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本)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识字6 画 名师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识字6 画 名师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识字6 画 名师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识字6 画 名师教案_第4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识字6 画 名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画

【课前解析】

《画》是一首经典的五言谜语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方位或动作的变化描绘了山、

水、花、鸟等景物构成谜面,诗句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多种

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带领学生多种方法达到识字目的,有效识记生字。

关注韵文的特点:

这首古诗,既充满诗词的韵律感,乂展现着谜语的神秘和趣味性:读起来有的味,还能

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自由读、分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的

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味,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感受其趣味。

关注插图:

课文的插图是一幅装裱过的水墨画,与谜语诗相配,景色秀美,意境悠远,图文对照的

形式,给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插图中涉及了诗句中提到的景物,在暗示谜

语诗的谜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和猜出谜底。

关注识字:

本课10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音,

“听、声”是后鼻音,读音要重点指导。字形识记时,带领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偏旁

归类、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关注写字:

本课书写4个生字,有3个是独体字。这3个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

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采用教师先范写、学生再练写的方式书写生

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偏旁走之。会写

“水、去”等4个字。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偏旁走之。

【课前准备】

i.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k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偏旁走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看,谜面是:千条线,万条线,掉

到地上都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出示课件2:

学生自由表达,谜底是:雨。

教师引导:谁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样猜到的呢?

预设1:下雨的时候,雨从天上落下来,就像一条线。

教师引导:你观察过雨的样子,一下子就想到了对吗?

预设2:雨点儿落到地上就看不见了。

教师引导:你补充得很到位!落入雨水中的雨点儿,我们就找不到它了。你们看!

多媒体课件显示雨中的图片。

出示课件3:

过渡:这节课,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更有趣的谜语,它有些特别哦!谜面是一首古

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4:

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独特的古诗谜面吧。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思维非常活趺、好奇心强,有趣的谜语可以

直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引导启发抓住契机,训练语言表达,顺应学生乐于表达的

天性,巧妙地为新知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教师导入:老师想先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请你认真听。

1.听教师范读古诗。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

音多读几遍,把诗句多读几遍。

2.认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

(2)开火车检查认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

音,“听、声”是后鼻音。

(3)指名读去掉拼音的古诗,师生一起倾听,提示纠正。

出示课件5:

(4)同桌两个人互读,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二到三组同桌在全班展示。

教师过渡:同学们已经把诗句读得正确又通顺啦!你能找一找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自由回答,说出景物的名称,教师圈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6: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通了诗句,还找出了诗中描写的景物,收获不小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中,采用逐渐缩小语境的方法达到带领学生学习新词生字的目

的,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用生动有趣的儿歌切入,落脚在词语的

识记上。)

三、指导朗读,关注内容

1.观看视频,调动体验。

教师引导:这首小诗写到了“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生活中我们也欣赏过这些景

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水花鸟自然景观视频。

出示课件7:

教师引导:同学们,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

预设1:大山高高的,河水在哗哗地流着。

教师引导:当我们走近小溪、河流,就能听见流水的声音。我们眺望远处的大山时,大

山是青翠青翠的,还是看上去灰蒙蒙的呢?

学生回答:灰蒙蒙的。

教师小结:远看大山的颜色不是那么明亮、青翠。

预设2:小鸟在喳喳地叫,像唱歌一样。

教师引导:小鸟的叫声很动听,我想走近它们,可以吗?

学生回答:不行,小鸟会被吓跑的!

教师小结:哦,好吧,那我还是远远地倾听它们曼妙的歌唱吧。

预设3:大自然中有好多花,开得好漂亮!

教师引导:那正是百花争抢着开放的春天呀!那要是春天过去了,花儿们会怎样?

学生回答:花儿就葛儿了,凋落了。

教师小结:看来,大自然中的花朵虽然很美,也是有花期的呀!

2.结合图画,领会诗意。

教师过渡:我们的古诗谜面中也为我们描绘了“山、水、花、鸟”,它们跟我们生活中

感受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课件8:

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教师引导: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读读,我们来合作一下。老师读诗句的前半部分,大

家读后半部分。

师生合作诵读。

教师引导:诗句中描绘的山、水、花、鸟是什么样子的呢?

预设1:山是有颜色的,水没有声音。

教师引导:诗句中写的大山再远些看还是青翠的颜色,那水呢?你走进听听,有哗哗流

动的声音吗?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没有声音,因为山和水在画中呢。

预设2:诗里写的小鸟不会飞走,花朵一直开着。

教师引导:为什么和我们生活中感受的景象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因为是它们在画里。

教师小结:是啊!原来这些美丽的景色在“画”中,这首谜语的谜底就是一一画。

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5画)

教师和学生一起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中的见闻和体验,与诗句中对“山、

水、花、鸟”的鲜明对比,进而明白描绘的是画中的景象,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又体会了诗

句的巧妙之处。)

四、构字入手,归类识记

教师过渡:古诗大家读得既准确又流畅,其中的生字朋友你认识它们了吗?

(一)偏旁归类识字:远、近、还

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这3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这3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

预设2:它们的偏旁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你认识这个偏旁吗?对,它是走之旁,是由“走”字演变而来的。

课件显示3个走之旁的字,加拼音。

教师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分清楚并记住它们吗?

预设:走之旁加“元”是“远”,走之旁加“斤”是“近”,走之旁加“不”是“还”o

教师引导:新学的走之旁加上你已经认识的3个字,就组成了新字,这个方法很棒!

(二)反义词识字:远-近,来-去,有-无。

教师引导:有几个生字朋友正在玩“找朋友”的游戏呢!它们要找到自己的伙伴,你能

帮帮他们吗?

出示课件10:

指名学生将生字分组,一组反义词为一组。

预设:“来”和“去”一组,“有”和“无”一组,“远”和“近”一组。

教师引导:为什么这样分呢?

预设: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教师小结:对,像这样意思相反的两个汉字互为“反义词”。我们可以一组一组地来记

忆它们,这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哦!

(三)熟字换偏旁识字:无,听,色

教师过渡:我们已经认识的汉字换个偏旁,你还认得出来吗?“天”字的第四笔捺换成

竖弯钩,这个字是什么呢?请你给它组个词。

教师引导学生给“近”字换成口字旁,识记“听”字

出示课件11:

学生自主表达。

(四)易混淆字对比识记

教师引导:这两个汉字中有相似的部分,你注意到了吗?“色”和“声”都是上下结构

的字,下半部分有些相似,好像小牛的尾巴,一个向右甩,一个向左甩,“色”字的最后一

笔是竖弯钩,“声”字的最后一笔撇。请你用“声”字说一句话吧。

出示课件12:

学生自主表达。

五、布置作业

请你将古诗《画》的诗句诵读给家人听,请他们也来猜一猜谜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1个新偏旁,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水、去”等4个字。

3.拓展五言古诗《风》。

【教学过程】

一、认读词语,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古诗《画》,认识10个汉字,这次呀,它们臧在

了词语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显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出示课件13:

指名学生朗读词语。

教师引导:我们还认识了3组反义同伙伴,你能说出它们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书写时对应汉字在五言古诗中的位置。

(板书:远近有无去来)

二、定位联想,背诵古诗

教师过渡:《画》是一首有趣的谜面古诗,读懂了就能猜出谜底啦!我们在来读一读

吧。

出示课件14:

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教师引导:《画》为我们描述了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书写时对应汉字在五言古诗中的位置。

(板书:山水花鸟)

教师引导:你能把老师写好的汉字当作提示,来试着背诵一下这首诗吗?请你先跟同桌

试一试。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教师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诵,开火车分句背诵。

三、聚焦结构,指导书写

教师过渡:我们要学写4个汉字,请看!

课件显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

出示课件15:

教师引导:你能说出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吗?

预设:它们都是独体字。

教师引导:请你仔细观察“去”字,上半部分是什么字?你认识吗?

学生回答:是“土”字。

教师引导:可以分为上、下两半部分的汉字,那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去”字上下结构的字。

教师小结:另外的三个字“水”“来”“不”是独体字。

1.指导书写“水、来、不”字。

出示课件16:

带领学生明确笔顺,先看老师范写,在自主描红书写。

教师引导学生跟电脑老师书空,并关注三个字中都有起着支撑作用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

然后带领学生口头组词,最后在出字格中描一写二。

2.指导书写“去”字。

教师带领学生明确笔顺。

出示课件17:

教师讲解:同学们,上下结构的字要先写上面,后写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土”字的横

要写得长一些。

学生口头组词,然后描红,每个字在田字格中再书写两个。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

学中,先由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每个汉字书写的关键点,再通过扩充词语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理解记忆汉字,有效增强写字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写字能力能够循序渐进。)

四、拓展趣诗,共读共猜

教师引导: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谜语诗,请你听老师读一读。

出示课件18:

老师读一句,请大家跟读一句。

教师讲解:诗句是谜面,打一种自然现象。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它有神秘的力量,秋

天里它一来,树上的叶子就掉落下来;春天里,它来了,花儿就开放了;它能江面上掀起波

浪,它要是来到竹林里,竹子们就会歪歪斜斜。你猜猜它到底是谁呢?

学生自主表达。

预设1:学生猜错了。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想到的?愿意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吗?

预设2:它是风。

教师引导:为什么是风?你是怎样想的,给大家讲一讲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谜语诗,读起来好听,才起来有趣,还认识了不

少汉字朋友,让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五、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9:

六、板书设计

6画

远山有,

近水无。

去花,

来鸟。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在感悟古诗的环节,我通过利用课文插图与调动学生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相结

合的方式,对比后让孩子理解诗句大义,进而思考、猜测;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以及学

生集体试背、定位联想试背的方法来回归古诗。以此实现低年级古诗教学侧重积累的目标。

对于学生原有认知的调动比较到位,效果较好。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

系统,也不应拘泥于教材资源,多方面资源相融合的课堂会使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

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灵动。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

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

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知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但

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

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

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教材分析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材新增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课文,保

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来看,新教材保留和新增

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

变化是先识字在学拼音。〃老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我上学了、汉

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

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

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第一册识字量

由400减少到300,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新增

〃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两个栏目主要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拓展课外阅读。语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写字是有规律的,每个字

都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要求学生写字的时候,就要了

解一些字的写法。部分课文被替换,新增儿童诗,例如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

远足》选入,这些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适合一年级孩

子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

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

戏,。

三、教学目标

(-)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

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识字与写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