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新人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新人教版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一滴水经过丽江》。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水滴从空中落下,经过丽江古城的旅程,展现了丽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课文内容与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地理、历史知识面。同时,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鉴赏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学生能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通过欣赏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写,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此外,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重点一:把握文章的线索。《一滴水经过丽江》以水滴的旅程为线索,串联起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理解其结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重点二:体会文章的意境。课文通过对丽江古城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教师应指导学生体会这种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文章的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水滴仿佛成了一位行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教师需引导学生识别这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文中的运用效果。
-难点二: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通过总分的方式,将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娓娓道来。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理解其在表达内容、结构安排等方面的作用。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一滴水经过丽江》。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丽江古城风光图片、视频片段,以及相关的地理和文化背景资料。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源。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丽江古城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丽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对丽江有什么印象?想了解丽江的哪些方面?”
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课文作者余光中,以及丽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分析文章线索: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理解其结构特点,明确文章脉络。
3.体会文章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4.分析修辞手法: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如“水滴仿佛成了一位行者”。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环节: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总分总结构的特点。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环节中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作文。
教学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拓展延伸:5分钟
总计:45分钟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线索、意境和修辞手法,并能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2.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和修辞手法,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写作能力增强:通过对课文写作手法的分析,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总的结构安排,这些技巧将有助于他们在日常写作中提升表达效果。
4.文化素养提高:通过学习丽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5.思维能力发展: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6.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在团队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7.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课文意境的体会,学生提高了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8.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板书设计①
-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
-作者:余光中
-线索:水滴的旅程
-意境:丽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②
-修辞手法:
-比喻:水滴仿佛成了一位行者
-拟人:水滴似乎在倾诉着什么
③
-写作手法:
-总分总结构
-细腻的描写
-情感真挚的表达
④
-丽江古城特点: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丰富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⑤
-学习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情感
-分析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反思改进措施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融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多媒体技术与课文内容相结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丽江古城的美,这种创新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强化互动交流: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问答,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足: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不够熟悉或者缺乏兴趣,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时间分配不均: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对某些细节讲解过多,而忽略了整体教学进度的把握,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3.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依赖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反思改进措施(三)
1.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教学中引入更多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丽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优化课堂时间分配:我将更加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同时,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3.多元化评价方式: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安医疗2025年三季度财务风险分析详细报告-图文
- 供应钢材合同范本
- 精密滚珠丝杠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高收缩腈纶项目合作计划书
- 变配电扩容项目范围
- 七年级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英语上册阅读理解知识点(大全)经典
- 中国皮化产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鸡矢藤糖水温润心底的乡愁
- 一年级语文第一册全册教学计划
- 连铸应急预案
- 安徽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 商铺物业管理内部质量控制方案
- 符号、再嵌与互动:网游《原神》音乐的跨文化传播
-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
- 安徽2024年安徽医科大学招聘管理岗和专业技术辅助岗(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房建监理实施细则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书
- 一年级下期开学第一课
- 舞台灯光设计与光影艺术考核试卷
- 第10辑:句子表达效果(原句vs改句)解题指导-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与句子表达效果专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