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伦理学——第一章导论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涵义和发展阶段、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医学道德的
涵义和类型、医学伦理学任务;熟悉伦理学的含义和类型,“道德”和“伦理”的涵义和类
型、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了解医学、伦理学和医学伦理学之间的关系,医学伦理
学三个任务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学时
4学时
V、讲授的内容纲要及重点、难点
(一)内容纲要
1、历史上伦理学的四种基本类型: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描述伦理学;伦
理学的涵义。
2、医学、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之间的关系。
3、医学伦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医德学、近现代的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
的涵义。
4、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道德现象,即医学领域中的道德现象。
5、道德与伦理的涵义,道德的两种分类:社会道德、宗教道德、自然道德、个人道德;恋
爱婚姻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6、医学道德的涵义,医学道德的四种类型:医德、医学科学道德、卫生管理道德、患者道
德。
7、描述医学道德:揭示医学的道德本性、确定医学的(道德)目的、建构医学伦理学的基
础理论、分析医学伦理的历史和现实。
8、确立医学道德:医学伦理道德规范的确定方法、确定医学伦理规范的内容。
9、实现医学道德。
10、医学伦理学三个任务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医学伦理学的涵义和发展阶段
2、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3、医学道德的涵义和类型
4、医学伦理学任务
(三)教学难点
1、医学道德的涵义和类型
2、医学伦理学的任务
四、教学设计
第一节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
一、医学与伦理学
(一)伦理学
1、伦理学的类型
(1)规范伦理学(Normativeethics)
一直到19世纪末,规范伦理学与伦理学或理论伦理学是同一概念,规范伦理学是伦理学的
传统理论形式,其历史最为久远。它通过对人类伦理行为的善恶价值分析,研究道德的起源、
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建构人类道德规范体系——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原则和规则,以达
到规范人们伦理行为、协调人们伦理关系、指导人们道德实践,最终达到完善社会、完善人
类自身的目的。因此,规范伦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一门实践科学。
(2)元伦理学(Meta-ethics)
1903年摩尔(GE.Moore)发表了《伦理学原理》(PrincipleEthics),标志着元伦理学的诞生。
在元伦理学家们看来,元伦理学就是关于伦理术语的意义和道德判断的确证的科学,因而也
就是分析道德语言的科学。
(3)美德伦理学(Virtueethics)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元伦理学的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传统的规范伦理学的复兴;
另一方面是反对规范伦理学的所谓美德伦理学的复兴。美德伦理学,即美德中心论,就是关
于人类优良道德的实现,关于人类优良道德品质——美德的养成的科学。
(4)描述伦理学(Descriptiveethics)
除了伦理学之外,涉足道德现象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有很多,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
学、民俗学等,伦理学与这些科学联袂,便形成了道德社会学、道德心理学、道德人类学、
道德民俗学等描述伦理学。
2、伦理学
我们在人类伦理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研究伦理学。人类伦理思想成果无疑是今天科学
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但是规范伦理、元伦理、美德伦理和描述伦理中的某一类型,它们仅仅
是科学伦理学的一个部分或侧面,单独均难以成为伦理学体系。
(~)医学中的伦理学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从人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
的相互关系出发,用实验研究、现场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人类生命
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灭的规律,以及增进
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按照研究内容、对象和方法分为基础医学、临
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部分。
随着人们对医学的认识的深化,人们的医学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
着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总的看法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从单纯的生物因素研究医学,转变为从社会、心理、生物、环境等多
角度去认识和研究人类健康疾病的本质及相互关系。
根据医学发展的趋势以及所涉及的内容,人们提出了新的医学分类方法:医学是由自然科学
和人文社会科学有机组合的学科群,可以分为生物医学和人文社会医学两大部分。生物医学
与人文科学交叉,产生了人文医学。人文社会医学也是一个学科群,伦理学与医学的交叉产
生了一门新的学科一一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就是人文社会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人们认识到医学伦理对于协调医学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医学道德成为
防病治病重要的外部保障条件;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人们不仅认为医学伦理对
于协调医学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而且认为医学道德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还会通过作
用于人们的心理状态,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不仅认为医学道德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的保证
条件,而且是重要的医学因素,本身具有了医学上防病治病的直接价值。
二、医学伦理学
(-)医德学
医德学是医学伦理学的最初形式,亦称传统的医学伦理学。我国古代和国外中世纪以前的医
学伦理学就属于这个形式。实际上当时并没有“医德学”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理论
体系,尚不能称为一门学科,只是今天我们为了研究当时的医学伦理思想,而冠以这一概念。
医德学实际上就是医生(医者)道德学,医学伦理学在这个时期的这种形式与当时医学所处
于经验医学阶段,医疗形式是个体行医的状况相联系的,医学伦理强调的是医生个体的道德
自律——医生自己如此应该好好地行医”。由于当时医学中的伦理关系比较单纯——基本上
是医患关系,所以医德学的主要内容,则主要是医生的职业戒条和医生的职业美德——医学
义务和医学美德。医德学的这些思想主要散载于历代医学典籍和体现在医家的身体力行之
中。
此阶段的医学伦理学处于医者自律阶段。
(二)近、现代的医学伦理学
近、现代的医学伦理学,以英国的托马斯帕茨瓦尔(ThomasPercival)的《医学伦理学》
(《Medicalethics》)一书出版为标志。此时的医学已经超越经验医学阶段,生物医学模式已
经确立,医学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实验医学兴起,使医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医疗卫生发展成为集体和社会性事业。医学中的伦理关系不仅仅是医患关系,而且包括医疗
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相同专业医生之间、不同专业医生等复杂人际关系。医医关系的突出,
使医学伦理由过去强调的医者的个体自律,转变为医学的行业自律。帕茨瓦尔的《医学伦理
学》的意义,主要便是在医学行业中确立伦理道德规范一一医学行业应该如此,才能好好在
社会上生存。
此阶段的医学伦理学进入了行业自律的新阶段。
(三)生命伦理学
本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形成了•门新的学科一一生命伦理学(bioethics),生命伦理学的
产生与医学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医疗卫生保健日益社会化有关,尤
其是生殖技术、器官移植、安乐死、基因技术等问题使生命伦理学引起人们的重视,其焦点
集中在生与死两端。1971年,波特在《生命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一书中,首先使用
了“生命伦理学”一词。然而,他给“生命伦理学”下的定义是用生命科学来改善生命的质
量,是“争取生存的科学”。他把应用科学和伦理学混为一谈。1978年,美国肯尼迪伦理学
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给生命伦理学下的定义更为人们接受,即“根据
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此时的医学又
超越了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以确立,此时的医学发展和医疗卫生实
践更加社会化,医学发展和医疗实践带来的大量社会伦理问题,使人们感到对医学进行伦理
学干预迫在眉睫。
此阶段的医学伦理学进入了对于医学进行社会伦理控制的新阶段。
第二节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道德与伦理
(-)道德与伦理的涵义
人们大都把道德和伦理视为一个概念,其实,两者并非完全一致,对此进行界定,苜先应该
分别弄清楚它们的辞源意义和概念意义。
1、辞源涵义
从辞源上考察,在西方,“道德"(morality)一词源于风俗(mores),而mores则是拉丁
文mos(即习俗、性格)的复数,后来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根据希腊道德生活的经验,从
mores一词创造了一个形容词(moralis),指国家生活的道德风俗和人们的道德个性。英文
的morality就沿袭了这一含义。
“伦理”或“伦理学”(ethics)一词源于古希腊的伊索斯(e'90S)。该词在荷马时期
表示驻地或公共场所,在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中,这个词表示某种现象的实质或稳定的场所。
后来专指•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惯例,相当于汉语的“风俗”、“品质”、“品格”、“德性”等意
思。
可见,在西方道德和伦理的辞源涵义相同:都是指外在的风俗、习惯以及内在的品性、品德。
即一方面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指内在的行为规范心理自我——个人的品德。
但在中国,道德与伦理的辞源涵义却有所不同:“道”本义为道路。《说文》臼:“道,所行
道也。”引申为规律。所谓人道,指社会行为应该如何的规则,如《礼记》云:“亲亲、尊尊、
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也。”“德”本义为得。《管子心术上》曰:“德者,得也”。“德”
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说文》)“道”与“德”的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中:“故
学止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和“德”联系在一起的意思是:“道者,人之
所共由;德者,人之所得也(《四书集注•论语注》)可见,中国“道德”的辞源涵义与西
方相同,一方面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指内在的行为规范心理自我一一个人的品德。
“伦”本义为“辈、《说文》曰:“伦,辈也。”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的
“五伦”就是指五种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理”本义为“治玉”。《说
文》云:''理,治玉也。”引申为治理和物的纹理;进而引申为规律和规则。可见,中国的“伦
理”就包括如下两个意思:一方面是外在的规范——行为应该如何;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
规律行为事实如何。
2、概念涵义
我们是在如下意义上使用“道德”和“伦理”这两个概念的:“道德”指行为应该如何的规
范和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伦理”指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和行为应该
如何的规范。
要正确理解“道德”与“伦理”这两个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儿点:
(1)道德与伦理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的涵义
作为“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的道德与•伦理是指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
行为应该如何的非权力规范。
第一、关于道德和伦理“具有社会效用”
道德和伦理都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应该”是道德和伦理的重要属性。但是,并不
是它们的特有属性;因为“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并不都是道德和伦理。以吃饭为例,西
方人习惯用刀叉,印度人习惯用手指,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这三种习惯都是应该如何的规范,
但皆非道德和伦理。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使用刀叉或筷子,是道德的和合乎伦理的,而使用
其他的手段是不道德的。
道德和伦理的“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的关键在于具有利害社会的效用:道德和伦理是社会
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的对社会“具有利害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第二,关于道德和伦理是“应该而非必须的非权力”规范
道德和伦理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但法律也是“应该”的行为规范。这两种的区别在
于什么?过去的观点一般认为是法律规范依靠“强制力量”来维系,而道德和伦理规范依靠
“非强制力量”来维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所谓强制,就是使人不得不放弃自一的意
志而服从他人意志的力量,强制包括肉体强制、行政强制和舆论强制。实际上道德和伦理也
依靠“强制力量”维系,是依靠“舆论强制”。因为,舆论同样具有使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
意志而服从他人意志的力量。俗语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舌头底下压死人”,就是“社会
舆论”强制力量发挥的作用。
因此,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不在于是依靠依靠“强制力量”,而在于是否依靠
一种特殊的强制:权力。权力是管理者拥有且被社会承认的迫使被管理者服从的强制力量。
法律规范是权力规范:伦理道德规范则是非权力规范。
(2)道德是“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臼我——品德”的涵义
作为“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的道德,是指•个人的道德人格,是一个
人在长期的道德行为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状态。所谓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所表
现和形成的心理自我,是一个人在长期行为中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
态。一个人长期地遵守或违背道德规范地行为,以致于形成和表现为一种稳定的、恒久的、
整体的心理状态,就是道德的另一个涵义——品德。如果说“规范”是人们外在的道德,那
么“品德”则是人们内在的道德。
(3)伦理是“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的涵义
作为“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的伦理,是指人的行为所固有的具有利害人己的属性的规律。
这里所说的“行为”,是指“伦理行为”,是具有利害效用的行为。“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也
就是人生而固有的各种伦理行为之本性,也就是道德哲学家所说的“人性”。它是“行为应
该如何”的道德规范产生和推导出来的根据,因为只有客观上存在“事实如何”的某种行为
类型,才会谈到“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如果某种行为事实上就不可能存在,那么,提出
对这种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就是无稽之谈。
(二)道德(伦理)的类型
1、按照应用的领域,道德可以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是应用于社会领域中,涉及的是社会上的人与人以及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这
是道德最重要的类型,因为人是道德动物,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道德是社会
的产物,由于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才有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当人们意
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其它社会主体的关系及如何
调整这些关系时,才有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发展的
过程中,生产实践把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了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道德在协调社会主体关系中显示出其最重要的价值,实际上我们通常讲的道德就是社会道
德。
(2)宗教道德
宗教道德应用于宗教领域,涉及的是信仰者(人)与信仰物(超自然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有这方面的规定,例如:《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十戒”
中的前三戒就属于宗教道德:“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不可亵渎上帝之名;“谨
守安息日。”这三戒规定了人与上帝之间关系应该如何,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上
述宗教道德规范,一个人(信仰者)只要违背了这三戒中的任何一戒,就是对上帝的不道德。
(3)自然道德
自然道德应用于自然领域,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自然道德在原始文化中都非常
盛行,因为人们通过直观经验认识到大臼然对自己生存的重大意义:人的一切可以说都是大
自然给予的;近年来“生态伦理学”的兴起,自然道德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些人认为自
然界对人类的善大有价值,有些人把自然界本身视为最大的善,能够进行伦理评价。自然道
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根据自然道德,一个人破坏大自然,就是不道德。
(4)个人道德
个人道德应用于每个人自身,涉及的是人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人应该善待自身,善待自己
的生命、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名誉等自己的一切。根据个人道德,一个人如果虐待自己,就
是不道德.
2、根据人们社会生活的结构,社会道德分为有三大领域的道德。
(1)恋爱婚姻家庭道德
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是用来协调恋爱婚姻家庭社会关系的。爱情是婚姻的感情基础,婚姻是形
成家庭的社会条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道德形
式,对每一个人都意义重大。
(2)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又叫公共场合道德,是用来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的。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们,
要保持一定的社会有序状态,就必须确立和遵循简单的、最起码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反映
的是社会生活中最一般、最简单和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
(3)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用来协调职业活动与社会需求、不同职业之间以及职业活动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
的。人类社会就是有不同的职'也组成的,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
不可缺少的部分;职业活动是每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最有价值的人生就是他
的职业人生。所以,职业道德对每一个社会和对于每一个人意义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医学道德
(-)涵义
医学道德是在医学领域中形成的人们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和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自
我——品德。医学道德是社会在医学领域中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
如何的非权力规范;是在医务人员的道德人格,是医务人员在长期的道德行为中所形成和表
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类型
1、医德
医德属于医务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用来协调与服务对象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医德是医学
伦理学研究的古老和永恒的课题。在相当的历史时期,都是医务人员和医学行业的自律道德,
今天的医德已经属于社会治理道德。
2、医学科学道德
医学科学道德属于科技道德,是医学科技伦理研究的对象,医学科技伦理研究医学科技引起
大量伦理难题及其道德对策,而道德对策就是医学科学道德。其道德行为的主体尽管离不开
医学科研人员,但更多的并不是具体个体的人,而是抽象的。医学科研道德是医学科学''应
该如何发展”,医学科学界“应该怎样行为”的道德规范。
3、卫生管理道德
卫生管理道德研究卫生管理伦理研究的对象问题,医学管理伦理当然要研究卫生管理者的道
德问题(实际上属于卫生管理者的医德),但更多的研究卫生政策制定和实施伦理,卫生资
源分配和使用伦理一一卫生资源的国际、政府和社会控制的道德。卫生管理者作为道德行为
的主体属于具体的人,但卫生政策和卫生资源的控制的道德行为主体,就不是具体的个人,
而是国际社会、政府和具体的卫生单位。尽管其行为的最终决定者可以归结为具体的个体人,
但这些道德行为直接表现为一种社会行为、政府行为或单位的行为。
4、患者道德
患者道德属于社会公德,作为社会控制与治理的当今的医学伦理学,其中一个重要的使命是
在调整医患之间关系的时候,不能再停留在医学美德伦理和义务伦理阶段,仅仅从医务人员
自律的角度加以研究,而应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研究医学伦理学,就必须
研究患者的道德以及其在建立友好合作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第三节医学伦理学的任务
一、描述医学道德
描述医学道德就是揭示医学伦理行为之事实如何。医学伦理学对医学道德的研究,就其性质
来讲,是评价研究或价值研究,但就其内容来讲,却主要是描述。传统的医学伦理学以医德
(规范)为研究对象,其实对行为规范的研究应该是价值研究,但却往往运用描述的方法,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医务人员的医德规范;生命伦理学则大量地运用了价值研究的方
法,对生命医学带来的社会、伦理、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但对医学道德的事实如何缺乏明确
细致的研究。
二、确立医学道德
确立医学道德是揭示医学伦理(道德)行为应该如何。医学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无疑更
应该注重医学道德(规范)的研究和确定,以作为医务人员医学活动的出发点,作为评价医
学行为道德与否的伦理标准。传统的医学伦理学主要是从历史与现实中,用“描述”的方法
确定医德规范,当代的生命伦理学注重对医学行为的价值分析,但并不注重医学(伦理)道
德(规范)的确定,有人认为生命伦理的讨论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并不在于寻找唯一正确的
答案,而在于讨论过程本身。我们认为医学伦理学必须注意医学伦理道德规范的确定,问题
的关键是如何确定规范和确定怎样的规范,才适应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和需要。
(-)医学伦理道德规范的确定方法
伦理学原理指出,优良道德不能随意制定、约定,只能通过社会制定道德规范的目的、亦即
道德终极标准,从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来。所以,必然要明确
两个基本的问题:道德目的和人性。
(-)确定医学伦理规范的内容
我们根据医学道德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关系,将医学道德分为医学普遍道德和医学特殊道德,
而医学普遍道德和医学特殊道德包括具体而固定的两种:医学共同道德与医学特定道德;医
学道德原则与医学道德规则。
本书我们由于主要是基础阶段的医学伦理学,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临床实践内容的医学伦理,
所以主要列举国内外重要的医学伦理规范,提出、论证了共同的医学伦理原则和几个特殊领
域中医学伦理原则。
共同的医学伦理原则主要有八个:行善原则、有利原则、无伤原则、人道原则、重生原则、
自主原则、公正原则、保密原则。
儿个特殊领域主要是器官移植、生育、死亡、基因技术和卫生管理。
三、实现医学道德
实现医学道德,就是使社会确定的医学道德在医务人员身上得以实现,形成优良的医学美德。
医学道德规范是外在的、客观的社会要求,其价值得以体现和实现,必须转化为医务人员内
在的、主观的自身信念。这个任务是个复杂的、具体的、丰富的,主要通过医学伦理实践活
动完成。本书主要阐述医学伦理难题、医学伦理决策、医学伦理教育、医学伦理修养、医学
伦理评价和医学伦理组织内容。
第四节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一、历史的方法
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医学道德的对医学伦理学加以研究和进行
学习的方法,是基于历史上的医学伦理研究和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方法。
二、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是现代众多学科研究和学习大量使用的方法,是探求研究对象与他物的共同点和
不同点的有效的方法,有纵比、横比、同比、异比、交比等内容。所谓医学伦理学比较的方
法,主要是与国际医学伦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学习的方法。
三、实践的方法
所谓实践的方法,就是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临床运用实践对医学伦理学进行研究和学习的方
法。
案例分析方法是一种具体的医学伦理学实践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是提取典型的医学伦理案例
(分为进行文字概括和具体的实际案例),基于已有的医学伦理价值观和医学伦理规范,发
现、分析其中伦理问题,提出医学伦理解决方案的医学伦理学研究和学习的方法。结合具体
的案例可以检验医学伦理的优劣,深化对医学伦理的认识,甚至突破已有的医学伦理成果。
四、系统的方法
所谓系统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具有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
法。系统的特征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五、实证的方法
所谓实证的方法,就是对医学道德这种社会现象进行客观解糅、静态和数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实证研究,找出医学道德产生和变化的外部原因;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查和数量分析揭
示医学道德的内在联系。一个时期,人们注重了对医学道德现象的定性研究,认为不能运用
定量方法研究医学道德。随着对医学道德研究内容深入,为了满足对医学道德的客观研究需
要,医学道德研究方法也应该丰富,实证的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例如,医学伦理学不满足
对安乐死的支持和反对理由分析,而且还要通过社会舆论调查:对不同的普通社会公众、不
同的医务人员、不同的病人等不同的社会人群进行“同意、理解与否”的调查,然后进行数
据分析,以反映人们对安乐死的医学伦理认识状况。
除了上述研究和学习方法外,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思辨反省法、直觉体验法等也是医学伦理
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美德的涵义、构成要素和内容,医学义务论的基本内容,医德义
务与法律义务的不同,医学效果论是制定、检验和协调医学道德规范的理论基础,生命神圣、
质量、价值论的内容,医学人道主义的涵义和伦理意义;熟悉医学伦理学三个基本理论之间
的关系,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的理论内容,熟悉历史和现实中的医学人道
主义;了解医学美德论、医学义务论和的意义和医学后果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人道主义
的涵义和历史渊源。
二、讲授学时
4学时
三、讲授的内容纲要及重点、难点
(一)内容纲要
1、医学美德论的内容,医德品质的涵义、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内容。
2、医学美德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3、医学义务论的内容和医德义务的含义、特点和内容。
4、医学义务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5、医学后果论的内容,医学后果的利益内容以及医学后果论在医学伦理学中的运用。
6、医学后果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7、医学美德论、医学义务论和医学后果论之间的关系。
8、生命神圣论的概念、意义和局限性;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概念和意义。
9、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的内容。
10、人道主义的涵义和历史渊源。
II、医学人道主义的涵义、历史与现实以及根源、伦理意义。
(-)教学重点
1、医德品质的涵义、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内容。
2、医德义务的含义、特点和内容。
3、医学后果论的内容。
4、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的内容。
5、医学人道主义的涵义、历史与现实以及根源、伦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生命神圣论的局限性。
2、医学美德论、医学义务论和医学后果论之间的关系。
3、医学后果论在医学伦理学中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
第一节医学美德论
一、概述
(一)美德论
美德论是美德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德行论或品德论。它以品德、美德和行为者为中
心,研究和探讨人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道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人应该具有什么样
的品德或品格?
(二)医学美德论
医学美德论是传统的医德学的理论,它以医学品德、医学美德和医务人员为中心,研究和探
讨医务人员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道德的医务人员是什么样的人,医务人员应该具有
什么样的品德或品格?
二、医学美德(医德品质)
(-)医德品质的涵义
所谓医德品质、即医学品德,是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医德行为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
状态。为了准确地把握医德品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二)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
1、医德认识
所谓医德认识,就是医务人员对医学道德的所得。它包括对社会的医学道德要求、即医学道
德规范的所得和对个人的医学道德品德的所得。医德认识与医学伦理实践关系密切。
2、医德情感
所谓医德情感,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或所得的引发医学道德行为的情感。包括先天具有的和
后天习得的,后者又包括对社会医学道德要求的情感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医学道德行为的情
感。
3、医德意志
所谓医德意志,就是医务人员在医德行为中,克服困难从行为的思想确定到实际实现的整个
心理过程。
3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意志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医德情感形成于他的医德认识等活动;医德意志形成于他的医德情感和医德认识等
活动;医德认识则形成于医学道德实践等活动。一个人的医德品质就是医德认识、医德情感、
医德意志之和。
(三.)医德品质内容
在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医德品质的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在当今社会和医学背景之下的优良医
学品质体系。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五个方面的内容:仁慈、诚挚、严谨、公正和节操。
1、仁慈
仁慈,就是仁爱慈善,具体说来就是医务人员具有人道精神的品德。医务人员是仁慈的化身,
仁慈是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仁慈最能体现医学人道主义思想和道德要求,仁慈是长期一贯
遵守“医学人道”道德要求所形成的医德品质。
2、诚挚
诚挚,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坚持真理、忠诚医学科学;诚心诚意对待病人的品德。
3、严谨
严谨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对待医学和医术严肃谨慎的品德。
4、公正
公正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公平合理地协调医学伦理关系的品德。具体地讲,主要是具有的按
照社会医学道德要求合情合理地对待服务对象、人己关系、公私关系的品德。
5、节操
节操是医务人员扬善抑恶、坚定遵循医学道德规范的品德。
在医学史上,涌现出许多“富贵不能淫、贫富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具有节操的医德典
范。如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不为权贵所屈服,一心为民除疾,宁死不屈;宋代名医何澄医
不贪色:明代名医严乐善见利思义,坚决制止利用医学害人。
(四)医学美德的养成
1、进行医学道德教育
如上所述,医德品质与医学道德规范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德品质是医务人员在长期
遵守或违背医学道德规范的行为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医学道德规范是个人医德
品质的社会内容,医德品质是医德规范在医务人员身上的积淀。既然医德品质是在一定的医
学道德规范的指导和制约下养成的,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学道德教育,让他们把握在当今医学
和社会背景下的医学道德规范体系,就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学美德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医学道德修养
医学道德教育仅仅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学美德的外在条件,而医德品质是医务人员个体内
在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这就决定着在医学美德的养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医务人
员的医学道德修养。在医学美德养成中,医学道德教育是外因,而医学道德修养是内因,外
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只有医务人员自身加强医学道德修养,把外在的医学道德规范转化
为内在的医学道德规范,由医学道德认识开始,经过医学道德情感、医学道德意志中介,最
后树立医学道德信念、形成医学道德行为习惯后,医学美德才能形成。
三、医学美德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医学美德论的意义
医学美德论在医学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医务人员塑造完美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
义。
1、医学美德论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伦理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理论体系,是由如下三者组成医学伦理学的完整体系——元医
学伦理:医学道德制定之方法;规范医学伦理:优良医学道德之制定;美德伦理:优良医学
道德之实现组成。这样,优良医学道德的实现——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医学美德无疑是医学
伦理学的归宿和目的,医学美德伦理无疑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医学美德论有利于医务人员塑造完美人格
医务人员的完美人格,除了具有健康的体魄外,无疑是德才兼备:一方面,具有精湛的医术,
另一方面,具有高尚的医德。“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古人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医学美
德论为医学界提出的优良美德的德目,就成为医务人员医德修养的目标和方向。医学美德论
有利于医务人员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
(二)医学美德论的局限性
医学美德论是医学伦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仅反映美德医学伦理,它是医学伦理学
发展的初始的知识积累阶段,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医学美德这样直观的具体的医学道德现
象,并对此进行了理论概括。但是,如上所述,医学道德规范是医学美德的前提和基础,对
人类医学道德需要进一步认识,需要对医学美德背后的医学道德规范进行揭示和研究,研究
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并使之发挥作用。
但医学美德论在这里就显示出其局限性,医学义务论是对此研究的理论,医学义务论弥补了
医学美德论在医学伦理体系建构中的这个缺陷。
第二节医学义务论
一、概述
(-)义务论
义务论是关于道德义务和责任的理论体系,又被称为非结果论或道义论。它以道德义务和责
任为中心,研究和探讨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即人应该遵守怎样的道德规范,并对
人的行为动机和意向进行研究,以保证人的行为合乎道德。
(-)医学义务论
医学义务论是规范医学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它以医德义务和责任为中心,研究和探讨医务人
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即医务人员应该遵守怎样的医学道德规范,并对医务人员的
行为动机和意向进行研究,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行为合乎道德。
二、医德义务
医学义务论的核心内容是医德义务,把握医德义务是把握医学义务论的关键。
(-)医德义务概述
医德义务即医学道德义务,是医学界的职业道德责任。
医德义务的责任主体是整个医学界,基本的责任主体是医务人员;责任客体是服务对象,基
本的是病人。
(二)医德义务的特点
医德义务与医学法律义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医德义务依靠非权力强制力量维系
医学法律义务依靠国家暴力机器作为后盾,是一种权力强制义务;不同于医学法律义务,医
德义务的形成、维系依靠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非权力强制力
量维系。
2、医德义务的履行不以获取权利为前提。
通过•定程序形成的医学法律规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规定的行为主体的义务
总是与权利对■应的。作为规范治理医疗卫生事业的医学道德,在为医学行为主体提出医德义
务的同时,当然也赋予了其医德权利;但作为医学道德行为主体本身在承担、履行医学道德
义务的时候,为了完善自己医学美德的时候,不以获取道德权利为前提(尽管客观上他们在
履行医德义务的同时,实际上已经而且应该获取道德权利),而且往往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
牲为前提。
3、医德义务涉及的范围广泛
医学法律义务涉及的仅仅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大效用的行为,社会认为必须通过法律程序
加以规范,往往是对医学界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而由于医学道德规范的领域是广泛的,凡是
存在利益关系的医学领域,都需要而且已经为医学道德所规范,医德义务涉及的是医学领域
中所有具有效用的行为,涉及的范围比医学法律义务的范围广泛。而且与医学法律义务的合
法与违法境界比较单一相比,医德义务存在违背医学道德、合乎医学道德和医学道德高尚等
层次不同的境界,医德义务的要求的境界范围也大。
(三)医德义务的内容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界的职业责任会发生一些变化,当今无非就是救死扶伤、
防病治病、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等几个基本方面。医德义务是社会对医学界的职业责任
要求,其具体内容就是社会的医学道德体系所规定的。
三、医学义务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医学义务论也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对于医学伦理体系的建构和医学界职业责任的确
定,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曾经以“医德义务”为中心建构自己的医学伦理体系,但仅仅依靠
医学义务论建构医学伦理学体系,就显示出其局限性。
(--)医学义务论的意义
医学义务论在医学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非常明确地提出对医学界的道德要求,为医学
界的医学行为具有道德指导意义。
1、医学义务论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上所述,医学伦理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理论体系,是由如下三者组成医学伦理学的完整体
系——元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制定之方法;规范医学伦理:优良医学道德之制定:美德伦理:
优良医学道德之实现组成。这样,规范医学伦理是医学伦理学的主体部分,医学义务论非常
注重提出具体的医德义务,即医学道德规范,医德义务成为医学道德规范的理论内容,因此
成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医学义务论有利于医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
医学义务论注重揭示医德义务,提出社会对医学界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医务
人员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非常直接地明确自己应该作什么,不应该作什么,•个合乎道德
的医务人员应该遵循哪些医学道德规范。直接明了、便于把握。
(-)局限性
医学义务论注重提出社会医学道德要求,但认为这些道德要求是绝对的,而往往不管行为的
结果对社会、对病人、对自己是祸还是福,其精神实质一言蔽之,就是“即使天塌下来,也
要行‘正义'之事”。不注重这些道德要求是怎样提出、形成、论证和研究,不注重这些规
范在丰富复杂的现实医学实际中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当今,在进行医学伦理决策的时候,所
依据的道德规范(医德义务)之间本身会发生矛盾;在对许多医学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时候,
已有的道德规范(医德义务)之间本身发生矛盾.,此时医学义务论的缺陷就暴露得更加突出。
医学后果论是对医学道德规范提出、形成、论证和研究的理论,医学后果论弥补了医学美德
论在医学伦理体系建构中的这个缺陷。确定医学义务即制定医学道德规范体系不能依靠医学
义务论本身,必须依靠医学后果论。
第三节医学后果论
-■、概述
(-)后果论
后果论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又被称为目的论或效果论,是以道德行为后果作为确定道德规
范的最终依据的伦理学理论。它认为确定道德规范的目的是调整人们的利益,道德所规范的
就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使道德行为取得好的行为结果。根据道德效用的主体(道德有
利的主体)不同,后果论发展到今天主要包括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公益论。
利己主义就是根据行为是否以自身利益为直接目的而确定道德规范的后果论。利己主义又分
为极端利己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前者认为确立的道德规范必须直接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
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即使伤害他人利益也不顾。如德国的施蒂纳提出了“我就是一切”的极
端利己主义理论。后者是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损害他人利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如
法国的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尔巴哈,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持这种观点。
功利主义就是根据行为是否以相关者的最大利益为直接目的而确定道德规范的后果论。功利
主义的著名原则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义认为确定的道德规范必须直接有利
于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如英国的休谟、亚当•斯密、边沁、穆勒等持这种观点。
公益论就是根据行为是否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而确定道德规范的后果论。随着人类的
不断社会化,不同群体、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有着共同的、长远的利益,这些公益与每个人的
利益息息相关。公益思想自古就有,当今世界人们共同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猛
增、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人们的公益意识空前强烈。公益论认为确定的道德规范
必须直接有利于人类的共同利益。
(-)医学后果论
医学后果论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理论,是以医学道德行为后果作为确定医学道德规范的最终
依据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它认为确定医学道德规范的目的是调整人们的利益,医学道德所规
范的就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使医学道德行为取得好的行为结果。
医学后果论同样是医学伦理学古老而永恒的理论之一,医学后果论是后果论在医学领域中的
贯彻。最早的医学后果论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的医学伦理思想,他提出的“有利于病人”、
“不伤害病人”原则,就具有医学道德终极目的意义,成为医学行为和医学道德规范的出发
点。此后医学史上的大量医学道德规范(医学道德义务)如:保密、仁爱、忠诚医术、和蔼
端庄、认真务实等,其最终依据无非就是希氏所揭示的两个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医学道德的
终极目的。
随着医学的社会化,尤其是医疗机构的诞生,医患关系由过去的个别医生面对单个病人,转
变为许多医务人员(不仅仅医生)面对许多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病人本人),医学界面对着
服务对象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调节问题,同样需要考虑相关者的利益,需要功利主义(功
利论)的指导。例如,当代生命伦理学提出“公正原则”,就是要求在救治病人的时候(满
足病人利益)的同时,考虑相关者——其他病人的是否更需要救治。
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社会公益事业。整个人类、不同的民族、国家、群体有着自己的
共同的长远利益,同样需要考虑社会公益,需要公益论的指导。1973年,在美国召开了“保
护健康和变化中的价值讨论会”,在会上加利弗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约翰逊教授、乔治城大学
人类生殖和生物伦理研究所所长赫尼格斯提出了公益理论。随着人们对生殖技术、基因技术
等医学高技术会影响到人类公共、长远和后代的健康利益认识的加深,公益论越来越引起人
们的关注和推崇。
二、医学后果论的利益内容
(-)服务对象的利益
1、病人的利益
医学的服务对象,一般是病人,但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实践的发展,许多健康者也成为
医学界的服务对象。
这里“病人的利益”,主要指病人的痛苦的消除、疾病的救治等健康利益,同时,还包括病
人与此相联系的物质利益。
2、相关者的利益
随着医学的不断社会化,医学界面对着不仅仅是一个病人,而且包括其他病人;不仅仅是病
人本人,而且还包括病人的亲属。医学界面对的利益关系已经复杂化,医学后果论要求确定
医学道德规范的时候,不仅仅把病人的健康和物质利益放在首位,而且,还要考虑其他服务
对象,甚至病人亲属的利益。
3、医学公益
医学中的公益是群体、社会的利益和人类长远利益。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新的医学模式的
出现,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社会性事业,医学活动与某一群体、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利益
密切相关,不仅与当前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与长远利益相关;不仅仅与当代的人们利益密切
相关,而且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密切相关。医学界的公益领域主要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
口素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性别比例协调、维持人类种系的延续及其纯洁性等。
(-)医学界利益
传统医学伦理学侧重维护患方利益,回避医学界的利益。实际上,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的
基本伦理关系,医学伦理学最基本的使命就是合理调整医学界与服务对象的利益关系。医学
界的利益显然是医学后果论的重要内容。
当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实践成为医务人员的•种职业的时候,医学界的利益就是回避不
了的问题,医学职业成为医学科学研究人员和医疗卫生工作者赖以生存的条件。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尽管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但医疗卫生事业必须
面对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医疗卫生单位同样也是市场主体,其提供的服务同样
参与社会的交换,市场机制同样在该领域内部以及与社会之间发挥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只
不过这些市场主体是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对待,这些资源配置更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
干预而已。
医学界的利益必须得到维护,这是医学伦理“社会”主体的责任,医学伦理学发展到今天,
已经突破医学界自律的医德学阶段,制定医学道德规范的主体是整个社会。从社会道德治理
的高度,不仅仅应该维护服务对象的个体、整体利益,当前、长远利益,而且,医学界的利
益同样应该维护,只有这样才能既维护了病人的利益,又保证医学界的正常发展,从而更好
地维护病人的利益。
三、医学后果论在医学伦理学中的运用
医学后果论是制定、检验和协调医学道德规范的理论基础,“对医学后果的获得是否有利”
是医学道德规范制定、检验和协调的依据,也是医学道德规范的终极标准。
(-)在制定医学道德规范中的作用
医学伦理学的元伦理告诉我们,优良医学道德只能通过社会创造医学道德的目的,即医学道
德终极标准,从行为事实中推导、制定出来。而医学道德的目的就是“对医学效果的获得是
否有利”,即为了更好地维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和医学界的利益。由医学道德目的,可以推导
出医学道德的终极标准:一个总原则——增加服务对象和医学界的利益总量,两个分原则一
一当人们的利益不发生冲突可以两全的情况下,“增加服务对象和医学界的利益总量”,即不
损害一方地增加利益总量原则;当人们的利益发生冲突不能两全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增加
服务对象和医学界的利益”,即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当医学界之间、服务对象之间的利益
发生了冲突时,表现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而当服务对象的利益与医学界的利
益发生冲突时,表现为“服务对象利益至上”原则。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医学道
德规范。
(-)在检验医学道德规范中的作用
在人类医学发展和实践的历史与现实中,提出了大量的医学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的优劣,
“对医学效果的获得是否有利”是检验的最终标准。凡是有利于医学效果的医学道德规范,
就是优良的;凡是不利于医学效果的医学道德规范,就是恶劣的。例如,尸体解剖在中国相
当长的历史时期,人们认为是不道德的,但在今天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例如:“对病人及
其家属知情同意、尊重尸体、医学和司法目的”等进行尸体解剖,有利于医学科学发展、有
利于医学教育,从而最终有利于“服务对象和医学界的利益”,因而是道德的。通过医学后
果论,检验了古代的“禁止尸体解剖”的道德规范是恶劣的;而今天尸体解剖是道德的,其
中的“对病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尊重尸体、医学和司法目的”医学道德规范就是优良的。
(三)在协调医学道德规范中的作用
在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具体实践中,大量的医学道德规范时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对医学
效果的获得是否有利”就是协调这些医学道德规范的最终标准。例如,当诊断出病人患有癌
症等不治之症的时候,医务人员是遵守“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告知病人实情,还是“对病
人保密以避免对其不良刺激”不告诉病人?当病人得了性病,是遵守“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为病人保密,还是遵守“不伤害无辜者”告诉病人的配偶?显然医学道德规范“尊重病人的
知情权”与“对病人保密”之间、“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与“不伤害无辜者”之间,在这些
道德情境中发生了矛盾。
医学后果论认为,应从医学道德目的,以“对医学效果的获得是否有利”即医学道德终极标
准”•总两分原则”为更高原则,进行协调。知情权与不良刺激可能伤害“生命权”相比,
首先应该避免不必要的生命伤害,所以,应该首先遵守“对病人保密以避免对其不良刺激”
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寻求“尊重病人的知情权”的途径,比如寻找恰当时机、采取最好
方式、选择合适场合告知病人。“隐私权”与“不伤害无辜者”相比,“不伤害无辜者”更有
利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原则,所以,应该先告知其配偶,以避免对其伤害,
但同时应该对无关者保密。
四、医学后果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医学后果论的意义
医学后果论也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后果论是制定医学道德规范的医学伦理学
根本理论。
如上所述,医学伦理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理论体系,是由如下三者组成医学伦理学的完整体
系——元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制定之方法;规范医学伦理:优良医学道德之制定;美德伦理:
优良医学道德之实现组成。医学后果论依据元医学伦理,从医学道德目的和医学终极道德标
准开始,建构医学道德体系。因此成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局限性
医学后果论尽管在制定医学道德规范过程中,发挥着根本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提出大量的医
学道德规范还需要医学义务论,而提出大量医学品德的德目和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医德品
质还需要医学美德论。
五、医学美德论、医学义务论(道义论)和医学后果论之间的关系
医学美德论是有关医学美德(医德品质)的理论体系;医学义务论是关于医学界道德义务和
责任(这些义务和责任是绝对的)的理论;医学后果论是以医学行为后果作为医学行为道德
与否标准的理论。人们往往过分强调绝对地从某一理论出发,阐述其医学伦理思想,建构其
医学伦理学体系。实际上,三个理论是医学伦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医学伦理学的
完整体系。
医学美德论揭示了医学界应该养成良好医学品德,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医学品德,是医学
伦理学的归宿。但良好医学品德养成的前提,是社会制定了良好的令医学界认可的医学道德
规范,医务人员自觉遵循这些,并一贯地按照这些道德规范去实践,以致于养成一种习惯,
就形成了心理自我——医学品德。因此,仅仅由医学美德论不能独立成为医学伦理学的完整
体系,医学伦理学必须有“提出医学道德规范”的理论—医学义务论。
医学义务论通过“义务和责任”的形式提出医学界的医学道德规范——医学道德原则和规则,
这些规范反映了人类对道德生活的认识,为人们解决医学道德难题提供依据。医学义务论的
意义在于非常明确地提出医务人员遵循的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使医务人员每一次医学行为
都能够有“矩”可循,不必在每次行为前都要重新思考、确定“应该怎样做?”的规范问题,
大大提高了医学道德行为的效率。可见,医学义务论也与医学美德论一样,不能独立成为医
学伦理学完整体系,医学伦理学必须有“确定、论证、辩护医学义务——医学道德规范一
医学道德原则和准则”的理论一一医学后果论。
医学后果论把“医学行为后果的效用”,作为制定医学道德规范的依据和判断具体医学行为
道德与否的标准。医学道德是社会制定的,其目的在于规范人们医学伦理行为的,使人们的
医学伦理行为产生好的后果。
所以,最根本的医学伦理学理论是医学后果论;根据医学后果论证、辩护医学义务论提出的
医学道德规范;医务人员一贯地遵循医学道德规范,以致于形成心理自我,就是医学美德论
的内容—医学品德。
第四节生命论
一、生命神圣论
(一)概述
生命神圣论是认为人的生命具有最高道德价值的伦理观,认为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至
高无上、极其重要的。
(二)生命神圣论的意义
1、使人们珍重生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意识到生存的艰难,产生了生命极其宝贵的生命神圣思想。生命对于
人是第一重要的,生命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相比具有至高无上性,离开了生命,世界上万事
万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促使医学科学和职业的产生并促进其发展。
生命神圣论是医学科学和医学职业产生的基础。生命宝贵,所以当生命受到伤害、受到疾病
折磨的时候,就需要一种学问予以研究和解决,就需要有一种职业、一部分人专门为这些伤
害、受到疾病折磨的人们提供帮助。这门学问就是医学,这种职业就是医疗卫生职业,这些
专业人员就是医务人员。生命神圣思想,激励人们探索生命的奥秘,发现诊治疾病的新方法,
建立维护人类健康的完善医疗卫生制度,也大大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三)生命神圣论的局限性
1、生命神圣论具有抽象性,缺乏辨证性
(1)从历史上考察,人的生命并不是绝对神圣不可侵犯的
(2)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人的生命也不是绝对神圣不可侵犯的。
2、生命神圣论在现实中导致大量医学伦理难题。
(1)能否控制人口数量
(2)能否实施生育控制措施
(3)能否停止对病人的抢救
(4)能否对生命进行研究
(5)能否摘取人体器官进行移植
二、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
(-)生命质量论
1、概述
所谓生命质量论,是指根据人的自然素质的优劣,而采取不同对待的生命伦理观。
2“生命质量”种类
(1)主要质量
主要质量指个体生命的身体或智力状态。根据这一生命质量标准,生命质量论认为,诸如严
重的先天心脏畸形和无脑儿,其主要质量已经非常低,因此,已经没有必要进行生命维持。
(2)根本质量
根本质量是与他人在社会和道德上相互作用上的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根据这•生命质量标
准,生命质量论认为,诸如极度痛苦的晚期肿瘤病人、不可逆的昏迷病人已经失去了与他人
在社会和道德上的关系,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因此,已经没有必要进行生命维持。
(3)操作质量
操作质量是利用智商或诊断学的标准来测定智力和生理状况。根据这一生命质量标准,有的
生命质量论者认为,智商高于140的人是高生命质量的天才,智商在70以下的人属于心理
缺陷,智商在30以下者是智力缺陷较为严重的人,智商在20以下的就不算是人。
(-)生命价值论
1、概述
所谓生命价值论,是指根据生命对自身和他人、社会的效用如何,而采取不同对待的生命伦
理观。
2“生命价值”的种类
(1)根据生命价值主体的不同,生命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就是生命具有的对自身具有效用的属性,是生命具有的对自身的效用;外在价值就
是生命具有的对他人、社会具有效用的属性,是生命具有的对他人、社会的效用。
(2)根据生命价值是否已经体现出来,生命价值分为现实的生命价值(现实价值)和潜在
的生命价值(潜在价值)。
现实价值指已经显现出生命对自身、他人和社会具有效用;潜在价值指生命目前尚未显现、
将来才能显现出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效用。
(3)根据生命价值的性质,生命价值分为正生命价值、负生命价值和零生命价值。
正生命价值是指生命有利于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效用的实现,即对自身、他人和社会有积极
效用;负生命价值是指生命洋害于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效用的实现,即对自身、他人和社会
有消极效用;零生命价值(无生命价值)是指生命无利无害于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效用的实
现,即对自身、他人和社会既没有积极效用又没有消极效用。
3、生命价值量的确定
生命价值论,要求根据生命对自身和他人、社会的效用如何,采取不同对待。可见,确定生
命价值量是极其重要的。
(三)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意义
1、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完善了人类对于生命的医学伦理理论
2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为我国的人口政策提供了伦理依据
(2)为人类的生育控制措施提供了伦理依据
(3)为人类停止对不可救治病人的抢救提供伦理辩护
(4)为对生命进行研究提供了伦理依据
(5)为摘取人体器官进行移植提供伦理依据
三、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
在生命神圣论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形成了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完
善认识——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
所谓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是指人的生命是极其宝贵的、具有一定的质量、能够创造价
值。所以,人类应该珍重、救治、完善自身生命,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其生命质量
和价值,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对待。
第五节医学人道论
一、人道主义概述
人道主义(Humanism)是种认为人具有最高价值从而应该善待每一个人的思想体系。
人道主义具有两个基本的涵义:一方面指人本身具有最高价值,另一方面指应该善待每一个
广义的人道主义则指一切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的“以人为本”思想。可以说这种思想贯穿于人类社会的自始至终。中国古代孔子的“仁者
爱人”、墨子的“兼爱”、中世纪的基督教的人道主义、革命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等都属于广义的人道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属于广义的人道主义范畴。
二、医学人道主义
(一)医学人道主义的涵义
医学人道主义是指认为人具有最高价值,因此医学界应该尊重、同情、关心、救助服务对象
的思想。
(-)医学人道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1、古代的医学人道主义
古代医学人道主义,一般认为,从医学发展线索是指经验医学时期,从社会发展线索是指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医学人道主义表现出如下特点:
(1)具有朴素性
(2)水平有限
(3)带有宗教迷信色彩
2、近、现代的医学人道主义
(1)崇尚科学、摆脱神学束缚
(2)实行的范围和程度得到了扩展
3、当代的医学人道主义
(1)具有国际性
(2)得到更加具体细致的贯彻
(3)指导理论更加科学
三、医学人道主义的伦理意义
(-)医学人道主义伦理价值的根源
1、是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
2、是由医学的目的决定的。
(-)医学人道主义的伦理意义
1、体现着医学的道德价值
2、规定者医学界的基本道德要求
3、代表着人类的共同价值
医学伦理学——第三章历史上的医学伦理
1、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熟悉当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动态与面临的问题。
3、了解中外医学伦理的发展脉络与概况。
二、讲授学时2学时
三、讲授的内容纲要及重点、难点
(―)内容纲要
1、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中国、国外。
2、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忠于医业、仁爱救人,博施济众、一心赴救,精勤不倦、
深究医术,宽和端庄、不贪财色,尊重同道、谦和不矜。
3、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特点、局限性。
4、近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5、近代社会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对医学美德的强调;注重调节医际关系;产生预防医学
道德;提出公民的健康权利。
6、对近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特点、局限性。
7、现代医学伦理概况。
8、现代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诞生系列国际性的医学伦理规范;形成社会主义医学道德;
出现生命伦理学。
9、对现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特点、面临的新课题。
(二)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
2、近代社会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
3、现代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
2、对近代医学伦理的评价
3、对现代医学伦理的评价
四、教学设计
第一节古代医学伦理
古代医学伦理,主要是指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医学伦理:这•时期的医学基本属于经验医
学阶段。
一、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中国古代医学伦理概况(注意运用丰富的历史事实来讲解)
1、古代医学伦理的萌芽时期
“神农尝百草”
《周礼》
2、古代医学伦理的初步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
名医扁鹊“六不治”的行医准则
3、古代医学伦理的完善时期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150—219年)《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伦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孙思邈(581—682年)《备急千金要方》(重点讲解)
两宋时期:法学家宋慈(1186—1249年)《洗冤集录》
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震亨
明代:陈实功(1555—1636年)所著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清代:喻昌(1585—1664年)《医门法律》
(-)国外古代医学伦理概况(注意交代国外的文化背景)
1、古希腊医学伦理: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
(1)在处理医患之间关系方面
(2)在处理师徒(同行之间关系方面)
2、古罗马医学道德
医学家盖仑(Galen,约130—200年)
3、古阿拉伯医学道德
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4年)
4、古印度医学道德
印度外科鼻祖”妙闻(Susruta)著有《妙闻集》
阎罗迦的《阖罗迦集》中
二、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重点讲解)
(-)忠于医业、仁爱救人
(二)博施济众、一心赴救
(三)精勤不倦、深究医术
(四)宽和端庄、不贪财色
(五)尊重同道、谦和不矜
三、对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