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黄土高原 同步练习 解析版_第1页
6.3 黄土高原 同步练习 解析版_第2页
6.3 黄土高原 同步练习 解析版_第3页
6.3 黄土高原 同步练习 解析版_第4页
6.3 黄土高原 同步练习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第3节黄土高原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大兴安岭—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西部边界D.④—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2.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墚、峁等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答案】1.A2.A

【解析】1.图中①是秦岭,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A对;②是太行山,太行山是我国地势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B错;③是乌鞘岭,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C错;④是长城,长城不是季风区

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错。故选A。

2.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墚、峁等,A对;风成说是大部分学者认为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B错;

水稻不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C错;锅庄舞是藏族的传统舞蹈,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D错。故

选A。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

第1页共12页.

3.黄土高原位于()

A.西北地区B.地势第二级阶梯C.秦岭以南D.太行山脉以东

4.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洪涝灾害D.野生动物锐减

5.能有效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①陡坡垦荒②退耕还林、还草③植树造林④建梯田、修挡土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民居是()

A.B.

第2页共12页.

C.D.

【答案】3.B4.A5.D6.D

【解析】3.读图可知,黄土高原重要位于北方地区,排除A;位于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以西地处地势第二阶

梯,B正确;位于秦岭以北,排除C;位于太行山以西,以东为华北平原,排除D;故选B。

4.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严重,夏季暴雨集中,受到流失的侵蚀导致该地区水土流

失严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能有效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③正确;建梯田、修

挡土坝减少水土流失,④正确;②③④正确,D正确;陡坡垦荒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现象,排除

①,排除ABC;故选D。

6.读图可知,平顶碉房主要分布在西亚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排除A;竹楼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

地区,排除B;晾房为新疆地区的特色建筑,主要用以晾晒葡萄干,排除C;窑洞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当地居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建造,节省材料,不易倒塌等,D正确;故选D。

山西省气象台2022年3月15日9时29分继续发布沙尘蓝色预警,预警区城:全省大部。结合四大地

理区域局部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山西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北方地区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位于黄河下游D.地形崎岖

第3页共12页.

8.这次沙尘的主要来源地甲是()

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

9.甲地区春季多风沙天气的原因有()

①降水稀少②地形坦荡③地广人稀④蒸发量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7.C8.A9.B

【解析】7.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位于北方地区,地形崎岖,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错误,ABD正确。故选C。

8.读图可知,这次沙尘的主要来源地甲是内蒙古高原,A正确。故选A。

9.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疏,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地表干旱,春季多大风,

所以春季多风沙天气,①④正确。该地春季多风沙天气与地形坦荡和地广人稀没有关系,②③错误。故选

B。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

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及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4页共12页.

10.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

A.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B.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11.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②夏季多暴雨③河流结冰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小说主人公及当地很多居民戴白羊肚头巾,可能的原因是()

A.冬季寒冷、风沙大B.夏季多雨、气温低C.山高谷深D.防止蚊虫叮咬

【答案】10.B11.D12.A

【解析】10.】据图可知,该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位于秦岭以北,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A

错误;黄土高原的省区主要有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简称分别是晋、陕或秦、宁、

甘或陇,B正确;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北,C错误;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河流较少,主要

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流程较长,D错误,故选B。

11.文中所描述地区为黄土高原,其景观特点是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黄土

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夏季多暴雨,加上人为地破坏植被,导致该地区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强,使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①②④正确,和河流结冰无关,④错误,故选D。

12.文中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干燥、降

水少,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当地很多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白羊肚头巾具有抵御风沙、防尘擦汗、夏天

防晒、冬天御寒等作用,A正确,排除BCD。故选A。

地坑院是我国部分地区的传统民居,就是在地表面向下挖6~7米深,长12~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土坑做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下图为地坑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5页共12页.

13.修建地坑院需要的自然条件是()

A.地形崎岖B.土壤深厚

C.岩层松碎D.千沟万壑

14.地坑院最可能出现的省区是()

A.浙B.川C.豫D.贵

15.相对于地表修建房屋,修建地坑院的优点是()

A.成本低廉B.排水性好

C.光照充足D.耗材料少

【答案】13.B14.C15.D

【解析】13.地坑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根据黄土的直立性质,土壤深厚,挖掘了

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地坑院,地坑院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B正确,故选B。

14.地坑院最有可能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河南境内的黄土高原区主要分布与三门峡市北部,峡州地坑院

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河南省的简称是豫,C正确;浙是浙江的简称,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无

黄土高原分布,排除A;川是四川的简称,四川主要位于四川盆地,排除B;贵是贵州省的简称,主要位于

云贵高原东部,离黄土高原较远,排除D,故选C。

15.相对于地表修建房屋,修建地坑院的优点是耗材料少,只需挖掘黄土层修建,D正确;修建地坑院成

本不低廉,排除A;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该民居优点是可方便蓄水,缓解季节性降水不均匀的问题,

排除B;地坑院采光差,白天有时候也需要开灯,排除C;故选D。

关于黄土高原黄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主要

是由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堆积而成的。下图为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

下面小题。

第6页共12页.

16.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是()

A.耕地面积扩大B.草地面积扩大C.林地面积扩大D.荒漠面积变小

17.“黄土风成说”认为()

A.形成黄土高原的盛行风主要是东南风B.形成黄土高原的盛行风主要是西北风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由风力搬运而成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由风力吹蚀而成

【答案】16.A17.B

【解析】16.读图可知,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地区草地面积最大,到明清时期耕地面积最大,A正确;草地、

林地面积缩小,排除BC;荒漠面积扩大,排除D;故选A。

17.黄土高原的成因目前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黄土风成说”,其观点是强劲的西北季风把中亚、蒙古高原、我

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的黄土物质吹到这里堆积而成,B正确,排除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

态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排除CD;故选B。

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7页共12页.

18.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太行山—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D.④长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9.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②全部退耕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③陡坡地退耕要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④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8.A19.C

【解析】18.读图可知,①为秦岭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A正确;②为太行山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

分界线,排除B;③为祁连山,贺兰山是近南北向的山脉,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是乌鞘岭,排除C;④为长

城,是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分界线,不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排除D;故选A。

1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湖泊星罗棋布不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表

形态,排除①,A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陡坡地退耕要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而不是全部退耕植树

种草,排除②,③正确;排除D;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④正确,③④正确,C正确,故选

C。

黄河金三角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该示范区将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

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关于黄河金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耕地类型为旱地,农作物的熟制主要为一年一熟

B.地处黄河下游地区和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C.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地处暖温带、湿润区,季风气候显著

第8页共12页.

21.图中A地的典型传统民居是()

A.四合院B.窑洞C.碉房D.毡房

【答案】20.C21.B

【解析】20.黄河金三角大部分位于暖温带,耕地类型为旱地,作物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故A不符合

题意。黄河金三角地处黄河中游,故B不符合题意。黄河金三角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光秃裸露、植被

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多暴雨,泥沙俱下,水土

流失尤为严重,故C符合题意。黄河金三角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图中A地是黄土高原,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典型的传统民

居是窑洞,该民居依山而建、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四合院是华北平原的传统民居,碉房是青藏地区的传

统民居,毡房是新疆地区哈萨克族的传统民居,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读“黄土高原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其原因不包括()

A.冬季,西北风寒冷强劲B.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

C.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过度垦殖,植被稀疏

23.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储藏的优势能源是()

A.油气资源B.煤炭资源C.水能资源D.核能资源

24.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下列关于延安地区的

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

B.因地制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柑橘

C.气候湿润,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第9页共12页.

D.人口稠密,工业发达

25.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甲省省会可以欣赏到大雁塔B.壶口瀑布位于甲、乙两省交界处

C.①山脉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D.②山脉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案】22.A23.B24.A25.D

【解析】22.读图,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该地是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土

易溶于水,遇水易崩解,B正确;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带走大量泥沙,C正确;人们的过度垦殖,植被

遭受破坏,会影响水土流失的加剧,D正确;而西北风寒冷强劲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A错误;排除

BCD,选A。

23.读图,图上是方形的矩形为煤炭资源,所以黄土高原储藏的优势能源是煤炭资源,B正确;图中无体现

油气资源、水能资源、核能资源,ACD错误;排除ACD,选B。

24.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A正确;柑橘是南方地区的,因地制

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苹果,B错误;气候干旱,农业机械化水平一般,C错误;人口稀疏,工业主要是煤炭

产业,D错误;排除BCD,选A。

25.读图,甲是陕西省,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A正确;甲是陕西省,乙是山西省,黄河壶口瀑布位

于陕西省与山西省之间,B正确;①秦岭山脉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C正确;②太行山山脉是地

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错误;排除ABC,选D。

二、解答题

26.区域发展2021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

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最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结合图文资料,完

成下列各题。

第10页共12页.

(1)填出图中山脉名称,甲:____丙:____丁:____

(2)从水文特征看,黄河流经乙区域____(填地形区)后含沙量变大,是因为这里____问题严重。我们通过

下列实验来验证造成该问题的原因。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3)春季,A地农业生产容易遭受____(气象灾害),解决此灾害的措施有____、____。

【答案】26.(1)巴颜喀拉山秦岭太行山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坡度植被降水疏松

(3)春旱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节水农业##修建水库

【分析】本大题以黄河的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黄土高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