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学习目标驾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状况。重点:1.新中国成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难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学新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前期打算(1)中国人民第一届全体会议①召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怀仁堂隆重开幕。②参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地区、少数民族、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与了会议。③内容A.大会一样确定采纳的国名;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重要文件。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的国家,实行领导的,以为基础的、团结各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封建主义和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的作用。D.大会选举了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2)中心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①召开:10月1日,中心人民政府实行第一次会议。②内容A.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B.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心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开国大典(1)时间: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实行了盛大的。(2)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真正成为国家的主子。②从根本上变更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过渡创建了前提条件。③中华民族起先以崭新的姿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学而致用:题1、有人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开国大典 B.1949年政协会议 C.北平和平解放 D.第一届全国人大题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驾驭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人民政权的巩固肃清: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斗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土地改革目的①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新中国必需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给国家带来的平安危害。②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的农夫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法律支撑: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果①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夫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②农夫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复原国民经济稳定物价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飞速上涨。②目的:为了制止制造的市场混乱。③过程:党和政府实行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和。④结果: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深化改革①目的: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②措施:政务院通过实行统一全国财政管理、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③成果:经过一系列努力,到年底,解放前遭到严峻破坏的得到全面复原。抗美援朝背景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马上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②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睬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越过“三八线”,直逼中韩边疆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扩大侵朝斗争,严峻威逼到中国国家平安。经过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到旁边,美国被迫同意进行谈判。③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上签字。结果: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斗争的成功。意义①斗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志愿军涌现出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学而致用:题3、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对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实行的是没收措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措施。这体现的是()A.人民民主专政B.团结民主党派C.敏捷进行经济建设D.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题4、美国某战史中记载:“中共一个引人注目的收获是从去年(指1950年)冬天的战斗成功中得到的,这些成功提高了毛泽东政权的威望,并为之赢得了军事强国的地位。”与这场战斗有关的历史事务是()A.三大战役的成功结束B.抗日斗争的成功C.抗美援朝斗争D.万隆会议外交上的空前成功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依据方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依据和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取消了在中国的特权。日内瓦会议召开:1954年4月,探讨朝鲜问题和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结果①朝鲜问题因美国的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②印度支那问题由于所作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的地位和身份参与探讨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主动作用。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与发展①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实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②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是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的准则。(2)内容:相互敬重、互不、互不干涉、同等互利、和平共处。4、万隆会议(1)召开: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实行。(2)性质: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3)成就: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开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急。影响①中国代表团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建了条件。②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学而致用:题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题6、从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继宣告独立。但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的其次天,中国外长才分新颖电三国外长,宣布承认三国独立。这表明(

)A.我国政府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C.中国主动开展各种多边外交活动D.我国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经济制度(1)过渡时期总路途①背景:1953年,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的变更而提出。②目的: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支配,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和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记着生产资料占肯定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3)“一五”支配:经过有支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支配提前完成,我国起先变更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实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原则和原则。大会确立的是根本政治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3)意义:他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在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学而致用:题7、《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中写道:“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务。……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干脆因素是()A.全国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一五”支配的实施 D.人民公社的建立题8、某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托付和授予,并把该宪法称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当是()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82年宪法 D.1999年宪法随堂训练1、1949年10月1日,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实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开国大典和阅兵。

当时媒体评论说“中国人民从今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A.祖国大陆已全部解放

B.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C.中国成为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D.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2、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现为(

)

(1)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3)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劳动阶级专

(4)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等制度A.(1)(2)(3)

B.(2)(3)(4)

C.(1)(3)(4)

D.(1)(2)(4)3、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了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实行的重大举措是(

)A.土地改革

B.“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C.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4、抗美援朝斗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假如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与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起先发挥确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5、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与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支配。这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了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复原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实行会议。面对困难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A.救济亚非 B.“另起炉灶”C.科教兴国 D.“求同存异”7、“一五”支配期间,我国实行粮食支配供应制度,各地依据国家粮食支配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复原发展

C.缓解了灾难造成的粮食短缺

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8、与《中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答案一、学而致用题1答案及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学问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记着其基本成功。“后一个”指幵国大典,它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A项正确。题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有遗留;国民党在大陆还有一些残余势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明的是人民当家作主,驾驭了国家的权力。题3答案及解析: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对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分别实行不同的处理措施,这是因为二者性质有不同之处,敏捷处理可以更好地团结力气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材料不符。题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依据材料时间“1950年”可知是抗美援朝斗争,C正确;A是在1949年,B是在1945年,D是在1955年,均解除。题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结合学问“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咅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咅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一般侨民对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同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则是指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依据题意可以知道题中的信息符合“另起炉灶”,故答案选B,解除ACD。题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前,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与苏联的关系属于苏联内政问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互不干涉内政是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重要内容,所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前中国政府并未表态,直到苏联承认三国独立后,中国政府才宣布承认三国独立,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不与任何国家结盟,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我国政府提出互不干涉内政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涉及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我国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体现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题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大改造的相识和理解。解答此题关键是时间“1956年”。结合所学,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全民全部制和集体全部制成为中国唯一的全部制形式,私有经济被歼灭。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题8答案及解析:答案:C二、随堂训练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易错之处在于不能正确相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祖国大陆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解放,解除A项;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新中国才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解除B项;1949年9月制定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C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还面临着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解除D项。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关键在于理解“人民民主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等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主义,符合题意。史实证明,“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对人民民主主义的错误理解,故③错误,解除。答案为D项。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