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1页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2页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3页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4页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四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5分)(2023·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期末)1.阅读文字,完成任务。(5分)湖州人民的勤劳聪慧、精yì①求精,奠定了“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千百年富庶繁华的根基,赢得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德清县利用莫干山镇仙潭村前期美丽乡村、农村综合改革等优厚的建设基础,páo②根问底找方法,探索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组团式推进南路村、四合村共融发展的“大仙潭”建设,以此撬③(A.qiáoB.qiào)动整个莫干山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样的共富模式,正应了那句话“④”。(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选择合适的拼音。(3分)(2)根据语境为空白处④选择最恰当的一项()(2分)A.借前人之光,照今人之路B.前人栽树,后人乘凉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每年我国都要向联合国派遣一支国际维和部队。B.二次世界大战,被原子弹摧毁的地方,至今还是一片废墟。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对贫困户绝不能漠不关心。D.我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是不毛之地。(2023·湖北鄂州中考)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推崇对劳动实践的认同、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对劳动文化的传播。B.截至目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记录。C.评价艺术作品是否优秀,不能仅凭流量多少这一标准,内容品质、价值含量等更应该成为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D.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2023·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商丘第十六中学期末)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1)根据要求背写。(2分)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人民的人。(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加点词语分别属于什么词?(2分)(3)仿写一段话,要求和(1)中的这段话句式相同(或相似)。(2分)(202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期末)5.罗湖区下展“阅读吧,罗湖少年”的读书活动,学校响应区里号召积极参加,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0分)(1)任务一:学校向全体家长征集以阅读活动为主题的对联,下面是你的家长应征的对联,他请你带到学校,可是你不小心将下联弄坏了,请你用已给的词语组合出下联。(2分)读书显发奋风采罗湖上联:振兴中华,扬民族文化下联:(2)任务二:老师给你们推荐了很多书目,并要求完成阅读任务。你回家问爸爸:“老师总要我们多阅读,可阅读有什么用啊?”爸爸递给你这幅漫画(见图),说:“孩子,漫画中左上方的那个人说的话,就是你问题的答案。”亲爱的同学们,你猜猜那句话是什么?请写下来。(2分)(3)任务三:如表是你这学期读的名著《西游记》中的内容,请在如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3分)人物本领兵器性格优缺点典型情节(列出两个)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火眼金睛、筋斗云金箍棒优点:勇收机智、敢做敢当缺点:容易冲动、好炫耀①猪八戒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②优点善良醇厚、知错能改缺点:③四圣试禅心调戏嫦娥A.降魔月牙铲B.九齿钉钯C.缺乏主见D.好吃好色搬弄是非E.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F.观音访僧大战红孩儿(4)任务四:读了名著《朝花夕拾》、同学们发现书中描述了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甲的发言,补全其他三位同学的发言内容。(3分)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乙:《狗、猫、鼠》中有的“我”。丙:《<二十四孝图>》中有的“我”。丁:《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的“我”。二、阅读理解(45分)(202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期末)(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林则徐家书大儿知悉:父①自正月十一日动身赴广东,沿途经五十余日,今始安抵羊城②。风涛险恶,不可言喻,惟静心平气,或默背五经,或返躬思过,故虽颠簸不堪,而精神尚好,因思世途险巇③,不亚风涛,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④而思侥幸,或力不及而谋蹴⑤等,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⑥矣。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选自《林则徐家书》,有删节)【注释】①父:此处指林则徐自称。②羊城:广州的别称。③险巇(xī):险阻崎岖。④逮:及,达到。⑤躐(liè)等:逾越等级。⑥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不可言喻②惟静心平气③或默背五经④此择友之道应尔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精神尚好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此择友之道应尔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C.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D.则应息息谨慎 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9.这封家书中,林则徐对儿子的教导包括哪些内容?(2分)(202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期末)(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10分)【材料一】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节选自《植树的牧羊人》)【材料二】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每逢雨季就容易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毁坏田地、填高河床,淤塞入海口,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植树造林可净化空气。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植树造林能清除污染。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植树造林能降低噪声污染,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摘自百度文库,有删改)【材料三】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近十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植树造林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过去也许有人会说,在城市,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亲身参与全民义务植树确有不便,但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已经让义务植树变得不再遥远。2016年支付宝推出的“蚂蚁森林”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开创了全民义务植树的新途径,也创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无限可能。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12月底,蚂蚁森林和公益机构、林业部门以及当地牧民一起,累计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地方种植真树超过5552万棵,总面积超过76万亩。某都市白领称,经过两年半的努力,通过行走捐、地铁出行、线下支付、电子发票、网络购票、生活缴费等绿色低碳行为,积累了317kg绿色“能量”,在武威、阿拉善、鄂尔多斯等地区累计栽种了7棵真树,在和顺、关坝、洋湖等地区认领了8m2保护地。蚂蚁森林,广泛适用、简便易行。而且现在不仅可以通过积累绿色“能量”栽种真树,还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树,通过遥感卫星能清楚地看到蚂蚁森林种植前后地块的变化。“互联网+植树”这种创新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义务植树活动的互动性,也在无声无息间改变着人们的绿色观念和生活方式。(摘自搜狐网,有删改)10.下列有关材料一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植树的老人采用的是传统的种树方法,但他坚持不懈,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B.“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表明植树造林能降低噪声污染。C.“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冒出了泉水”,表明植树造林可以起到蓄水作用。D.老人通过种树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昔日的荒地如今充满了生机。11.下列有关材料二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每逢雨季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田园城市被毁。B.一亩树林每天能释放49公斤氧气,吸收4公斤有毒气体,分泌2千克杀菌素。C.植树造林益处多,如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创造不菲的经济价值等。D.为说明植树的意义,材料二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1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互联网+植树”是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帮助有需要的民众参与植树的新形式。B.近十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这都要归功于“互联网+植树”。C.不能亲身参与实地植树的人,可以通过各种低碳行为积累绿色“能量”栽种真树。D.“蚂蚁森林”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传统种树一样造福人类。1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互联网+植树”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2分)冰冷里的微笑包利民①一顶破得不成样子的帽子,盖不住男人乱蓬蓬的头发,身上一层一层地穿着许多衣服,都是千疮百孔,似乎长年不洗的脸上已看不出本来面目,所以根本无法判断他的大概年龄。他用一个破盆子装了一盆雪,转身进了房子。②房子在穿城而过的铁路边,房子如同铁路一样,都是已经被废弃的,几乎没有门窗,只用一些破塑料布胡乱蒙了一层,在呼啸的北风里,房子很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这样的房子里,天暖的时候,会偶尔住着流浪汉,可这样寒冷的冬天,里面除了风会小一些,温度和外面似乎相差无几,竟然还有人住在里面。③我跟到门前,门其实早已没有了,一条不知哪里捡来的破棉被挂在门框上,阻挡着风雪。犹豫了一下,我放弃了掀被而入的想法,来到窗前,从塑料布的破洞往里看去。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了里面的昏暗。已经倒了半铺的土炕上,在很多破棉被堆里,埋着一个瑟瑟发抖的小孩,由于光线和角度的原因,看不清小孩的样子,只看见男人正用雪给小孩搓手和脚。便明白,小孩一定是冻伤了,我们这里冻伤的情况下,都是先用雪搓受冻部位,据说是可以引出寒气,如果直接烤火,寒气深入体内,反而不好。④我看了看屋里其它地方,并没有火炉一类的取暖用具。住在这样一个四壁漏风门窗俱无的房子里,再没有火,夜里将是怎样的寒冷,即使破棉被再多,怕也无济于事。怀着一种担忧和沉重,我离开了铁路旁的破房子。⑤第二次经过废弃的铁路边的时候,已是两个月以后,冬天也行将到了尾声,不过依然寒冷。破房子依然站在那里,我放慢脚步,忽然那个男人掀开门口挂着的棉被走出来,在雪地上装了一盆雪,端进屋里。然后又出来,又弄了一盆回去。来来回回好些次,直到他不再出来,我才靠近过去。想着那个孩子可能又冻伤了?那也用不了这么多雪啊!⑥从窗户塑料布的破洞看进去,似乎比上次明亮了一些,地中间有着烧过木头的痕迹,看来他们也有着取暖的办法。半截炕上依然一大堆破棉被,那个孩子依然躲在棉被里,只露出一个头来,是个小女孩,分辨不出年龄,估计不会超过七八岁的样子,此时她的眼里全是好奇和兴奋,看着男人在地上忙活。⑦地上堆了一大堆雪,男人正在把雪堆不停地用手拍打整理,我知道,他正在堆雪人。雪人并不大,很快大体形状就出来了,男人一边干着,一边冲着女孩笑,女孩也笑。雪人很快堆好了,眼睛鼻子都找土块镶上了,嘴却是用一根弧形的细树枝代替,看着很传神,就像是在微笑。两只胳膊就是两根木棒,女孩从棉被堆里翻出一个破红领巾,男人给雪人系在脖子上。立刻,屋里又亮堂了许多,而雪人的微笑,男人和女孩的微笑,似乎也让这个空间温暖了许多,连我的目光和心也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暖。⑧路上,我不停地猜想着,可能那个女孩冻伤了,不能走,却想看雪人,于是男人就在屋里给她堆了一个。屋里和外边温度差不多,堆了一时也不会融化,女孩可以看很久的雪人,来编织她心里属于她那个年龄的童话。他们可能是父女,也可能就是相依为命的两个无家可归的人。可是却在这个冬天里,这样的感动着我。⑨第三次路过那段铁路的时候,已是春夏之交,铁路旁的青草长得老高,那所房子的周围长满了蒿草,间或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阳光下开放。房门口挂的破棉被已经没有了,窗上蒙着的塑料布也都破碎得随风飘动,除了偶尔的鸟鸣,一片阒然。我走进门,男人和女孩都不见了,炕上的破棉被还在,地上除了火堆留下的一小块焦黑,曾经雪人站立的地方,一点儿痕迹都没有。默默站了会儿,我走出来,走进阳光下,走进草气花香里,心里盈满着希望。⑩我想,那个女孩肯定随着春天的到来,就好了,他们迎来了温暖,他们可能去到更好的地方,或者是回家了吧!不管怎样,我知道,他们此刻,肯定正是带着温暖的笑意,走进一个美好的季节。14.阅读选文,梳理情节以及“我”的心路历程,完成表格。(3分)情节心路历程看见男人给小孩用雪搓手脚①②感受淡淡的暖意离开的路上③1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我放慢脚步,忽然那个男人掀开门口挂着的棉被走出来,在雪地上装了一盆雪,端进屋里。然后又出来,又弄了一盆回去。来来回回好些次。16.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冰冷里的微笑”的含义。(3分)17.本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自在文中内容表达上有何作用?(3分)【链接】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选自《植树的牧羊人》)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本文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期末改编)(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3分)苏木山上新“愚公”王诒卿ㅤㅤ①在内蒙古鸟兰察布市兴和县,有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苏木山森林公园。登临绝顶,放眼四望,但见鲜山金翠、云雾缥缈,轻风送来淡淡花香,林中各种鸟儿欢快鸣唱,山间清泉叮咚作响,使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竟是一座寸草不生的荒山。这里的改变凝聚着当地人的智慧和心血,尤其是苏木山林场原场长、有着“塞上愚公”之称的董鸿儒。ㅤㅤ②1958年,董鸿儒背起行囊,步行40多公里来到苏木山护林站工作,说是护林站,其实是“趴”在半山腰的一间又小又矮的破旧土坯房。人只能弯着腰走进去,里面放着一口水缸、一盘土炕和一个风箱,落满灰尘的破旧木盖下扣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锅,面对艰苦的条件,之前的几个守林员都选择离开了。董鸿儒也犹豫过、失望过,但想起组织和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他在心底发誓:一定要让苏木山绿起来。ㅤㅤ③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生态脆弱的山山岭岭和沟沟壑壑,让董鸿儒寝食难安,为了摸清苏木山的地形、地貌、水源等情况,他每天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在荆棘丛生、毒虫遍布的草丛中。春天风沙刮得睁不开眼,夏天烈日当头没有遮阴的地方,秋天荒草萋萋,冬天冰雪刺骨……ㅤㅤ④1960年春,苏木山国营林场成立。董鸿儒带着工人们披星戴月、流血流汗,硬是在荒山上栽下了300多亩杨树苗,没想到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苗,第二年春天就蔫的蔫、枯的枯,几乎“全军覆没”。他们又开始试种桦树、杏树、榆树、可到了深秋,4000多亩林地竟又大面积枯黄!ㅤㅤ⑤史书上记载的苏木山也曾经山高林密,那到底什么样的树种能够在这里存活、成长呢?不甘失败,不肯放弃的董鸿儒决心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他默默地在苏木山地区大大小小20多座山头寻觅,甚至找开草丛细细查看,终于在苏木山的一个西坡上找到了一棵落叶松。这棵落叶松只有一米多高,生长在杂草中,挺拔而翠绿,它良好的长势让董鸿儒欣喜万分,也让他看到了希望。ㅤㅤ⑥于是董鸿儒带领部分职工先后前往山西和河北参观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他虚心请教技术人员,知道了苏木山属高寒山区,不宜种植杨树,适宜种植松树。从那以后,董鸿儒格外注重林业科学知识的学习。白天上山忙碌,晚上就在油灯下一字一句地学习。ㅤㅤ⑦打坝造田、全渠级块、担土垫地、开渠打井,双手磨出了血泡,血泡又变成老茧,董鸿儒带领工人们终于在乱石堆中开垦出第一块育苗地。他用带回来的华北落叶松籽种育苗。经过科学培育和艰苦经营,松树苗苗根舒展、顶芽饱满、苗茎粗壮,每亩产苗量达10万株。ㅤㅤ⑧1966年一开春,林场决定开始大面积种植华北落叶松。那些时日,董鸿儒每天和工人们一起,把淋湿的树苗捆好背上山,再用铁皮水箱把35公斤重的水从沟底背上山,还要爬30多度的坡,最远要爬到15里远的地方去种植;如此每天要往返两三次,他们的肩膀被绳索勒破了皮,渗出的鲜血浸透了肩头的衣衫。ㅤㅤ⑨春去秋来,全场职工在苏木山上载下1200多亩华北落叶松,成活率超90%。到1980年,苏木山造林面积已达10万多亩,成活8万多亩,产值3亿多元,成功填补了内蒙古西部高寒山区造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