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_第1页
2023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_第2页
2023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_第3页
2023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_第4页
2023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节选自《出师表》)【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⑥,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节选自《汉书》)【注释】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C.以知下情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10、将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②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12、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分析蜀国当时面临的①

,而有“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则阐述了②

,情辞恳切,言之有理。(2分)13、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同之处,请概括出来。(2分)【参考答案】9、A10、(1)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2)汉宣帝才开始亲自治理政事,又想报答大将军霍光的大德。11、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12、不利处境;有利条件。13、广开言路,论功行赏。【参考翻译】【乙】后元二年三月庚午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去世。汉宣帝才开始亲自治理政事,又想报答大将军霍光的大德,便封霍光兄长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命他以奉车都尉的身份主管尚书事务。并且召集群臣,听取他们对朝政事务的意见。每隔五天,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负责的事务分别奏报,再将他们陈述的意见分别下达有关部门试行,考察、检验其功效。凡任侍中、尚书的官员有功应当升迁,或有特殊成绩,就厚加赏赐,甚至及于他们的子孙,长久不改变。中枢机构严密,法令、制度完备,上下相安无事,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事。(2023年辽宁本溪)【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癸亥,大军至白团卫村①下营。人马俱渴,营中掘井,及水辄坏,兵士取其泥绞汁而饮,敌众围绕,渐束其营。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令下马拔鹿角②,飞矢雨集。军士大呼曰:“招讨使③何不用军,而令士卒虚④死!”诸将咸请击之,杜威曰:“俟风势稍慢,观其进退。”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噍类⑤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时步骑齐进,追袭二十余里。至阳城东,贼军稍稍成列,(2)我骑复击之,乃渡河而去。(节选自《旧五代史》)【注释】①白团卫村:契丹主带兵攻打后晋,杜威等迎战于白团卫村。②鹿角:指树障。③招讨使:官职名。④虚:白白地。⑤噍(jiào)类:这里指活着的人。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齐师败绩(2)吾视其辙乱(3)若俟风止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公与之乘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B.刿曰:“可矣。”高可二黍许(《核舟记》)C.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D.时步骑齐进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8、乙文中加色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B.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C.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D.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0、曹刿和守贞都善于把握迎战时机,但抓取的战机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6、(1)军队(2)看(3)如果7、D8、B9、(1)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曹刿)取胜的原因。(2)我军骑兵又攻击他们,(贼军)就渡过黄河离开了。10、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时刻进攻;守贞趁风势猛烈、飞沙扬尘时进攻。【参考译文】癸亥年,晋军到达白团卫村安营。人马都渴了,(于是)在营中挖井,刚挖出水(井)就坍塌了。士兵们只好取井泥绞出泥汁喝。契丹大军包抄过来,渐渐围住营寨。这天,东北风猛烈,尘土飞扬,吹断树木。契丹国主坐在车中对众人说:“汉人军队全都来了,只有这么多。今日可全部活捉,然后平定天下。”命令(军士)下马,拔除晋营的树障,箭矢如雨点般射进晋营。营兵大声呼喊:“招讨使为何不出击,而让士卒白白送死!”诸将都请求出击,杜威说:“等风势稍缓,观察他们的进退情况再说。”守贞说:“这风正是来帮助我们的。敌众我寡,在黑风中,敌人推测不出我们有多少(兵力);如果等风停了,我们就没有一个能活着的人了。”立刻传令各军合力攻击敌军。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兵奋力出击,风势更加猛烈,沙尘遮蔽天日,如同夜晚,敌军最终大败。当时步兵、骑兵一齐出击,追袭了二十多里。追到阳城(今山西阳城)东边,贼军刚要排成队列,我军骑兵又攻击他们,(贼军)就渡过黄河离开了。(2023年辽宁大连)【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①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②于东,兵法乘劳③,此进趋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顾:考虑,顾虑。②务:致力。③乘劳:趁着疲劳。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猥自枉屈

自三峡七百里中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C.以先帝之明

无从致书以观D.此进趋之时也

山川之美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是故托臣而弗疑也。10、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11、请概括出甲文中对作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至少两件)(2分)12、请分别找出甲乙两文中诸葛亮认为当前出师北伐条件已经具备的句子。(2分)甲:

乙:

【参考答案】8、D9、(1)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身耕种。(2)所以(把这事)托付给我而不再犹豫。10、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11、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作者有知遇之恩;作者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答“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等意近也可,任写两点即可)12、甲: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乙: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参考译文】【乙】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而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2023年辽宁阜新)【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灵岩①之东,树林阴翳,有秀出于树中者,虎丘②也,虎丘小而奇,外望一上阜③,而中有洞壑。路旁岩下有泉,曰憨憨,泉侧有石,中裂若劈,试剑石也。曲折而上,大盘石,平铺数百步,千人坐也,四围奇峰,峭拔若削,北辟一壑,中有清池,剑池也;剑池之西,又辟一壑,窈窕④幽奇而亦有池,虎丘石井也;剑池之东有亭,可中亭也。登虎丘而四望,竹树拥村,菱荷覆水,浓阴沉绿,天地皆青。灵岩秀而高,上有西施洞,山颠有寺,馆娃宫之故址也。门据横石,内劈清池,殿西有岩,流泉四出回廊曲槛周于岩上,又有二池焉,其清爽幽奇,令人乐而忘返。

(节选自孙嘉淦《南游记》)【注释】①灵岩:一名砚石山,在苏州西木渎镇西北。②虎丘:一名海涌山,在苏州闾门外。③阜:土山。④窈窕:幽深的样子。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下见小潭

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剑池之东有亭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北辟一壑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②泉侧有石,中裂若劈,试剑石也。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流泉四出回廊曲槛周于岩上1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阅读乙文,品山川之美,完成下表。(2分)游览地特点主要景观写法虎丘小而奇憨憨泉、试剑石、大盘石、剑池、虎丘石井、可中亭②

、定点观察灵岩①

西施洞、馆娃宫14、甲、乙两文情景交融,都表达了对景物的

之情,但两文作者的际遇不同,甲文还反映出了作者

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10、C11、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②憨憨泉的旁边有一块石头,中间裂开,好像被劈开,是试剑石。12、流泉四出/回廊曲槛/周于岩上13、①秀而高;②移步换景14、喜爱孤寂、凄凉、哀怨【参考译文】【乙】灵岩的东面,林深树茂,树荫遮天蔽日,树中有一处秀美之地,是虎丘山。虎丘小且奇特,从外面看是一座土山,而其中有洞穴深谷。路旁的山崖下有泉水,叫作憨憨泉,憨憨泉的旁边有一块石头,中间裂开,好像被劈开,是试剑石。一路曲折向上,有一块大石,平整铺开能有数百步大,可供千人同坐。四周被奇特的山峰包围,陡峭高拔,如同刀削一般。北边开辟了一处坑谷,当中有一处清澈的池子,是剑池;剑池的西面,又开辟一处坑谷,幽深奇特,也有一处池子,是虎丘石井;剑池的东面有一座亭子,是可中亭。登上虎丘山向四处望去,竹子和树木围绕着村庄,菱荷覆盖在水面上,形成浓密的绿荫,天地间都是青色。灵岩秀丽又高耸,上面有西施洞,山顶有一座寺庙,是馆娃宫的旧址。门口放置一块横石,寺内开辟一处清澈的水池,大殿西边有岩石,泉水四散流出,绕过回廊栏杆,绕回到岩石上,又有两处池子,清澈凉爽、幽美奇妙,让人快乐无比而忘了返回。(2023年辽宁葫芦岛)【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闻寡人之耳者(3)克之(4)任座趋出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桃花源记》)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14、同是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分)【参考答案】10、(1)没有谁(2)使……听到(3)战胜(4)快步走11、B12、(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魏文侯很高兴,就让翟璜叫任座回来。(或者“就派翟璜叫任座,让他回来。”)13、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14、(1)我更喜欢邹忌所采取的方法。因为邹忌是以自己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1分),这样既亲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1分)。(2)我更喜欢翟璜所采取的方法。因为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仁君的做法(1分),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1分)。(3)我更喜欢任座所采取的方法。因为任座直言不讳,勇于谏言。(1分)。(此种答法,最多得1分)【参考译文】魏文侯派遣乐羊带兵攻打中山国,攻占以后,就把它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做领地。一天,他问左右的大臣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大臣们都说:“是仁君。”任座却说:“您得到了中山之后,不封给您的弟弟,而封给您的儿子,这怎么能说是仁君呢?”文侯大怒,任座快步走出。魏文侯接着又问翟璜,翟璜说:“是仁君。”文侯说:“你怎么知道的?”翟璜说:“我听说,君主仁厚,大臣就正直坦率。刚才任座说话坦率,我因此知道您是仁君。”文侯很高兴,就让翟璜把任座叫了回来,亲自走下堂来迎接,把他待为上宾。(2023年辽宁锦州)【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岳阳楼记》)【乙】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对曰:“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①乎外。选贤进能,不私乎内。称②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③居④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⑤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华:通“哗”,这里指宣扬。②称(chēnɡ):衡量。③权:这里是计较的意思。④居:职位。⑤刻下:对下苛刻。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然则何时而乐耶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B.不以物喜可以一战(《曹刿论战》)C.不掩君过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不私乎内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1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5分)(1)【乙】文“顺则进”中的“进”指“”,“否则退”中的“退”指“”。(请用【甲】文中相关原文回答)(2分)(2)【乙】文中的“忠臣”具有哪些品格?(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参考答案】8、D9、(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一起)呢?(“微”“归”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君主在位就不侍奉太子,国家危难就不结交诸侯。(“事”“交”各1分,句意通顺1分)10、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11、(1)居庙堂之高(1分);处江湖之远(1分)。(2)【乙】文中的“忠臣”具有(敢于进谏/选贤举能/有自知之明/刚正不阿/不计功名/宽以待人/忠贞不贰/洁身自爱)的品格(写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参考译文】【乙】景公问晏子说:“忠臣的德行是什么样子?”晏子回答道:“不遮掩君王的过失,进谏于君王之前,不宣扬君过于外。推荐贤良选拔能人,不偏向于自己的内亲。度量自己的德才而居官位,权衡自己的才能来接受俸禄。发现贤良之人不居官在他之上,接受俸禄不超过贤者的数量。安于自己现在的职位去作应作的事,尽力称职就是忠于职守。不掩盖贤良和隐瞒他们的优点,不刻薄下属来献谀国君。国君在位时不侍奉太子,国家危急时不交好诸侯。君臣相得时就立身朝廷,君臣相背时就辞官,不参与国君作邪僻不正当之事。”(2023年辽宁盘锦)【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茅出涧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为松谷庵旧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循溪东西行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D.至是始芳斯是陋室(《陋室铭》)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_____,B_____”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______”和“D______”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答案】7.C8.(1)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2)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9.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10.①.浩浩汤汤②.横无际涯③.势既雄壮④.奔流乱注【解析】【7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出现\状语,在国外;B.动词,是\介词,对,向;C.动词,行走\动词,行走;D.代词,这里\动词,表判断;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过,渡过。五水,五条溪水。则,就是。(2)抵,抵达。更,又。会,汇合。【9题详解】考查断句。句意: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10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第一空和第二空:“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意为:水流浩荡,无边无际。这句话极写水波壮阔。第三空和第四空:“势既雄壮”突出了潭水水势雄壮的特点。“奔流乱注”突出了潭水水势湍急的特点。【参考译文】【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叼咬着远山,吞下了长江,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乙】又前行,到鲤鱼石;再往前行,是白龙池。总计走了十五里路,一座茅庐出现在涧水边,这是松谷庵的旧址。再走五里路,顺着溪水边向东西方向走,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山谷严寒到处积雪,到这里才开始有花香芬芳。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比之白龙潭,气势既雄壮,又有突兀的大石,奔流的溪水向潭中乱注,远处近处的群峰环卫着,也是一处优美的景观。(2023年辽宁沈阳)【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①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③,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黔⑤。彼二圣一贤⑥者,岂不知自安佚⑦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⑧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节选自韩愈《争臣论》②)【注释】④闵:同“悯”,忧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