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编者意图】(一)人文主题:中华文明之光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化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文化(二)内容概述《烛之武退秦师》属于史传文。它是《左传》中的名篇,记述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勇担重任,游说秦穆公,拆散秦、晋两国的联合,使郑国转危为安的故事。【学习提示】本文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前人说"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谢有辉《古文赏音》),并非过誉。要反复诵读,理清思路,揣摩人物情态,体会对话语气,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此外,还要注意郑文公、晋文公的话,领会其中体现出来的人物特点。《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学习本文时,可关注在烛之武退秦师前后发生的事,更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史书以记事为本,在历史叙述中也常透露出一些思想、观念。《左传》重视"礼"。秦、晋围郑是因为其"无礼",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是"不仁""不知""不武"的,因而被古人赞为"有礼"。该如何理解这里说的"礼"?秦先与晋联合围郑,后又"与郑人盟",秦的行为合乎"礼"吗?思考这类问题,对春秋时期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提示】就记事而言,以时为经,一波三折,就写人而言,对话精彩,形象鲜明,这些都是教学中要注意的。春秋时期王纲解枢,礼崩乐坏,《左传》在记述史实时特别重视“礼”,常以“礼也”“非礼也”评述所记的历史事件,也常以历史人物的话来自我诠释“礼”的重要性。本文中的“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尝为晋君赐”“不仁”“不知”“不武”等,均与“礼”有关。透过历史事件,发掘隐藏其下的价值观,这正是《烛之武退秦师》思辨阅读的重点。【推荐阅读】探究春秋时期士人的事迹和精神《屈完及诸侯盟》《曹刿论战》《展喜犒师》《申包胥哭秦庭》等【助读资料】一、关于“礼”的言论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左传·桓公二年》)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左传·定公十五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遗死?"礼,不可无也。(《晏子春秋·谏上二》)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礼记.乐记》)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二、秦穆公和晋国之间的恩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早期合作秦晋联姻: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两国通过联姻建立了一定的友好关系,史称“秦晋之好”。助夷吾即位: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大夫里克作乱,连杀二君。公子夷吾以割让黄河以西之地为条件请求秦国发兵,助其返回晋国继位,秦穆公于是发兵送夷吾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惠公。(二)矛盾冲突晋惠公背约:晋惠公继位后,却背约不肯割地给秦国,这让秦穆公极为恼火,两国关系出现裂痕。借粮风波: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求助于秦国,秦国卖给晋国大批粮食。公元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求粮,却遭晋国拒绝,加深了两国之间的怨恨。韩原之战: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亲率大军攻晋,三战三捷并东渡黄河深入晋国腹地。秦、晋两军决战于韩原,晋惠公因战车陷入泥泞被秦军俘获,晋军溃败。后因周天子说情和穆姬请求,秦穆公与晋讲和并送惠公归晋,晋君献其河西地给秦。晋太子圉逃归:韩原之战后,秦晋再次联姻,秦穆公将女儿怀赢嫁给晋太子圉。但后来圉趁其父病重、母国梁国被灭之机,抛下怀赢逃回晋国继位为晋怀公,使秦国颜面扫地。战略分歧:城濮之战中,秦作为晋的盟友参战助晋击败楚。战后晋国霸业稳固,秦国却不甘心一直追随晋国,其称霸野心与晋国在中原的利益扩张产生冲突,两国矛盾逐渐显现。伐郑事件:公元前630年,晋秦相约攻郑,郑国派烛之武劝说秦国,秦穆公考虑到晋国扩张将威胁自身,遂撕毁盟约,绝晋结郑,秦晋关系由此彻底破裂。崤之战: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不听蹇叔劝阻,执意派孟明视等三帅率兵偷袭郑国,因郑国商人弦高犒师而失败。秦军在回师途中,在崤山被晋军伏击,全军覆没,三员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秦晋关系进一步恶化。彭衙之战:崤之战后,秦穆公任用孟明视等将领,继续攻打晋国。公元前625年,秦军与晋军在彭衙交战,秦军再次失败。三、春秋无义战“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战争性质的一种评价,意思是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战争目的1.争夺土地与人口: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各国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纷纷发动战争,以抢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比如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城濮之战,表面上是为了救援宋国等,但深层原因是晋楚两国都想争夺中原地区的土地和对各诸侯国的控制权。2.争夺霸权:诸侯们通过战争来争当霸主,号令天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霸主,都是通过一系列战争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战争成为他们炫耀武力、树立权威的手段,而不是为了维护正义或道德准则。(二)战争行为1.违背礼仪:在春秋之前,战争往往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则,如“不重伤,不禽二毛”等。但到了春秋时期,这些战争礼仪逐渐被破坏。各国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偷袭、欺诈等手段层出不穷。宋楚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坚持“不鼓不成列”的古礼,结果大败,这表明传统的战争道德和规范在春秋时期已被严重践踏。2.殃及无辜:战争一旦爆发,百姓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大量的平民被卷入战争,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例如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多次战争,使得两国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三)战争结果1.百姓苦难加深: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给百姓带来安定和福祉,反而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频繁的战争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2.秩序更加混乱:从整体的社会秩序来看,战争并没有使天下走向安定和统一,反而加剧了社会的混乱和无序。各国之间的战争使得原有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进一步破坏,周王室的权威更加衰落,社会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纷争之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2.理清思路,关注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3.揣摩人物情态,体会对话语气,体现出来的人物特点4.了解春秋时期的“礼”,认识对春秋时期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关注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了解春秋时期的“礼”,认识对春秋时期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2.教学难点:了解春秋时期的“礼”,认识对春秋时期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教学工具】图片、视频、PPT【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文学常识、故事背景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教学过程】环节一:了解背景一、《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二、故事背景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环节二:疏通文意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èr)于楚也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介词。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无礼于晋:状语后置,于晋无礼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假如。使:派。师:军队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之:取独,无实义犹:尚且;不如:比不上矣:语气词,了也已:语气词,了5.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而:修饰是:这是,表判断6.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而:修饰7.敢以烦执事敢,表谦敬的副词。以:用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8.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焉:何,表反问;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10.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朝:在早晨。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11.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典影片之寻梦环游记观后感
- 基于压电压阻双模态机器人触觉增强感知技术研究
- 嘉绒藏族织绣纹样研究
- 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 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物资协同保障优化研究
- 2025-2030年坚果交易市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社交媒体运营策略与实践内容为王的时代
- 细胞体积调控型通道VRAC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贷款延期还款协议书
- 水泥买卖合同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20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第十章-公课件
- 新建校区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手册含流程图
- 小儿急性中毒的处理与急救
- 非遗传统文化课件
-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控制要点(PPT,46)
- 中俄文一般贸易合同范本
- 知情同意书核查要点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表
- 《医古文》教学全套课件580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