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操作手册_第1页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操作手册_第2页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操作手册_第3页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操作手册_第4页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操作手册TOC\o"1-2"\h\u4735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 334221.1工业废水来源及特点 320931.2工业废水处理的目的与意义 3102第二章水质监测与评价 474172.1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 4148402.1.1物理指标 4172882.1.2化学指标 569452.1.3生物指标 5137352.2水质评价标准与体系 5183182.2.1水质评价标准 5238412.2.2水质评价体系 6111382.3水质监测设备与操作 6672.3.1水质监测设备 6150442.3.2水质监测操作 614240第三章物理处理技术 6306893.1格栅与筛网处理 678873.1.1概述 636843.1.2格栅处理 7553.1.3筛网处理 7245703.2沉淀与澄清处理 7317853.2.1概述 791233.2.2沉淀处理 7281173.2.3澄清处理 7284953.3气浮法处理 894393.3.1概述 819583.3.2气浮法处理原理 81573.3.3气浮法处理设备 828360第四章化学处理技术 887724.1中和法处理 8128684.2氧化还原法处理 9219104.3凝聚沉淀法处理 914749第五章生物处理技术 1030125.1好氧生物处理 1087185.1.1原理概述 10252525.1.2活性污泥法 10229015.1.3生物膜法 10170125.2厌氧生物处理 11311165.2.1原理概述 11119595.2.2主要工艺 11117285.2.3操作要点 1127975.3生物膜法处理 114585.3.1原理概述 11231065.3.2主要工艺 1188665.3.3操作要点 1231067第六章深度处理技术 12138436.1活性炭吸附处理 1230556.1.1活性炭吸附原理 12149126.1.2活性炭吸附设备 12255536.1.3活性炭吸附操作步骤 12156136.2膜分离技术 1255216.2.1膜分离原理 12282886.2.2膜分离设备 13201926.2.3膜分离操作步骤 13293506.3光催化氧化技术 13259456.3.1光催化氧化原理 13115486.3.2光催化氧化设备 1321516.3.3光催化氧化操作步骤 1326684第七章废水处理设备与运行维护 1359667.1常用废水处理设备 13295287.1.1概述 14257727.1.2物理处理设备 14319397.1.3化学处理设备 14150957.1.4生物处理设备 14196857.2废水处理设备运行与维护 14209087.2.1设备运行 14294587.2.2设备维护 1485387.3故障处理与应急预案 14148527.3.1故障处理 14134887.3.2应急预案 1510527第八章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 15182198.1工艺流程设计 15166238.1.1设计原则 15179538.1.2工艺流程设计内容 15216298.2废水处理设施布局 15120938.2.1布局原则 15118928.2.2布局内容 16244778.3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16266598.3.1施工管理 16167008.3.2质量控制 1618915第九章废水处理设施验收与监测 16287469.1验收标准与程序 1619039.1.1验收标准 161589.1.2验收程序 17429.2验收设备与方法 1729239.2.1验收设备 17108599.2.2验收方法 17122479.3验收结果评价与处理 17190079.3.1验收结果评价 17177139.3.2验收结果处理 1822350第十章安全与环保 181326010.1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182118210.2环保法律法规与标准 182094710.3废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 19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1.1工业废水来源及特点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设备清洗废水、冷却水、地面冲洗水等。(2)生活污水:企业内部员工生活产生的污水,如食堂、浴室、卫生间等。(3)废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如废酸、废碱、废油等。(4)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包括初沉池污泥、活性污泥、化学污泥等。工业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成分复杂:工业废水含有多种有机物、无机物、悬浮物、重金属等,水质波动大。(2)污染程度高: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处理难度大:由于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处理方法多样,技术要求较高。(4)回用潜力大:工业废水经处理后,部分可回用于生产过程,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1.2工业废水处理的目的与意义工业废水处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处理工业废水,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减轻对环境的污染。(2)保护水资源:工业废水处理后,部分可回用于生产,减少新鲜水资源消耗。(3)促进循环经济: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保障人体健康:工业废水处理后,可消除有害物质,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业废水处理的意义在于:(1)促进环境保护:工业废水处理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推动可持续发展: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3)提升企业竞争力: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企业环保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4)保障国家水安全: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管理,有助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第二章水质监测与评价2.1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水质监测是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废水的水质状况,为废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水质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2.1.1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包括水温、色度、浊度、悬浮物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废水的物理特性,对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运行具有指导意义。(1)水温:水温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需定期监测。(2)色度:色度是废水处理过程中衡量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可通过比色法进行测定。(3)浊度:浊度反映了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可用浊度计进行测定。(4)悬浮物:悬浮物是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可通过过滤、烘干、称重等方法进行测定。2.1.2化学指标化学指标主要包括pH值、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总磷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废水的化学性质,对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pH值:pH值是废水酸碱度的指标,可通过酸度计进行测定。(2)化学需氧量(COD):COD是衡量废水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采用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3)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衡量废水生物降解性的指标,采用微生物降解法进行测定。(4)总氮、总磷:总氮、总磷是衡量废水氮、磷含量的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进行测定。2.1.3生物指标生物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生物化学需氧量(BCOD)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废水的生物特性,对废水处理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衡量废水细菌含量的指标,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衡量废水卫生学指标的指标,采用多管发酵法进行测定。(3)生物化学需氧量(BCOD):BCOD是衡量废水生物降解性的指标,采用微生物降解法进行测定。2.2水质评价标准与体系水质评价是对废水水质进行评估和分级的过程,其目的是保证废水处理效果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要求。我国现行的水质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工业废水综合排放标准》等。2.2.1水质评价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将地表水分为五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水质要求,确定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2)地下水质量标准:该标准将地下水分为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水质要求,确定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3)工业废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工业废水排放的污染物浓度限值,以及相应的监测方法。2.2.2水质评价体系水质评价体系包括水质监测、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其中,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1)单因子评价法:根据某一污染物浓度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判断水质是否达标。(2)综合评价法:将多个污染物的浓度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综合评价水质状况。2.3水质监测设备与操作水质监测设备是废水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正常运行对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2.3.1水质监测设备(1)水质监测仪:用于测定水温、pH值、浊度等物理指标。(2)化学分析仪器:用于测定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等化学指标。(3)生物检测设备:用于测定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生物指标。2.3.2水质监测操作(1)采样: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次,从废水处理设施的不同部位采集废水样品。(2)样品处理:对采集的废水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离心等。(3)分析测定:根据监测指标,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4)数据记录与报告:将监测数据记录在监测日志中,定期汇总分析,编写水质监测报告。第三章物理处理技术3.1格栅与筛网处理3.1.1概述格栅与筛网处理是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拦截和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和较大颗粒物,以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格栅与筛网处理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3.1.2格栅处理格栅处理是通过设置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金属条、塑料条或竹条等,使废水通过时,拦截其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格栅的间距可根据废水中悬浮物的粒径进行选择。格栅处理的主要参数有:(1)格栅间距:通常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20~40mm)和细格栅(5~10mm)。(2)格栅倾角:一般为45°~60°。(3)格栅清洗方式:有机械清洗、水力清洗等。3.1.3筛网处理筛网处理是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孔径的筛网,使废水通过时,拦截其中的细小悬浮物和漂浮物。筛网的孔径可根据废水中悬浮物的粒径进行选择。筛网处理的主要参数有:(1)筛网孔径:通常分为粗筛(100~200目)、中筛(200~400目)和细筛(400~600目)。(2)筛网材料:有金属丝、塑料丝、竹丝等。(3)筛网清洗方式:有机械清洗、水力清洗等。3.2沉淀与澄清处理3.2.1概述沉淀与澄清处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在沉淀池或澄清池中沉淀或澄清,从而实现废水净化的物理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特点。3.2.2沉淀处理沉淀处理主要包括普通沉淀、加速沉淀和浅层沉淀等。其主要参数有:(1)沉淀时间:一般为1~2小时。(2)沉淀池容积:根据废水处理量和沉淀时间计算。(3)沉淀池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等。3.2.3澄清处理澄清处理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然后在澄清池中沉淀或澄清。澄清处理的主要参数有:(1)混凝剂种类:有硫酸铝、聚合硫酸铝、硫酸铁、聚合硫酸铁等。(2)混凝剂投加量:根据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3)澄清池容积:根据废水处理量和澄清时间计算。3.3气浮法处理3.3.1概述气浮法处理是利用微小气泡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带上水面,实现固液分离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3.3.2气浮法处理原理气浮法处理过程中,微小气泡通过释放器均匀地分散到废水中,与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粘附,形成气泡悬浮物复合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复合体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层,从而实现固液分离。3.3.3气浮法处理设备气浮法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气浮池、释放器、空气压缩机、溶气系统等。其主要参数有:(1)气浮池容积:根据废水处理量和处理要求确定。(2)释放器:用于将微小气泡均匀地分散到废水中。(3)空气压缩机:提供气源。(4)溶气系统:用于将空气溶入水中,形成微小气泡。第四章化学处理技术4.1中和法处理中和法处理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将工业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中和至近中性,以减轻其对环境的危害。该方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显著,适用于处理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废水。中和法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废水预处理: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如调整pH值、去除悬浮物等,以满足中和反应的条件。(2)选择中和剂:根据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选择合适的中和剂。常用的中和剂有石灰、氢氧化钠、硫酸等。(3)中和反应:将中和剂加入废水中,充分搅拌,使酸碱中和反应充分进行。(4)后处理:中和反应后的废水需要进行后处理,如沉淀、过滤等,以去除反应的盐类及悬浮物。4.2氧化还原法处理氧化还原法处理是通过氧化剂或还原剂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从而实现废水处理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的废水。氧化还原法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废水预处理: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如调整pH值、去除悬浮物等,以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2)选择氧化剂或还原剂:根据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等,还原剂有亚硫酸钠、铁粉等。(3)氧化还原反应:将氧化剂或还原剂加入废水中,充分搅拌,使氧化还原反应充分进行。(4)后处理:氧化还原反应后的废水需要进行后处理,如沉淀、过滤等,以去除反应的产物及悬浮物。4.3凝聚沉淀法处理凝聚沉淀法处理是利用凝聚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然后通过沉淀或浮选等方法将其从废水中分离。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悬浮物、胶体颗粒、油脂等污染物的废水。凝聚沉淀法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废水预处理: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如调整pH值、去除浮油等,以满足凝聚沉淀反应的条件。(2)选择凝聚剂:根据废水中的污染物,选择合适的凝聚剂。常用的凝聚剂有铝盐、铁盐、高分子聚合物等。(3)凝聚反应:将凝聚剂加入废水中,充分搅拌,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絮体。(4)沉淀或浮选:通过沉淀或浮选等方法,将凝聚后的絮体从废水中分离。(5)后处理:凝聚沉淀后的废水需要进行后处理,如过滤、活性炭吸附等,以进一步去除污染物。第五章生物处理技术5.1好氧生物处理5.1.1原理概述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基于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通过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该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5.1.2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废水预处理:对废水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预处理,降低有机物浓度,提高可生化性。(2)曝气:将空气通入废水,提供充足的溶解氧,使微生物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3)混合: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与活性污泥混合,使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充分接触。(4)沉淀:使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沉淀,分离出澄清的废水。(5)回流:将部分澄清废水回流至曝气池,保持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5.1.3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利用微生物在固体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载体选择:选择合适的载体,如填料、滤料等,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2)生物膜培养:在载体表面培养微生物,形成生物膜。(3)废水处理:将废水通过生物膜,使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充分接触。(4)载体冲洗:定期对载体进行冲洗,去除生物膜上的悬浮物和老化生物膜。5.2厌氧生物处理5.2.1原理概述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5.2.2主要工艺(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利用厌氧污泥床进行废水处理,污泥床上部设置三相分离器,实现污泥、废水、气体的分离。(2)厌氧滤池(AF)工艺:利用填料作为载体,使厌氧微生物附着生长,废水通过填料层进行生物处理。(3)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工艺:采用内循环系统,提高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提高处理效果。5.2.3操作要点(1)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保持反应器内温度在3540℃范围内,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2)控制废水pH值:保持废水pH值在6.57.5范围内,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代谢。(3)控制溶解氧:保持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为0,避免好氧微生物的生长。5.3生物膜法处理5.3.1原理概述生物膜法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固体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5.3.2主要工艺(1)固定床生物膜法:将载体固定在反应器内,废水通过载体层进行生物处理。(2)流化床生物膜法:将载体置于流化床内,废水与载体充分接触,实现生物处理。(3)移动床生物膜法:载体在反应器内移动,废水与载体不断接触,提高生物处理效果。5.3.3操作要点(1)载体选择:选择合适的载体,如填料、滤料等,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2)生物膜培养:在载体表面培养微生物,形成生物膜。(3)废水处理:将废水通过生物膜,使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充分接触。(4)载体冲洗:定期对载体进行冲洗,去除生物膜上的悬浮物和老化生物膜。第六章深度处理技术6.1活性炭吸附处理6.1.1活性炭吸附原理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利用活性炭表面孔隙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及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的物理处理方法。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吸附功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使其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6.1.2活性炭吸附设备活性炭吸附设备主要包括固定床、流动床和流化床等。固定床吸附设备操作简单,运行稳定,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小的废水。流动床和流化床吸附设备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大、水质波动较大的废水。6.1.3活性炭吸附操作步骤(1)预处理: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油脂等影响活性炭吸附效果的物质。(2)吸附: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活性炭床,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及重金属离子被活性炭吸附。(3)反冲洗: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进行反冲洗,去除活性炭表面的悬浮物和油脂等杂质。(4)再生:对饱和活性炭进行再生,恢复其吸附功能。6.2膜分离技术6.2.1膜分离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对溶液中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根据膜孔径大小和分离机理,膜分离技术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6.2.2膜分离设备膜分离设备主要包括膜组件、泵、阀门、管道等。膜组件是核心部分,根据膜材料的性质和分离要求,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6.2.3膜分离操作步骤(1)预处理: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油脂等影响膜分离效果的物质。(2)膜分离: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通过膜组件,实现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组分的分离。(3)清洗:对膜组件进行定期清洗,以保持膜的功能和延长使用寿命。(4)浓缩液处理:对浓缩液进行处理,回收有价值的物质或进行进一步处理。6.3光催化氧化技术6.3.1光催化氧化原理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化还原反应,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方法。光催化剂主要有TiO2、ZnO、Fe2O3等。6.3.2光催化氧化设备光催化氧化设备主要包括光源、催化剂载体、反应器等。光源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太阳光等。催化剂载体有固定床、流化床等。6.3.3光催化氧化操作步骤(1)预处理: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油脂等影响光催化氧化效果的物质。(2)光催化氧化: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与光催化剂混合,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3)反应条件优化:根据废水成分和光催化氧化效果,调整光源、催化剂载体等参数。(4)后处理:对光催化氧化后的废水进行后处理,以满足排放要求。第七章废水处理设备与运行维护7.1常用废水处理设备7.1.1概述废水处理设备是废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废水处理效果。常用废水处理设备包括物理处理设备、化学处理设备、生物处理设备等。7.1.2物理处理设备物理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格栅、筛网、沉砂池、澄清池、过滤池等。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泥沙等。7.1.3化学处理设备化学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混合反应池、絮凝池、氧化池、中和池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7.1.4生物处理设备生物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7.2废水处理设备运行与维护7.2.1设备运行废水处理设备运行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以下是设备运行的基本要求:(1)设备启动前,应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电源是否正常;(2)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发觉异常及时调整;(3)设备停机时,应按照规定程序关闭电源,并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7.2.2设备维护废水处理设备维护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为设备维护的主要内容:(1)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部件;(2)定期清洗设备,去除污垢、油脂等;(3)定期检查设备电气系统,保证电源稳定、可靠;(4)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7.3故障处理与应急预案7.3.1故障处理废水处理设备故障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迅速判断故障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2)保证设备安全,防止故障扩大;(3)及时向上级汇报故障情况,协助解决。7.3.2应急预案废水处理设备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措施;(2)设备维修、保养期间的应急预案;(3)突发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废水处理设备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降低设备故障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八章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8.1工艺流程设计8.1.1设计原则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流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2)保证处理效果,满足排放标准;(3)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运行成本;(4)注重环保,减少二次污染;(5)考虑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8.1.2工艺流程设计内容(1)预处理:包括水质监测、调节池、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等;(2)生物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等;(3)深度处理:包括过滤、消毒、吸附、离子交换等;(4)污泥处理:包括污泥浓缩、脱水、稳定等;(5)废气处理:包括废气收集、净化、排放等;(6)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监测、控制、报警等。8.2废水处理设施布局8.2.1布局原则废水处理设施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满足工艺流程要求;(2)充分考虑施工、运行和维护的方便性;(3)保证安全、环保、节能;(4)考虑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空间。8.2.2布局内容(1)预处理设施:包括水质监测站、调节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次沉淀池等;(2)生物处理设施:包括曝气池、生物膜池、厌氧池等;(3)深度处理设施:包括过滤器、消毒设备、吸附装置等;(4)污泥处理设施:包括污泥浓缩池、脱水机房、稳定池等;(5)废气处理设施:包括废气收集系统、净化设备、排放口等;(6)辅助设施:包括控制室、实验室、仓库、办公区等。8.3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8.3.1施工管理(1)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4)做好施工日志,记录施工过程;(5)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8.3.2质量控制(1)严格审查施工图纸,保证设计合理;(2)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保证质量合格;(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4)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保证满足设计要求;(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施工质量。第九章废水处理设施验收与监测9.1验收标准与程序9.1.1验收标准废水处理设施的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满足设计文件规定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3)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具备正常运行条件;(4)废水处理设施的安全、环保、节能、降噪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5)废水处理设施的操作和维护规程完善。9.1.2验收程序废水处理设施的验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初步验收;(2)初步验收合格后,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3)环保部门收到验收申请后,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现场检查;(4)现场检查合格后,环保部门对验收报告进行审查;(5)审查合格后,环保部门颁发验收合格证书。9.2验收设备与方法9.2.1验收设备废水处理设施验收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水质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流量等参数;(2)设备功能检测设备:用于检测设备运行参数,如压力、温度、电流等;(3)环保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废气、噪声等环保指标;(4)安全监测设备:用于监测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9.2.2验收方法废水处理设施验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现场检查: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实地查看,检查设备安装、运行情况;(2)功能测试: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检验其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3)环保监测:对废气、噪声等环保指标进行监测;(4)安全评估: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