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讲义)学生版_第1页
2.2声音的特性(讲义)学生版_第2页
2.2声音的特性(讲义)学生版_第3页
2.2声音的特性(讲义)学生版_第4页
2.2声音的特性(讲义)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音调★7730二响度★44三音色★44一、音调:1.音调:叫音调。2.频率:(符号:f)(1)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2)符号:f;(3)单位:次/秒,又记作:赫兹,符号:Hz(读作赫兹)。(4)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5)应用:铁路工人检查铁路螺栓是否松动、判定碗等容器是否破裂、空气乐器等;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4.超声和次声:它们是声,但人们都听不见;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1)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2)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3)拓展:①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大多数能听见次声波;②次声波对人体的内部器官危害比较大;③超声波可以用作声呐、雷达等;还可以用来焊接、作手术刀、清洗精密仪器等;【例题1】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A.高歌猛进B.请勿高声喧哗C.女高音歌唱家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变式1】“五音不全”的五音是指中国古乐“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例题2】“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歌唱声音()A.速度快 B.时间长 C.音色好 D.音调高【变式2】手机中的“全民K歌“,不仅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体验一把当歌唱家的味道,而且还可以评价。“全民K歌“的评论中就有“靓颖海豚音在你面前也不过如此”的说法。这里所说的“海豚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高 B.振幅大 C.响度大 D.音色好【例题3】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明显发生变化()A.音色B.响度C.音调D.无法确定【变式3】如图所示,将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不同速度滑过,可以用来研究乐音特征()A.响度 B.音调C.音色 D.以上都可以【例题4】云贵中学在2014五四活动中,看操场上的同学表演时,演奏者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变式4】用力拨动吉他粗弦,弦发出响亮的低音;轻拨吉他细弦,弦发出微弱的高音。这说明()A.粗弦振动得比细弦快B.粗弦振动的幅度比细弦的小C.相同的时间,粗弦振动的次数少D.振动1次,粗弦所用的时间比细弦的少【例题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甲、乙和丙【变式5】将音叉发出的甲、乙声音信号输入到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内,波形图如图,则()A.甲的音调低于乙的音调B.甲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C.甲的响度等于乙的响度D.发甲、乙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例题6】如图所示,海底地形测绘船依靠声呐设备收集信息,信息的载体是()A.超声波B.次声波C.引力波D.紫外线【变式6】小明去眼镜店用如图所示的超声波清洗机洗眼镜.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低C.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D.超声波能对眼镜进行清洗是因为其能传递能量【例题7】2022年3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附近城市的居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A.声音的响度较小 B.振动频率低于20HzC.为超声波 D.不具有能量【变式7】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A.传播速度B.振动频率C.振动幅度D.传播能量二、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叫做响度。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4.要点诠释:(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例题8】观看电视节目时,调节电视音量,改变了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变式8】疫情期间老师带着口罩上课,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需要更大声的讲课,大声讲课主要是为了()A.提高音调B.增大响度C.降低音调D.加快声速【例题9】“请勿大声喧哗”是指控制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变式9】小明用更大的力吹哨是为了改变哨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例题10】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变式10】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B.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例题11】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变式11】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三、音色: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主要是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如: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辨别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就是利用了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例题12】《百鸟朝凤》是中国民族乐器十大名曲之一,如图所示,是乐队合奏此曲的场景,人们能从《百鸟朝凤》合奏中分辨出唢呐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频率B.音色C.响度D.音调【变式12】5月11日,青竹湖湘一少年合唱团暨昱老师作品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举行。在音乐会中,小歌手们在乐队的伴奏下,尽情高唱,歌颂,讴歌祖国的繁荣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B.声音的频率高,是因为声带振动的幅度大 C.我们能听出乐队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二者音色不同 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例题13】听到室外饱含深情的歌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小明便说:“这是小芳唱歌”,小明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变式1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词语描述声音的音色的是()A.轻声细语 B.悦耳动听 C.震耳欲聋 D.抑扬顿挫【例题14】下列情境中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B.“尖声尖叫”主要说明了声音的音调高C.“低声轻语”主要说明了声音的音调低D.“震耳欲聋”主要说明了声音的音调高【变式14】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颁奖活动中,主持人对某选手的评价是:“她以优美、洪亮的嗓音征服了所有评委,是非常优秀的女高音歌手”。主持人用“优美、洪亮、高音”描述了选手声音的特性,分别对应的物理概念是()A.音色、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音调 C.音调、响度、音色D.音调、音色、响度【例题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