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煤炭矿区规划环评(简本)_第1页
巨野煤炭矿区规划环评(简本)_第2页
巨野煤炭矿区规划环评(简本)_第3页
巨野煤炭矿区规划环评(简本)_第4页
巨野煤炭矿区规划环评(简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则1.1规划背景与任务由来1.1.1规划背景巨野煤炭矿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主体位于菏泽市行政区域,北起汶泗断层,南至田桥断层与煤系底界露头交汇处,兖新铁路以北东起梁山断层,兖新铁路以南东起田桥断层,西至煤系底界露头,南北长约20~70km,东西宽约12~45km,矿区面积约1022.4km2。矿区构造总体中等,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11层(2、3上、3、3下、6、12下、15上、16上、16下、17、18中),主要可采煤层3煤较稳定,煤类以1/3焦煤、气煤为主。矿区上组煤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下组煤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质环境质量中等。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矿区内保有资源量459517.6万吨,其中探明资源量102564.6万吨,控制资源量73682.3万吨,推断资源量283270.7万吨。2021年10月18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能源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了《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解决煤矿生产能力变化与环保管理要求不一致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鲁发改能源〔2021〕872号),要求“认真梳理煤矿生产能力变化与环保要求不一致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分类处置方案,加强部门协作,压实工作责任,按期整改完成。今后凡是涉及煤矿项目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20〕63号)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相关规定执行。”。根据菏泽市和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拟将山东李楼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楼煤矿”)、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郭屯煤矿(以下简称“郭屯煤矿”)、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彭庄煤矿(以下简称“彭庄煤矿”)、山东宏阳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阳煤矿”)、肥城矿业集团梁宝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梁宝寺煤矿”)、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巨龙煤矿”)、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赵楼煤矿(以下简称“赵楼煤矿”)、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万福煤矿(以下简称“万福煤矿”)合并为山东省巨野煤炭矿区,集中解决煤矿生产能力变化与环保管理要求不一致历史遗留问题。为了响应“环环评〔2020〕63号”文、“发改办运行〔2021〕722号”文、“鲁发改能源〔2021〕872号”文的要求,需重新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因此编制了《山东省巨野煤炭矿区总体规划》。1.2.2任务由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其他相关管理规定,山东巨野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巨野矿区已实施规划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评价,并对未来规划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根据回顾评价结论提出已实施项目下一步应注意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拟实施项目应采取的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此指导下阶段规划项目的设计及实施。鉴于此,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委托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开展山东巨野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到委托后,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开展多次现场踏勘、资源环境现状调查、相关资料收集,同时就规划区内环境敏感目标分布、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环境制约因素、规划方案存在环境问题等方面与规划编制机关进行了多次互动,按照规划环评技术导则等有关技术文件要求,编制完成了《山东省巨野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评价目的与原则1.2.1评价目的在山东巨野煤炭矿区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资源、环境问题,预防和减轻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1.2.2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采用的技术方法应注重科学性、先进性,提出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应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评价结论明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考虑矿区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计划的协调性。3、突出重点原则重点关注矿区总体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和制约因素,对规划的重点区块、重点环境要素、重要环境敏感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影响分析与评价。4、动态性原则矿区开发是一个动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应突出滚动开发与长效保护相适应的原则,制定合理的矿区环境保护规划,注重困难与不确定性的分析,加强监测与跟踪评价。5、一致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深度、详尽程度与矿区总体规划内容保持一致。6、公众参与原则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1.3评价重点根据规划方案内容,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确定本方案评价重点如下:(1)规划分析是本次评价重点内容之一,是整个评价的基础,深入分析本矿区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符合性、协调性,通过这种分析,对矿区总体规划存在的不适宜之处提出优化调整意见;(2)矿区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调查与评价,这是本次矿区规划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基础。规划矿区已有多年的开发历史,2002年矿区总体规划并未进行环评,因此本轮规划环评着重论述现有煤矿开发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对本轮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做出研判;(3)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对矿区井田开采可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地表沉陷、水土流失、景观格局变化等影响。分析规划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分析矿井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对矿区河流、耕地、林地及地下水的影响,分析矿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4)分析矿区开发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调查当地地表水及地下水单元,监测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评价煤炭开采对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影响,分析煤炭开采地下水影响范围。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和综合利用方案,调查分析规划区区域水资源现状,论证规划的煤炭项目矿井水综合利用的可行性;(5)规划调整建议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通过规划合理性分析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矿区总体规划提出的建设规模、布局结构、阶段和实施计划提出合理的建议;对资源综合利用及减缓矿区开发对各类环境要素的影响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6)深入分析矿区规划与山东省、菏泽市、济宁市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加强规划环评对建设项目环评的指导。1.4评价范围依据各要素环境评价技术导则和规范要求,以及周边环境敏感要素,确定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1.4-1。表1.4-1评价范围表评价要素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规划矿区边界外扩1km的范围(约1282.3049km2)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涵盖规划矿区全部规划范围。地表水环境入规划区前500m至出矿区之间河段。地下水环境矿区范围外扩10km的范围。土壤环境土壤生态型评价范围为规划区各分区边界外扩1km,土壤环境污染型评价范围取规划矿区内各煤矿工业场地外延0.05km声环境声环境:工业场地边界外200m以内,各主要运输线路红线两侧外200m以内区域,并兼顾附近声环境敏感目标环境风险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各评价要素的评价范围。1.5评价时段根据规划方案实施计划,本次评价时段与规划方案实施的时段一致。矿区以2024年为基准年,万福矿井规划于2024年投入生产,李楼煤矿规划于2024年生产能力恢复至2.40Mt/a,宏阳煤矿规划于2027年扩建完成,矿区进入均衡生产期,矿区产量为20.90Mt/a,均衡生产时间20a。从2044年开始,矿区进入衰减期,矿区规模由20.90Mt/a减少至2.40Mt/a,衰减期为53a,矿区服务年限73a。2矿区规划方案概述2.1矿区交通与地理位置巨野煤炭矿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主体位于菏泽市,局部位于济宁市境内。地跨菏泽市东部的巨野、郓城、成武以及济宁市西部的嘉祥。主体部分在巨野县、郓城县境内。巨野煤炭矿区交通运输十分便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类交通方式均很发达。新(河南新乡站)石(山东日照石臼所站)铁路从矿区中南部横穿而过,向西至新乡与京广铁路接轨,在菏泽与京九线相接,向东至兖州与京沪铁路相连,再向东至日照煤港与海运相通;东(东营)深(深圳)线(G220)、日(日照)兰(兰考)高速(G1511)、济(济南)广(广州)高速(G35)、327国道等分别从矿区穿过,四通八达,连接了华东、华中、华北地区,促进了物资的运输;京杭运河紧邻矿区东北侧流过,河宽60~80m,平均水深2m,全年除一、二月份因水浅不能通航外,其余时间均可通航,水路运输十分方便;菏泽牡丹机场、济宁曲阜机场等分布在矿区周边,方便人员往来和航空运输。2.2矿区规划方案2.2.1规划目标Mt/a2.2.2产品方案1/3焦煤、肥煤,少量气肥煤、焦煤。2.2.3井田划分方案现采矿证中,井田南北长约17.0km,东西宽约12km,面积198.284km2。本方案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及地面建构筑物压覆情况,对李楼煤矿边界进行调整,调整后西边界大致以京九铁路为界,东边界以-1500m煤层等高线为界,北边界以煤层露头为界,南边界不变,井田南北平均长17.0km,东西平均宽10km,面积164.7513km2。km2。2、郭屯煤矿现采矿证中,井田南北长约12.4km,东西宽约5.3km,面积69.3293km2。本方案将西部和南部勘查区资源以及与李楼煤矿夹缝资源划入郭屯煤矿,将郭屯煤矿东北部资源划入彭庄煤矿以均衡延长彭庄煤矿服务年限,其中郭屯煤矿和彭庄煤矿采矿权人均为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属同一主体,调整符合相关政策,调整后井田南北长约14.4km,东西宽约8.6km,面积134.8939km2。65.5646km2。3、赵楼煤矿现采矿证中,井田南北长约10.1km,东西宽约13.7km,面积143.3549km2。本方案将西部勘查区资源划入赵楼煤矿,西边界以17煤层露头为界,赵楼煤矿东南部边界与新巨龙煤矿沿陈庙断层(H=60~150m)进行调整,调整后井田南北长约10.1km,东西宽平均约16.6m,面积166.0902km2。4、新巨龙煤矿现采矿证中,井田南北长约13.9km,东西宽约10.2km,面积142.2894km2。本方案将大李集勘查区资源划入新巨龙煤矿,西边界以17煤层露头为界,新巨龙煤矿东北部边界与赵楼煤矿沿陈庙断层(H=60~150m)进行调整,新巨龙煤矿东南部边界与万福煤矿沿刘庄断层(H=45~320m)进行调整,调整后井田南北长约15.8km,东西宽平均约16.6m,面积230.8451km2。5、彭庄煤矿现采矿证中,井田南北长约6.01km,东西宽约11.5km,面积67.1928km2。本方案矿井西北部边界沿F21断层(H=0~800m)调整,将郭屯煤矿东北部资源划入彭庄煤矿以均衡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其中郭屯煤矿和彭庄煤矿采矿权人均为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属同一主体,调整符合相关政策,调整后井田南北长约6.01km,东西宽平均约12.6m,面积79.9869m2。6、梁宝寺煤矿现采矿证中,井田南北长约11.4km,东西宽约8.4km,面积95.2866km2,本次规划井田范围不变。7、宏阳煤矿现采矿证中,井田南北长约3.3km,东西宽约11.1km,面积37.3584km2。本方案将宏阳煤矿东北部资源及与梁宝寺煤矿夹缝资源划入宏阳煤矿,调整后井田南北平均长约3.4km,东西宽平均约11.1km,面积38.2458km2。8、万福煤矿现采矿证中,井田南北长约21.5km,东西宽约5.0km,面积109.299km2。本方案将东部界外资源划入万福煤矿,西边界不变,仍以17煤层露头为界,万福煤矿东北部边界与新巨龙煤矿沿刘庄断层(H=45~320m)进行调整,调整后井田南北长约21.4km,东西宽平均约5.8m,面积117.0655km2。开拓方式一水平最终水平开采煤层资源/储量(Mt)规划能力(Mt/a)资源量(Mt)设计可采储量(Mt)服务年限(年)1李楼煤矿164.7513立井-8602、3上、3(3下)、61019.259245.55773.12.40生产矿井2郭屯煤矿134.8939立井-8083上、3(3下)、15上、16上、17、18中484.438145.49243.32.40生产矿井3赵楼煤矿166.0902立井-8602、3上、3(3下)、15上、16上、16下、17341.206192.48341.73.30生产矿井4新巨龙煤矿230.8451立井-810-9503(3上)、3下、15上、16上、17、18中1332.437453.18554.06.00生产矿井5彭庄煤矿79.9869立井-4203下、6、16上、1794.49732.51329.00.80生产矿井6梁宝寺煤矿88.1629立井-708-10203(3上)、16、17411.50496.57720.93.30生产矿井7宏阳煤矿47.6751立井-4353、6、12下、16、17181.22842.41133.70.90生产矿井8万福煤矿117.0655立井-8203上、3(3下)、12下、16、17288.38781.12132.21.80基建矿井合计20.90山东巨野煤炭矿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02矿区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2.2.4建设规模及建设时序Mt/a李楼煤矿生产能力由1.90Mt/a恢复至2.40Mt/a,宏阳煤矿生产能力提升至0.90Mt/a,其他矿井规划能力无提升。目前,矿区现有生产矿井生产总规模为18.15Mt/a,达到矿区规划建设总规模的87%。矿区以2024年为基准年,万福矿井规划于2024年投入生产,李楼煤矿规划于2024年生产能力恢复至2.40Mt/a,宏阳煤矿规划于2027年扩建完成,矿区进入均衡生产期,矿区产量为20.90Mt/a,均衡生产时间20a。从2044年开始,矿区进入衰减期,矿区规模由20.90Mt/a减少至2.40Mt/a,衰减期为53a,矿区服务年限73a。2.2.5矿区煤炭资源禀赋及开发条件2.2.5.1含煤地层巨野煤炭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太原组(C2P1t)和二叠纪月门沟群山西组(P1-2ŝ),其中太原组含煤27层(4、5、6、7、8上、8中、8下、9、10上、10中、10下、11、12上、12中、12下、14、15上、15中、15下、16上、16下、17、18上、18中、18下、19、20),山西组含煤4层(1、2、3上、3下)。1、太原组(C2P1t)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42.00~240.21m,平均157.14m,全区赋存,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由灰至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灰白色中、细砂岩、薄层石灰岩及煤层组成。本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含灰岩十五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十下、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以三灰、八灰、十下灰、十四灰最为稳定;含煤27层(4、5、6、7、8上、8中、8下、9、10上、10中、10下、11、12上、12中、12下、14、15上、15中、15下、16上、16下、17、18上、18中、18下、19、20),沉积稳定,标志层多(6煤、三灰、8煤、五灰标志层组;七灰、12下煤、八灰、14煤标志层组;十上灰、十下灰、16煤、17煤标志层组等),煤层对比依据充分,由上至下可分为三灰段、八灰段、十下灰段。三灰段:包括4煤到六灰,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灰岩和煤层。三灰厚0~10.80m,平均6.59m,呈浅灰~深灰色,厚层状,局部顶底含泥质,具缝合线构造,局部含燧石结核,含丰富的海百合茎、蜓科及少量的腕足类化石。物性特征以三灰为中心,电阻率最大,其上为6煤、5煤、二灰,其下为7煤、8煤、五灰、9煤。在DLW曲线上形成侧向“山”字形,为主要对比标志,本段煤层一般较薄,偶见可采点。八灰段:包括15下煤层至六灰,以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粉、细砂岩互层为主,夹石灰岩和煤层。以八灰、九灰较稳定。八灰为主要标志层,厚0~7.00m,平均2.40m,灰至灰褐色,显晶质,局部含燧石结核,含海百合茎、腕足类化石,为14煤层的顶板,局部被砂岩代替,含15上局部可采煤层。局部有岩浆岩侵入。物性特征以八灰为中心,上有12上、12中、12下煤层、七灰、六灰,下有14煤、九灰、15上、15中、15下煤层。在DLW曲线上八灰为对称中心,幅值最高,煤层在HM曲线上均有较高幅值,群峰林立。14煤层及伪顶有一层突出的高伽玛异常大于30γ,为重要的物性标志。十下灰段:下以最深一层灰岩底与本溪组分界,为太原组主要含煤段,含煤6层,其中16上、17、18中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十一灰局部发育,为17煤层的顶板。十下灰全区稳定,厚2.79~13.79m,平均6.10m,为主要标志层。局部有岩浆岩侵入。物性特征十下灰位于本段上部,DLW幅值最高,其下16上、17、18中煤层在DLW、HM曲线上均为高幅值,多呈倒台阶状,在HG曲线上均为低幅值,呈正台阶状。2、山西组(P1-2ŝ)厚0~150.50m,平均62.66m,受不同程度剥蚀。由浅灰色、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煤层局部受岩浆岩侵入变为天然焦。下部以砂岩为主,多呈互层状,具波状、浑浊状层理,局部具底栖动物通道,底部颗粒变细,泥岩增多,属过渡相沉积。上部及中部多属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山西组以太原组第一层石灰岩顶界面与太原组分界,整合于太原组地层之上。山西组物性特征以高阻低伽玛为主要特征。3煤层本身的DLW、HM、HZZ、SV曲线幅值均很高;HG曲线幅值较低,中部普遍存在一段高伽玛异常幅值,据此可将3煤层分为上、下两段,分叉区为3上、3下煤层。上段的中间有一薄层高伽玛异常幅值;下段上部伽玛曲线幅值普遍较低,其它参数幅值最高,下部伽玛曲线幅值普遍较高,其它参数曲线幅值都较低且参差不齐,其组合特征在3煤层对比中起了重要作用。2.2.5.2矿区煤层巨野煤炭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太原组(C2P1t)和二叠纪月门沟群山西组(P1-2ŝ),平均总厚219.80m,其中太原组含煤27层(4、5、6、7、8上、8中、8下、9、10上、10中、10下、11、12上、12中、12下、14、15上、15中、15下、16上、16下、17、18上、18中、18下、19、20),山西组含煤4层(1、2、3上、3下)。煤层平均总厚度13.96m,含煤系数6.35%。2.2.5.3煤质(1)水分(Mad)各煤层原煤水分两极值0.44~4.78%,平均值变化在1.07~2.14%之间;浮煤水分两极值0.30~3.94%,平均值变化在0.91~2.01%之间。各煤层原煤、浮煤水分相差不大。(2)灰分(Ad)根据《GB/T15224.1-2018》,各煤层原煤灰分两极值4.92~42.23%,属特低~特高灰煤。2、3上、3、3下、6、12下、15上、16上、16下煤层原煤灰分平均值变化在10.11~19.33%之间,属低灰煤;17煤层平均值为9.28%,属特低灰煤;18中煤层平均值为20.94%,属低灰煤。经-1.4密度液浮选后,各煤层浮煤灰分两极值2.18~29.36%,属特低~中灰煤。各煤层浮煤灰分平均值变化在5.70~9.84%之间,均属特低灰煤。(3)挥发分(Vdaf)根据《MT/T849-2000》煤炭行业标准,各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变化在20.92~46.70%之间,属中等~高挥发分煤。2、6、12下、15上、16上、16下煤层平均值变化在37.74~41.88%之间,属高挥发分煤;3上、3、3下、17、18中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平均值变化在33.04~36.34%之间,属中高挥发分煤。2、6、15上、16上、16下煤层平均值变化在38.04~41.69%之间,属高挥发分煤;3上、3、3下、17、18中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平均值变化在32.88~36.79%之间,属中高挥发分煤。(4)硫分2、3上、3煤层原煤硫分平均值分别为0.85%、0.56%、0.57%,属低硫煤;3下煤层平均值为0.38%,属特低硫煤;6煤层平均值为2.09%,属中高硫煤;12下煤层平均值为1.26%,属中硫煤;15上、16上、16下、17、18中煤层平均值变化在3.11~4.81%之间,属高硫煤。3上、3、3下6、12下、15上煤层平均值分别为1.49%、1.50%、1.83%,属中硫煤;16上、16下、17、18中煤层平均值分别为2.80%、2.62%、2.68%、2.84%,属中高硫煤。2.2.5.4开发条件1、岩石工程地质特征煤田岩性为碎屑岩沉积岩类,层状结构为主,属层状岩类。类型较复杂,煤田内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类型较多,宽缓褶皱较发育,局部地段逆断层较发育,岩层倾角较大,有风化岩、软弱夹层及断层破碎带存在,开采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存在,局部地段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特别浅部煤层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其复杂程度以中等型为宜。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核查区工程地质类型确定为Ⅲ类Ⅱ型,即层状岩类中等型。矿区内含煤岩系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其次为灰岩,6煤层、12下煤层、17煤层顶板不稳定,其余各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均较稳定。生产中需要注意的是:断层破碎带及小断层密集带,由于岩石破碎,使顶板管理难度加大,易发生冒顶事故;泥岩遇水变软,不利于支护。若再遇顶板发生相变,则对顶板管理影响更大,亦出现冒顶现象。各生产矿区采掘过程中,岩巷支护以锚网喷为主,遇有软岩地段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煤巷采用锚网索支护,基本满足生产要求。2、瓦斯情况各矿井每2年进行一次瓦斯等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各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0.19~4.9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71~18.18m3/t,均为低瓦斯煤矿。矿区开采的煤层均处于“瓦斯风化带”内,没有“煤与CO2突出”的可能,也不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3、煤尘爆炸性根据煤尘测试成果,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尘爆炸性: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性:除宏阳煤矿外,煤的自燃倾向等级均为Ⅱ类,属自燃煤层。地温:各煤层全处于一级或二级高温区,且大部分为二级高温区,埋藏较浅处,分布着几个小的一级高温区。冲击地压:除宏阳煤矿煤层埋藏较浅,目前无冲击地压现象,其余煤矿均存在冲击地压现象,均为冲击地压矿井。但考虑到巨野煤炭矿区冲击地压危害较大,从安全角度考虑,宏阳煤矿应委托资质部门对矿井冲击地压进行评价。放射性调查:巨野煤炭矿区取样化验结果显示,煤层中存在放射性元素铀、钍、钒,但均达不到工业品位(铀200μg/g、钍900μg/g、钒1000μg/g)。各矿井放射性元素监。2.2.6煤炭洗选、加工规划山东巨野煤炭矿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02矿区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Mt/a)(Mt/a)李楼煤矿选煤厂2.4050-0重介旋流器+粗煤泥TBS分选+浮选+煤泥压滤矿井工业场地内洗混煤、煤泥郭屯煤矿选煤厂2.402.40200-0块煤动筛+重介旋流器+粗煤泥TBS分选+煤泥压滤矿井工业场地内郭屯煤矿洗混煤、煤泥新巨龙煤矿选煤厂6.00300-0智能干选+重介旋流器+浮选矿井工业场地内新巨龙煤矿中煤、煤泥赵楼煤矿选煤厂3.30400-0重介斜轮+重介旋流器+粗煤泥分选+浮选+压滤矿井工业场地内赵楼煤矿彭庄煤矿选煤厂0.80300-0块煤动筛+重介旋流器+煤泥重介+浮选+煤泥压滤矿井工业场地内彭庄煤矿洗混煤、煤泥、矸石梁宝寺煤矿选煤中心3.3050-0.25块煤动筛+重介旋流器+粗煤泥TBS分选+煤泥压滤矿井工业场地内梁宝寺煤矿洗混煤、煤泥、矸石宏阳煤矿选煤厂0.90重介浅槽+重介旋流器+粗煤泥回收+压滤矿井工业场地内宏阳煤矿洗混煤、煤泥、矸石万福煤矿选煤厂1.80块煤智能干选+重介旋流器+粗煤泥分选+浮选+压滤矿井工业场地内万福煤矿2.2.6运输规划外部运输规划①公路规划根据菏泽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2021-2035年)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菏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矿区周边建设阳新高速菏泽段、沿黄高等级公路,完成日兰高速、菏宝高速菏泽至东明段、济广高速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单曹高速、济单高速、枣菏高速西延,构建“四纵四横四连”高速公路网。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完成G327连固线菏泽吴店至东明王官屯段、S328丰长线牡丹区界至东明刘楼段、单虞路等国省道升级,建成市区至机场、高铁站和港口等设施连接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②铁路规划根据菏泽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2021-2035年)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菏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建设由6条快速铁路构成的快速铁路网,并与4条普通干线铁路构成“两纵两横六射”铁路网。矿区周边规划新建菏徐铁路、菏兰铁路(新石-陇海铁路连接线)、菏泽至濮阳城际铁路、菏泽至徐州城际铁路,预留菏泽至枣庄城际铁路、菏泽至新乡城际铁路通道。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相关战略要求,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四减四增”战略,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规划新建东明华汪热电有限公司专用线、广源陆港铁路专用线、巨野港区万丰作业区疏港铁路、成武港区安济河作业区疏港铁路、鄄城盐矿铁路专用线、成武港区疏港铁路、陈蛮庄煤矿疏港铁路、定陶铁路物流园专用线、曹县铁路物流园专用线等铁路专用线。③水运规划根据菏泽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2021-2035年)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菏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三条内河航道连接京杭大运河,实现通江达海的目标。内河水运的发展将极大降低菏泽市巨野、郓城等县煤矿企业的运输成本。东鱼河、胜利河、团结河、安济河支线航道为Ⅵ级,规划建设巨野、定陶港区。三条主航道位于京杭运河西岸,跨越济宁、菏泽两市,建成运营可以提高京杭运河主航道的利用率,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内部运输规划①公路规划根据菏泽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2021-2035年)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菏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矿区内建设德单高速郓城段、郓鄄高速等项目,推进G220东深线郓城绕城段国道升级项目。②铁路规划根据菏泽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2021-2035年)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菏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建设由6条快速铁路构成的快速铁路网,并与4条普通干线铁路构成“两纵两横六射”铁路网。矿区内规划建设雄商高铁、鲁南高铁等铁路干线。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相关战略要求,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四减四增”战略,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规划新建兖煤赵楼煤矿专用线、巨野港区麒麟作业区疏港铁路、郓城旭阳化工铁路专用线、大唐郓城电厂铁路专用线、巨野港区柳林作业区疏港铁路等铁路专用线。③水运规划根据菏泽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2021-2035年)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菏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三条内河航道连接京杭大运河,实现通江达海的目标。内河水运的发展将极大降低菏泽市巨野、郓城等县煤矿企业的运输成本。洙水河、新万福河和郓城新河航道为Ⅲ级航道,郓巨河航道为Ⅵ级,规划建设郓城、成武港区。三条主航道位于京杭运河西岸,跨越济宁、菏泽两市,建成运营可以提高京杭运河主航道的利用率,完善交通运输网络。2.2.7给排水规划2.2.7.1给水规划规划原则:在已有水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矿井涌水及处理后废水,尽量不新增地下水。本矿区用水特点为用水量大,用水点分散,因此供水系统采用分散供水方式,各矿井均采用独立的供水系统。1、地下水供水系统矿区各自备水源供水系统为地下水源井泵房一次抽升至工业场地日用消防水池消毒由加压站加压后送至高位水池或水塔。供水系统如下:水源→日用消防水池→加压站→高位水池或水塔→用户。2、井下水的复用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选煤厂洗煤用水,深度处理后用于职工洗浴用水、生活饮用水。部分煤矿矿井水处理后用于周边企业生产用水。2.2.7.2排水规划8对生产矿井工业场地排水体制均为雨污分流制,生活、生产排水采用管道排放至水处理站,雨水采取边沟排放。2.2.8供热规划受煤矿分布位置、场地标高及建设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各矿井及选煤厂供热根据情况采用多热源分区综合供应方式。各矿井及选煤厂目前均采用自建热泵机房、压风机余热利用机房或电锅炉房、燃气锅炉房等形式实施供热。2.2.9供电规划山东省菏泽市、济宁市电网已经形成以550kV、220kV为主电源,110kV为主干线,35kV线路为骨架,火电厂与大电网并网的电力网络结构。巨野煤炭矿区现有各矿主要由新兴、三里庙、水浒、鄄城、白庄、章缝、嘉祥、红运等220kV区域变电站以及大张楼、沙土等110kV区域变电站组成的供电网络供电。2.2.10煤层气综合利用规划根据《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各煤层煤层气含量值均未达到下限标准4m3/t,无开发利用价值。本次不再规划煤层气综合利用。2.2.11矿区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规划2.2.11.1矿区环境保护规划1、矿区环境保护原则(1)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思想,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2)总体规划中各煤矿建设应符合《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446-2008)。(3)矿区内各类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并符合当地相应总量控制指标,固体废物排放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4)规划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总体规划应符合区域总体规划和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并从环境保护和有利于生态建设的角度,对矿区内矿井工业场地等的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提出最佳的规划方案,环保治理工程的设施用地应与主体工程设施用地同时选定;(5)根据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对每个工业项目及配套资源利用项目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要求,矿井水应优先用于项目建设及生产,并鼓励多途径利用多余矿井水。可以利用的矿井水未得到合理、充分利用的,不得开采及使用其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作为生产水源,并不得擅自外排。矿井水在充分利用后仍有剩余且确需外排的,经处理后拟外排的,除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外,其相关水质因子值还应满足或优于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对应值,含盐量不得超过1000毫克/升,且不得影响上下游相关河段水功能需求。2、空气污染防治规划各煤矿供热采用自建热泵机组或水源热泵机组,不采用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煤炭生产、运输过程产生的废气。通过采取封闭收尘及洒水降尘措施,对含水率小于7%的煤炭进行筛选、破碎、转载时设置除尘设备;煤炭产品不露天、不落地,密闭贮存,设置煤仓或封闭式储煤场。建设铁路专用线,提高清洁运输比例。3、污废水污染防治规划继续把水污染治理与控制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同时推进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业废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率达到100%,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100%,污(废)水达标排放。4、噪声防治规划(1)在总体布置时充分考虑拟建工业场地内厂房、车间产生高噪声源的特点。工程设计时将高强噪声级的厂房车间相对集中布置或者设在无人区一侧。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增设辅助车间(仓库等)对噪声传播起到遮挡作用。(2)对矿用各种机电产品选用时除考虑满足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声学特性(高效低噪)产品,有关设计规定向供货制造设备厂房提出噪声污染防治要求。(3)针对矿大型机械设备:破碎机、胶带运输机等声源控制主要对往复运动的机械设备提高检修安装精度;对设备与基础连接处加减振器或减振垫,旋转部分及时添加润滑剂。(4)工业场地通风机加装消声器,风机外壳敷设吸声材料;水泵配置消声器、减振器,降低噪声。在强噪声车间内设置隔声间。(5)加强矿区绿化措施,在泵房、通风机房等噪声源周围空地以草、灌、乔搭配的形式植树绿化,隔挡噪声的扩散传播。厂区围墙外面种植防护林。矿区各种道路按国标和有关规范进行布置,车辆安装低噪声喇叭,敏感区段道路在两侧设防护隔声林带。确保厂界处噪声达标排放。5、固体废物处置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大治理力度,使煤矸石、炉渣、煤泥等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开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通过资源化削减排放量,充分发挥现有砖厂的能力,大力推广井下回填技术。结合土地复垦和建筑充填,使矸石当年利用率达到70%。把废弃的煤泥加工成型煤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各矿区生活垃圾实现机械化装运和卫生填埋无害化。6、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保护水环境、减少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林地、草场、耕地,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覆土绿化、复垦造田,做好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建设绿色矿山。(1)地表沉陷保护措施1)地面建(构)筑物保护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从环保的角度,结合矿井开采计划,设计中对煤层上部重要的工业场地、城镇、公路、铁路等均留设保护煤柱,矿井应设有地表沉陷监测站,随时监测地表沉陷情况,对受到影响的建构筑物采取搬迁、加固、维修的措施。2)生态修复对开采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开展环境治理恢复。利用煤矸石对沉陷区进行充填复垦,既能减少矸石占地,又能恢复开采沉陷区土地的利用价值,充填后的沉陷区覆土后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可作为绿化用地或恢复生态自然状态。3)离层注浆技术这种技术是比传统方法更积极主动的防治措施,它是在地下开采煤层的过程中,用颗粒材料制备成水浆注入采空区上覆岩层中充填离层空间,借助水浆充填离层空间,起到支撑离层上覆岩层的作用,达到有效地控制移动变形,减缓地面沉陷和沉陷速率的目的。(2)绿化规划以净化美化环境、改善矿区小气候为原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进行绿化,按功能区进行绿化布置,根据地形特点、空闲地面积大小和污染物排放情况,采取乔木林带、绿篱、小块草坪和花坛等多种形式,优先绿化场区及办公区中的道路及空地。工业场地绿化结合总平面布置,采用点、面相结合方式,场前区和职工经常活动的地方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为主。根据建筑及周围环境选择适宜当地植被,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乔则乔。减少裸露地面,使工业地绿化系数不小于20%。为达到降噪、吸尘、防尘目的,生产区加大辅助治理措施,对产生噪声影响和扬尘的场所周围种植树冠大,枝叶茂密、常绿的乔灌木。2.2.11.2水土保持规划现有8对生产矿井已对矸石周转场、工业场地、塌陷区等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要求。规划对生产矿井水土保持措施如下:1、矸石周转场水土保持措施矸石周转场选址应遵循工程地质条件好,基岩的渗透系数小,远离村庄,并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场址选择的有关环保要求。矸石周转场场地需硬化,设围挡、雨水沟和雨水沉淀池,采用矿井排水进行喷雾洒水抑尘,减少矸石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2、场外线性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地面运输工程防治:施工期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并进行绿化,并采取护坡措施。供排水管线防治:矿区场外给水管线工程施工应加强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对临时弃土进行遮盖,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以植物措施为主进行生态恢复。3、工业场区水土保持措施矿区内工业厂区水土保持工程需结合主体工程设计,主要布设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厂区绿化等措施,施工期采取相应临时防护措施,施工场地完工后清理整理、硬化或绿化措施。工业场地道路两侧及空地进行绿化和硬化,坚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并重的原则,有效控制建设区周边区域水土流失。4、塌陷区水土保持措施各采区在开矿采掘前期,要对本区的上覆地层特征、地质构造及影响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做全面的调查,据此,制定防治或减轻地表沉陷的措施,科学地指导煤炭生产。对已经造成的地表沉陷,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和恢复,以防止对水土资源的进一步破坏。2.2.11.3土地复垦1、土地复垦原则与目标(1)矿区开发建设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土地复垦条例》中对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要求,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结合矿区的地表塌陷情况,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进行塌陷区土地复垦。土地复垦与各矿井开采计划相结合,合理安排,尽可能少的破坏农田,实施边开采、边复垦、边利用。同时搬迁村庄原址也应进行土地复垦。(2)土地复垦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与气象、土壤条件相适应,与当地的城镇、道路等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进行地区综合治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以便做到地区建设布局的合理性和有利生产、生活,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3)沉陷区复垦以非充填复垦为主,采取对沉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充填堵塞裂缝、平整土地,植树造林等,恢复土地的使用能力,减少水土流失。2、土地复垦的目标及期限(1)沉陷土地治理率达到100%;(2)危害性滑坡、裂缝等沉陷灾害的治理率达到100%;复垦期限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矿井的首采区服务年限,以土地整理、植被恢复为主;第二阶段为第一阶段服务期满后三年,种植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和完善复垦效果。首采区期满后的土地复垦工作总结经验后按首采区情况进行。3、主要复垦措施土地复垦已人工配套机械为主,农田和果园以工程复垦为主,林地以生态恢复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复垦。土壤重构工程措施土壤重构工程包括土地平整、表土剥离、堆放与回覆及矸石充填。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工程主要是对场地进行机械平整,防止地面起伏,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为进一步的植被恢复工程创造良好的条件。用平地机对场地进行平整,使场地尽可能平坦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地段。2)表土剥离、堆放与回覆塌陷区内表层土熟化程度高,富含腐殖质和有机物,适宜耕种。主要对挖填平整的塌陷区进行表土剥离。在治理前,对表层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0.3m;表土剥离工程措施采用的是“条带式”剥离堆存回覆工艺,即将复垦区域采用剥一条留一条的方法,条带宽度视剥离工具而定,先将剥离出的表土堆存于相邻条带表面,待回覆后再将受压覆的条带剥离,以此进行。3)矸石充填部分矿井通过矸石充填治理地表塌陷,对于塌陷深度大于3.0m区域进行矸石充填,在充填矸石前应进行表土分层剥离,先剥离上表土层,即耕作层厚度30cm,单独存放,再剥离耕作层下部表土50cm厚,单独存放。表土剥离完毕整平后进行矸石充填,平均充填厚度50cm,充填压实后对表土依次回覆,先回覆下表土,再回覆上表土。植被重建措施本次规划结合原有田间道路配置情况,布置农田防护林工程。道路两侧防护林为单行栽植,均栽植乔木,穴状植苗栽植,选择两年生苗木。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同时考虑当地的种树习惯与经验,树种选用当地适生、抗污染、耐烟尘、耐瘠薄的乡土树种,如苹果树、桃树、速生杨、柳树、国槐等,栽种时间选择在春季。2.2.11.4矿区环境监测与管理1、机构设置根据《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矿区需设立环保专职管理机构及监测站,配备必须的监测仪器及监测点位,并负责矿区环境的日常监测及管理。具体工作内容是:(1)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标准;(2)制定本矿环保规划和年度计划;(3)负责企业污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塌陷区治理、消烟除尘、矿区绿化及其它各项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达标计划和负责组织实施。2、环境监测矿井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矿区环境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排放监测、地表形态变化监测及水土保持监测。具体工作内容是:(1)判断、监督本矿的污染物排放和矿区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制定的标准,并进行排污申报;(2)负责矿井固体废物处置、土地复垦治理、污水处理、除尘等各项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治理达标计划和负责组织实施。(3)检验环境工程效果和运行效果。3矿区环境现状3.1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故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2、地表水评价范围内的地表水主要有柳林河、万福河、洙水河、洙赵新河、赵王河故道、郓巨河、赵王河、红旗河等。根据《菏泽市水功能区划》《济宁市水功能区划》《郓城县水功能区划》,评价范围内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如表3.1-1所示。表3.1-1评价区地表水功能区划表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名称范围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始断面终止断面万福河万福河成武农业用水区源头冯集闸Ⅳ菏泽市水功能区划柳林河///Ⅳ无水功能区划,参考下游河流(万福河)水质要求洙水河洙水河巨野农业用水区曹寺酒庄Ⅴ菏泽市水功能区划鄄郓河鄄郓河郓城工业用水区刘庄闸入洙赵新河口Ⅳ菏泽市水功能区划洙赵新河洙赵新河巨野农业用水区张吴庄于楼闸Ⅳ菏泽市水功能区划老赵王河古道老赵王河古道郓城农业用水区郭屯镇梅庄村黄堆集镇孙垓家桥Ⅴ郓城县水功能区划郓巨河郓巨河郓城农业用水区郓巨河源头沙土集Ⅳ郓城县水功能区划向阳沟///Ⅴ无水功能区划,参考下游河流水质要求赵王河赵王河嘉祥经开任城农业用水区孟姑集申楼入梁济运河口Ⅲ济宁市水功能区划靳庄河///Ⅲ无功能区划,参考下游河流(赵王河)水质要求老赵王河///Ⅳ监测段无功能区划,参考下游(老赵王河有水功能区划的河段)河流水质要求红旗河红旗河嘉祥农业用水区红旗河黄垓司垓入赵王河口Ⅳ济宁市水功能区划3、地下水矿区范围内尚未进行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矿区周边已批复的相关项目环评报告书中评价标准及矿区地下水使用情况,确定矿区所在区域地下水属Ⅲ类。4、声环境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城镇及村庄按2类声功能区,各煤矿工业场地按3类声功能区,主要公路、铁路两侧按4类声功能区执行。3.2主体功能区划及生态功能区划1、主体功能区划根据《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主体功能区分布图,矿区所在的菏泽市巨野县属于省级城市化地区,菏泽市郓城县、成武县以及济宁市嘉祥县属于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2、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山东省生态功能区划》,规划矿区位于“II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的“II2鲁西平原农业-林业-畜牧生态亚区”。3.3矿区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规划区涉及到山东省菏泽市、济宁市,根据山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平台公开发布的2023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2023年菏泽市和济宁市环境空气中PM2.5、PM10、臭氧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综上,本矿区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根据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结果,8个监测点位的TSP、PM10、PM2.5日平均浓度监测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3#点位的SO2、NO2日平均浓度、汞小时浓度监测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本次监测结果表明,巨野矿区环境空气质量在监测期间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2、地表水环境质量巨野煤炭矿区规划范围内的地表水主要有万福河、洙水河、洙赵新河、赵王河故道、郓巨河、赵王河、红旗河等。根据菏泽市2024年1-7月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2024年年1-7月份,菏泽市8个国控断面均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根据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监测河流中:(1)万福河(3#、4#)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33、0.37、0.33倍。(2)洙水河(5#)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超标因子为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0.33。(3)鄄郓河(8#)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07、0.07。(4)洙赵新河(9#)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最大超标倍数为0.10、0.18。(5)赵王河(11#)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超标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最大超标倍数为0.20。(6)郓巨河(13#)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超标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最大超标倍数为7.00。(5)向阳沟(15#)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超标因子为氨氮、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1.60、1.07。(6)老赵王河古道(16#、17#)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超标因子为氨氮、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1.70、1.09。(7)郓巨河(18#)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0.23、0.27、0.08、2.51、0.97。(8)靳庄河(19#)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0.17、0.50。(9)新赵王河(20#、21#)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石油类,最大超标倍数为0.60、0.68、0.60、0.33、0.20。(10)全部监测河流的硫酸盐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2标准,全盐量不能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非盐碱土地区标准。1#~4#、6#~10#、15#~21#以及24#~25#断面的氯化物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2标准,3#、4#、17#、18#断面的锰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2标准。3、地下水环境质量根据15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的现状监测结果,区域地下水中除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钠、铁、锰、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外,其他因子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4、土壤环境质量根据矿区内19个点位土壤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建设用地监测点位各监测因子均可以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筛选值标准要求;农用地监测点位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筛选值标准要求。矿区内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较好。5、声环境质量14个监测点位中,除4#管庄村外,其他点位声环境质量现状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管庄村靠近省道,车流量大是该点位声环境质量超标的主要原因。6、河道底泥根据9个点位的河道底泥监测及评价结果,各河道底泥监测因子均可以满足《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DB37/T4471-2021)附录A中筛选值标准要求。7、生态环境巨野煤炭矿区规划区涉及菏泽市郓城县、巨野县、牡丹区、定陶区、成武县及济宁市嘉祥县,主要为鲁西南黄泛冲击平原,土层深厚,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海拔高度+20m~+70m,地势平坦,土壤主要是潮土。评价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剧烈,植被类型以农田植被为主,木本植物主要为栽培树种,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有木本植物在当地容易栽培;草本植资源较丰富,主要为田间杂草,未发现珍稀濒危物种;农业种质资源比较丰富。评价区现场调查未发现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植物,发现有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鹭(Egrettagarzetta)、中白鹭(Ardeaintermedia)、大白鹭(Ardeaalba)、苍鹭(Ardeacinerea)、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凤头䴙䴘(Podicepscristatus)分布。评价区主要土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林地以块状分布。矿区内的土壤类型为潮土、脱潮土和盐化潮土,其中潮土面积占比81.88%。评价区生态环境较好,是主要的粮食主产区。评价区的土壤侵蚀为风蚀,强度为微度侵蚀,总体侵蚀程度低。综上所述,评价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系统以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为主。3.4矿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130-2019)中关于环境敏感区的定义,结合巨野煤炭矿区及周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经现场踏勘和调查规划矿区评价范围内涉及的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所示。表3.4-1评价区环境保护目标汇总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内村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行政办公机构声环境工业场地边界外扩200m范围内,交通干线两侧35m范围内的声环境地表水柳林河、万福河、洙水河、郓巨河、鄄郓河、洙赵新河、老赵王河古道、赵王河、靳庄河、老赵王河、红旗河等矿区内各工业场地排水流经河流丰收河、郓城新河、北关沙河、宋金河、巨龙河等流经规划矿区河流郓城县城南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郓城县徐屯西水厂、新建设局东南、东关村、城区东水厂院内、三里庄东S254(旧)省道边等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三线一单”生态保护优先单元巨野新巨龙省级湿地公园、郓城宋金河省级湿地公园、嘉祥老僧堂省级湿地公园(注: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10月15日的《关于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情况的公示》,郓城宋金河省级湿地公园、巨野新巨龙省级湿地公园、嘉祥老僧堂省级湿地公园均在整合优化后进行撤销)矿区规划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矿区规划范围外扩1km以内的生态系统土壤环境各煤矿井田范围及工业广场外延0.2km范围内土壤环境文保单位矿区规划范围内的全部文保单位,包括山东省级、菏泽市市级、济宁市市级、巨野县县级、郓城县县级、嘉祥县县级文保单位,不涉及国家级文保单位。重要设施矿区规划范围内的道路、供电设施等4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4.1生态环境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分析规划实施永久占地主要为办公区、生产区、储煤场、矸石堆场,占地面积292hm2,各矿井的工业场地已经全部建成,占地类型主要为采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矿区所在区域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规划实施占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较小。规划实施采煤过程中,地表沉陷会对规划区土地资源产生影响,预测最严重影响年份沉陷不稳定面积约220km2。针对矿区不同地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表土剥离、挖深垫浅、土地平整、土地翻耕、植树、道路修筑、开挖灌渠等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治理;针对受塌陷影响的地面建(构)筑物,根据地面塌陷程度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减缓这种不利影响,沉陷稳定后可恢复土地原有功能。2、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煤矿开采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对植被的影响。矿井的生产不可避免的将损毁、扰动原地形地貌和植被。建设期永久占地会破坏植被面积约292hm2;运行期采煤地表沉陷对乔木影响表现为倾斜,对低矮草灌影响不大;粉尘、扬尘、废气排放会对污染源附近区域植被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采取废气排放前治理、封闭车间、封闭运输车辆等防尘措施后废气、粉尘等对植被资源的影响较小。3、对动物资源的影响分析施工噪声、工业场地噪声、交通运输噪声、人员活动会对局部野生动物生境产生影响,使局部野生动物迁徙,但不会造成矿区野生动物种群的减少。4、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各项目建设永久和临时占地会挖损局地地貌植被,加速土壤水土流失,另外弃渣、弃土、弃石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采取植物(场地绿化、临时占地恢复植被)和工程(弃渣场拦渣、覆土复垦等)等水土保持措施后可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防治。采煤破坏地层结构是规划方案实施后加速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采取“及时充填裂缝、推平台阶、恢复植被”等措施可减轻采煤对土地破坏而造成的土壤侵蚀。5、对矿产资源的影响分析巨野矿区大规模煤炭开采会使区域煤炭资源储量降低,其影响性质是长久的、不可逆的;采取科学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伸煤炭资源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利用价值,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寻找备用资源,延长矿区生产服务年限。4.2地下水环境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巨野矿区东界嘉祥断层,落差>1000m,西升东降,区内寒武系及其下部变质岩系与区域外奥陶系灰岩相接触,为隔水界,形成阻水边界;西界聊考断层,落差>2000m,西降东升,区内石炭二叠系与区外新生界接触,形成弱补给边界;北界汶泗正断层,落差>2000m,北升南降,南界凫山断层,落差>1000m,北升南降,区内奥灰与区外上二叠统或上侏罗统地层在深部接触,为阻水边界。综上,矿区为三面阻水,一面弱补给的水文地质单元,且补汇条件差,上覆的第四系和新近系粘土是良好的隔水层,矿区内无奥灰露头,为一封闭型含水构造单元。矿区内具有饮用水供水价值的含水层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和下组煤下伏的奥陶系灰岩的裂隙岩溶含水层。隔水层主要有:(1)新近系下段馆陶组粘土类大厚度的隔水层,岩性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由上而下固结程度渐增,局部钙质粘土呈坚硬状态,为软硬塑性具备的粘土、砂质粘土隔水层,且分布广泛,厚度稳定,隔水层性能良好;(2)奥灰含水层上覆本溪组隔水层,岩性以隔水性能良好的铁铝质泥岩、粉砂岩为主。2、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项目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少,影响程度低,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后,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是轻微的、短期的。3、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运行期污废水全部资源化利用或者达标外排,对地下水环境不产生直接影响;煤矸石、煤泥、污水站污泥等均合理处置;生活垃圾送市政垃圾场卫生填埋;固体废弃物排放不会对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4、对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含水层的影响矿区内具有饮用水供水价值的含水层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和新近系上段)、奥灰水含水层。规划实施后,煤炭开采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对石炭-二叠系的煤系地层山西组、太原组层间弱含水层影响较大,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主要上升至石盒子群,但不会进入新近系下段破坏馆陶组隔水层,对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新近系上段明化镇组孔隙含水层影响不大。奥灰水虽然上覆本溪组隔水层,但由于本溪组隔水层厚度较小,埋藏深,其抵抗奥灰底鼓水压力远远不足,存在底板奥灰水突水威胁,规划实施可能影响奥灰水水资源。在采取底板加固、划定限采区等措施后,将降低奥灰水突水风险,不会对奥灰水产生明显影响。5、对地下水饮用水源井的影响矿区内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井取水层位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如前所述,规划实施不会破坏新近系下段馆陶组隔水层,第四系及新近系上段明化镇组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水资源量不会因煤炭开采而大量漏失;同时水源井周边留设足够保护煤柱,水源井结构不会受到破坏。因此规划实施不会对地下水饮用水井产生明显影响。4.3地表水环境建设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采取污水综合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防尘洒水;施工废水采取截水沟拦截、沉淀处理,除回用施工外,多余的达标废水用于场地洒水、绿化、农田灌溉,不排入地表水体,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根据预测分析运行期中巨野矿区尾水外排后对各个受纳水体影响较小,矿区尾水排放后,叠加安全余量,对应万福河、洙水河、赵新河等均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规划实施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表明,巨野矿区规划实施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可接受。4.4大气环境规划矿区内各矿井均采用自建热泵机房,采用水源热泵机组、空压机余热回收机组,热泵机房及压风机余热利用机房的热源取自矿井水余热、矿井回风余热及压风机余热,属于清洁供暖方式。矿区内不涉及燃煤锅炉房,不会产生有组织燃煤废气;无组织废气主要是各工业场地内煤炭贮、装、运输、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尘以及地面扬尘、矸石周转场扬尘等。对地面和井下尘源分别采取如下控制措施:①工业广场内煤炭加工运输系统各原煤转载点均设置喷雾洒水装置洒水抑尘;②原煤场设有喷雾洒水抑尘系统;③煤矸石山顶部设有高压水枪喷雾,防止产生扬尘;④煤炭汽车外运车辆加盖蓬布抑尘;⑤厂区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并利用绿化带隔离吸滞煤尘。因此,规划矿区采煤和洗选等生产环节采取封闭、洒水,运输环节采取封闭运输、修缮道路,矿区开发粉尘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不会改变现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4.5声环境铁路、公路运输设备噪声可改变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声环境功能,规划方案拟采取“避让为主、防治为辅”,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尽量减少受影响的人群数量,道路投入运行后采取及时修缮道路、维修设备、营造防护绿地、补偿等措施加以防治,可以有效避免声污染事件发生。沿线土地利用规划时应避免规划声环境敏感目标。各工业场地生产设备采取低噪、减震、隔声、吸声等措施,预测厂界噪声可达标排放,对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4.6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弃渣用于场地平整、修筑道路;运行期掘进矸石不出井,地面洗选煤矸石采用矿井井下充填采空区方式处置;生活垃圾运至市政垃圾场处置;矿井水处理站污泥主要为煤泥,可作为燃料和原煤一起外售;危险废物交由具危废处置资格的单位进行处置;预测矿区开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较小。4.7社会环境规划方案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利方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矿产资源有序开采、增加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区域经济收入,改善区域基础设施。不利影响是采煤形成地表移动变形对土地破坏、居民建筑破坏,减少居民收入,影响居民居住环境,并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采取采空区回填、土地复垦、破坏土地补偿、居民建筑搬迁的措施可减缓这种不利影响。4.8重要敏感目标1、郓城县城南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巨野矿区内有一处重要水源地(城南水库)主要位于郭屯煤矿矿区。该水库设计库容916万m³,调节库容793万立方米,水库年充库水量2450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6.3万立方米,年供水量2302万立方米,属于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规划方案实施对中城南水库的影响小。2、重要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对受塌陷影响的规划矿区内公路及时给予维护后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通。一般不需垫高,可在下沉稳定后维修恢复至原等级。对于地面乡村级公路,可以采取随沉随填,填后夯实的措施以保持原来的高度和强度。对乡村级公路的保护应结合塌陷区复垦规划进行。规划区开采沉陷涉及的乡镇城市规划区,以及新石铁路、东深线、日兰高速、济广高速、327国道、超高压输电线路、风电塔架等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要求保护等级为Ⅱ级以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留设保护煤柱保护后,规划实施对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工业设施影响小。3、其它敏感目标开采区在设计上考虑对工业场地、井筒巷道、井田边界、采空区等留设保护煤柱,特别对井田涉及的村庄、工矿企业留设保护煤柱。其他按《建筑物、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