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堂习题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1页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堂习题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2页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堂习题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3页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堂习题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4页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堂习题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预习案·自主学习训练案·效果评价一、科技名著预习案·自主学习作者著作内容地位李时珍

.

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总结了我国古代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

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一部重要的

.巨著

《本草纲目》药物学农业生产农业科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1)目的:防御北方

南扰。

(2)端点:东起

、西至

(3)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

宋应星

_

对我国古代的

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被誉为

.

.

《天工开物》农业和手工业“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蒙古族鸭绿江边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2.北京城(1)修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的营建。(2)构成: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即紫禁城,今称故宫。

(3)特点:布局均衡,完整和谐。三、明清的思想家1.王守仁:认为

是万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宫城心2.黄宗羲:反对

,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做官应该“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3.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作区分,认为改朝换代是亡国,

是亡天下。

4.王夫之:是

思想家,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

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沉沦朴素唯物主义四、小说和戏曲1.小说:四大名著时间书名作者元末明初《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水浒传》

明朝中期《西游记》

清朝中期《红楼梦》曹雪芹施耐庵吴承恩2.昆曲(1)兴起:原是流行于

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2)发展:明朝

末年,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

(3)顶峰:清朝前期发展到鼎盛,洪昇的

、孔尚任的

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京剧(1)背景: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徽商组织徽剧戏班到京献艺。苏州万历《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2)形成: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

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

,后来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道光“皮黄戏”1.(2024河南)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训练案·效果评价D2.下列著作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A3.下表为某书的部分目录及内容展示,据此推测该书是()B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第五卷水部……第十二卷草部……第三十四卷木部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4.(2024云南)我国古代有一项宏伟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它最初的定位与作用是以军事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这项工程是()A.都江堰 B.大运河C.明长城 D.北京城C5.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小说共同点的介绍,错误的是()A.都成书于元末明初B.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C.都结构严整,情节曲折D.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A6.(2024安徽)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这说明当时()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市民文化广受欢迎C.封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7.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后来,徽调吸收汉调,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以及其他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这表明京剧()A.贴近生活

B.形式多样C.题材广泛

D.博采众长D8.(2024四川广安期末)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而是巧妙地控制、调节了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材料中的“工程”是指()A.大运河

B.都江堰C.北京城

D.明长城D9.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专制的削弱B.商品经济的发展C.君主专制的加强D.闭关政策的推行B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技著作是传承科技的媒介。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本草纲目》书影《农政全书》书影《天工开物》书影材料二

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在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幅图中任选一部科技著作,写出其作者并简述该科技著作的历史地位。(6分)答案:《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2分)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分)《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2分)此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4分)《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2分)此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分)(任选一部科技著作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并谈谈你的感想。(6分)答案:重要原因:政治制度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