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改版后)

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整理与复习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数学好玩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总复习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课题:折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

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

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材P2情境图,提出问题。

这我圻小

M'"I"4年生.;,

/二|

1、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

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o

列式表示为:

1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

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

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

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1,11,12

2,4.4।4・1

,■支庆习分学

切分颤……’鬣4

三、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儿?

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

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I,IJ卜J]

I1=()1=()

2444()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幺4小,特字*彳•4的

中*化改分*:为冏的分

.后k.<1"和幼4/,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

分数。

五、练一练

3,552

418了一了

六、作业:

课本P3、4页“练一练”第3、第5题。

七、板书设计:

折纸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

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减。

第二课时

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练一练1、2、3、4、5、6、7、8

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

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

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

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

I.京一境.

丁「r-«tm-

1+1-L)+L)-L)

19()()()

2.航是这样计明■+*:%卜也腓:鼬的加网与R伴交

利用画图法来将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统一分数单位。再次

强调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再根据分数的性质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与上题类似。

5.森林医生.

分别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再计算出正确结果。

6.解方程.

1,5-—7137

—,TJC-T-r———r-r———

26105812

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

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7制脖的和死人我9膈就骷全於通的;鹏短,

骷刑以朝;』㈱上修学陋,樽脑茶

把全月总数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8.—一侪,违一迩,卜列―式结果分别—哪个改最接近?W-W.

1_11.11,1

T-79104s

估算结果,在计算本题时由于对此部分内容还不太熟悉,建议通

过计算来选出正确答案。

板书设计:

折纸

出示板书学生

情境图讲解练习

第三课时

课题:星期日的安排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0+15-2826-4+2145-(18+7)

小结: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

顺序相同。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

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

2、出示课件(“星期日安排”情境图)

航楸笑分现啾了柳另、竹出耻的活动安机

后星期暗敬:林女脓娜话献腆

去少年官力夕、拈,力去少午宫

占另生占妞

总奴儿22点裁儿2

分之几77分之儿76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1)全班男生中有2/7的同学户外活动,3/7的同学参加少

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

分之几?

(2)全班女生中有3/8的同学户外活动,1/6的同学参加少年

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女同学的几分

之几?

3、引导参与,探究怎样解决问题。

师:要计算留在家中的男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怎样列

式?

4、全班交流。围绕把男生总数看成单位“1”明确算式的算理。

5、同理计算完成女生部分的问题。

%知」道把全班

女生右成一个整体,十

为分成24的,户外活

动的占9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师归纳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时将所有的分数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

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三、讨论

淘气和笑笑计算4/9+1/4+5/9时用了不同的方法,你能看懂吗?

U5

TV<

+

婆7

20

锭+4吃

254I

_先

/

尽管他们用的方法不同,但是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整数加

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作业

课本P6页练一练第2第5题。

五、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

1-2/7-3/71-C2/7+3/7)

1-3/8-1/61-(3/8+1/6)

第四课时

课题:练习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练一练1、2、3、4

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

i.而图列式计翦

1

甲,乙两限令0条公曲改做的部分

占这条公踮的几分2几?

甲队伍r;'SM”;

IU

将整条公路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一个人一人中大约有T的忆间学习和工忆卷的时缸用餐,3"的时但修加

义娱成体中活动,利卜,的时间睡觉.每天的睡眠时IH.约占•天时川.的几分

之几?

将一天的时间看成单位“1,读懂题意并正确列出算式。在计算

过程中首先要看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首先通分统一分数

单位。

3.算一算.与同件交询你的计算方法.

65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进行计算。

4.笑笑门经住夬山11,用20分走完r全程的1.乂

用了25分走f仝品的,半,一后用5分登上

顶。请你无腾图去加笑笑和爸爸登I」的过程,

松夬田问胤

(I:他门前45分共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⑵最后5分店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将全程看成单位“1”首先要算出走完全程要多长时间。然后再

算前4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最后计算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

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

出示板书学生

练习题讲解练习

第五课时

课题: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读出下面各小数。

0.30.250.141.344.060.08

2.求出下面各题的商

34-4154-4554-109・10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

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

小数,或者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授课程

1.出示情境图,引出本课内容

(1)主要是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

(2)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要统一数的表现形式。

1.比一比“小数王国”里的0.06与“分数王国”里的1/20那个

数大?

a.画图来比较

0.06表示为在含有100个方格的图形中,它占据6个格。

上表示为在含有100格方格的图形中,它占据5个格。

20

此时比较的结果显而易见了。

0.06>—

20

b.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1

14-20=0.05

将分数,化成小数,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

20

给出正确的结果,进而对两个小数再进行比较。

因为0.06>0,05,

所以0.06>白.

乙U

C.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6=荒,如高

将小数0.06转化为分数,依然利用上学期学过的小数转化为分

数的转化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进而对两个分数在进行比较。如果

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统一,首先要进行通分,

统一分数单位,在继续进行比较。

因为JL>.

J100100

所以0.06>自

3、“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

译”吗?

&QOOJfflUU

L-J-L_L..L_I_LL」-L土工

(•VTTTTTVT')0・05040.159.20.25030.350.40M50.5

将分数王国中的分数翻译成小数。将小数王国的小数翻译成

分数。

4、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

T=O。24=01.8=。

对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是我们上学期的内容。要引导学生

回忆出转化的方法。

根需分数与除法的根据小欣的用

关系,可以把分装义.1•以把小

化成小政,教化成分?t.

三、练一练

比较、血华组数的K小,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iC0-1i^jC009166。:

师:在比较分数与小数时,要先统一他们的表现形式。将分数转

化为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只有表现形式统一了,才有可能比

较大小。

四、作业

课本P8页“练一练”第2第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王国”和“分数王国”

34-4154-455+1094-10

=3/4=15/45=5/10=9/10

=0.75=0.333=0.2=0.9

第六课时

课题:练习课(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练一练2、3、4、5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

2,在(_)用域上适斗的分散或小数、

U□□□□U□□□O

II।IY।।।।*

।।।।।i»umiiiiHU,」।ii।।,」।」

把小数与分数之间进行互化。

3.迷电

££17

25710010

首先要利用通分的方法来统一分数单位,只有分母统一了才能进

行比较。

4.4林医生.

独立思考找出以上3题中的错误,再计算出正确的结果。(3生

分别回答)

5.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I啜友示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我打用工的目

顺44•欢马用子.

我们班:的同班

刖出K#3个月后

ft0.15f-J065kg华喜代理义味.&:蠹

生活中处处都有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信息的,只要我们用心来观

察就可以了。

板书设计:

小数王国和分数王国

出示板书学生

练习题讲解练习

第七课时

课题:练习课(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9To页练一练1、2、3、4、5、6、7、8、9、10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

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3、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

I.一是如何计算的?而ri,算-算.

।111_1]_1

5+103412

2,15,57,I

V+7I+i2io+7

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首先要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

2.卜,而足某班塞住侦检密兄统计

谈:本书读2本书读3本书京4本书及以上

的人数的人故的人人的人数

与全班人数112

的La2rl102I

<1:似2本书和3本书的人数之和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访你再提出两个数学国也,井公试解答.

师:将全班人数的和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在提数学问题时,由于个人情况的不同,及时对学生提出的

数学问题给与补充。

3.连TJ.

0.750.050.90.410.080.6

1

931341

U)4252051UU

题目中出现了分数和小数,需要将小数化成分数或者将分数化成

小数。

4.在尺子上标出卜而各数大业的位置.

~~^72!0.30.081.62.4

【IT」[]!]「I|-IJ1[]I[III「I丁

012

将分数化成小数,再在尺子上标出各个数的大概位置。此题也是

一个分数与小数互化的问题。

5.尊一窑,并引伴说一说你是怎么跺的、

5.1,2171I411,27

623124356215一7

分数的加减运算,首先要观察参与运算的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统

一,如果不统一,要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接着进行分数加减

运算。

6.保用猜出被拦(L的数字可桀e什么比做正比0.4小

阳?与同伴交流.

此题先要将-3/5化成小数,进而确定答案。将0.4化成分数,进

而确定答案。

7.森林医生.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M理.

51,14

x-y-Yx+--y3X-JC=0.9

2,323

-+^=74y-2>=l.2)-7=7

师: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相同,其中涉及到分数加减的运算,

首先呀考虑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

数单位。

9.水的循环在白然界中发挥看正要r用。某林区降

水总总的(会粒蒸发,返同上气,其余的水拔

正林吸收或渗透到地下.渗透到比下的水比蒸发

掉的水少.少的部分勺降水总量的

(1)被余林吸收的和渗透到地卜的水址之和井占降水总景的几分之几?

(2)渗透到地卜的水量占降水总量的几分之几?

首先要分析题意,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而进行计算。

此?先算•算,再例•想,你发ar什么爆律?入用计算,你等直接解日

一:一5的结果吗。

1」1_1_1112

711~5TI

首先用计算的方法来得出结果,然后观察结果的规律,进而总结

出类似题目的规律。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出示板书学生

练习题讲解练习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

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

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

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

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2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3面第5、第6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

棱长度都相等。

第二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

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

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

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思考后师指名回答问题。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

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做P12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

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做P12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

表格。

做P12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

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

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

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pl3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

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本课基础训练第二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第三课时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

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

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

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

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

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

剪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p7基础园地第2题、拓展空间第1题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

第四课时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

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

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正方体展开成6

个面和把6个面折叠成正方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课本15页第1题。

教师把正方体盒子6个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3、

4、5、6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

2、学生做课本15页第2题。

让学生把长方体盒子的6个面展开标上数字,然后找出每个数字

所对应的面上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教材pl5第3题。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

2

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

第五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

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

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验证和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

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

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

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

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思考并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

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讲解板书: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X宽+长X高+高X宽)X

2=长方体的表面积

即: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高X宽)X2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

表面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列式:(7X5+7X3+5X3)X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引导板书: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X边长又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7面第2第3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高X宽)X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义边长X6

第六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

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

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

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义高+高义宽)X2;正方体的表

面积=边长又边长X6

二、课堂练习:

做P17第1题,求出下列图形的表面积。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运用

公式是否正确,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指导。

做本课基础训练第2题,本题目计算量比较大,防止学生出现计

算错误。

做本课基础训练第3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电视机布罩只有5

个面。

做教材P17第4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5个面,学生要密切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

做教材P17第5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室内墙面积。

做教材P17第6题,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进行必要

的指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本课基础训练第8面拓展空间第1、第2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义宽+长X高+高义宽)X2

S=(10X4+10X8+8X4)X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义边长又6

S=7X7X6

第七课时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

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

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

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

积。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导露在外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

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高X宽)X2;正方体的表

面积=边长义边长X6)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pl8插图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

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

的面积是50义50义3=75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P18插图2,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

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

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

面积是50X50X9)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相互讨论交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教材pl9第4题。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上出于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第八课时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

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

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

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

积。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复习、探讨露在外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教师提醒学生要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全面。

二、课堂练习: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发给多个小正方体模型。

学生按照课本习题中的摆放方式摆放好,并完成课本上的列表。

学生做教材P19第(3)题,让学生观察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

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本课基础训练p9第2题。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士出于

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第九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

力。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

外面的面积。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

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二以及配套教材训练相关习

题。

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

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教师提问板书、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义宽+长X高+高义宽)X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X边长X6

二、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教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

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2题,教师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铁盒有5个面。

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工具箱

有几个面?

学生做第4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动手堆放一下?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本课基础训练拓展空间第1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二

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正方体铁盒有五个面,6X6X5

第十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

力。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

在外面的面积。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

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及配套教材训练相关习题。

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

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师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高义宽)X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义边长又6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

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2、学生做第6题,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墙壁,注意除去门窗和

黑板的面积。

3、学生做第7题,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进行集中订

对答案。

4、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用正方体按照课本上的符合,找一找

相对的面。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归纳、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本课基础训练拓展空间T2

板书设计:

练习二

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三、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

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p22问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①老师提出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又怎样获

得最后的计算结果。

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各自有效的方法。

③集中汇报

(1)不用列式,直接用画图来表示:

(2)教师引导用加法与乘法计算,并板书教材P22计算方法(如

下图)

三、回顾小结,形成认识。

①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提取下面的等式:

l/5X3=l/5+l/5+l/5=(1+1+1)/5=3/5

②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关于分数和整数相乘的

计算方法吗?

③学生讨论回答:

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四、基础训练,理解算理。

(一)涂一涂,写一写。

2个3的和是多少?

7

(2)填一填

4X3-()4)-()

(3)交流汇报,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①计算的结果能约分要约分;

②如果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五、达标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2x23X-—X2iox2_

1191615

2xi7X—4x212XA

4101314

(2)完成课本26页1、2、3、4、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一)

出示板书学生

情境图讲解练习

分数乘法(二)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

重点难点: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1、出示教材p25图片(如下)

师问:你们知道奇思有几块饼干吗?(生交流,讨论)

生:不知道整数乘以分数如何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二)”

二、设问解疑

1、奇思说:我的饼干个数是小红的!,小红有6块饼干,你知

2

道我的饼干有几块吗?

对照教材P25图示(如下)分析讲解

单除吃r块,」

6块讲干的

块.相当于6个

X

1I_J(jf-y

6,了=_-I=,(块)

法一:把6块饼干当成一个整体,6块饼干的L是3块饼干。

2

法二:把每块饼干都分成两个,,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

22

6个L也就是3块。

2

引导完成下列算式:

6x1=^211=3

22

2、如果淘气的饼干数是小红的工呢?淘气有几块饼干?(学生

3

独立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汇报)

6x1=()¥)=□(个)

3()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说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吗?

生: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叔叔说:我今年36岁,小兰说:我的年龄是叔叔的1/4小强

说:我的年龄是叔叔的1/60小兰今年几岁?小强今年几岁?并说说

你列式的理由。

36义,=也5=9(岁)

44

36X1=—=6(岁)

66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计算。

2、一个书包的原价是30元,打九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元?

师: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2。

10

Q

生:30X—=*9=27(元)

10

3、计算下列各题。

32

5X--X6100X±

795

4

—X421X-—X4

12711

四、小结:

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五、作业:

教材p26第3、第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出示板书学生

情境图讲解练习

分数乘法(三)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

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

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p28(分数乘法三)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方法,并能熟练

地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引导观察教材p28插图(如下)

也读,想-想,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

'我国古代著名哲学

蓍作G庄子・天下》中

有这样一段话:••尺

之幅,日取良华.万世

:的;口:

不竭・•.徐忠晶说;

尺长的木棍.每天搬•

也永远也融不完!■的;仃~1~~~T

看图思考:

l/4Xl/2=?

2、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验证3/4X1/4=3/16(验证过程如下

图)

竖春对折2次涂出它呜横卷对折2次

引导数出最后分成的总分数和两次重合部分份数。

3、引导板书:

3*1_3x1_3

444x416

4、试归纳小结: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完成p28折一折、算一算

折一折,算一算,晚一说。

I23*5—7x*—1

435684

(1)三生板演,全班练习。

(2)师:订正讲解。

(3)引导归纳小结:

两个分数相乘分子成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2、全班思考p29试一试T1

一试

立一个数与分数相乘.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要求说出判断方法)

(2)引导归纳:

A当一个数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就小于被乘数。

B当一个数乘以一个等于1的数所得的积就等于被乘数。

C当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就大于被乘数。

4、一生板演全班练习教材p29练一练第一题。

三、作业:

本课基础训练第3题(1)(2)(3),拓展空间第1题。

四、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的积作分子,用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A当一个数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就小于被乘数。

B当一个数乘以一个等于1的数所得的积就等于被乘数。

C当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就大于被乘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以整数,分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