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习作目标导航1.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2.创设交际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3.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4.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和学生交换习作,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1.审清题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査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说明文或记事作文)审题指导2.审清内容:《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或“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审题指导
3.审清重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审题指导写作误区
①介绍风俗时没有写清楚风俗的特点
②详略不当,主次不分。介绍风俗时罗列得太多,写活动经历时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
③缺乏真情实感,没有结合活动的过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能打动读者。思路指引
本次作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题目,属于自由命题作文。依据作文要求,围绕两个方面命题:第一个是离不开“风俗”,让人一看到题目就会知道这是写风俗习惯的;第二个是直接用风俗的名字命名。作文题目体现文章的写作目标。作文命题时,要有声有色,吸引人,尽量避免大众化的文题。拟题思路拟题思路
我的魅力题目:可以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家乡的“大秧歌”●家乡的春节●杀年猪
●闹花灯
●……习作思路习作思路
以习作《正月十五闹花灯》为例来说明: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丰更是富多彩、风格各异。因此孕育出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民风民俗。家乡肯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代代相传,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家乡风俗的独特魅力所在。
1.说一说:下面这是什么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选择材料
2.说一说,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选择材料
3.收集资料。(1)饮食习俗: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可见,吃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如:正月初一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清明节的杨柳烧饼、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选择材料(2)玩的风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各种的风俗习惯真是叫人目不暇接。玩的习俗更是别出心裁。如:春节放竹、元宵节观花灯、三月三放风等、清明节青、重阳节登高等像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3)民族风俗:藏戏、民族舞蹈、服饰风格、礼仪、民间传说、禁忌等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4)节日习俗:如:过年与吃团圆饭、压岁钱、贴春联等活动有关系;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八月十五要赏月、吃月饼等各有特色,各有精到之处。选择材料
1.文章的重点要根据写作目的来确定:
写作重点
2.具体怎么抓住重点呢?
在课文《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为了让读者更了解当年北京过春节的独特风俗,对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的活动进行重点介绍。写腊八时,老舍先生没有对所有活动展开描述,只写了腊八粥、腊八蒜,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只写腊八粥,要怎么抓住重点呢?课文《腊八粥》是这样写的:写作重点
1.分角色,说做法。
◆课文《北京的春节》介绍大年初一的风俗时分了四类角色来讲述:去亲戚朋友家拜年的男人们,在家接待客人的女人们,在庙外摆摊的小贩们,逛庙会的孩子们。这样,读者就会对当年北京大年初一的风俗了解得更全面。学习写法
2.借资料,显文化。
◆家乡的老人在农历二月初二那天跟我们讲起一个传说:“从前,关中地区有一段时间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小龙去降雨,小龙贪玩,扎进水里便不再出来了。有个小伙子取来'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出来与小伙子较量。最后,小龙被小伙子打败,只好出来降雨了。”
解析:通过老人所说的话写出与风俗有关的传说,真实且自然,突出了“龙抬头”的文化内涵。学习写法
3.融体验,写感受。
可以写一写你参与风俗活动时的体验,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习作内容更丰满。比如:
直到扛起龙灯的灯板,我才反应过来,我已成了迎龙灯队伍中的一员。前方的龙头在人群的簇拥下出发了,龙身也跟着动了起来。一开始,我走得像乌龟一样慢,觉得吃力,但走着走着,人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扛得也越发卖力了。”学习写法
4.沥青层次。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风俗的起源、演变等,再介绍它的特点及寓意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或者游览的顺序来写清楚活动过程。总之,写之前确定好写作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层次清晰。比如: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晚上,我们开车来到了镇上,然后步行前往北大街。……随着人流,我们走向灯展,写着“溧阳2022”字样的花灯首先映入我的眼帘,原来是到灯展入口处了。抬头向上看,一排排各式各样的灯笼挂在树上,红、、粉、黄……各色灯笼相互辉映。往前走,一条七彩祥龙出现在眼前,这条龙腾云驾雾、栩如生……学习写法
5.沥青层次。
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描写风俗活动时,用上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将主要人物的活动情况写具体,又要和场面描写结合起来。场面描写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内,对众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描写。场面描写具有渲染活动气氛、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作用。比如现代作家沈从文在《端午日》一文中,介绍端午日的风俗时,只选取了一个赛船活动进行详细描写,其他活动则略写。在描写赛船活动时,又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介绍,充分展现了茶峒人赛船的激烈与精彩。比如:
学习写法
例1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竟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端午日》学习写法
例2
火把节的夜晚,一支支火把从各家各户出来,在庄稼地里游动。从远处看去,山上山下,尽是火把。无数的火把犹如天空中的星星,使人分不清哪是火把,哪是星星。一支支火把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汇成一条火龙。接着,人们把火把聚在一起,点燃一个巨大的火堆,大家便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弹琴……粗犷的欢呼声,悦耳的歌声,美妙的琴声,汇成了一首交响曲,在山谷中回荡,打破了夜的寂静。——《家乡的火把节》学习写法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进行描写?
描写民风民俗切忌枯燥地介绍,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生动描写。
解析:这段话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将“龙舟的速度”和“欢乐的场面”描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一般在澜沧江上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时,傣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桨腾空而起,乘风破浪,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铓(máng)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想一想
解析: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扭秧歌前奏曲,锣鼓声和唢呐声吸引人们,渲染出一片热闹的场景。
每当过年过节的时侯,大街上响起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听到的人们陆陆续续的来到街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绢,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动。顿时大街上变得热闹非凡。
下面以《家乡的“大秧歌”》中的句子为例:想一想
解析:比喻形象、贴切,有新意。扭秧歌前的热闹场面描写生动具体,将大秧歌火爆热闹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加长。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吹唢呐的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疲,这样喧嚣的场景一直会持续到夜深才结束。想一想你想要介绍家乡的风俗,还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1.介绍一种风俗: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打算拟定什么题目?2.写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要写的风俗活动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活动现场?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描写?打算拟定什么题目?列提纲列提纲
示例: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们顾不得细看,只能跟着人群向前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个大公鸡型的灯,只见它羽毛艳丽,昂首挺胸,正对着游人,仿佛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我还没有看够,就被拥挤的人群挤到了一盏鲤鱼灯前。只见它是长方体的底座,背景是清河水库管理局办公大楼的模型,前面的两条大鲤鱼,鳞片闪闪发光,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尾巴一摇一摆的好像正在向游人拜年,真是“鱼跃碧波锦绣春,闻鸡起舞合家欢”。
诗句引用形象传神:引用诗句表现了观灯的热闹情景,描写鲤鱼灯时引用的诗句应时应景,形象而又传神的写出了鲤鱼灯的形态。
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表达出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借助习作导航单开始动笔写作。会练笔,会表达1.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流畅。2.用词准确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确。3.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4.开头能点明主题,结尾能恰当呼应、升华。5.文章立意较好,符合主流价值观。6.文章主旨明确,有真情实感,抒发手法多样。7.语言生动有个性,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8.符合本次作文要求:写的风俗是作者家乡的。写作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能够凸显风俗的特色。描写生动、内容具体。会分享,会修改下面是评改前的段落,读一读,看看有什么问题吗?
诊断:这一段描写赛龙舟的场面,过程只有“那些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谁也不肯让谁”,缺少具体生动的描写。会分享,会修改会分享,会修改
只听一声令下,龙舟比赛开始啦!一只只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顿时,锣鼓声、呐喊声、鞭炮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那些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谁也不肯让谁。龙舟飞一样地冲到了终点,这是我们村“猛龙”队的龙舟,他们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队员们高声欢呼着,喊叫着。那平静湖面好像被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下面这是修改后的段落,和原段落对比一下,说说为什么这样修改。
只听一声令下,龙舟比赛开始啦!一只只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顿时,锣鼓声、呐喊声、鞭炮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那些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谁也不肯让谁。“咚锵……咚锵……”随着急促的鼓点,队员们一齐有节奏地划动着摇板,摇板入水,击起了片片水花,龙舟就飞一样向前冲去……一只十二米上的巨龙冲在最前面,你瞧,那指挥的,用力击打着鼓面,鼓点越来越急,队员们摇板入水的节奏也在加快……湖坝的人们使劲鼓着掌,高声呐喊“加油!加油……”。龙舟飞一样地冲到了终点,这是我们村“猛龙”队的龙舟,他们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队员们高声欢呼着,喊叫着。那平静湖面好像被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会分享,会修改
解析:红字部分从面到点描写了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了声音、动作,既描写了龙舟队员,也描写了观众的反应,生动、立体而详细。总结:选取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要学会查找资料,在作文中进行介绍。要有风俗场景描写,生动具体。写作时要突显风俗特色,不要面面俱到。会分享,会修改范文构思
巧用排比:通过四个结构相同的短语,写出了人们在集市上的各种状态,烘托了赶年集的节日氛围。赶年集
过了腊八,尤其是接近年关的集市,被称为“年集”。赶年集是老家的重要习俗之一。每逢年集,家中的大人便会忙活着置办年货。对小孩子而言,能买一串糖葫芦,或是买一些玩具,便觉得十分幸福啦!人们在集市上期盼着,寻找着,忙碌着,快乐着,年味儿也就出来了。
肉市最热闹。“看一看,瞧一瞧,新鲜的猪肉嘞!”商户们热情地吆喝着。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一辈,在外辛苦工作的大人,纷纷因为这热乎飘香的猪头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而驻足。范文赏析
抓取细节:抓住人们买猪肉时“挤”“塞”等动作,写出了人们买年货时的热闹。只见大家都挤在自己最中意的那块肉前,顾不上注意案板上的油是否会弄脏自己的新衣服,争先恐后地把手里的钱塞给商户。“老板,这块小排我要了!”“再来两个前肘!”浓重的年味儿,在人们争先恐后的喧闹声里,在商户洪亮的贩卖声里。
干果炒货是招待亲朋好友时不可或缺的万能小吃。一到过年,家里都会买上许多瓜子、核桃、开心果等干果炒货。在人头攒动的年集上,络绎不绝的选购者让卖干果炒货的摊位热闹非凡。小小的干果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团团圆圆的核桃、甜甜美美的葡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教育与人才培训的前沿探讨
- 环保领域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电力工程项目居间合同
- 科技人才培育与德育教育的双重目标实现
-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 家装软装服务合同
- 季度工作总结及下一阶段发展规划
- 高效事务处理文书手册
- 现代商业环境下社区银行的品牌价值提升
- 电梯故障预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银行前端工作总结
- 初中数学代数式
- 2023年山东枣庄滕州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管理委员会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制程无有害物质识别及风险评估表
- 建筑构造(下册)
- 金工实训教学-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加工
- 设计公司组织架构(结构)图
- 工学一体化教学参考工具体例格式8:学习任务考核方案
- 建函201521号 广铁集团建管处关于发布《邻近营业线施工物理隔离防护办法》的通知
- 写作必备制造悬念的145个方法
- 一年级下册劳动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