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括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分析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概述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影响,分析相识其发展变更的缘由时空观念、历史说明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概括民国初期社会生活变更的新气象,分析变更的缘由及影响。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学问点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斗争(一)袁世凯独裁专政与复辟帝制1.袁世凯专权(1)对内独裁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其次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漫画说史】《政府人物之真相》解读:漫画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为猿(袁)家之天下。体现了袁世凯倒行逆施,企图建立专制政府。(2)对外卖国: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同等的“中日民四条约”。2.袁世凯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以“敬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二)护国斗争1.背景(1)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抗拒,于1913年掀起二次革命,最终失败。(2)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2.护国运动(1)概况:1915年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斗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2)结果①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②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复原中华民国年号。【特殊说明】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斗争中,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都曾宣告“独立”,其“独立”的含义是反对专制独裁的中心政府。【史料实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革命党人维护共和的斗争史料一1913年9月,国会召开总统选举。袁世凯吩咐警察厅和拱卫军联合派出军警“保卫”国会,全部入场议员,不准擅自离开。议员们忍饥挨饿,直至把袁世凯选为大总统才准离开。10月10日,袁世凯特意在太和殿实行就职仪式,俨然以皇帝自居。——唐德刚《袁氏当国》史料二1914年袁世凯“祭天”史料三[研读](1)史料一反映了袁世凯从政治上为其独裁专制做打算。(2)史料二中的图片体现了袁世凯兴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从思想上为其称帝做打算。(3)史料三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党人主动反对袁世凯,维护共和。[思索]eq\a\vs4\al((1)史料一、二反映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打算?)提示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总统;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称帝做舆论打算。eq\a\vs4\al((2)史料三反映了革命党人怎样的主见?)提示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学问点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一)军阀割据和混战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2.主要军阀势力派系代表人物限制区域依靠列强军阀混战直系冯国璋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英美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事实上由不同的军阀所限制皖系段祺瑞皖、浙、闽、鲁、陕各省日本奉系张作霖东北三省日本(二)北洋军阀割据统治的表现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但很快失败。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就任国务总理护法运动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复原国会。1917年8月,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了特别会议,确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进行护法运动,1918年失败续表参与一战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方面。随即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成功作出了贡献【特殊提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局面的特点(1)袁世凯对内搞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实行黑暗统治;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K(2)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侵华势力,大肆出卖中华民族利益,换取列强支持。(3)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学问点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一)民族工业的发展1.条件(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供应了确定条件。(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激励民间兴办实业。(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殊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2.发展(1)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果。(2)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3)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快速壮大起来。3.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行忽视的社会力气。(二)社会生活1.背景(1)建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2)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2.举措(1)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2)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相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俗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史料实证】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始终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史料二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气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读](1)史料一表明民国初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2)史料二表明民族工业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思索](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学问,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提示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确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2)结合史料二,指出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提示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eq\a\vs4\al()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1)产生条件:是在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走向解体的背景下干脆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足。(2)工业结构: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重工业发展严峻滞后。(3)工业布局:中国民族工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内地数量极少。(4)经营管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后,多为家庭式管理,特地性管理与技术性人才缺乏。(5)社会环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学问点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一)背景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共和政体遭到破坏,人们对失败的反思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思想(1)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2)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促使人们思想解放(二)兴起1.标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3.主要阵地:北京高校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三)内容及影响1.内容(1)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2)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见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4)提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灵巧识记】记忆“新文化运动”K【图解历史】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的关系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新道德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化人心,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如下图所示:K2.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史料实证】新文化运动的主见及评价史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史料二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李大钊[研读](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旗帜的内涵。(2)据史料二中关联词“非……乃”可知,李大钊强调对待孔子的看法及本质。[思索]eq\a\vs4\al((1)从史料一分析,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见?)提示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反对旧道德,反对旧传统和旧文学,主见用民主和科学重新评估传统文化。(2)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为什么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提示历史上孔子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符号和灵魂;辛亥革命后,实行专制者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必定要批判孔子及其代表的传统道德。eq\a\vs4\al()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1)内涵①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特性解放、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同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②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2)目的:宣扬民主与科学,旨在开启民智,扫除封建思想,为国家富强创建条件。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最终失败,说明白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化人心;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导致了民不聊生。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与辛亥革命一脉相承,都是建立或者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中华民国建立至一战结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这一时期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快速发展,重工业也有确定发展。中华民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促使社会生活习俗和观念发生了重要变更。《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持续,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建了有利条件。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C.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解析:选C。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后领导或参与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革命党人极力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C项正确。2.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面粉业、纺织业发展尤为快速,重工业有了确定的增长。该时期最可能是()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C.1937—1945年 D.1946—1949年解析:选B。“面粉业、纺织业发展尤为快速”是在一战时期,1895—1911年是在一战前,故A项错误;1912—1919年是在一战时期,故B项正确;1937—1945年是在抗战期间,故C项错误;1946—1949年是在解放斗争时期,故D项错误。3.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全部那些仍旧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这反映了当时“剪辫”()A.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 B.具有显明的政治色调C.体现了人人同等的观念 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解析:选B。材料中部队为民众“剪辫”是为了庆祝孙文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体现中华民国反封建的性质,具有显明的政治色调,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剪辫”是庆祝孙文当选临时大总统的行为,不是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剪辫”是反对清政府的行为表现,没有体现人人同等,故C项错误;“剪辫”是在发式上反对清政府,是形式上的变更,不能破除封建守旧思想,故D项错误。4.美国哲学家杜威在1919年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好像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样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殊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据所学学问,“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的核心是()A.马克思主义 B.白话文学C.民主和科学 D.三民主义解析:选C。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大量传入中国,但此时未被学生一样追求,故A项错误;白话文学只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表现,非核心表现,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其核心是民主和科学,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在1905年已经产生,非新的思想,故D项错误。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它的好处。”(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东西文化的看法,并谈谈你对东西文化的看法。解析:第(1)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知“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与科学。第(2)问,结合材料“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分析即可。第(3)问,结合材料一可知陈独秀对东西文化存在确定否定和确定确定倾向,结合材料二可知梁启超主见中西融合;对东西文化的看法从对待东西文化的看法和措施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民主和科学。(2)主要观点:吸取中外优秀文化精髓,惠及全人类。(3)看法:陈独秀对东西文化存在确定否定和确定确定倾向;梁启超主见中西融合。看法:不能全盘确定或否定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材答疑·名师指津1.教材P115“思索点”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提示当时的北京政府段祺瑞公然拒绝复原国会,而西南军阀借助孙中山的威望争权夺势,所以各派军阀都只顾各自利益,无真心复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维护共和,说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懦弱和妥协导致革命成果难以维系。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孙中山后来的转变和国共的合作。2.教材P116“学思之窗”结合这段材料,并联系课文,思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缘由。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政府激励兴办实业,提倡运用国货;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热忱高涨。3.教材P118“问题探究”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国体”问题所发生的争端。提示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发表于1915年,是在袁世凯企图称帝后,针对当时有人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梁启超予以批驳,阐述了反对变更共和政体的观点,对袁氏意欲复辟帝制的行径进行猛烈抨击。体现了这一时期出现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之争,以及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的争斗。4.教材P118“学习拓展”提示略。一、选择题1.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 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D.共和制不适应于中国解析:选B。材料是袁世凯顾问古德诺对中国国情的推断,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故君主立宪制符合国情不精确,故A项错误;从古德诺的身份和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行为可知,其言论是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德诺一人之言,不能体现出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C项错误;古德诺认为共和制不适合中国是在为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不能反映出共和制不适应中国,故D项错误。2.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务,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务说明()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化人心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解析:选A。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是“被废止”“称帝”“复辟”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局限不是体现在《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上,故B项错误;《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更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化人心,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不能反映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故D项错误。3.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更,其主要因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B.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短暂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张謇等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解析:选B。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短暂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春天”,故B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斗争后,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故C项错误;张謇等实业救国思想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是导致题中现象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4.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广告语反映了当时()A.民国教化商业色调较深厚B.民族资本家具有剧烈教化情怀C.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国货运动具有确定的群众基础解析:选D。题干反映的是广告语,故A项错误;题干中反映的是教化界支持国货的现象,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广告语反映了老师检查学生穿戴是否是国货,表明当时国货运动具有确定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5.一位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状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起先冲破了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学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挡的了”。材料旨在说明()A.民国政府推动服饰改良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C.近代教化体系不断完善 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湖南好的变更可知,政治上民国的建立促进了移风易俗,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提及,故A项错误;湖南女子的举动并不能代表国人普遍的价值理念,故B项错误;近代教化体系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主旨,故C项错误。6.1920年,北京政府教化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运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变更有关的事务是()A.国民大革命 B.中共成立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选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见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了民国小学教材语言的改革,故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是1924年起先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于1921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与改用白话文关联不大,故D项错误。7.1916年8月,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写道:“须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创建,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这一观点()A.是追求特性自由的表达B.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C.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D.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中,对青年的使命进行了定位,即“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说明这是李大钊对青年追求特性自由的表达,故A项正确;1911年的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救亡图存”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传统文化问题,故D项错误。8.20世纪20年头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指责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运动的影响C.抗日斗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典籍受到批判,这种现象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