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土地整治实施作业指导书TOC\o"1-2"\h\u13714第一章总则 3280461.1土地整治目的与意义 310931.2适用范围 4193431.3工作原则 415636第二章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准备 454482.1项目可行性研究 4157612.1.1研究目的与意义 4195802.1.2研究内容 4310052.1.3研究方法 5217612.2项目立项与审批 546542.2.1立项程序 5178042.2.2审批程序 547192.3前期调查与评估 6163192.3.1调查内容 6248572.3.2评估内容 64510第三章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与设计 6207403.1项目规划编制 6132863.2项目设计原则 7113173.3项目设计方案 75076第四章土地整治工程实施 743504.1工程准备 8195474.1.1工程项目立项 8217314.1.2设计文件编制 8209594.1.3施工队伍及设备准备 89934.1.4工程施工方案制定 8278824.2工程施工 817474.2.1土地平整工程 88934.2.2水利设施工程 846084.2.3农田防护工程 8281334.2.4土地改良工程 8176904.2.5农田基础设施工程 8151674.3工程监理 9287254.3.1监理组织及人员配备 9110224.3.2监理内容 9198444.3.3监理方法 932164.3.4监理报告 915829第五章土地整治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 9311595.1质量控制 9179635.1.1质量控制目标 9212355.1.2质量控制原则 9160995.1.3质量控制措施 9189845.2安全管理 10269525.2.1安全管理目标 10323965.2.2安全管理原则 1016685.2.3安全管理措施 10307855.3环境保护 1090345.3.1环境保护目标 1025305.3.2环境保护原则 1096515.3.3环境保护措施 103937第六章土地整治项目投资与财务管理 11223096.1投资预算 11319716.1.1投资预算编制原则 11128546.1.2投资预算编制内容 1114146.2资金筹措 11155976.2.1资金筹措原则 1184896.2.2资金筹措方式 12148016.3财务管理 12127256.3.1财务管理目标 1237476.3.2财务管理内容 1219323第七章土地整治项目验收与评价 12301377.1验收程序 124127.1.1验收启动 12305437.1.2验收准备 12242157.1.3现场查验 13210677.1.4验收评审 13129187.1.5验收结论 13307987.2验收标准 13274387.2.1项目目标实现情况 1379347.2.2工程质量 1343997.2.3投资效益 13145747.2.4环境保护 1344017.3项目评价 13313837.3.1经济效益评价 1314807.3.2社会效益评价 14297527.3.3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1416117.3.4管理效益评价 1420380第八章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理 14281588.1土地利用与保护 14309898.1.1目标与原则 14260318.1.2土地利用规划 14299628.1.3土地保护措施 1428548.2土地流转与开发 15287898.2.1土地流转政策 15115398.2.2土地开发与利用 15182508.2.3土地开发项目审批与监管 1518848.3生态补偿与维护 15241158.3.1生态补偿机制 1528128.3.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6198108.3.3生态补偿与维护项目管理 1621980第九章政策法规与监管 1639979.1政策法规体系 16251499.1.1概述 16159779.1.2法律法规 16293609.1.3政策文件 16278189.2监管机制 1799149.2.1监管体系 17315499.2.2监管措施 17243979.3法律责任 17305789.3.1法律责任主体 17206009.3.2法律责任类型 17112549.3.3法律责任追究 1717665第十章组织管理与人员培训 17658910.1组织结构 17527910.1.1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 172832910.1.2项目指挥部 18784510.1.3项目管理部门 183036510.1.4技术支持部门 18978810.1.5财务部门 182932310.2人员培训 18525910.2.1培训计划 18420810.2.2培训内容 182124710.2.3培训方式 18532410.2.4培训效果评估 192826910.3考核与激励 19464310.3.1考核制度 191130210.3.2激励机制 19第一章总则1.1土地整治目的与意义土地整治作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主要目的与意义包括:(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生态环境权益。(4)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5)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激发土地活力。1.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我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作业,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保护等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具体适用范围为:(1)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2)农村土地整治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实施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3)其他涉及农村土地整治的各类项目。1.3工作原则为保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顺利实施,遵循以下工作原则:(1)依法依规,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土地整治项目的合法性。(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区域实际情况,保证土地整治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保护生态环境,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4)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保证土地整治项目得到农民的支持和参与。(5)注重技术创新,推广先进适用的土地整治技术,提高土地整治效率。(6)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第二章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准备2.1项目可行性研究2.1.1研究目的与意义项目可行性研究旨在对拟定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项目的实施条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1.2研究内容(1)项目背景及目标:分析项目提出的背景、政策依据、市场需求、整治目标等。(2)项目实施条件:评估项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等。(3)项目投资估算: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投资总额,包括土地购置、整治工程、配套设施等费用。(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预测项目实施后的产值、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5)项目社会效益分析: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影响。(6)项目环境效益分析:评估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2.1.3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类比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等手段,结合相关政策和标准,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2.2项目立项与审批2.2.1立项程序(1)编制项目建议书: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编制项目建议书,明确项目名称、整治目标、投资估算等内容。(2)报送相关部门:将项目建议书报送至当地国土部门等相关部门。(3)组织专家评审: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4)批复立项: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修改完善,并报请上级批复立项。2.2.2审批程序(1)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立项后,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进度安排、资金来源等。(2)报送审批:将项目实施方案报送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批。(3)办理相关手续:根据审批结果,办理项目实施所需的相关手续,如土地征收、环境影响评价等。2.3前期调查与评估2.3.1调查内容(1)土地资源调查:对项目所在地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包括土地面积、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2)基础设施调查:调查项目所在地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状况。(3)社会经济调查:调查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社会经济状况。(4)生态环境调查:调查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植被、水资源、土壤侵蚀等。2.3.2评估内容(1)项目实施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评估项目实施对土地质量、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的影响。(2)项目实施对基础设施的影响:评估项目实施对基础设施的改善程度。(3)项目实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影响。(4)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第三章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与设计3.1项目规划编制项目规划编制是土地整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具体规划。项目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步骤:(1)项目前期调研:收集项目区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料,分析项目区的特点和土地整治需求。(2)确定项目目标: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明确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3)编制规划方案:在充分了解项目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目标,提出具体的土地整治措施,包括土地整理、土地改良、生态环境建设等。(4)规划方案论证:组织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论证,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5)规划成果编制:根据论证后的规划方案,编制项目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等。3.2项目设计原则项目设计是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项目设计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实用性原则:项目设计应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保证项目实施后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3)综合性原则:项目设计应综合考虑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实现项目区可持续发展。(4)经济性原则:项目设计应注重投资效益,合理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5)可操作性原则:项目设计应具备可操作性,便于项目实施和管理。3.3项目设计方案项目设计方案应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规划目标,提出以下方面的具体措施:(1)土地整理: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整理,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排水灌溉系统改造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水平。(2)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为项目区发展提供便利条件。(4)产业发展布局: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5)社会事业建设:加强项目区内的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改善。(6)项目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监测和管理体系,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提高项目效益。第四章土地整治工程实施4.1工程准备4.1.1工程项目立项在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前,首先需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工作。项目立项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划要求,明确项目目标、任务、投资规模、实施期限等关键要素,保证项目符合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4.1.2设计文件编制项目立项后,应组织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方案、施工图、工程预算等内容,保证设计合理、科学、经济、可行。设计文件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查批准。4.1.3施工队伍及设备准备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并保证其具备丰富的土地整治工程经验。同时配置合适的施工设备,以满足工程实施的需要。4.1.4工程施工方案制定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方案,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等,保证工程顺利实施。4.2工程施工4.2.1土地平整工程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土地平整施工,包括挖方、填方、土方调配等。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土地质量、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4.2.2水利设施工程依据设计要求,进行水利设施施工,包括渠道、泵站、水闸、排水设施等。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水利设施质量、安全及正常运行。4.2.3农田防护工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农田防护工程施工,包括梯田、护坡、防风林等。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田抗灾能力。4.2.4土地改良工程针对土地质量较差的地块,采取土地改良措施,如土壤改良、施肥、灌溉等,提高土地生产力。4.2.5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涵洞、电力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4.3工程监理4.3.1监理组织及人员配备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设立工程监理组织,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人员,对工程实施进行全面监理。4.3.2监理内容监理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工程按照设计要求顺利实施。4.3.3监理方法采取现场巡查、抽样检测、会议协调等方式,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3.4监理报告监理人员应定期编写监理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程实施情况,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第五章土地整治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5.1质量控制5.1.1质量控制目标土地整治项目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保证项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项目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5.1.2质量控制原则(1)全面控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2)预防为主:注重事前预防,及时发觉和解决质量问题。(3)标准化管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实现标准化施工。(4)持续改进: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质量控制水平。5.1.3质量控制措施(1)加强设计质量管理:严格审查设计文件,保证设计合理、可靠、经济。(2)严格施工过程控制: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和考核,保证施工质量。(3)强化验收环节: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5.2安全管理5.2.1安全管理目标土地整治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是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设备安全、财产安全,预防安全的发生。5.2.2安全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2)预防为主:注重预防,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3)综合治理:采取技术、管理、法规等多种措施,实现安全管理。(4)持续改进: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5.2.3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2)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保证施工安全。(3)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4)严格执行安全法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项目施工安全。5.3环境保护5.3.1环境保护目标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是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5.3.2环境保护原则(1)生态优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2)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3)持续改进: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环境保护水平。5.3.3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执行环保法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2)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3)优化施工工艺:采用环保型施工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植被恢复与保护:对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和保护,保持生态平衡。第六章土地整治项目投资与财务管理6.1投资预算6.1.1投资预算编制原则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预算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预算编制应基于项目实际需求,充分考虑项目的技术、经济、环境等因素,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全面完整:预算编制应涵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不可预见费用等。(3)动态调整:预算编制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6.1.2投资预算编制内容投资预算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直接费用:包括土地整治工程费、设备购置费、材料费、人工费等。(2)间接费用:包括项目管理费、技术咨询服务费、差旅费、培训费等。(3)不可预见费用: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预留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6.2资金筹措6.2.1资金筹措原则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措应遵循以下原则:(1)多元化:充分利用各种资金来源,包括投资、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2)合规性:保证资金筹措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3)经济性:在满足项目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金成本。6.2.2资金筹措方式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措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投资:根据项目性质和重要性,争取财政资金支持。(2)企业自筹:通过企业内部资金、股东增资等方式筹集资金。(3)银行贷款:根据项目特点和还款能力,向银行申请贷款。(4)社会捐赠:通过公益活动、项目宣传等方式,争取社会捐赠资金。6.3财务管理6.3.1财务管理目标土地整治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如下:(1)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合理使用资金,防止资金闲置和浪费。(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金配置,降低资金成本。(3)规范财务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保证项目财务管理的规范性。6.3.2财务管理内容土地整治项目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进行统筹安排,保证资金合理使用。(2)成本控制: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降低项目投资风险。(3)财务报告: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反映项目财务状况。(4)内部审计:对项目财务进行内部审计,保证项目财务管理的合规性。(5)外部审计:积极配合外部审计部门对项目财务进行审计,保证项目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第七章土地整治项目验收与评价7.1验收程序7.1.1验收启动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向项目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同时提交项目实施情况报告、相关技术资料、财务报表等必要文件。项目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7.1.2验收准备项目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成立验收组,验收组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应在验收前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初步审查,确定验收的具体内容、程序、方法和标准。7.1.3现场查验验收组应深入项目现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地查看,主要包括项目工程、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现场查验过程中,验收组应与项目实施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7.1.4验收评审验收组应在现场查验基础上,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项目目标实现情况、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验收组应形成书面验收报告,提出验收意见。7.1.5验收结论项目主管部门应在收到验收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对验收组的验收意见进行审核,形成验收结论。验收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7.2验收标准7.2.1项目目标实现情况项目目标应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规定予以实现,包括土地整治面积、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等方面。7.2.2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主要包括工程结构、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方面。7.2.3投资效益项目投资效益应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包括项目收益、成本控制、投资回收期等方面。7.2.4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保证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7.3项目评价7.3.1经济效益评价对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项目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等方面。7.3.2社会效益评价对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项目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7.3.3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对项目实施后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项目对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7.3.4管理效益评价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第八章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理8.1土地利用与保护8.1.1目标与原则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理中,土地利用与保护的目标是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保证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2)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3)注重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降低土地资源浪费;(4)维护土地权属稳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8.1.2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和土地使用条件。具体措施如下:(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分土地用途区;(2)制定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详细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效益;(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保证土地合理利用。8.1.3土地保护措施土地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土地质量管理,提高土地肥力;(2)防止土地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3)加强土地防护,防治水土流失;(4)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8.2土地流转与开发8.2.1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流转政策旨在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保障土地流转的合法性;(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流转信息的公开透明;(3)鼓励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推动土地流转多样化;(4)加强土地流转监管,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侵权行为。8.2.2土地开发与利用土地开发与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保证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开发效益;(3)加强土地开发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效益;(4)注重土地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环境恶化。8.2.3土地开发项目审批与监管土地开发项目审批与监管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项目申报与审批,保证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保证项目质量和效益;(3)项目验收与评价,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4)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土地资源管理秩序。8.3生态补偿与维护8.3.1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旨在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挥,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生态补偿范围和对象,保证补偿政策公平合理;(2)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标准,合理确定补偿金额;(3)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促进生态补偿工作的实施;(4)加强生态补偿监管,保证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8.3.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尊重自然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3)加强生态监测,及时发觉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4)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8.3.3生态补偿与维护项目管理生态补偿与维护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项目申报与审批,保证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保证项目质量和效益;(3)项目验收与评价,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4)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生态环境管理秩序。第九章政策法规与监管9.1政策法规体系9.1.1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政策法规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核心,涵盖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面的有机整体。该体系旨在规范农村土地整治活动,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民合法权益。9.1.2法律法规(1)国家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2)部门规章:如《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土地整治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等;(3)地方性法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的相关地方性法规。9.1.3政策文件国家及地方各级发布的关于农村土地整治的政策文件,包括政策规划、资金扶持、技术规范等。9.2监管机制9.2.1监管体系农村土地整治监管体系包括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个层面。监管主要由土地管理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行业自律主要由土地整治行业协会等组织推动;社会监督则包括媒体、公众等社会力量的参与。9.2.2监管措施(1)审批制度: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保证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项目监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资金使用等进行全面监管;(3)验收制度:对完成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4)违规处罚:对违反农村土地整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9.3法律责任9.3.1法律责任主体农村土地整治法律责任主体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单位、审批部门、监管部门等。9.3.2法律责任类型(1)行政责任:对违反农村土地整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2)刑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农村土地整治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民事责任:对因农村土地整治引发的民事纠纷,依法承担民事责任。9.3.3法律责任追究农村土地整治法律责任追究应严格按照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合同事务往来的文书范例
- 智慧校园建设及运营合作协议
- 职工爱岗敬业责任协议书
- 股权投资合作协议书
- 建房承包施工合同
- 特殊教育机构教育服务安全免责协议书
- 田径体育场馆租赁合同书
- 股份制组织架构优化方案
- 全国滇人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协议
- 储能电池模组PACK和系统集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1:Python简介与应用领域
- 各类心理量表大全
- DB12T990-2020建筑类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规范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三调语文试卷(含答案)
- 交通运输概论课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医学教材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
- 医学教程 常见急腹症的超声诊断课件
- ppr管材合同模板
- 航空器维修工程师考试考核试卷
- 浮山风景区发展现状及营销对策分析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