆盖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宽带接入、智能光

网络、多媒体解决方案和网络应用等领域。

1.2项目编制依据

1.《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

见》;

2.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

3.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

4.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5.省交通厅《XX省公路水路中长期交通科技规划》;

6.XX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7.XX市人民政府《XX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8.XXX市智慧交通大数据建设规划(****-****);

9.XX市交通运输局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0.XX市交通运输局信息系统化建设工程(一期)初步

设计;

11.XXX市智慧交通大数据二级平台建设工程需求分析报

告。

12.国家及部委、地方相关信息化标准、规范。

1.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界面

1.3.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建设原则,按《XXX市智

慧交通大数据建设规划(****-****)》总体规划框架,实现XX

市交通运输局下属十一个二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1.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

1)深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完善公路管理通信

子网,局机关计算机机房、监控中心改造。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XX市交通通信专网,

搭建一个XX市公路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3)基于公路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建

设公路局内外网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

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国省干道养护管理系统、工

程建设管理系统、公路路政管理系统、移动执法管理

系统等应用系统。

2.海事信息化管理平台:

1)深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完善市地方海事局

海事管理通信子网,局机关计算机机房及搜救监控大

厅。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XX市交通通信专网,

搭建一个XX市地方海事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3)基于海事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完

善地方海事局内外网门户网站,建设监控系统、办公

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海事监控系统、海事信

息综合查询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

3.执法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

1)深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局机关计算机机房改造。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XX市交通通信专网,

搭建一个XX市执法监督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3)基于执法监督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

建设局内外网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

系统、执法监督信息管理系统、执法人员在线培训系

统等应用系统。

4.运政信息化管理平台:

1)深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完善市运政管理通

信子网,处机关计算机机房、监控大厅改造。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XX市交通通信专网,

搭建一个XX市运输管理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3)基于运输管理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

建设市运管处内外网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视

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

移动执法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

5.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

1)深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农村公路管理通信

子网,计算机机房改造。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XX市交通通信专网,

搭建一个XX市农村公路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3)基于农村公路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

建设农村公路局内外网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公路路政管理系

统、养护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

6.公交信息化管理平台:

1)深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完善公交管理通信

子网,处机关计算机机房、监控大厅改造。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XX市交通通信专网,

搭建一个XX市公交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3)基于公交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建

设及完善市客管处内外网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交行业信息管理系

统、出租车行业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

7.驾培信息化管理平台: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市交通通信专网为依托,

实现驾培处下属各管理对象的专网接入。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XX市交通通信专网,

搭建一个XX市驾培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3)基于驾培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建

设市驾培处内外网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驾校

管理系统、教练员/车管理系统、学员管理系统、移动

执法管理系统笔应用系统。

8.质监信息化管理平台: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市交通通信专网为依托,

实现质监站下属各管理对象的专网接入。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XX市交通通信专网,

搭建一个XX市质监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3)基于质监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建

设市质监站内外网门户网站、质监信息管理系统、试

验室数据管理系统、0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应用系统。

9.客运信息化管理平台:

1)深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升级完善龙疆集团总部

机关至48个下属企业的通信网络。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企业通信专网,搭

建一个XX市龙疆集团客运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并接入XX交通通信专网,实现信息共享。

3)基于客运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改

造现有系统,整合数据资源,建设客流信息统计系统、

站务(服务)管理评估系统、0A系统、呼叫中心等应

用系统。

10.港口信息化管理平台:

1)深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完善新港公司内部

局域网络,及计算机机房,监控大厅的改造。

2)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企业通信专网,搭

建一个XX市新港公司港口数据库、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并接入XX交通通信专网,实现信息共享。

3)基于港口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完

善0A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户网站,建

设港口业务处理系统、生产调度指挥系统、视频会议

系统等应用系统。

11.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

1)以“一网一库一平台”模式,基于基于企业通信专网,

搭建一个XX市联运物流公司物流数据店、一个应用支

撑平台,并接入XX交通通信专网,实现信息共享。

2)基于物流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按照管理需求,建

设0A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户网站、物

流中心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应用系统。

1.3.2建设界面

1.各二级平台涉及的共建共享系统由各二级平台提出需

求,一级平台统一建设,如:0A系统、GIS系统、GPS

系统、内外网门户网站、无线数据(视频)接入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等。

2.XX市交通通信专网由一级平台统一建设,各行政事业

单位二级平台至其下属管理对象的通信网络将通过一

级平台实现统一接入,而企业单位二级平台至其下属

管理对象的通信网络将自行建设。

3.与市交通运输局同址合建的二级平台将共享一级平台

网络、机房等资源,无需单独建设。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趋势

2.1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大幅度增长,XX市已

开始步入城市化和机动化的高速发展期。同时在“XX市两型社

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3+5城市群”等新的城市发展总

体框架下,又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方位提升政府

科学决策水平,增强市场监管、应急处理和公众服务能力,以

发挥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XX市交通运输局按照

交通部、XX省交通厅、XX市政府对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结合自身对信息建设的需求,编制了《XXX市智慧交通大数据

建设总体规划(****-****年)》,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

成了XX市交通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第一期、二期的可行性研究

工作,完成了XX市交通系统信息化建设工程〔第一期)初步

设计、项目招投标工作,目前一期工程已进入紧张的建设实施

阶段。

XX市交通系统信息化建设工程(第一、二期)将重点满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应急指挥调度、公众信息服务、电子政务应

用、交通资源数据整合、行业综合信息查询分析、辅助决策等

全方面需求。两期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

九个系统”,即

三个中心:

>交通监控应急指挥和视频会议中心

>网络信息中心

>交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

九个系统:

>应急指挥通信和调度系统

>门户网站系统(外网网站、内网门户)

>呼叫中心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交通资源数据整合和分析系统

>安全保障系统

其中,一期工程将建设其中的二个中心和七个系统(门户

网站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交通资源数据整合和分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应急指挥通信

和调度系统);二期工程将建设交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和两个

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其他应用。

XX市交通系统信息化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核心建设

内容在局信息中心一级平台,由于二级平台的建设和局信息中

心一级平台建设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二级平台是一级平

台的数据来源,是各基本业务的操作实体,一级平台为各二级

平台提供资源共享和应用开发基础;只有通过二级平台的建设

才能进一步完善、夯实一级平台基本功能,使XXX市智慧交通

大数据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达到“一流管理”、“一流功能”

的作用。因此,需要在《XXX市智慧交通大数据建设总体规划

(****_****年)》的指导下,在XX市交通系统信息化建设工

程(第一、二期)的设计、实施的基础上,开展XX市交通系

统信息化建设工程二级平台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管理职责的可行性

****年8月2日,新组建的XX市交通运输局正式挂牌,

这标志着XX在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代交通运

输业方面迈出了新步伐。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陈明宪,市领

导董学生、彭可平、文树勋、陈立湘等出席揭牌仪式。

新组建的市交通运输局将承担原市交通运输局的职责,及

原公用事业管理局城市客运管理职责、原市经济委员会交通指

挥协调职责和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职责。有关专家认为,

交通运输局顺时而生,将对XX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实

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交通运输保障新提高,交通

运输安全稳定新成效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大部门体制改革逐步明确管理职责

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开。****年,由

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地方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研究》和《深

化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两个研究报告印发,

供各地学习、参考。研究报告提出了深化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及优

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为交通运输部门按

照大部门、大管理、大统筹、大协调的思路,转变职能、理顺

关系、创新体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1)主管部门和专业管理机构各司其职

大部门体制仅是改革的形式,核心在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要在大部门体制框架下大力推进政事、政企、政资、政社分开,

决策和执行分离,进一步优化职能结构。凡涉及法规政策、标

准规范、发展规划等抽象行政行为的决策职能,应由交通运输

主管部门集中行使;凡涉及直接从事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等具

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职能,原则上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立专业

管理机构分类行使。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专业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主

要体现为“横向部门制+纵向层级制”的直线职能制,以职能

定位为基础,横向部门化设置机构,纵向层级化界定权责。

2)主管部门:一省一厅、一市一局(委)、一县一局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横向结构模式为职能整合的大部门

制,即在地方三级政府层面推动形成“一省一厅”、“一市一

局(委)"、“一县一局”的组织模式。三级交通运输主管部

门的基本职能对象应该包括:公路、水路交通,城市客运和地

铁、轨道运营,民航机场,地方铁路(包括城际轻轨),综合

运输协调等。有条件的地区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纳入城市交

通基础设施、交通战备、旅游客运以及口岸、物流协调指导等

职能。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纵向结构模式为职能错位的层级制。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省域内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主要决

策者,国省道(含高速公路)、地方航道、地方铁路建设、养

护、管理的事权责任者,全省交通运行指挥调度和二级应急管

理的组织者,公共关系的主导者。市(地)级交通运输主管部

门是省级和本级政府决策的执行者,市本级城区内港口、机场、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养护、管理和城乡交通一体化的事权责任

者,市域交通运行指挥调度和三级应急管理的组织者,承上启

下的协调者。县(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上级决策的执行

者,农村公路和本级城区港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养护、管

理的事权责任者,运输市场秩序维护的责任者,县域交通运行

指挥调度和四级应急管理的组织者,面向基层的咨询服务者,

乡村交通运输事务的组织和领导者。

3)专业管理机构:三局加两局

交通运输专业管理机构的横向结构模式为同类归并的部

门制。省级层面可实行“3+2”的基本模式,即一般设置公路

管理局、港航管理局和陆上运输管理局,选择设置综合执法局

(总队)、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局(站)。市(地)级层面

可形成公路管理机构(国省道属于省级事务委托)、港口管理

机构、陆上运输管理机构(包括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地铁和

轨道交通)、机场管理机构为主的基本构架。县(市)级层面

可形成公路管理机构(农村公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为主的

基本构架。

交通运输专业管理机构的纵向结构模式为条块结合的层

级制。公路管理机构对国省道可探索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

制模式,对农村公路可探索实行省与县之间条块结合、以块为

主的体制模式。港航管理机构对地方航道、地方海事可探索按

流域设置省级垂直管理的体制模式,对港口和水路运输则适宜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模式。其他专业管理机构大多适宜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模式。

4)中心城市:组建五个执行机构

《深化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分析了中心

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推

荐模式。

研究报告建议,中心城市组建大部门体制的交通行政主管

部门,统一对公路和城市道路、道路运输和城市交通、水路交

通、航空、铁路、邮政、物流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宏观决策、

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综合协调职能;组建专业化的交通管理

机构,具体包括公共运输管理机构、基础设施管理机构、港航

管理机构、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综合执法机构等五

个执行机构;组建由各类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社会各界参

加的行风评议和执法评议委员会等非常设的监督组织。

2.管理职责的明确促进信息化的有效建设

在大部制改革思路指导下,XX市交通运输局的管理职责和

对象已基本明确,目前纳入管理的单位和部门有:XX市交通运

输局十三个处室、八个局属事业单位、三个交通企业、五个区

交管局和四个县(市)交通运输局。管理对象包括了公路、水

路、港口、客货运、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设施和管

理、生产单位;今后,随着按大部制改革不断深入,交通运输

局未来的管理职责还将逐步覆盖轨道交通、机场、邮政、国防

动员、战备、交通协调等范畴,此外,还将逐步与铁路、公安

交警、市政建设等与交通管理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形成有机的、

协调的联动整体,从而形成XX市大交通管理格局。

这种重大变化,一方面将有力地推动交通信息化的建设,

另一方面在很大意义上也将引发XXX市智慧交通大数据建设应

用在政务公开、信息整合、应用协同三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市交通信息化过去走的是一条“有条件的先上,在实践

中摸索前进”的螺旋式发展道路,经过长时间的早期建设,形

成了大量模式不统一的应用系统。一方面,这些独立的、异构

的、封闭的系统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是一个个名副其

实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在信息资源方面,尽管积累的

业务数据总量可观,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别由相互孤立的应用系

统生产和管理,其服务范围局限于个别应用或部门内部,各个

数据库之间存在数据重叠。如此不但带来了大量的数据重复采

集,而且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不兼容现象。因此,信息资源整合

和共享的最大难题首先是组织困难。大部分的应用系统都是在

本部门、本地区内部,按照行政机构的组织和要求实施的。跨

地域、跨部门、面向服务的应用系统往往因其的门条块分割管

理上的弊端而难以组织和实现。

如今,随着“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和深化,XX交通运输局

从政府部门职能这一根本问题上对机构组织进行整合,打破部

门间的信息障碍,将极大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信

息的整合。

2.2.2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1.前期工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做了有效的准备

自****年,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年-****年交通信息化

建设规划工作,明确了市局一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下属二级单

位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定位,明确了二级平台的管理需求,并初

步确定了平台之间的功能接口、界面和职能划分。这些工作界

定了二级平台的建设内容和接口边界条件,可具体指导二级平

台建设的条件。

2、具备构建二级平台建设所需要的技术环境条件

二级平台是各行业管理单位执行业务功能、连接上级平台

的一个信息化基础平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技术环境条件来支

持保障,其中主要的内容是对交通信息的标准化建设,需要用

一系列技术标准来对各交通信息系统的接入进行规范,以保证

多源异构数据的接入、存储、处理、交换、分发等功能的实现。

经过“XXX市智慧交通大数据建设工程(一期工程)”的实践,

所需要的部分标准规范已经初步落实在项目建设中,其他部分

已列入编制计划,成为二级平台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础。

3、交通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

随着交通运输局统筹交通信息化的建设,信息管理制度,

包括信息管理办法、管理流程、信息质量保障、信息安全等方

面的建设已初步得到落实。将是保障XXX市智慧交通大数据建

设和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成为交通信息化管理各级平台

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保障的基础。

4、其他省市相关建设经验将为平台的建设提供帮助

我国发达地区的市级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多经过10多年的

发展,从科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