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比较阅读37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3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A/26/wKhkGWewBPuABmE_AAJ3NmmcmYg500.jpg)
![《三峡》比较阅读37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3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A/26/wKhkGWewBPuABmE_AAJ3NmmcmYg5002.jpg)
![《三峡》比较阅读37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3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A/26/wKhkGWewBPuABmE_AAJ3NmmcmYg5003.jpg)
![《三峡》比较阅读37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3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A/26/wKhkGWewBPuABmE_AAJ3NmmcmYg5004.jpg)
![《三峡》比较阅读37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3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A/26/wKhkGWewBPuABmE_AAJ3NmmcmYg50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三峡》比较阅读(截至2023年)【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2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疾趋度石罅瀑见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③从山门右折
④虚空皆纬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25、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3分)【参考答案】22、疾趋/度石罅/瀑见。23、①同“缺”,中断
②很,甚
③向右
④都24、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25、甲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写出水清的特点。乙文“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写出水的气势非常雄壮的特点。【参考译文】【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2023年西藏)【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B.仰视天如匹练然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C.有时朝发白帝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18、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4分)【参考答案】16、C【解析:C.“朝”均为早晨,名词A.“阙”同“缺”,动词楼阁,名词B.……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然而,连词D.就,连词如果,连词】17、D【解析:A.“亭午”理解错误B.“虽”、“御风”理解错误C.“盖”理解错误】18、①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2分)②特点是高耸、陡峭、崖壁平整(2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二十六日,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2022年贵州安顺)【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山顶有大池,相传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又有经行峡、归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沈括《梦溪笔谈》,有改动)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自非亭午夜分/自岭外望之B.不以疾也/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C.每至晴初霜旦/至谷中则森然干霄D.春冬之时/方有人见之10.将选文中下面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12.【甲】文写三峡景色之"奇",具体体现于_____;【乙】文雁荡山之"奇"则尽在一个"___"字,两文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分)13.简要概括【乙】文中画浪线部分的内容。(2分)【参考译文】【乙】温州雁荡山(是)天下奇特、秀丽(的一座山),但是自古以来的地图地理资料(对雁荡山)都不曾有记载。(宋代)祥符年间,因为要建造玉清宫,开山砍伐木材,才有人发现这座山,这时还没有山名。根据西域书记载,罗汉(名叫)诺矩罗的,住在中国东南大海边的雁荡山芙蓉峰的龙湫。唐朝和尚贯休写《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的诗句。这(座)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驿,向前(可以)俯视大海,但(当时一般人)不知道雁荡、龙湫所在的地方,后来(宋代)因为采伐木材,才开始见到这(座)山。山顶有(一个)大湖,传说把它当作雁荡;(山)下有两(个)水潭,就把它当作(大、小)龙湫。还有经行峡、宴坐峰,都(是)后来人们根据贯休的诗句来命名的。我观察雁荡山许多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险峻、怪异,向上耸立(约)千尺(高),高大的山崖和巨大的沟谷,不像其他的山。(雁荡山许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围的)一些山谷里面。从周围山地外面远望这些山峰,什么也看不到;走到山谷里面,(才看到这些山峰)峭拔林立,直冲云霄。推究它(形成)的道理,应当是被山谷里的大水冲刷,沙土都冲走了,唯独(剩下这些)巨大的岩石巍然挺立(在那里)。像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也)都(是)水流冲刷(而成)的洞穴。(2022年辽宁铁岭)【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略无阙处
(2)素湍绿潭
(3)良多趣味
(4)草树众而泉石嘉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10、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1、【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2分)【参考答案】8、(1)同“缺”,空隙、缺口(2)白色(3)甚,很(4)美好9、(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共2分,得分点:奔,飞奔的马,1分;句意顺畅,1分)(2)于是心胸潇洒脱俗而清醒通明,更加想要长久地留在此地,忘记了回去。(共2分,得分点:句意顺畅,1分;欲,想要,1分)1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两点得1分)11、甲文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广度),高大雄伟(高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乙文写出了群山环绕的样子,直接写出了山的特点(1分)。【参考译文】【乙】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2022年宁夏)【甲】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duān) B.飞漱其间(sù)C.饮少辄醉(zhè) D.觥筹交错(gōng)8.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①沿溯阻绝()②绝𪩘多生怪柏()绝:A.隔断B.独一无二C.极(高)D.气息中止(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临:A.到B.居高面下C.将要D.照着字画模仿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0.【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答案】7.D8.(1)①A②C(2)①B②A9.(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10.【甲】示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示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字音。A.湍(duān)——(tuān);B.漱(sù)——(shù);C.辄(zhè)——(zhé);D.觥(gōng)正确;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1)①句意,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都被阻隔。绝,隔断;故选A。②句意,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极高的。故选C。(2)①句意,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临,居高面下;故选B。②句意,到溪边钓鱼。临,到。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1)御:驾着,驾驶。不以:不如。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也”用于表肯定的判断句。“不在……在……”,前半句作否定,后半句作肯定,确切地说是个选择判断句。【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动静结合写法的概括。在《三峡》中:“素湍”即为白色的急流,为动态,“绿潭”则是静态,“回清”回旋的清波是动态描写,而“倒影”又为静物,动静彼此交叉结合,有张有弛;《醉翁亭记》中,从第一句可以看出,蔚然壮秀的琅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乙: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2022年海南)【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峽中平如油查”。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濒堆9。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油盎:油瓶。②峙:裂缝。③滟灏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潮阻绝
沿:
(2)不以疾也
疾:
(3)发大溪口
发:
(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15.【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
;等到夏秋水涨时,
。(2分)16.【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溯,逆流而上。②句意为:也不如它快。疾,快。③句意为:从大溪口出发。发,出发。④句意为:仰头望天,发现原本天空在山崖的夹缝里像一匹白练一般。如……然,像……的样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语有: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故译为: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于,在。屡,多次,不停地。故译为: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3)本题考查对文本意思的理解。江水相对于灔澦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晚至瞿塘关,……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於堆数十丈。’”可以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再分析这样写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抓住关键词,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看出山的绵延不绝、高大巍峨的特点。从“对耸”“上入霄汉”“平如削成”分析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特点。答案:(1)①顺流而下
②快
③出发
④像……的样子(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②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3)碎石堆高出水面二十余丈
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4)甲文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这里写出了山的绵延不绝、高大巍峨的特点。乙文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这里写出了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特点。【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十六日,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2021安徽)【甲】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中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毕皓驳色,而皆若偻。8.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9.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快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C.泰山之阳,水西流
西:向西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限:限制10.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分)(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4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故断为: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BC.正确;D.有误,句意: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限:界限,边界。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BC.正确;D.有误,甲文没有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属,连接。引,延长。绝,消失。句意: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②重点词:或,有的。皆,都。若,好像。句意: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答案:(1)C(2)D(3)D(4)①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点评】“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丙】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2021四川泸州)【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有删改)【注】①高阜:高山。灭:淹没。②返捍:这里指相倚相撑。③赑(bi)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浚(jn):通“骏”,疾速,疾驰。(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A.有仙则名名曰洪水B.此之谓大丈夫谓之孟门C.春冬之时河出孟门之上D.皆若空游无所依鼓若山腾(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②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窺深悸魄。(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乙文中是如何表现的?请找出并写在下面。(5)甲、乙两文同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名:出名/名字。B.谓,皆译为“称呼,叫作”。C.之:皆为结构助间,译为“的”。D.若:皆译为“好像”。故选:A。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响,猿叫的回声;绝,消失。句意为: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豌转,很久很久才消失。②句中重点词:素,白色的;窥,俯视。句意为:白色的水汽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远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敏募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句意为:古人有言: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是如此;故断句为: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朝发自帝,暮到江陵”从侧面写出了三峡水流嵩急的特点,在乙文中找到侧面描写水流的句子即可。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解答本题需根据甲乙两文对三峡和孟门山水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情感。甲文通过对三峡奇山异水和四季美景的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乙文描写了孟门奇丽险峻的山势和一泻千里的水势,景中含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答案:(1)A(2)①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豌转,很久很久才消失。②白色的水汽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远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敏募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3)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4)下龙门,流浮竹,非第马之迫也。(5)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龙门还没有开辟,吕梁还没有凿通时,河水从孟门上流出,泛滥的大水逆流横溢,连丘陵、高阜都淹没了,名叫洪水。大禹疏通后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说:北登孟门,这是九河的阶梯。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处。实际上是河上的巨险,兼有孟门津的名称。这里的岩石首先经过大禹开凿,又因河水冲蚀,河道逐渐变得宽广了。两岸高峻而深邃,倾斜的崖壁相倚相撑,巨石临近危崖,好像随时就要坠落下来似的,却又相互倚拄而悬在危崖边缘。古人有言: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而且河水在此迸溅万寻的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奔腾澎湃的浊流,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记载的:下龙门时,漂流浮竹,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2019辽宁铁岭)【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入蜀记(节选)陆游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注]①祠: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②太、华、街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⑴略无阙处。阙:⑵虽乘奔御风。奔:⑶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D.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12.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2分)是日天宇睛霁四顾无纤翳1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甲文中“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3分)14.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之高”,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2分)【参考答案】9.(每空1分,共3分)(1)阙:同“缺”,空隙、缺口(2)奔:飞奔的马(3)悉:全,都10.(2分)A11.(每题2分,共4分)(1)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12.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每处1分,共2分)13.示例:每当春冬之时,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盛,任意生长;山势高耸,直插云霄;青草葱茏,生机勃勃。这一切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能够写出基本意思1分,语言优美、流畅1分,融入联想、想象1分)14.(每空1分,共2分)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乙: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参考译文】【乙】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2019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三]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C、战则请从 请从吏夜归D、虽席地不容间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9、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2分)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翻译时必须译出“午”的姓名。)1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2分)12、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2分)【参考答案】7.(2分)(1)回声 (2)目光短浅(3)像北斗星 (4)可以9.(2分)D 解狐10.(4分)(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11.(2分)记叙 描写12.(2分)祁黄羊唯才是举的品质(或精神)值得赞扬。(或祁黄羊举贤没有私心。)【参考译文】【四】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国人都称赞这件事。(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节选自《水经注》)【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疾:快C.迳黄牛山迳:经过D.犹望见此物犹:好像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1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3分)4.【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0.D评分:共3分11.C评分:共3分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湍急纡回(深)侧面评分:共3分。每空1分,第一空意思对即可。1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评分:共2分。只答出“热爱”或“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1分【参考译文】【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2018山东滨州)【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分)【参考答案】6.(4分)(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7.(3分)A8.(4分)(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9.(5分)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说明: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登山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2017福建)【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1)沿溯阻绝( ) (2)哀转久绝 ( )(3)河中漱广( ) ⑷窥深悸魄 ( )1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译文:13. 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答:14.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4分)答:【参考答案】11. (1)逆流而上 (2)消失 (3)冲击,冲荡(4)看,望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第(4)空答“偷看”不给分。12.(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评分樯准:4分。每句2分,第一句扣住“奔”、“疾”翻译,译错一字扣1择,语句通顺即可;第二句扣住“素”、“云”翻译,译错一字扣1分,语句通顺即可。13.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评分标准:4分。例句2分,作用2分。14.答案示例: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评分标准:4分。相同点2分,扣住“急”“大”两个特点即可;不同点2分,扣住“清”的特点即可【参考译文】【乙】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疲乏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2017湖南郴州)【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23.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1)略无阙处()(2)属引凄异()(3)二人对酌()(4)越钱塘,绝长江()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27.(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分)(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1分)【参考答案】23.(1)通“缺”,中断(2)延长(3)饮酒(4)横渡24.C25.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6.(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2)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27.(1)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参考译文】【乙】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2016湖北黄冈)【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周密《观潮》)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至于夏水襄陵(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3)既而渐近()(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____11.填空。(6分)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参考答案】7.(2分)(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十八日为盛(每小题1分,共2分)8.(4分)(1)有时
(2)飞奔的马
(3)不久
(4)城墙(每小题1分,共4分)9.(2分)A10.(4分)(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2分)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每小题2分,共4分)11.(6分)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悬泉
或:飞漱
瀑布
形声或:势(每空1分,共6分)【参考译文】【乙】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2015福建福州)【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悠然自得
欲出不得B.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娟然如拭C.故渔者歌曰
故余虽愚D.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10.下列句子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何以战C.贤能为只用D.余之游将自此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甲】【乙】两文的划线句都是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这两文德划线句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声:
(2)千嶂里
千嶂:
14.【丙】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词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感情?
【参考答案】11.(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2)(我这)才知道郊田(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12.主要都运用了动静结合(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的划线句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乙】文的划线句体现了作者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13.(1)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2)千嶂:崇山峻岭14.这两句词包含了作者虽然思念家乡,但是因战事未平,功业未成(或还没有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而欲归无计的复杂感情。【参考译文】【乙】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毛羽鳞鬣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潇洒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万历二十七年二月。(2014广西贵港)【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注释】①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沿溯阻绝沿(2)清荣峻茂荣(3)与之俱使高丽俱(4)船欲倾覆欲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二峡的什么特点?(2分)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丙肝规范治疗》课件
- 2025年呼和浩特货运从业资格证年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通辽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
- 情感教育在职业中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紫色插画风小学故事分享会主题
- 培训成果与计划汇报模板
- 银行产品创新训练模板
- DeepSeek学习科普专题解析
- 2025年低温巴氏乳项目合作计划书
- 工装内装冬季施工方案设计
- GB/T 4706.3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30部分:厨房机械的特殊要求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打印【7】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数学试题 (原卷版)
- 2024全国能源行业火力发电集控值班员理论知识技能竞赛题库(多选题)
- 2024年山东新华书店集团限公司临沂市县分公司招聘录取人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司员工外派协议书范文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官方答案)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级上册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互联网原理
- 【基于PLC的停车场车位控制系统设计11000字(论文)】
- 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运输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