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积累与运用专题05辨析修辞手法(共31张)+试卷(含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专题05辨析修辞手法
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目录
例题精讲
1
考情分析
2
备考指南
3
知识点
4
方法技巧
5
例题精讲
01
1.(2020年福建中职学考真题)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总不敢马上拆看家信,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反复)
B.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对偶)
C.天生的聪明,优良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排比)
D.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道的对面。(对比)
D
解析:D项“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道的对面"将“邮筒”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情感,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判断错误。
2.(2019年福建中职学考真题)对下列各向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拟人)
B.我记忆中故乡的云海落日就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的心。(夸张)
C.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设问)
D.我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排比)
D
解析:A项是通感。花香本是嗅觉,用听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描绘花香,突出表现了花香的淡、隐隐约约、似有还无的特点,形象生动。B项是比喻,将“故乡的云海落日”比作“一颗少女的心"。C项是反问,“难道”一词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D项有四个连续且结构相同的成分,是排比,判断正确。
考情分析
02
通过分析近两年的学考真题,不难发现,学业水平考试中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具有相对稳定性,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欣赏评价能力。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要求选择“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或“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所给的四个选项中的句子基本为《考试大纲》中列示的重点篇目中的句子。常考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能够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考试当中除了在试卷Ⅰ的基础知识部分对修辞手法相关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之外,还会蕴含在一些主观题的考查当中。在现代文阅读部分也会考查学生赏析选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艺术的能力,在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实践部分也会要求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试卷Ⅱ中的文体写作部分若能恰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也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提升作文的档次。因此修辞手法都分在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复习时要予以重视。
备考指南
03
(1)重视课本。要将《考试大纲》中列示的重点篇目作为复习的重点,对课本中运用一定修辞手法的句子要反复阅读体会,理解其所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学习修辞手法相关知识,不仅要会辨识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还要明确各种修辞手法对应的作用,赏析在具体语境当中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更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进行表达。学习修辞的作用是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因此考生复习时,不能只局限于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手法,还应准确理解修辞手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注意体会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在写作中熟练运用,使作文更有文采。
知识点
04
1.比喻
(1)特点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2)种类
明喻:甲像乙。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暗喻:甲是乙。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岗。
借喻:甲代乙。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常见修辞手法
2.比拟
(1)特点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种类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作用: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产生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常见修辞手法
3.夸张
(1)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2)种类
扩大夸张。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缩小夸张。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常见修辞手法
4.排比
(1)特点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
(2)种类
成分排比。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句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常见修辞手法
5.反复
(1)特点
有意重复地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2)种类
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如: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如: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常见修辞手法
6.对比
(1)特点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作用
能把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常见修辞手法
7.对偶
(1)特点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2)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近、补、衬的对偶形式。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常见修辞手法
8.引用
(1)特点
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
(2)种类
明引:注明原文的出处。如: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疫情之中,正是千万个伟大的中国人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希望。
暗引:不说明引文出处。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困境中也不要放弃啊。
(3)作用: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常见修辞手法
9.设问
(1)特点
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突出主要论点。如:
竺可桢走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来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2)作用
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常见修辞手法
10.反问
(1)特点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
(2)形式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常见修辞手法
1.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1)借喻的本质是“喻”,隐含可比的对象(即本体)。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没有可比对象。
(2)借喻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补进。
(3)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4)在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xx像xx”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
辨识修辞手法
2.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1)意义上,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在“拟”,即“比作、当作”,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形式上,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
(3)比喻重点在“喻”,喻体必须出现。
比拟重点在“拟”,拟体一般不出现。
辨识修辞手法
3.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1)排比必须由三个/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
(2)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
对偶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
(3)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
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
(4)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
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辨识修辞手法
4.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1)数量上:排比由三个/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构成的,
反复只需两个/两个以上的反复部分即可构成。
(2)文字上:排比各语句之间有时只有个别字相同,
反复须是语句中所有的字都相同。
(3)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
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辨识修辞手法
5.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1)设问句有回答,提醒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醒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
(2)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有时可用叹号。
辨识修辞手法
方法技巧
05
1.从易到难,排除为主
学业水平考试中要求我们选择“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本知识和修辞手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选项中自己比较熟悉的句子入手进行判断,对能够确定正误的选项做出相应的标记,要善于使用排除法答题。
2.重视关键词,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某些句子中出现的关键词会提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句常出现表示比喻的词“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反问句中常有“难道……吗"怎么……呢”“难道……不是吗"等标志性词语。
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形容或类比的不是比喻,特别是同类事物的形容,不可判断为比喻。如:(鲁迅和内山老板)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天真。
(2)摹形不是比喻。如:他……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相仿不是比喻。如: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的影写一样。
(4)猜测不是比喻。如: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
(5)比较不是比喻。如:(闰土的)眼圈也像父亲一样红肿着。
(6)举例不是比喻。如: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7)想象不是比喻。如:(醒了的波浪)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
(8)幻觉不是比喻。如: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9)有些夸张、拟人句不是比喻。如: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感谢观看
专题05辨析修辞手法
例题精讲
1.(2020年福建中职学考真题)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总不敢马上拆看家信,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反复)
B.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对偶)
C.天生的聪明,优良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排比)
D.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道的对面。(对比)
D【解析】D项“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道的对面”将“邮筒"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情感,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判断错误。
2.(2019年福建中职学考真题)对下列各向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拟人)
B.我记忆中故乡的云海落日就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的心。(夸张)
C.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设问)
D.我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排比)
D【解析】A项是通感。花香本是嗅觉,用听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描绘花香,突出表现了花香的淡、隐隐约约、似有还无的特点,形象生动。B项是比喻,将“故乡的云海落日"比作“一颗少女的心”。C项是反问,“难道"一词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D项有四个连续且结构相同的成分,是排比,判断正确。
专项训练
1.下列四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②风卷雪花在门外,风打着门来门自开:我盼爹爹快回家,一脚踏进门里来,一脚踏进门里来。
③这种理解对不对呢?对,又不尽对。
④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用它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
A.引用排比反问排比B.反问反复设问夸张
C.引用反复设问排比D.反问排比反问夸张
C【解析】句①中引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古诗,是引用;句②中出现两次“一脚踏进门里来”,是反复;句③中有问有答,是设问;句④中三个以上相同句式,是排比。
2.下列四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②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梨树被银丝般的细雨淋醒了。
③假如我们先他们(父母)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④芦苇,一片片,一簇簇,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A.排比拟人夸张比喻B.夸张比喻比喻排比
C.排比比喻夸张排比D.反复拟人比喻比喻
A【解析】句①三个句式相同,是排比;句②中“沉睡"把梨树拟人化,是拟人;句③中“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以及“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两句属于非常夸张的写法,是夸张;句④中“犹如”一词把芦苇比作轻云,是比喻。
3.下列四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②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
③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④放开喉咙唱山歌,山歌如同牛毛多。
A.对比比喻反问夸张B.拟人对比设问比喻
C.对比比喻设问夸张D.拟人对偶反问比喻
A【解析】句①中“四年"和“一个月”是时间上的对比,是对比;句②中“如同"把密友比作古陶,是比喻;句③反问句,是反问;句④中“如同”一词修饰山歌犹如牛毛一样多,是夸张。
4.下列四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云水间,满眼翻飞的挽幛;风雪中,满耳坚定的誓言。
②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③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④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A.对偶反问拟人比喻B.对比设问比喻借代
C.对偶设问比喻比喻D.对比反问拟人借代
A【解析】句①中“云水间"对“风雪中”,对偶;句②是反问;句③中“欢笑"、“推着挤着”把藤萝拟人化,是拟人;句④中把“奋斗"比作“杠杆”、“阶梯”,是比喻。
5.下列四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
②它是一部心血凝成的作品,字字都能滴得出血和泪。
③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④她胸怀宛如大海,可以波涛大作,可以平静如镜……
A.设问拟人对比比喻B.拟人拟人反复对比
C.拟人夸张排比比喻D.反问夸张拟人对比
D【解析】句①是反问句,是反问;句②中“滴得出血和泪”属于夸张;句③中几个动词把猴拟人化,是拟人;句④中把“波涛大作"与“平静如镜”形成鲜明对比,是对比。
6.下列四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
②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亲情,也有离别;有成功,也有失落。
③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④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
A.对比反复比喻夸张B.对偶排比通感夸张
C.对比排比通感比喻D.对偶反复比喻反复
B【解析】句①在句式上对偶;句②中三个句式相同,是排比;句③中视觉转听觉,是通感;句④中“垂着一尺长的涎水"属于夸张。
7.下列四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种子如果害怕埋没,它会长出新芽么?雏鹰如果害怕折翅,它能够展翅高飞吗?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那翠绿的叶子,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④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A.反问拟人反复比拟B.设问反复排比比喻
C.反问比喻排比比拟D.设问通感反复比喻
C【解析】句①中两个反问句,是反问;句②中两个“如”把大弦比作急雨,小弦比作私语,是比喻;句③中“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是相同句式,是排比;句④中“唱着欢乐的歌”把浪花比拟作人,是比拟。
8.下列四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②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④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A.设问对偶反复排比B.反问对偶排比反复
C.反问对比反复反复D.设问对比排比排比
A【解析】句①中有问有答,是设问;句②中句式对偶;句③中“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反复出现,是反复;句④中几个句子句式相同,是排比。
9.对下段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A.引用对比比喻反复借代B.引用对偶借代排比夸张
C.引用对偶比喻排比拟人D.引用对比比喻反复拟物
C【解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引用,同时在句式上对偶,“江水绿如蓝"是比喻,三个“这是”句式相同是排比,“拥抱春天"是拟人的写法,所以应该选C。
10.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是我家中的阎王。(夸张)
B.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反复)
C.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比喻)
D.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对比)
A【解析】A项应该是比喻。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因为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列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
B.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C.手榴弹伙伴,敌人见了你就完蛋。
D.云还没有铺满天,地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变成了黑夜似的。
D【解析】拟人是赋予事物拟人化的特点,D项未体现。
12.“这种饲养小姑娘的制度”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拟物D.借代
C【解析】“饲养"原用于动物,现在用来写人了,把人当做物来写,所以是拟物。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使用比喻义的一项是()。
A.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要严密。
C.但是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D.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B【解析】A项中“糟粕”是指造酒剩下的渣滓,常用以比喻粗恶食物或事物的粗劣无用者。将书中无用的、没有价值的部分比作糟粕,本体是书中无用的、没有价值的部分,喻体是“糟粕"。不选。B项句中那时的中国社会禁锢和“罐头”并无相似之处,该句仅仅表达比较程度,表明当时的社会禁锢比罐头还严密,“罐头"并不是喻体。故选B。C项将“民族关系紧张带来的冲击”比作“风浪”,本体是“民族关系紧张带来的冲击”,喻体是“风浪"。不选。D项将“山海关”比作“咽喉”,表明山海关的关键地理位置,本体是“山海关”,喻体是“咽喉"。不选。
14.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层层的叶子之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B.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布,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C.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D.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B【解析】ACD项都是比喻修辞,B项是借喻,“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代指”又臭又长的文章"。
15.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解析】ABD都是通感的修辞手法,C是比喻的修辞。
1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七-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倒-数 |西师大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西师大版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苏教版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分数混合运算|北师大版
- 融资担保培训协议书(2篇)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加与减(含答案)
- 2024年血压调节用品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两人共同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股份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合伙人退出与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协议
- 2025年02月贵州省司法厅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1月福建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片区管理员招考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关务实务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 五下音乐《美丽的家乡(简谱、五线谱)》课件
- 2024年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完整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下词语表
- 高频电子线路完整章节课件(胡宴如)
- 酒店热水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