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第三节化学方程式一、单选题1.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更
C.
和化学性质相像
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2.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更
C.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D.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变更3.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更的图象是()A.
B.
C.
D.
4.哈尔滨市正在施工的地铁工程要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假设杂质不含铝元素)来炼制铝合金.若要炼制含铝95%的铝合金108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5%铝元素,则理论上须要含杂质40%的铝土矿的质量是()A.
340t
B.
204t
C.
108t
D.
120t5.
把肯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肯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02.03.02.0反应后的质量(g)1.2X2.45.4A.
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
甲和丙是反应物
C.
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
丁肯定是化合物6.
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肯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更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7.
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反应前6410116t时刻32a反应后054b0A.
乙和丙为生成物
B.
a等于32C.
b等于37
D.
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8.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相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应为()A.
FeS
B.
Fe2S3
C.
FeO
D.
FeS29.在反应2A+3B===2C+4D中,若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8∶12∶11∶9
B.
16∶36∶22∶36
C.
16∶16∶22∶9
D.
2∶3∶2∶410.下列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的是(
)A.
CH4
B.
C6H12O6
C.
C2H5OH
D.
C2H611.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C.
由大量微观甲“”聚集成的物质是单质
D.
参与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12.下列制备氧气的反应中,用等质量的反应物能获得氧气最多的是()A.
2H2O22H2O+O2↑
B.
2KClO32KCl+3O2↑
C.
2H2O2H2↑+O2↑
D.
2KMnO4△K2MnO4+MnO2+O2↑13.乙醇在肯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表中a的值为2.6
B.
X肯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不肯定含有碳元素
D.
X肯定不含氮元素14.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肯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依据表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X中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表中“待测”值为5
D.
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1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
)A.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肯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可能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二、填空题16.在一密闭容器内盛有20gH2、O2、N2的混合气体,在试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容器,混合气体发生了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的H2O为18g,请帮助该同学推断一下,剩余气体是________。17.(1)某钢铁厂若需消耗500t含Fe2O39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产含Fe98%的生铁________
t。
(2)用上述得到的生铁与足量的废硫酸反应,可得硫酸亚铁的质量是________
t。18.
现有在敞口容器中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分析得知含水6.62%、碳酸钠2.38%、氢氧化钠91%.将此样品1g放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过量的稀盐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43%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用去氢氧化钠的溶液20.5g.蒸干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g。19.
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建人间奇迹的桥梁”.试验室模拟提取碲的一个试验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NaC1,加热到肯定温度,持续通入SO2,待反应肯定时间,过滤得到粗碲。
(1)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TeOSO4+2SO2+3XTe↓+3H2SO4,则X为________
(填化学式)。
(2)为探究获得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应条件,某探讨小组在限制NaC1浓度和SO2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试验,数据如下:试验温度/℃反应时间/h粗蹄沉淀率a653.065.0b803.098.9c802.098.9d902.097.0①该小组探讨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试验a和b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在上述四组试验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
℃和________
h。
④为了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测定粗碲沉淀率.若再设计对比试验,选择的反应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
(填选项)。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20.
(1)下列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是排列依次是:________
(用序号表示)。常见氮肥①NH4NO3②NH4HCO3③CO(NH2)2相对分子质量807960(2)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扮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xH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xHy+(x+)O2xCO2+H2O.推断等质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依次是________
。(用序号表示)21.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
、自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核能、生物质能、________
(填一种)等。
(2)放射卫星的火箭可运用液氢作燃料,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3)物质R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3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2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________。A.Cu+2HCl=CuCl2+H2↑
B.Zn+2HNO3=Zn(NO3)2+H2↑
C.2Fe+3H2SO4=Fe2(SO4)3+3H2↑
D.SO2+2NaOH=Na2SO4+H2O
E.Cu+2AgCl=CuCl2+2Ag
F.Cu(OH)2+Na2CO3=CuCO3↓+2NaOH
G.2Fe+3CuCl2=2FeCl3+3Cu
H.Ba(NO3)2+CuSO4=Cu(NO3)2+BaSO4↓23.某元素R的化合价无变价,已知其氧化物的式量为m,其氯化物的式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________。24.学校运动会上短跑项目“发令枪”里的火药成分为KClO3,MnO2和红磷,当扣动扳机时,①撞针撞击火药,产生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O2②并引燃红磷产生白烟.试分别写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25.以氧化铜、铁、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铜,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方法一: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三、试验探究题26.科学探讨小组的同学在用肯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处理废金属材料(主要是生铁、镀锌铁皮)时,溶液发烫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索。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分析,他们揣测气体可能是SO2、CO、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I.SO2、C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aSO3难溶于水;II.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它褪色,上述其它气体不能。
试验探究:(1)甲同学为了验证处理废金属材料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把它干脆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视察试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做法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缘由________。(2)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
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所需药品并完成试验(药品可重复选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碱石灰(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①写出E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________。
②若视察到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有CO2。
③若视察到________的现象,证明原气体中有H2无CO。27.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________?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试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试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亮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像,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解决方案。
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________。
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8.
据图中的试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KMnO4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
(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整螺旋________
(填“K1”、“K2”或“K3”);要调整试管与酒精灯相对高度,应调整螺旋________
(填“K1”、“K2”或“K3”)。(3)若用废铁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
(填序号);若需测量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则收集的仪器应选________
(填序号)。(4)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试验装置(夹持仪器略).甲酸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①HCOOHX+CO↑,则X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②氧化铜的颜色变更为________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
③此试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环保,其理由是________
(只写一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D3.A4.A5.C6.A7.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营养的影响因素与调节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师考试心理调适试题及答案
- 宠物营养与食品科技创新试题及答案
- 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护理
- 2024美容师考试高效备考的方法与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燃油系统检测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省考中的汽车维修工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业诊断语文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师的市场预测方法与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理学思维题解析及答案
- 医院院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外研版五年级英语下册期中测试含答案
-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完整版
- GB/T 37546-2019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GB/T 17879-1999齿轮磨削后表面回火的浸蚀检验
- GA 61-2010固定灭火系统驱动、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简明大学物理电子版
-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课件整理
- 代发货合作协议范本2023
- 税收风险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