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现代文表现手法》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现代文表现手法》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现代文表现手法》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现代文表现手法》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现代文表现手法》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现代文表现手法》专项测试题-带答案

【考点解析】

1.表现手法,也可称之为艺术手法,是指文章写作和文艺作品创作过程中为恰当表达内容所

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2.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式(谋篇布局)等。

3.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赏析如下:

表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句子构成的语言内容之效。

艺术形式

①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②一唱三叹.

有意让某些词句

能加强节奏和抒情效果;③间隔反复还找出重复句,分析

反复重复出现,有连

有。接■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效用

贯、间隔之分

之用,不断强化内容

第1页共34页

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

找出问句.判明类

为引人注意而无态度;②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深思.发

设问别,说明答案,分

疑而问,明知故问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理

析效用

清思路、提纲挈领作用

用疑问形式从反

①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辞严,引起读者找出问句.判明类

面表达正面的意

注意,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打别,说明答案,分

反问思。

破平板,掀起波澜析效用

也叫激问、反诘、

诘问.

又叫“说反话”,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找出反语词句,解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释其本意.分析修

词句来表达本意战斗性,具幽默感辞效用

又叫“一语双关二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找出双关词句,说

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③明其双重含义,分

义双关两类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析作用、好处

引述语录、格言、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加强表找出引用词句,概

引用谚语、典故、数字达效果(散文中);增强说服力(议论文、述其内容,分析其

等。说明文中)。作用、好处

指采用不同感觉

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找出通感文句,分

间相互沟通与挪

通感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析移觉..说明

移的方式描摹对表达礴

联想,耐人寻味

一、(2019秋考《流沙中的弱水河》第9题

①蒙语中的巴丹吉林,意为“绿色深渊”。这片名叫巴丹吉林的沙漠,古称“流沙”。从史

前到不远的17世纪,这里一直草场茂密,风吹草低,牧人鞭梢儿撩起云彩。但是诗意的名字

阻挡不了沙漠的进攻,疯狂的沙漠风云怒卷,摧枯拉朽,聚起黄沙和硬石,日日承进,沙漠

强大的攻势使巴丹吉林所包令的绿洲逐渐缩小,绿洲千百年来的顽强坚守和无奈溃退,让我

感到了时间的强悍和傲慢,嗅到了与自然对抗的弥天血腥。

②但是,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额济纳绿洲和北部边缘的鼎新绿洲并没有被流沙掩埋。弱水河

自始至终都在它的身体之内发出啜亮的歌声,以清洁的水质营养并支撑着巴丹吉林沙漠和它

体内体外的两片绿洲。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弱水河,今天的巴丹吉林沙谟将会怎样,它的

苍黄颜色、浩瀚凶猛的性格都不会被我发现。

③我甚至想,弱水河对巴丹吉林沙漠的光顾、滋润和穿越更像是上天的安排。我始终坚信,

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和适宜环境,哪怕是一株毫不起眼的青草、藤萝

和水藻。因此,我总觉得巴丹吉林沙漠是幸运的,它的幸运当然就是弱水河了。

④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在干燥的沙漠,如果没有水,没有河流,我们的生命怎么会如此

葱茏浓郁呢?

⑤弱水河就在身边。可是我最初并没有发现它的踪迹,只是隐隐地感觉到,在近处或远处的

苍茫之中,总有什么在沉默,在隐藏,在呼吸和奔走。这也正是我所忽视了的弱水河,它不

事声张,自知自己的意义和方向。

⑥当地人习惯将弱水河称作黑河。两者比较,我倾向于前者,古典,精美,悠远并张力四射。

“黑河”太俗了,垣白得让人掀不起一丝想象的波澜,轻率、功利、直奔主题、省略过程。

第2页共34页

⑦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长期伏案和单调枯燥的生活,让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

而是一部坏了多处的机器,少去了青草的发绿和阳光的直射。

⑧更天的一个傍晚,我走了出来。

⑨骑着单车,我行在满是粗大石粒的乡间公路上。夕阳在祁连雪山的头颅上耀着碎金,细微

的东风带着细微的黄尘,蛇一般急速游走。它们擦过了我的身体,进入到我的肠胃,但长久

的沙漠生活,已使我逐渐习惯了尘土满面和呼吸憋闷的感觉。公路两旁的白杨紧密相挨,一

棵接着一棵,它们的枝梗相互挽着。再庞大的树林,也是一棵一棵的树组合起来的,每一棵

树的生长就是树林的生长,一棵树的死亡也是一个生命的死亡。树还有我们身边更多的事物,

都有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⑩村庄的炊烟像蛇,流动着向更高处的云彩靠拢。炊烟的呛人气息令我咳嗽几声C田地边的

水渠里浊水涌动,咕咕的声音很是好听。河水原本是干净的,它的浑浊其实是携带了沿途太

多的浮尘。这渠水的响声其实也就是祁连山积雪融化和弱水河的响声。

⑪我们都在水和泥土、空气中活着,河流存在,我们就存在,河流支撑并运载着我们的一切。

在鼎新绿洲,弱水河的流动舒展着人的生命,也舒展着树木、花草和鸟儿的生命C

⑫H■庄的远处,是泛着雪一样盐碱的草滩,数匹马儿、驴子和黄牛在上面脚步缓慢,它们落

在夕阳下面,低头吃着弱水河赐给他们的青草。再往远处就是戈壁滩了,稀疏的骆驼草摇着

绿色,它们带刺的身体似乎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身体内那些来之不易的水分。它们比人更

懂得珍守自己。

⑬戈壁是干燥的,它满身的沙砾像是巴丹吉林松动的皮扶,一波一波的流沙犹如大地的皱纹,

朝向天空张开巨大的喉咙——它在春秋季节连绵的风暴仿佛一声声震天动地的嘶吼。上天和

我们都看见了,可是上天睡着了,无动于衷。我们只能看着,听着并忍受看,我们的力量小

得出奇。

⑭更远处就是黄沙涌动的沙漠了,一色金黄的沙漠,仿佛不确定的陷阱,一阵狂风就又是一

副模样,一阵风后,一座沙幺堆在这里,张开眼睛,就不会再是原来的那座沙丘了。沙漠的

变化如此迅速和隐秘。当沙漠战胜河流,风暴袭击我优,我们究竟会不会随着无力的河流走

向腐朽?

⑮至少,现在是不会的,弱水河就在我们的左侧。它的影子在巴丹吉林的每寸肌法上缭绕,

河流的影响其实就是生命的影响。河流和它运载的水滴,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和两片绿洲的

血液与骨髓,生生不息,活跃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每一寸肌肤。它让我们心存感激C

(节选自《沙漠之书》,有删改)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⑬段画线部分。(3分)

2、(2017年秋考真题《相思》第8题)

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

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

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

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塞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

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

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

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

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

思乡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

第3页共34页

8.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④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

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工(4分)

表二•“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第4页共34页

表达方式知识要点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文章构成的

一种形式要素,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

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1.叙述:

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交代。主要用于叙述时间中的事

物发展和空间中的事物状态C

(1)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观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

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抒情,强烈、真切

地抒发了……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

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

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

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

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同时也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

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

点是叙述时遮蔽了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

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顺序

顺叙:按照时间(空间)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肮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

顺序叙述下去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人入胜,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

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

第5页共34页

要事件的表达,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

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可以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深感。。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

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

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是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

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

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

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可以对情节的发展

起到直接推动作用,产生强烈戏剧效果。

(2)描写,

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它是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可以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

艺术感染。

①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对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肖像描写。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因为人物的外

部特征总是同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相联系的。

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透露

出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

语言描写。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

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吻合。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有时

也可以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肖像、动作、语言、所处环境及遭遇等来进行折射C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

写。它是叙事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

呈现出来。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

发展、烘托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暗示人物命运,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物性

格描写的一个延伸。(注意景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

场而描写。指在特定的时旬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通过场

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常用的有送别、丰收、战

争、狩猎、祭祀等)

②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等作正面、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人和

媒介物烘托。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

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多角度描写:包括远近结合、动静结合、高低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绘

形绘声绘色。

③描写的特征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使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工笔指用细

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和环境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方法。

知识点链接:

环境描写作用

第6页共34页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应)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具体分析:

⑴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引出人物/

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⑵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

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

1.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⑶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

反衬某种情感(手法)。

⑷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做铺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理。

1.营造氛围;

2.渲染性格;

3.五下文的M写、抒情或议论作铺垫;

4.深化主题。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感经常运用于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

遮过描写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通过描写景物的“视觉形象〃和“听觉角度〃烘托了/渲染了……

听觉、视觉和嗅觉等两种或三种相结合,将某景某物描写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

在景物的侧面描写中分别突出:视觉(深秀)、听觉(寂静)、触觉(阴凉)、嗅觉(清新)

等。

(3)抒情:

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

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不借助于媒介而直接抒发感情。常用于抒发强烈、真切、直

露的情感。

②间接抒情:有因事缘情(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咏史抒怀等。

其一、寓情于事。通过对具体人物和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发情感。这种对往事的回忆、对经

历、体验的叙说,往往会引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

其二、寓情于景。以眼前的景物为媒介,或者通过对某种象征性事物的描绘,来寄予和抒发

情感,以情染景,情景交融C作者把情感寄寓在某种道理之中,或渗透于通过事物叙述、描

写所体现出来的某种情理之中,既是议论也是抒情,情理交融。

1、2020虹口区一模《父亲》第8题(刘亮程)

①我们家搬进这个院子的第二年,家里的重活开始逐渐落到我们兄弟几个身上,父亲过早地

显出了老相,背稍重点的东西便显得很吃力,嘴里不时嘟喷一句:我都50岁的人了,还出这

么大力气。

②他觉得自己早该闲坐到墙根晒太阳了。

③母亲却认为他是装的。他看上去那么高大壮实,一只胳膊上的劲,比我们浑身的劲都大得

多。一次他发脾气,一只手一拨,老三就飞出去3米。我见他发过两次火,都是对着老三、

老四。我和大哥不怎么怕他,时常不听他的话。我们有向巴的想法。我们一到这个家,他便

第7页共34页

把一切权力交给了母亲。家里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是母亲说了算。他看上去只是个干活的人,

和我们一起起早贪黑。每天下地都是他赶车,坐在辕木上,很少挥鞭子。他嫌我们赶不好,

只会用鞭子打牛,跑起来平路颠路不分。他试着让我赶过几次车。往前走叫“吹球”,往左

拐叫“嗷”,往右拐叫“啼”,往后退叫“缩”。我一慌就叫反。一次右边有个土疙瘩,应

该喊“哦”让牛向左拐绕过去。我却喊成“唯”。牛愣了一下,突然停住,扭头看着我。我

一下不好意思,“嗷、嗷”了好几声。

④我一个人赶车时就没这么紧张。其实根本用不着多操心,牛会自己往好路上走,遇到坑坎

会自觉躲过。它知道车轮辘碰到疙瘩陷进坑里都会让自己多费劲。

⑤我们在太平渠使唤老了3头牛。有一头是黑母牛,我们到这个家时它已不小岁数了,走路

肉肉的,没一点脾气。父亲说它8岁了。8岁,跟我同岁,还是个孩子呢。可牛只有十几岁的

寿命,活到这个年龄就得考虑卖还是宰。黑母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副木讷神情,鞭子抽在

身上也没反应。抽急了猛走几步,鞭子一停便慢下来,缓缓悠悠地挪着步子。父亲已经适应

了这个慢劲。我们不行,老想快点走到想去的地方,担心去晚了柴被人砍光草被人割光。一

见飞奔的马车牛车擦身而过,便禁不住抡起鞭子,“。太球、吠球”地叫喊一阵。可是没用,

鞭子抽在它身上就像抽在地上一样,只腾起一股白土。黑母牛身上纵纵横横地爬满了鞭痕。

我们打它时一点都不心疼。我们似乎觉得,它已经不知道疼,再多抽几鞭就像往柴垛上多摞

几把柴一样地无所谓了。它干的最重的活就是拉柴禾,来回几十公里。遇到上坡和难走的路,

我们也会帮着拉,肩上套根绳子,身体前倾着,那时牛会格外用力,我们和牛,就像一对兄

弟。实在拉不动时,牛便伸长脖子,晃着头,哗哗地叫几声,那神情就像父亲背一麻袋重东

西,边喘着气边埋怨:我都快50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力气。

⑥父亲一生气就嘟嚏个不停,我们经常惹他生气。他说东,我们说西。有一段时间我们故意

和他对着干,他生了气就跟母亲嘟喷,母亲因此也生气。在这个院子里我们有过一段很不愉

快的日子。后来我们渐渐地长大懂事了,但父亲也渐渐地老了。

⑦我一直觉得我不太了解父亲,对这个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叫他作父亲的男人,我有一种难言

的陌生。他会说书,讲故事,在那些冬天的长夜里,我们围着他听。母亲在油灯旁纳鞋底。

听着那些陌生的故事,感觉很远处的天,一片一片地亮了。我不知道父亲在这个家里过得快

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他把我们一家人接进这个院子后悔吗?现在他和母亲还有我最小的

妹妹和妹夫一起住在沙湾县城。早几年他喜欢抽烟,吃晚饭时喝两盅酒。他从不多喝,再热

闹的酒桌上也是喝两盅便早早离开。我去看他时,常带点烟和酒。他打开烟盒,自己叼一根,

又递给我一根烟——许多年前他第一次递给我烟时也是这个动作,手臂半曲着,伸一下又缩

一下,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我不知所措。现在他已经戒烟,酒也喝得更少了。我不知道该

给他带去些什么。每次回去我都在他身边,默默地坐一会儿。依旧没什么要说的话。他偶尔

问一句我的生活和工作,就像许多年前我拉柴回到家,他问一句“牛拴好了吗?"我答一句,

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我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对此加以赏析。(3

分)

2、上海春考卷《我的邻居吴冠中》(节选)

①令人吃惊的是这么一次,吴老一大清早同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儿,取

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

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

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

②多么珍贵的印章啊!为了防范鹰品行世,吴冠中釜底抽薪。

第8页共34页

问: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设题赏析

概念用释主要效用及其赏析术语答题范式

的度点

在篇章中,用具体事物

形象表现思想情感;具有深沉、含找准本体,指出象

代表特定意义,表现某

象征蓄之美;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征体,归纳象征意

种概念、思想或感情的

强艺术感染力义,分析效用

艺术手法

找到联想的两方

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面,分析其在丰富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联想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内容、表达情感.

的心理过程

感人引发共鸣方面的

作用

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突显找出对比双方,提

表对比反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主旨;表现作者好恶褒贬;给读者示对比用意.说明

手法深刻印象和启示对比效果

用次要事物作陪衬来突

从螂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表指出衬托双方,揭

出主要事物.有正衬、

讨托意委婉,含意隽永,耐人寻味,启示衬托用意,说明

反衬两类(乐景写哀,

发读者联想、想象衬托效用

以动衬静)

第9页共34页

用夸张、反语等手段揭

鲜明地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鲜明找出讽刺词句,说

露、嘲讽或戏谑对象,

反讽地表达作者的褒贬好恶;幽默风明讽刺对象及特

有冷嘲(含刺)、热讽(含

趣,增强战斗性、批判性或感染力征,分析其效用

泪)之分

概括材料内容,说

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详略明详略安排.分析

详写与略写结合充实内容.凸显中心;或惜墨如金,

得当详略原因.说明用

或用墨如泼.参差变化.摇曳多姿。

意好处。

第10页共34页

1、2010年上海卷第9题:天目山(节选)

①几十里上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

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

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

②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

鸟鸣明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

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根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

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

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问: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②段作赏析。

第11页共34页

表四-“结构手法”及其作用

第12页共34页

第13页共34页

第14页共34页

结构安排知识要点

结构安排: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要注意考察段落或句子所在位置,位

置不同,其作用也相应不同C

1、开头

开门见山: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开头不点明主旨: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写......

(内容)作铺垫;

开篇描写景物: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

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渲染)某种气氛等;

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15页共34页

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

抑扬开篇:强化读者印象。

2、中间

中间句段篇幅比较短: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物玲人景玲情事玲

理实~>虚);

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其作用是拓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具体展示或照

应前文;

3、结尾

对应“开门见山〃:结构上首尾响应,结构严谨;内容上升华或深化感情,深化中心;另:照

应题目。

对应“开头不点明主旨J结构上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题。

既不响应也不点明主旨(此类情况比较少见):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给读者留

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以景结情:结尾该抒情、议论的时候不抒情或议论,以描写景物收尾,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

味空间;

以事作结:效果同"以景结情〃。

4、特殊情况

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

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1、2020年崇明区二模

《回不去的渡口》第10题(傅菲)

①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皴

裂的树皮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

②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

白米。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狮、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一条竹筏,被

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下。老毛竹•熄了火,幽黑,两头翘,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

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C河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淌水过河,小孩初起屁股,

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口的一个象征。河是饶北河。年少时,记得有

一个艄公。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

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动,竹篙斜起

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C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在冬春之季,我们去

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C

③对岸是另一个村子。两个村子隔一条河。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季养。这

是我们村没有的。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两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盗和

争夺,发生械斗:也因此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艄公把嫁妆送到

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c外出读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

客车。送别的母亲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不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

林,像一片树叶,飘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来。

④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滩宽阔,秋季

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

束,空茫。——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一担萝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

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木船,一个码头

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

⑤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钵设。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

的河水,背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

一直垂到我们额头。被嘴唇硅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有一个练声的人,

第16页共34页

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在树上,对着口型,统声。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

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我外出生活

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边坐几分钟,说说话,便会去渡口走走,站站。我说不清为什

么。

⑥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炮仗啪的一声,零星地炸开C哭丧的子

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河流,或许是人世间

谩长的路。活着的时候,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

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

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欢。我们需要另一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

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没有死的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

暂。死是对生的救赎。死是生的阪依。

⑦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我是这样以为的。

⑧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

黝的,全是苔葬。作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

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侧边台阶。海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午睡,歇凉。洋槐的树荫浓密

地盖在赤裸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凉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除了山中的岩洞,

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午睡,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

从石板上,一个纵身,跃入河中,青蛙一样游泳。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一群群游鱼梭子一样,

来来回回。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记得上课。

⑨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c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卖给浙江人。和对岸村子相连接

的,是一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桥。一个完全无

人踏足的荒滩。蒿草和白蓼,再一次占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

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我几次带我小孩去渡口,看看那种荒凉。我小

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草,还有很多垃圾。

⑩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

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当我想起这些,我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

10.全文围绕"渡口〃进行构思,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赏析】

参考答案

【考点解析】

1.表现手法,也可称之为艺术手法,是指文章写作和文艺作品创作过程中为恰当表达内容所

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2.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式(谋篇布局)等。

3.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赏析如下:

表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第17页共34页

句子构成的语言内容之效。

艺术形式

①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②一唱三叹.

有意让某些词句

能加强节奏和抒情效果;③间隔反复还找出重复句,分析

反复重复出现,有连

有串接文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效用

员、间隔之分

之用,不断强化内容

第18页共34页

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

找出问句.判明类

为引人注意而无态度;②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深思.发

设问别,说明答案,分

疑而问,明知故问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理

析效用

清思路、提纲挈领作用

用疑问形式从反

①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辞严,引起读者找出问句.判明类

面表达正面的意

注意,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打别,说明答案,分

反问思。

破平板,掀起波澜析效用

也叫激问、反诘、

诘问.

又叫“说反话”,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找出反语词句,解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释其本意.分析修

词句来表达本意战斗性,具幽默感辞效用

又叫“一语双关二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找出双关词句,说

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③明其双重含义,分

义双关两类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析作用、好处

引述语录、格言、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加强表找出引用词句,概

引用谚语、典故、数字达效果(散文中);增强说服力(议论文、述其内容,分析其

等。说明文中)。作用、好处

指采用不同感觉

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找出通感文句,分

间相互沟通与挪

通感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析移觉..说明

移的方式描摹对表达礴

联想,耐人寻味

一、(2019秋考《流沙中的弱水河》第9题

①蒙语中的巴丹吉林,意为“绿色深渊”。这片名叫巴丹吉林的沙漠,古称“流沙”。从史

前到不远的17世纪,这里一直草场茂密,风吹草低,牧人鞭梢儿撩起云彩。但是诗意的名字

阻挡不了沙漠的进攻,疯狂的沙漠风云怒卷,摧枯拉朽,聚起黄沙和硬石,日日承进,沙漠

强大的攻势使巴丹吉林所包令的绿洲逐渐缩小,绿洲千百年来的顽强坚守和无奈溃退,让我

感到了时间的强悍和傲慢,嗅到了与自然对抗的弥天血腥。

②但是,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额济纳绿洲和北部边缘的鼎新绿洲并没有被流沙掩埋。弱水河

自始至终都在它的身体之内发出啜亮的歌声,以清洁的水质营养并支撑着巴丹吉林沙漠和它

体内体外的两片绿洲。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弱水河,今天的巴丹吉林沙谟将会怎样,它的

苍黄颜色、浩瀚凶猛的性格都不会被我发现。

③我甚至想,弱水河对巴丹吉林沙漠的光顾、滋润和穿越更像是上天的安排。我始终坚信,

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和适宜环境,哪怕是一株毫不起眼的青草、藤萝

和水藻。因此,我总觉得巴丹吉林沙漠是幸运的,它的幸运当然就是弱水河了。

④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在干燥的沙漠,如果没有水,没有河流,我们的生命怎么会如此

葱茏浓郁呢?

⑤弱水河就在身边。可是我最初并没有发现它的踪迹,只是隐隐地感觉到,在近处或远处的

苍茫之中,总有什么在沉默,在隐藏,在呼吸和奔走。这也正是我所忽视了的弱水河,它不

事声张,自知自己的意义和方向。

⑥当地人习惯将弱水河称作黑河。两者比较,我倾向于前者,古典,精美,悠远并张力四射。

“黑河”太俗了,垣白得让人掀不起一丝想象的波澜,轻率、功利、直奔主题、省略过程。

第19页共34页

⑦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长期伏案和单调枯燥的生活,让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

而是一部坏了多处的机器,少去了青草的发绿和阳光的直射。

⑧更天的一个傍晚,我走了出来。

⑨骑着单车,我行在满是粗大石粒的乡间公路上。夕阳在祁连雪山的头颅上耀着碎金,细微

的东风带着细微的黄尘,蛇一般急速游走。它们擦过了我的身体,进入到我的肠胃,但长久

的沙漠生活,已使我逐渐习惯了尘土满面和呼吸憋闷的感觉。公路两旁的白杨紧密相挨,一

棵接着一棵,它们的枝梗相互挽着。再庞大的树林,也是一棵一棵的树组合起来的,每一棵

树的生长就是树林的生长,一棵树的死亡也是一个生命的死亡。树还有我们身边更多的事物,

都有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⑩村庄的炊烟像蛇,流动着向更高处的云彩靠拢。炊烟的呛人气息令我咳嗽几声C田地边的

水渠里浊水涌动,咕咕的声音很是好听。河水原本是干净的,它的浑浊其实是携带了沿途太

多的浮尘。这渠水的响声其实也就是祁连山积雪融化和弱水河的响声。

⑪我们都在水和泥土、空气中活着,河流存在,我们就存在,河流支撑并运载着我们的一切。

在鼎新绿洲,弱水河的流动舒展着人的生命,也舒展着树木、花草和鸟儿的生命C

⑫H■庄的远处,是泛着雪一样盐碱的草滩,数匹马儿、驴子和黄牛在上面脚步缓慢,它们落

在夕阳下面,低头吃着弱水河赐给他们的青草。再往远处就是戈壁滩了,稀疏的骆驼草摇着

绿色,它们带刺的身体似乎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身体内那些来之不易的水分。它们比人更

懂得珍守自己。

⑬戈壁是干燥的,它满身的沙砾像是巴丹吉林松动的皮扶,一波一波的流沙犹如大地的皱纹,

朝向天空张开巨大的喉咙——它在春秋季节连绵的风暴仿佛一声声震天动地的嘶吼。上天和

我们都看见了,可是上天睡着了,无动于衷。我们只能看着,听着并忍受看,我们的力量小

得出奇。

⑭更远处就是黄沙涌动的沙漠了,一色金黄的沙漠,仿佛不确定的陷阱,一阵狂风就又是一

副模样,一阵风后,一座沙幺堆在这里,张开眼睛,就不会再是原来的那座沙丘了。沙漠的

变化如此迅速和隐秘。当沙漠战胜河流,风暴袭击我优,我们究竟会不会随着无力的河流走

向腐朽?

⑮至少,现在是不会的,弱水河就在我们的左侧。它的影子在巴丹吉林的每寸肌法上缭绕,

河流的影响其实就是生命的影响。河流和它运载的水滴,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和两片绿洲的

血液与骨髓,生生不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