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地理学科普与大众科普_第1页
大数据时代地理学科普与大众科普_第2页
大数据时代地理学科普与大众科普_第3页
大数据时代地理学科普与大众科普_第4页
大数据时代地理学科普与大众科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数据时代地理学科普与大众科普刘闯研究员lchuang@中国地理学会林超地理博物馆工作组组长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世界地理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学术期刊中心副主任2018年11月10日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会议天津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内容地理科普分类

为科研创新服务的地理大数据科普----地理大数据百校传播3.为提升全民素质服务的地理大数据科普

----数字化林超地理博物馆4.结论1.地理科普分类不同的群体对地理科普需求不同:地理学科研人员–地理最新成就科普男女老少-大众地理科普大中小学学生–地理教育科普地理科普品牌要件科普平台,科普产品科普方式,科普基地2.为科研创新服务的地理大数据科普大数据时代地理学创新遇到的最紧迫问题:地理数据共享问题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急切地希望最便利、及时得到最新、对口、高质量、实用的数据能否有这样一个平台、提供这样产品、采用期望的传播方式、作为稳定发展的地理学科学研究数据传播基地成为领域前沿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全球变化大数据全球变化大数据不仅在地理学科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文字描述转向数据描述从地图转向地理信息系统

地球观测卫星群、有人、无人航测地面观测站统计数据

大众观测实验室模拟数据野外采样前人发表的数据科学数据问题从产能角度看我国科学数据现状:【产能】目前全国来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年产数据集总量在20万-28万个之间估算的依据:(1)全国研发经费13015.6亿元(2014)中,公共财政资助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研经费2824.3亿元(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4)如果按照100万一个子课题产生一个数据集的话,年产生于科研院所、大学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集达28万个。(2)我国有5000余种学术期刊,年发论文量25.88万篇(2016)(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如果按照80%论文具有数据支撑得出的科学结论的话,每年科学论文关联的数据集也在20万个以上。此外,每年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关联的数据也在数千以上。其中,全球变化科学研究领域相关数据产能最少2-3万个/年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充分利用我国的数据规模优势,实现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高……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

DOI:10.3974ISSN2096-3645

CN10-1493/P

数据论文“这是中国科学数据共享新的里程碑!”(徐冠华,2017年6月)数据集出版总量(2014.06.25-2018.10.15)2014:2期36个2015:2期34个2016:9期190个2017:4期83个2018:5期109个总计出版量:22期452个数据集

2014年8月在肯尼亚内罗毕主持召开发展中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国际研讨会,通过了发展中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十条原则发展中国家数据共享原则(内罗毕数据共享原则):原则1:数据开放原则2:最终用户免费共享数据原则3:数据文档齐备原则4:数据开放时效性原则5:方便查询和访问原则6:数据之间可互操作原则7:数据可持续原则8:数据作者对科学的贡献应该得到承认

原则9:用户对数据有平等的分享权原则10:如果有正当理由,数据可有适当的时间限制2017年通过并发布:数据出版与共享指南14章75条实施指南: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数据投稿第三章

数据评审第四章

数据归档与保藏第五章

数据出版与更新第六章

数据联网第七章

数据共享服务第八章

数据标注与引文第九章

费用分担第十章

能力建设第十一章

年报、年会与外联第十二章

奖励与处罚第十三章

新问题研究第十四章

指南修改作者数据投稿(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论文)数据安全与原创评审数据查重评审数据质量评审数据信息评审中英文评审数据存储与保藏数据及数据论文DOI注册数据应用统计(访问、下载、引用)数据上网审图办批文数据出版规范流程和一系列数据出版标准规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确保数据:

产权可保护、安全可保障、质量可信赖、数据可查询、资源可再用、贡献可计量

数据同行专家评审是关键环节

滥竽充数:齐宣王命令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PretendtoplayYu

InQiDynasty(221-207B.C.),theKingnamedXuanenjoyedlisteningYu,preferred300Yustogether.AmannamedNanguopretendedtoplay,Xuanapprovedhimtojointheteamandpayhimmore.WhenXuandied,newkingnamedMinpreferredonebyone,Naguoescaped.数据共享政策数据共享政策:(1)“数据”以最便利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系统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用户免费浏览、免费下载;(2)最终用户使用“数据”需要按照引用格式在参考文献或适当的位置标注数据来源;(3)增值服务用户或以任何形式散发和传播(包括通过计算机服务器)“数据”的用户需要与《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辑部签署书面协议,获得许可;(4)摘取“数据”中的部分记录创作新数据的作者需要遵循10%引用原则,即从本数据集中摘取的数据记录少于新数据集总记录量的10%,同时需要对摘取的数据记录标注数据来源数据出版合作伙伴地理学报(中)地理学报(英)气象学报古地理学报山地学报(中)山地学报(英)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中国地理科学(英)地球物理学报湿地科学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学报热带地理气象与环境学报极地研究资源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大气科学地理研究湖泊科学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遗产与保护研究JournalofMeteorologicalResearch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AdvancesinPolarScience植物生态学报地理科学生态学报做好本职数据,实现全球联网:

ZHANGYili,LIBingyu,ZHENGDu.2014.DatasetsoftheBoundaryandAreaoftheTibetanPlateau(DBATP),GlobalChangeResearchDataPublishing&Repository,DOI:10.3974/geodb.2014.01.12.V1ZHANGYili,LIBingyu,ZHENGDu.2014.DatasetsoftheBoundaryandAreaoftheTibetanPlateauActaGeographicaSinica,2014,DOI:10.11821/dlxb2014S012ZhangYili,LiBingyuan,ZhengDu.AdiscussionontheboundaryandareaoftheTibetanPlateauinChina.GeographicalResearch,2002,21(1):1-9.DatasetDatapaperDiscoverySCIDCI序号数据集名称第一作者浏览次数名次1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付晶莹2054112中国公里网格GDP分布数据集黄耀欢1307123青藏高原范围与界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张镱锂1141034全球30m分辨率人造地表覆盖数据集(2010)陈军1111245中国5年间隔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集(1990-2010)徐新良1015256全球30m分辨率陆表水域数据集(2010)陈军1008667中国1km栅格月平均气温数据集荆文龙960978世界屋脊生态地理区区域界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刘闯865789中国农田熟制资源地理分布数据徐新良6942910中国东北森林遥感监测物候期分布数据于信芳693110热点数据集网络浏览次数排行榜(前10名)

2018年排行榜(2014.06.01-2018.05.31)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科学影响力评分及排行榜(2018)数据成果科学影响力评分及排行榜数据作者科学影响力评分及排行榜《青藏高原范围界线与面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

作者:张镱锂,李炳元,郑度出版方式:

实体数据出版: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DOI:10.3974/geodb.2014.01.12.v1

数据论文出版:地理学报2014(增刊)65-68.DOI:10.11821/dlxb2014S012.

《青藏高原范围界线与面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

张镱锂,李炳元,郑度

4年来总计被引用11次

(2014-1;2015-3;2016-1;2017-4;2018-2)

被引用的论文发表在:Cryosphere、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Nature、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Journalofglaciology、Ecosystemservices,《地理学报》、《资源科学》和《地理研究》。其中,除了2014年为自引外,其他10次均为他引,他引率为91%。数据作者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前10名)数据作者英文中文数据作者科学影响力排名付晶莹32.93756.522539.46001张镱锂30.12003.802233.92222黄耀欢26.41085.160231.57093江东19.78283.894223.67704李炳元15.06001.901116.96115郑度15.06001.901116.96116徐新良0.40507.40797.81297刘闯0.70005.75006.45008石瑞香0.25004.02504.27509刘洛

3.96293.962910中国地理学会大数据工作委员会廖小罕主任为《青藏高原范围界线与面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第一作者、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张镱锂研究员颁发2018年最具有科学影响力的数据成果证书(2018.08)然后在国内外宣传:

2015年应联合国联大主席邀请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就大数据时代发展中国家数据共享发表演讲Asweenterthebigdataera,datasharingindevelopingcountrieshasbecomeevenmorecritical.…IwouldliketosuggestU.N.continuetopaymoreattentiontoreducethedigitaldivide.ThePresidentoftheUnitedNationsGeneralAssembly'sInformalInteractiveConsultationsonWSIS+10,ECOSOCChamber,UnitedNationsHeadquarters,NewYork,2July2015联合国2016年互联网治理大会主会场担任嘉宾(墨西哥)发表“做好本职数据,实现全球联网”演讲联合国首次世界数据大会:2017年1月:全球变化数据出版系统被列为新型标准与最佳案例接下来就是获奖:在中国大数据博览会上被评为50个最佳案例之一、大数据标准化和治理实践贡献奖(2017年5月,贵阳)2018年大数据博览会优秀项目奖(入围项目)联合国2018年世界信息峰会奖(电子科学组冠军奖)2018年月7月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获得“第八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创新项目”荣誉国际合作组织保障:

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

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WDS/ICSU)

国际地球观测组织

(GEO)

科瑞维安科学网数据检索系统(DCI)

中国地球观测组织数据出版分中心(ChinaGEO)

中国地理学会大数据工作委员会(GSC-BigData)

有平台,有产品,有组织保障

地理大数据百校传播活动于2017年6月启动,计划到2025年在国内外传播活动达100场其中:2017年开展了9场,北京、宁夏、青海、山东、马达加斯加、国际培训2018年已经开展了9场,北京、广州、浙江、上海、贵州、尼泊尔等。3.为提升全民素质服务的地理大数据科普老少皆宜有科学有历史

有文化

有艺术

有深度

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是以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林超教授名字命名的综合性、公益性、数字化的世界地理博物馆;她是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和中国地理学会(GSC)联合的长期科技合作计划;她的宗旨是以博物馆馆藏品为基础,通过科学、艺术、历史、文化、收藏等领域的综合研究,向全社会传播地理学知识、传承地理学思想、弘扬地理学家精神。

2011年10月30日,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地理学会(GSC)在北京就”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建设共同签署了

“合作共识书”。刘燕华理事长宣布林超地理博物馆建设启动。IGU主席:信息社会一个开放型、数字化、地理学知识和数据共享环境建设新的里程碑。郑度:学习地理学知识、弘扬地理学精神、享受地理学乐趣的新平台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题写馆名葛全胜、刘燕华、陆大道、吴良镛、张境湖、孙鸿烈、胡启恒、郭传杰等分别为博物馆题写展厅厅名葛全胜题字刘燕华题字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