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三)_第1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三)_第2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三)_第3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三)_第4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三)(分值:71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3·浙江台金七校高一上期中)宋代立法活动频繁,法典种类众多,条目细密繁复。在刑事司法活动中贯彻明确的鞫献分司原则,狱讼审讯与检法断刑分别处理,以期二者制衡,减少冤滥……一方面司法体系趋于完密,另一方面中央行政机构对司法的干预增多。据此可知宋代立法旨在()A.完善司法体系 B.缓和阶级矛盾C.行政干预司法 D.维护集权统治2.(2023·辽阳高一上期末)王安石变法时期实行方田均税法,由方田和均税两部分组成,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主持丈量土地,依据方、庄帐籍,检验土地肥瘠,划分五等,依等规定税额。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诡名(虚立名户假报户籍)挟佃者,都予以合并改正。此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A.合理分配纳税负担 B.完善国家经济体系C.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D.严厉打击不法商人3.(2023·潍坊高一上期中)下表是研究宋史的部分资料。这可用于说明()史料部分信息《东京梦华录》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文献通考》(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A.榷场贸易活跃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对外贸易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据文献记载,北宋都城汴梁“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训铺尾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这一设置()A.是朝廷冗官冗兵的导火线B.束缚了城市娱乐活动的开展C.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活秩序D.满足了市民夜间的交易需要5.(2023·商丘名校高一上期中)金朝建立后,不断向辽朝发起攻击,金连连告捷,宋朝决定联金灭辽。于是,宋金之间签订了“海上之盟”,双方约定:宋、金南北夹击辽,金取得长城以北的土地,宋取得长城以南的土地;辽灭亡后,宋把原来给辽的“岁币”(赔款)全部交给金。由此推知,“海上之盟”()A.使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B.加速了统—局面的到来C.利于形成宋金友好局面D.加速了北宋的灭亡6.(2024·洛阳高一月考)金朝创立了女真文字,将汉文典籍和儒学经书翻译成女真文,并以此为科举考试的内容。金世宗对宰相们说:“朕之所以命人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材料表明金朝统治者旨在()A.笼络汉族士人缓和矛盾B.借鉴儒家文化治国理政C.利用儒学实现国家统一D.全盘封建化促进民族交融7.(2024·山东名校联盟联考)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这一现象反映出()A.经济发展促进文教事业的繁荣B.江西是南宋经济和文化中心C.理学在东南地区迅速发展传播D.南宋时期民众文化素养较高8.(2023·荆门高一下期末)绍熙二年(1191年)陆九渊被朝廷任命为荆门知军。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处江汉之间,为四战之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他自己带头捐献半年俸禄,动员城中居民一齐动手修筑城墙。在税收方面,陆九渊大胆改革,免除了进出城门的商税。从此,荆门商贾云集,州府的税收反而大大增加了。这说明()A.荆门在南宋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B.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C.南宋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D.南宋理学在荆门广为传播9.(2023·三明高一下期末)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阳刚奔放,如图一。而南宋山水画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如当时的画家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时人称为“夏半边”“残山剩水”,如图二。这种绘画特点的变化反映了()图一《夏山图》图二《溪山清远图》[北宋]屈鼎[南宋]夏圭A.艺术创作受到时代的影响B.文人画追求写意的艺术风格C.艺术创作呈现通俗化趋势D.理学兴起促进了绘画的发展10.(2023·河南创新联盟高一上联考)元代行省制中的行省官员是由中书省任命的,行省没有任命官员的权力;行省的财务支出都由中央支付,行省征收的钱财绝大部分上交,各个行省只能够留一小部分。这说明元代行省制的实行()A.降低了中央政府办事效率B.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有效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实控能力11.(2023·北海高一上期末)元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施政既有因俗而治的一面,又以强大的政权力量加以控制。在云南、海南、辽阳、广东等地,或是封王分民,或是派重兵驻守屯田,这一过程中,“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形成了民族大迁徙、大杂居的局面。元朝的这一做法()A.推动了经济文化格局演变B.扩大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权C.解决了边疆割据分裂隐患D.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12.(2023·大理高一下期末)元朝泰定元年,丝织业主要产地在建康、平江、杭州、庆元、泉州等地,产量很高,比如镇江府一年造缎5901匹,建康4527匹,花色也很多,有暗花、丝绸、胸背花等。这反映了元朝江南地区()A.丝织业较发达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C.农民赋役沉重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升二、非选择题(共35分)13.(2023·宁波五校联盟高一上期中)(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代,饮食行为被纳入“礼”的范畴。君臣宴乐之时,按照不同等级、身份配置不同的餐具以及餐食,一人一案,跪坐而食。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给中原传统的礼制带来了冲击。材料二唐代,中原地区传统的低矮餐案逐渐被北方游牧地区更为舒适、便捷的高足桌椅取代,传统的跪姿习惯也逐步变成了更舒适的垂足而坐。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力量,不拘一格,敢于挑战传统礼制,在饮食生活上饮宴成风,聚会成群。统治阶级也推崇并引领宴会社交之风气,人们渐渐习惯于围桌而食,同桌不同器,聚食而分餐。材料三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与周代餐饮习俗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差异的原因。(12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8分)(3)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周唐宋三代餐饮习俗,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各举一例说明。(3分)14.(2024·新乡高一阶段练习)(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交融,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摘编自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精析1.D[据材料可知,宋代立法意在提高司法水平,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达到维护集权统治的根本目的,故选D项;“完善司法体系”是宋代立法的结果之一,与“旨在”相悖,排除A项;“缓和阶级矛盾”是其次要目的,非“旨在”,排除B项;“行政干预司法”是宋代立法的结果之一,与“旨在”相悖,排除C项。]2.A[据材料可知,方田均税法由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以合理分配纳税负担,故选A项;完善国家经济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不是直接目的,排除B、C项;方田均税法是宋代改革田赋制度的措施,与商人无关,排除D项。]3.C[材料说明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丰厚,体现了宋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故选C项;榷场贸易是指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边境地区进行的贸易,排除A项;《文献通考》主要反映对外贸易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项。]4.C[据题意可知,北宋都城每晚有巡逻的铺兵,而且在高处还有驻军,这维护了城市生活秩序,C项正确;材料中铺兵和驻军与冗官冗兵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维护城市秩序有助于促进城市娱乐活动的开展,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是为了防范突发状况,与满足市民夜间的交易需要无关,排除D项。]5.D6.B[据材料可知,金朝采用了中原政权科举考试的制度选拔人才,并且推广儒学经典以使女真人知道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现了金朝统治者借鉴儒家文化治国理政,故选B项;金朝统治者是要本民族的人知道仁义道德,并不是为了笼络汉族士人缓和矛盾,排除A项;材料并未进一步阐明金统治者要利用儒学实现国家统一,排除C项;全盘封建化的说法与题中信息不符,排除D项。]7.A8.B[陆九渊承担起作为一任地方官员的社会责任,体现了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陆九渊担任荆门知军时期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排除A项;不能以陆九渊在荆门的税收改革措施这一个别现象概括整个南宋的整体状况,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从得知当时荆门民众对理学的接纳状况,故无法说明理学在荆门广为传播,排除D项。]9.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政权守着半壁江山,偏安江南,与夏圭的山水画中“残山剩水”的意境非常相似,所以说,这种绘画特点体现了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故选A项。北宋和南宋的山水画都注重写意,排除B项;山水画不是风俗画,排除C项;南宋和北宋的绘画均有写意特点,但其绘画特点从气势恢宏到渲染恬淡的转变是受政局动荡影响,排除D项。]10.C11.D[据材料可知,元朝在边疆因俗而治的同时又对其加强控制,通过民族大迁徙、大杂居加强民族交融,这都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故选D项;材料强调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推动经济文化格局演变无关,排除A项;扩大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权与“又以强大的政权力量加以控制”不符,排除B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12.A[据题干可知,元朝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并且其产量很高,花色也很多,这反映出元朝江南地区丝织业的发达,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丝织业,而不是棉纺织业,并且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是在明朝时期,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述及“农民赋役”问题,排除C项;丝织业属于手工业,材料未述及“农业生产商品化”问题,排除D项。]13.(1)差异:餐桌——周代:低矮餐案;唐代:高足桌椅。(2分)形式——周代:分案分餐,跪坐,礼仪严格;(2分)唐代:同桌分餐,垂足而坐,相对自由。(2分)原因: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加强,冲击了传统礼制;唐代科举制推动文人士大夫阶层壮大;唐代民族、对外交往的兴盛,使饮食种类更加多样,饮食习俗发生变化;统治者引领餐饮新风尚;社会经济繁荣促进饮食习惯变化。(每点2分,任意3点可得6分)(2)变化:宋代从同桌分餐转变为同桌合食。(2分)时代特征:政治上崇文抑武;经济上坊市制度瓦解、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门第观念淡化,社会身份趋于平等。(每点2分,任意3点可得6分)(3)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举例加说明,三个时期各1分,共3分。14.示例论题: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为古代民族交融提供了有利环境。(2分)阐述:民族交融始终贯穿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不断发展和深化。秦统一六国以后,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征服南方越族地区以后,迁徙了大量人口到这些地区,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汉代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极大地便利了西域地区各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往来。同时,西汉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使得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各民族交融也愈发深化。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区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使西域地区各民族能够继续通过丝绸之路保持与中原地区的往来,进一步加深了与西域地区各民族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