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中轴线的空间距离也由元大都时的不足4千米,到今天的7.8千米。在新的城市规划中,中轴线北延至燕山山脉,南延至北京大兴机场,从古城中心向新城两端生长,象征着从过去向未来的更迭与延续。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这样描述北京中轴线:“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而部署的……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毫无疑问,北京中轴线已经逐渐成为北京的新标志。王世仁先生在2000年提出保护中轴线和复建永定门。为了完善北京中轴线的南起点,2004年永定门复建工程开始,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北京市政府全面开启了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北京中轴线建设历程最长、规划理念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空间延伸与现代城市相融共生,具有匠心独运的空间艺术特色,这是西方城市中轴线所不可比拟的。(摘编自马全宝、李宇嘉《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与空间特征》)材料三中新社记者: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中发挥了怎样独特的作用?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北京中轴线作为最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促使我们认知自己的历史、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遗产。世界遗产所展现的人类文明多样性,既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的文明互鉴,也构成了今天文明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对话交流的重要条件。北京中轴线是中国都城形态发展及巅峰时期宏伟特征的表现,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思想理念以及营建过程,赋予了中轴线独特的文化价值。各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皆布置在这一城市中心轴线上,轴线周围建筑以对称式的布局,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形态,统领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将北京中轴线与欧洲古代都城中的核心建筑群作比,可看到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态。欧洲历史名城中许多著名的轴线,大多是17世纪后城市改造的成果,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城市景观的美学追求。而一些近现代都城中决定城市形态特征的轴线,更是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结果。通过类似遗产的比较,可以感受不同文明在城市形态和哲学思想、文化观念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理解也构成了今天人们相互尊重和对话的基础。北京中轴线强调中华文明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将自13世纪元大都的历史遗存、明清以及20世纪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21世纪初重建的永定门城楼作为一个完整整体,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思想规划的延续性得以见证。“世界遗产价值标准三”的内容是: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中轴线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印证了相关表述,构建了中国与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促进了世界对于中华文明的认知和理解。(摘编自杜燕《世界遗产如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它历时久远,并非一时一朝建成,始建于元代,明清乃至近现代又不断演进发展。B.“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各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皆布置在这一城市中心轴线上,如今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C.“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在今天都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发展中,更多地显现出文化功能。D.“北京中轴线”匠心独运的空间艺术特色是西方城市中轴线所不可比拟的,其申遗成功可促进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具体列举了北京中轴线上的15个遗产构成要素,有利于在读者脑中形成“中轴线”印象。B.材料二梁思成先生的描述,可以作为《考工记》中“以中为尊”的城市规划理念的印证。C.材料三中指出北京中轴线与欧洲古代都城中的核心建筑群的差异性,表明北京中轴线符合世界遗产价值标准。D.三则材料都有表示时间的词,都意在强调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的整体性和延续性的典型案例。3.对下面几幅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工记》王城图皇城与宫城的轴线与全城中轴线重合,且起讫点均为城门。B.《考工记》中王城的四边每边三门,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北城墙仅开两门,正中不设门。C.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城市布局,严格遵循《考工记》中的营城制度。D.北京中轴线历时久远,并非一时一朝建成,凸显了中华文明历史连续性的特征。4.如果将材料一和材料二也作为材料三访谈回答的一部分,记者会提出怎样的问题?请结合材料一、二设计提问。5.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怎样的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主角(节选)陈彦《游西湖》终于开排了。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一场战争。双方的战斗,是在省城与“地方势力”之间展开的。省城一方,是以两个导演为主;而“地方势力”,却是以第一导演古存孝①为代表的。省城剧团,历来把从外面调来的人,尤其是从地县一级调来的,都统称为“外县范儿”。所谓“外县范儿”,就是与土气、小气、俗气、稼娃气相关联的。无论生活还是演出,都是为西京本土成长起来的人所瞧不上眼的。忆秦娥一来,团里先给安了个李慧娘A组,自是炸了锅了。古存孝倒是看明白了。尤其是跟省城团上两个导演,较量过几回合后,他就知道在这里当导演,可不是他娘“闹着玩儿”的。但不好玩,也得玩下去,其实他与那两个导演的矛盾,就在对戏的认识上。他坚持,要一五一十地照老传统排。而团上那两个导演,一个是移植样板戏出了名的,一个是从上海进修回来的。他们都觉得不能老戏老演,得适应今天的观众,必须加快舞台节奏,不能一招一式地慢慢比画了。甚至在音乐创作上,还要加电声乐队。服装也要改良。舞美也是希望弄得“人间天上精美绝伦”。“一桌二椅三搭帘”的老演法,他们统称为“外县范儿”,说是再也不能在省城舞台上复活了。古存孝也是一让再让。但一些根本性的东西,他还是在拼着老命地坚持。这种坚持,逐渐转化为一个又一个的笑料,在严肃的排练场,他渐次跌落成不断引起哄堂大笑的“跳梁小丑”了。他说演员上场,必须坚持老台步,先在幕帘内,喊一声“尔嘿”再出场。男的要亮靴底,女的要“轻移莲步水上漂”。而那两位导演,死坚持要去掉“尔嘿”的“怪叫声”。出场也不准一摇三晃地慢慢“拿捏”“摆谱”,得把更多的戏,让给矛盾冲突和好看的舞蹈,凡唱得太慢的拖腔,都一律要改良。这不仅让古存孝不能接受,而且也让忆秦娥无法适应。她几乎一唱,旁边就有人发笑,都在一边指指戳戳地喊叫:“看看这‘外县范儿’!”第二导演叫封子,是个非常强势的人。从来就没有把他当一回事。忆秦娥一开口,也有一群人批评这个字咬得不对,那个字咬得不真的。古存孝压根儿就不同意他们把秦腔字音都咬成西京腔。可他一说出正宗秦腔味儿来,又引得全场一个劲地发笑,说土得快掉渣了。终于有一天,一切都总爆发了。先是封子导演提出,还是让李慧娘B组上。B组是团上自己培养的演员,过去演过李铁梅的。古存孝坚决不同意,说慧娘后边要吹火,还有在人身上的各种高难度动作,没有老戏的基本功,根本不行。可胳膊拗不过大腿,团上几乎是一池塘的蛙蛙声,说忆秦娥道白、唱腔都太土气,“外县范儿”太浓,根本挑不起这大梁。最后,就让忆秦娥靠边站了。古存孝去找了单仰平。单仰平也是有些为难,竟然已经同意了封子和第三导演的意见,说先让B组试试,不行了再换回来。古存孝就觉得绝望了,终于把桌子狠狠一拍,站起来,当着全剧组人的面美美发泄了一通:“我还以为这是个艺术殿堂,原来才是个自由市场。啥狗屁膏药都是能拿到这里来卖的。不是我倚老卖老,唱戏得先做人哩,这人做不好,咋看咋是根弯弯椽子,那戏也就甭想唱成啥气候。伺候不起,伺候不起,敝人甘拜下风了。告退,敝人告退了!”说完,他还作着揖,就从排练场出去了。古存孝很胖,所以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不免显得有些可笑。他刚一走出排练厅门,就听身后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古存孝的老泪,一下就涌了出来。他真悔恨,不该来省城。要是留在宁州,岂不还是吃香喝辣的好日子?他肚子里,有这一生都排不完的戏。一本一折的,连剧本带唱腔都刻在心底了,随便拉出来都是好戏。可在这里,他就是个“老古董”,就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大土鳖”。要走的那天晚上,他到忆秦娥房里,把真实情况给忆秦娥说了。他是觉得好好一个唱戏的苗子,搞不好,就彻底窝死在这大剧团里了。“秦娥,古老师对不住你,把你从宁州弄来,老师又没本事让你好好上戏。”谁知忆秦娥傻不唧唧地说:“没事,古老师,让B组上还好,我刚好能在边上看。一下到了大剧团,我还真的有些怯场呢。”“瓜娃哟,我真担心,老师走以后,你就被这帮狼吃了。”“你要去哪里呀,古老师?”“哪里能容下老师,哪里能让老师好好排戏,老师就去哪里。”“那你不如回宁州算了。我也想回去,咱都回。”“娃呀,好马不吃回头草。我古存孝既然离开宁州了,就咋都不回去了。娃呀,既来之,则安之,你也别走回头路。戏能唱成了唱,并且还不能为唱戏,把人学瞎了。咱就是跟人斗法,也不能上邪的,得拿真本事上呢。曲里拐弯、下套、撂砖那些下三滥事,可万万使不得。戏要实在唱不成了,能调到省城,对于年轻人总是好事。生儿育女,也是大事嘛!唉!”古存孝是这天晚上半夜走的。家里人说:他说他要起夜,出去就再没回来。(选自长篇小说《主角》,有删改)【注】①古存孝是肚子里装着几百场戏的秦腔导演,在北山排戏把秦腔带火了,有了前往省城剧团的资本。他到了省城后,成了省城剧团的第一导演,要排《游西湖》,需要极其有功底的演员,他就请示领导把忆秦娥也调到省城来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团老师傅“古存孝”的名字颇有意趣,隐在其中的“孝”暗示了老艺人对传统的坚守,对秦腔艺术的执着。B.小说写“省城”和“地方势力”在排戏上的冲突,也渗透着一些处世哲学,人们都想成为“主角”,为此,人与人之间不免产生竞争。C.单仰平竟然同意让李慧娘B组顶替A组上戏,古存孝觉得对不住忆秦娥,这是他退出剧团的主要原因。D.古存孝作为导演,对演员要求严格,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变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叙述视角上,本文主要采用全知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出在排戏和确定主角时古存孝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B.小说在人物刻画上颇具匠心,在刻画古存孝这一人物时只是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等直接描写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出。C.小说以小见大,以秦腔艺人古存孝、忆秦娥在省城排戏的际遇,引导人们思考戏剧传承和改良的矛盾,以及如何在新时代将秦腔艺术发扬光大。D.生动、简洁、质朴是本文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同时,恰到好处的方言、口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效果。8.小说用“傻不唧唧”刻画忆秦娥的形象,谈谈你对此的理解。9.请简要分析画线句“戏能唱成了唱,并且还不能为唱戏,把人学瞎了”在文中的作用。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欲继襄主①之业,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王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使者报王,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闻。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主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赵造谏曰:“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材料二夏四月己未,帝行幸瑕丘,遣使以太牢祠岱岳。庚申,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辛酉,诏兗州为孔子起园柏,修饰坟垅,更建碑铭,褒扬圣德。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辛丑,诏复军士从驾渡淮者租赋三年。癸丑,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②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戊午,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节选自《魏书·高祖孝文帝纪》)材料三法之变与不变,操于国家之权,而实成于士民之心志议论。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赵武灵王变法习骑射,赵边以安;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武灵之不终以嬖幸,魏之不永以子孙不肖,与变法无涉。(节选自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注】①襄主,指赵襄子,战国时期赵国奠基人。②代人,主要指来自代地的鲜卑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寡人愿募公叔A之B义C以成胡服D之E功F使绁G谒之H叔I请J服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通“僻”,指邪僻,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的“辟”意思相同。B.己未,是干支纪日,与《项脊轩志》“三五之夜”中“三五”的纪日法不同。C.“诏复军士从驾渡淮者租赋三年”和《马说》“马之千里者”的“者”用法相同。D.尚,指尊崇、尊重,成语有“礼尚往来”,其中“尚”字意思与此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想继承先君功业,推行胡服和教练骑射,但忧虑会遭到反对,肥义劝告赵武灵王行动迟疑难以建立功名,不要顾虑世人非议。B.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认为袭用胡人服饰,改变了古代准则,背离了中原风俗,虽然赵武灵王亲自前往劝说,公子成仍不肯穿胡服。C.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禁止在朝堂上使用鲜卑语,禁止迁居洛阳的鲜卑人死后把灵柩运回北方,并且还修改了度量标准。D.张之洞认为,赵国和北魏的衰落都与变法无关,赵国衰落的原因是赵武灵王的宠爱狎昵,北魏衰落的原因是魏孝文帝的子孙不贤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2)诏兗州为孔子起园柏,修饰坟垅,更建碑铭,褒扬圣德。14.张之洞认为赵武灵王和魏孝文帝的变法都是成功的,请根据材料三分析二者成功的原因。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雨雪曲江晖边城风雪至,游子自心悲。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恐君犹不信,抚剑一扬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交代了地点、天气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可知这是一首边塞诗。B.第三、四句中一“断”一“迟”,刻画了边地的苦寒生活和游子行军的艰难。C.第五、六句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都运用了对偶与互文的修辞。D.最后两句中“抚剑”“扬眉”运用了动作与神态描写,塑造了边关戍卒形象。16.这首诗抒发了“游子”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某负责人在干部会议的发言中,正面引用《论语》中的“居敬而行简”,意指“对百姓要敬,行为要简”;反面引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______,______”,指出“频繁召集百姓”是扰乱民生的错误做法。(2)“游山西,逛大院”,游客在“皇城相府”游览时,站在高处俯瞰,建筑枕山临水,屋角彼此相连,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的“______,______”。(3)古诗文中常借动物起舞描摹音乐效果,比如:“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没干什么却总疲惫”“睡得不少还没精神”……最近,“累点低”成为年轻人的流行语。营养好了,年轻人难道身体却变弱了吗?“累点低”的背后,有着技术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普及的因素。模糊了上下班界限的移动通信和信息过载带来的“碎片化生存”、24小时在线引起的专注缺失损耗了不少心理“带宽”。此外,交通基建、数字技术和更灵活的工作方式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进化掉睡眠”当然是笑谈,但工作日里的日行千里、休息天中的昼夜颠倒,也让细嚼慢咽、自然醒来变成了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当“热辣滚烫”取代“从前慢”,身体与精神频繁地被唤醒,疲劳也会相伴相生。18.根据材料,将画横线的长句改为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大学招生宣传片全程运用AI技术,上海交通大学精心打造“新生AI体验校园地图”,北京所有市属公办高校将全部开设AI通识课……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农业大学《商务应用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利学院《电波传播概论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东方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思维与教育创新创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玉职业技术学院《混凝土结构与性能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医用红外热像仪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Unit 5 The Monarch's Journey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模式识别技术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化工软件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模)
- 子女放弃继承房产协议书
-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
- 小学体育课件《立定跳远课件》课件
- 《生物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2018中国技能⼤赛全国选拔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技能样题
- 家庭清洁课件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知识清单)
- 2024年重庆客运驾驶员考试卷及答案
- API设计与文档规范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