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 专题十八 区域地理-考点2 中国地理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 专题十八 区域地理-考点2 中国地理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 专题十八 区域地理-考点2 中国地理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 专题十八 区域地理-考点2 中国地理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 专题十八 区域地理-考点2 中国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八

区域地理考点2

中国地理2025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考点切片考向1

中国地理概况(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某时总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沿38°N垂直剖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海拔≥1

500

m的山地。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海拔≥1

500

m地形区为(

)BA.天山

B.祁连山

C.昆仑山

D.阴山【解析】

获取材料关键信息“沿38°N垂直剖面”。天山大概位于43°N附近,A错;祁连山大概位于39°N附近,B对;昆仑山大概位于36°N附近,C错;阴山大概位于42°N附近,D错。2.图示地区的气温垂直分布特点有利于(

)AA.空气对流

B.空气下沉

C.降低近地面风速

D.近地面快速增温【解析】

读图可知,垂直方向上气压降低,在气压由850

hPa降至

400

hPa

的空间范围内,下部大气总温度平流为正值,说明近地面大气增温,上部大气总温度平流为负值,说明上部大气降温,故下部大气温度更高,上部大气温度更低,有利于空气上升对流,A对,B错;由于空气作上升对流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增大,近地面风速会增大,近地面热量容易散失,不利于快速增温,C、D错。(2024吉林长春外国语练习)山谷风是一种局地环流,山西省山谷风现象较为普遍,以太原盆地北部最为典型。盆地北部狭窄部分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傍山,山地平均海拔1

000多米,山间距离平均不到15千米。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伏天走坡不走谷”的经验,下表为太原市某日平均风向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3—5题。时段1—11时11—13时13—18时18—20时20—22时22时至次日1时风向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西北风3.太原盆地北部山谷风发育典型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CA.北部地形闭塞,冬季风受阻

B.汾河流经,河流下切作用强C.盆地南北狭长,东西山地海拔高

D.地堑构造发育,呈南北走向【解析】

山谷风是由于山地不同海拔地区热力差异形成的,地势起伏大,容易形成山谷风。材料“盆地北部狭窄部分南北长约

25千米,东西傍山,山地平均海拔1

000多米”说明盆地南北狭长,东西山地海拔高,C正确;北部地形闭塞,冬季风受阻,与山谷风形成关联性不强,A错误;“汾河流经,河流下切作用强”和“地堑构造发育,呈南北走向”不能得出盆地北部相对高差大的结论,因此不能作为山谷风盛行的原因,B、D错误。4.该日,太原市形成谷风的时间为(

)BA.12时

B.13时

C.18时

D.20时【解析】

太原盆地北部峡谷为南北走向,东西山地海拔较高,从13时开始,风向由偏北风转变为偏南风,即由山风转为谷风;20时开始,风向由偏南风转变为偏北风,由谷风转为山风。B正确,A、C、D错误。5.山区老乡“伏天走坡不走谷”一般选择在(

)AA.山风盛行时

B.谷风盛行时

C.山风转谷风时

D.谷风转山风时【解析】

根据材料,“伏天走坡不走谷”说明山坡地带凉爽,山谷地区炎热,此时段为山风吹拂时间,山风盛行时,从山顶而下的冷气流性质冷而重,较为凉爽,A正确,B、C、D错误。(2025河南周口鹿邑期中)我国某湖泊与河流相通,下图为相通处附近两水文站水位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6—8题。6.一年中,该河流补给湖泊大约有(

)CA.3个月

B.4个月

C.8个月

D.9个月【解析】

由图可知,9—11月及2月(约4个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补给河流;其他月份(约8个月)河流补给湖泊。C正确,A、B、D错误。7.河湖相通处河湖之间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点是(

)C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位差越大,水流速度越快。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时间点③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最大,河湖之间水流速度最快,C正确,A、B、D错误。8.该湖泊最可能位于(

)A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渭河平原

D.松嫩平原【解析】

由图可知,该区域河、湖水位较高的季节主要为夏秋季,而且在7月左右水位低。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7、8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常出现“伏旱”天气,所以该湖泊最可能位于江汉平原地区,A正确;成都平原是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无“伏旱”天气,夏季降水集中,河、湖水位较高,B错误;渭河平原7、8月份为雨季,河、湖水位较高,C错误;松嫩平原7、8月份降水较多,河、湖水位较高,D错误。考向2

中国地理分区(2024四川成都西藏中学月考)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部分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其煤炭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属于资源诅咒高危区。如图为我国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资源诅咒高危区(

)B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C.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解析】

据图得知,资源诅咒高危区主要为贵州、内蒙古、山西。贵州、内蒙古、山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经济落后,产业以初级产业为主,故B正确。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不符合贵州特点,故A错误。贵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C错误。贵州没有边境贸易,故D错误。10.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DA.上海可从山西大量引进煤炭资源,带动山西经济更快发展B.青海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力求建立完整工业体系C.广东应将钢铁工业向贵州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D.山西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多元化发展【解析】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应完善产业结构,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之上综合发展多种产业,降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故D正确。上海的发展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便利的交通、雄厚的资金以及广阔的市场,而不是煤炭资源,且引进山西的资源可能会加重山西的资源诅咒程度,故A错误。青海为资源诅咒严重区,说明青海过分依赖资源,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因此青海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故B错误。贵州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所以贵州应减少对资源的依赖,不能承接钢铁工业转移,故C错误。11.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是(

)DA.压缩企业规模

B.关停小型煤矿C.调整产业布局

D.延长产业链条【解析】

由材料可知,鄂尔多斯地区属于资源诅咒高危区,重化工业需要延长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D正确;扩大企业规模可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压缩企业规模并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A错误;关停小型煤矿和调整产业布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问题,B、C错误。(2024四川内江六中月考)“吞口屋”为我国某地典型传统民居(下左图),墙体主要采用木材、夯土砖、石材等,屋顶材料为小青瓦及片状石材。整个建筑只在正立面开窗,且窗口较小,窗框多为木框。为提升居住舒适度,专家建议将“吞口屋”的窗户改造为“支撑窗+内平开玻璃窗”(下右图),外部的支撑窗用于控制窗户的保温隔热。据此完成12—13题。12.图示“吞口屋”传统民居最可能分布于(

)AA.湘西

B.陕北

C.皖南

D.辽东【解析】

湘西地处亚热带山区,雾气重,空气较潮湿,小窗口可以减少湿气进入;山区昼夜温差大,与材料“外部的支撑窗用于控制窗户的保温隔热”相吻合;山区木材、石材较多,便于取材,与材料“墙体主要采用木材、夯土砖、石材等,屋顶材料为小青瓦及片状石材”相符。A正确。陕北位于黄土高原,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当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与题意不符,B错误。皖南传统民居为徽派建筑,其突出特点为粉墙黛瓦、马头墙,与题意不符,C错误。辽东冬季气温低,墙体厚,为了冬季采光,南窗窗口一般比较大,与题意不符,D错误。13.按专家建议改造后,居住体验未明显改善的是(

)DA.保温降湿

B.昼夜温差C.通风透气

D.采光条件【解析】

由材料“外部的支撑窗用于控制窗户的保温隔热”可知,改造后,晚上放下支撑窗,保温作用增强,湿气难以进入室内,室内昼夜温差减小,白天用长木棍支撑,室内可以通风透气,但支撑窗的存在不利于阳光进入室内,所以采光条件未得到明显改善,D正确。(2024山西部分学校摸底)草谷比是农作物秸秆产量与农作物产量之比,不同农作物的平均草谷比差别较大。草谷比数值越小,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物转化效率越高。下表中数据为我国不同农区部分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草谷比。据此完成14—16题。农区主要地区①②③④华北农区京、津、冀、晋、内蒙古、鲁、豫1.341.730.933.99东北农区黑、吉、辽0.931.860.97—长江中下游农区沪、苏、浙、皖、赣、鄂、湘1.382.051.283.32西北农区陕、甘、宁、青、新1.231.52—3.67西南农区渝、川、贵、云、藏1.311.291.00—南方农区闽、粤、桂、琼1.381.321.06—注:港澳台资料暂缺。“—”表示此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很小。14.表中①②③④依次为(

)AA.小麦、玉米、水稻、棉花

B.玉米、小麦、棉花、水稻C.玉米、棉花、水稻、小麦

D.棉花、玉米、小麦、水稻【解析】

据表可知,作物③在西北农区种植面积很小,应为水稻;作物④主要分布在华北农区、西北农区和长江中下游农区,应为棉花。故A正确。15.下列地区中,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物转化效率最高的是(

)AA.春小麦主产区

B.冬小麦主产区

C.双季稻主产区

D.三季稻主产区【解析】

东北农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我国春小麦主产区,小麦草谷比为0.93;华北农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草谷比为1.34;长江中下游农区是我国双季稻主产区,水稻草谷比为1.28;南方农区是我国三季稻主产区,水稻草谷比为1.06。四个农区中东北农区春小麦主产区草谷比数值最小,说明春小麦主产区的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物转化效率最高,故选A。16.与东北农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农区整体草谷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CA.夏季白昼时间更长

B.机械化水平高

C.有机物积累时间短

D.生产规模更大【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农区纬度较东北农区低,气温较高,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农作物籽粒有机物积累少(干物质重量轻),导致该农区整体草谷比较高,C正确。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与草谷比关系较小,夏季长江中下游农区白昼时间较东北农区短,A、B、D错误。觉醒集训(2021浙江卷)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地区全国甲乙丙丁人口增幅(%)3.4-1.74.52.64.2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7.213.24.68.211.0第二产业39.134.438.941.837.9第三产业53.752.456.550.051.11.甲是(

)D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解析】

2.四大地区中(

)B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最高,以重型工业为主【解析】

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地区人口增幅较低,说明当地人口增长较慢,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四大地区中最低,最可能是因为经济不发达,对外地人口吸引力较小,因此丙地区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地区,对外地人口吸引力较中部地区大,可判断人口增幅最大的乙地区是东部地区,则丁地区是中部地区。A(×)高科技是东部地区(乙地区)发展的主导因素。B(√)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即乙、丁、甲、丙。D(×)乙、丙地区均是第三产业比重最高。(2021海南卷)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平山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据县志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如图为西柏坡区位图。据此完成3—4题。3.西柏坡所在区域(

)A.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B.位于黄土高原C.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

D.河流汛期在五六月C【解析】

A(×)太行山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敲黑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据图可知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应位于第三级阶梯。B(×)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以东,属华北平原。C(√)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D(×)根据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五六月为南方地区河流的汛期,七八月为华北地区河流的汛期。4.促使平山形成“北方的鱼米之乡”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AA.地形、河流

B.技术、降水C.土壤、植被

D.水文、习俗【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平山位于太行山东麓河流冲积扇上,因而可推测该地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滹沱河水源充足,当地适宜发展农耕,因而成为“北方的鱼米之乡”,A正确;“北方的鱼米之乡”的形成受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受技术、习俗等人文因素影响较小,B、D错误;当地的典型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形成“北方的鱼米之乡”作用较小,C错误。(2024北京六十六中期中)金秋十月,江西省上堡梯田(如图)喜迎丰收。高山茂密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形成地下水。地下水顺地势自流,在梯田处渗出,形成自流灌溉水系。上堡梯田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灌溉工程典范,2022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据此完成5—7题。5.上堡梯田中的土壤是(

)AA.人工改良的水稻土

B.有机质丰富的黑土

C.矿物质多的紫色土

D.透水性较强的红壤【解析】

梯田是人类对坡耕地改造的成果,江西上堡梯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梯田中的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工改良的水稻土,A正确;在我国,有机质丰富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B错误;矿物质多的紫色土多分布在四川盆地,C错误;红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自然生成的土壤,透水性较差,D错误。6.下列关于图中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AA.梯田的地块连续且集中

B.村落集中分布在山脚下C.坡度较陡且相对高度大

D.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山顶【解析】

从图中景观可知,梯田的地块连续且集中,便于进行农业生产,A正确;图中村落集中分布在山腰处,梯田主要分布在村落下方山脚处,B错误;梯田坡度较缓且相对高度小,坡度太大不适宜修建梯田,C错误;江西省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低缓的丘陵地区海拔不高,丘陵顶部典型植被与基带相同,D错误。7.上堡梯田的耕作方式能延续千年,其根本原因是(

)DA.筑坝打井,增加水源

B.开垦荒山,增加耕地C.培育良种,提升技术

D.自流灌溉,蓄水保土【解析】

农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明显,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往往会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山体植被覆盖率高,能够较好地蓄水保土,为梯田的可持续耕种提供支撑,D正确。(2021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8—9题。8.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AA.气温高

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解析】

A(√)温度升高时,饱和水汽压会上升,相对湿度会下降。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郊区的相对湿度始终高于城区,说明城区气温始终高于郊区。B(×)相对湿度减小时,蒸发(腾)才会增强,因果不能颠倒。C(×)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水汽会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量大说明空气相对湿度较大,而图示城区相对湿度较郊区小。D(×)城区土地主要用于建筑、交通等,绿地面积较郊区小。9.该城市可能是(

)B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解析】

具体分析见下图:规律总结锋面雨带的移动主要取决于夏季风和冬季风势力的此消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