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监测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279第一章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概述 3304521.1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简介 3303361.1.1国际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3218231.1.2国内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47116第二章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284081.1.3概述 4213571.1.4排放标准 4217111.1.5监测与控制 5108391.1.6概述 5109831.1.7排放标准 5151551.1.8监测与控制 5215141.1.9概述 5279681.1.10排放标准 6295901.1.11监测与控制 613088第三章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6254931.1.12概述 643351.1.13排放标准 6268511.1.14排放监测与控制 7113701.1.15概述 7320911.1.16排放标准 7324901.1.17排放监测与控制 821221.1.18概述 8165001.1.19排放标准 8245211.1.20排放监测与控制 87229第四章船舶噪声排放标准 84351.1.21测量设备 95891.1.22测量条件 9105581.1.23测量方法 9182071.1.24测量结果判定 1020110第五章船舶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1024251.1.25船舶生活垃圾 10183651.1.26船舶危险废物 10224821.1.27船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10161621.1.28船舶特殊固体废物 1066451.1.29船舶生活垃圾排放标准 1043261.1.30船舶危险废物排放标准 11104431.1.31船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11292181.1.32船舶特殊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113445第六章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方法 1156681.1.33监测目的 11271551.1.34监测对象 12272661.1.35监测方法 12250721.1.36监测目的 1223431.1.37监测对象 12173891.1.38监测方法 12142161.1.39监测目的 1244461.1.40监测对象 12175571.1.41监测方法 1332571.1.42监测目的 13253821.1.43监测对象 1358251.1.44监测方法 1319708第七章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 1356561.1.45概述 1367911.1.46设备分类 13175061.1.47设备选用与安装 14240761.1.48概述 14218411.1.49设备分类 14176401.1.50设备选用与安装 14203171.1.51概述 14225311.1.52设备分类 14273801.1.53设备选用与安装 15319131.1.54概述 15134071.1.55设备分类 1585521.1.56设备选用与安装 1519901第八章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作业流程 1578441.1.57资料收集与审查 15229591.1.58监测设备准备 16207321.1.59人员培训与分工 1673541.1.60监测方案制定 16255331.1.61现场监测 1647151.1.62采样与送检 16132941.1.63数据记录与报告 16237281.1.64数据整理与分析 16145221.1.65结果评价 17263891.1.66问题与改进 171102第九章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管理 1794041.1.67数据收集 17185181.1.68数据整理 17182541.1.69数据分析 17255401.1.70报告编写 1832310第十章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8275361.1.71组织管理 1822721.1.72人员培训与考核 18282901.1.73设备管理 19317061.1.74采样与监测 19297691.1.75数据管理与分析 19225301.1.76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19313511.1.77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19194981.1.78监测过程质量控制 1915501.1.79数据审核与评价 19319601.1.80持续改进 19第一章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概述1.1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简介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船舶对水域及大气环境的污染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限制条件。这些标准旨在规范船舶在航行、停泊、装卸作业等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保证船舶污染物排放达到我国环境保护要求。船舶污染物主要包括:油类、化学品、垃圾、污水、废气等。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方法、排放控制措施等,以保证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二节国内外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1.1.1国际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际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IMO发布的《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船舶污染防治国际公约,涵盖了油类、化学品、垃圾、污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1)油类污染物排放标准:MARPOL公约规定,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禁止排放油类污染物,对船舶油污的应急处理也做了明确规定。(2)化学品污染物排放标准:MARPOL公约对船舶运输的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规定了不同类别化学品的排放限值。(3)垃圾污染物排放标准:MARPOL公约对船舶垃圾的排放进行了分类,规定了不同类别垃圾的排放限值和处理方法。(4)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MARPOL公约规定了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限值,并鼓励船舶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5)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MARPOL公约规定了船舶废气中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1.1.2国内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由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制定。我国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但仍存在一定差距。(1)油类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船舶油污染应急预案》规定,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类污染的发生。(2)化学品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船舶危险货物运输规定》对船舶运输的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规定了不同类别化学品的排放限值。(3)垃圾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船舶垃圾处理规定》对船舶垃圾的排放进行了分类,规定了不同类别垃圾的排放限值和处理方法。(4)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范》规定了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限值,并鼓励船舶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5)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船舶废气中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国内外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制定原则、排放限值、监测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际合作的加强,我国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第二章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一节二氧化硫排放标准1.1.3概述二氧化硫(SO2)是船舶大气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了减少船舶二氧化硫排放,保护大气环境,本节对船舶二氧化硫排放标准进行规定。1.1.4排放标准(1)新建船舶新建船舶二氧化硫排放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内燃机船舶:≤0.5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2)蒸汽轮机船舶:≤0.5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3)燃气轮机船舶:≤0.3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2)在用船舶在用船舶二氧化硫排放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内燃机船舶:≤0.8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2)蒸汽轮机船舶:≤0.8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3)燃气轮机船舶:≤0.5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1.1.5监测与控制船舶应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排放符合上述标准。第二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1.1.6概述氮氧化物(NOx)是船舶大气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了减少船舶氮氧化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本节对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进行规定。1.1.7排放标准(1)新建船舶新建船舶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内燃机船舶:≤2.0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2)蒸汽轮机船舶:≤2.0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3)燃气轮机船舶:≤1.5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2)在用船舶在用船舶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内燃机船舶:≤2.5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2)蒸汽轮机船舶:≤2.5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3)燃气轮机船舶:≤2.0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1.1.8监测与控制船舶应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排放符合上述标准。第三节粒子排放标准1.1.9概述粒子排放是船舶大气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了减少船舶粒子排放,保护大气环境,本节对船舶粒子排放标准进行规定。1.1.10排放标准(1)新建船舶新建船舶粒子排放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内燃机船舶:≤0.1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2)蒸汽轮机船舶:≤0.1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3)燃气轮机船舶:≤0.05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2)在用船舶在用船舶粒子排放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内燃机船舶:≤0.15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2)蒸汽轮机船舶:≤0.15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3)燃气轮机船舶:≤0.10g/kWh(以燃油消耗量计)。1.1.11监测与控制船舶应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粒子排放浓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排放符合上述标准。第三章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一节黑水排放标准1.1.12概述黑水是指船舶生活污水中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医疗废水等含有大量悬浮固体、有机物、病原体等污染物的废水。根据我国环境保护要求和船舶污染控制的需要,黑水排放标准旨在规范船舶黑水的排放行为,保障水环境质量。1.1.13排放标准(1)黑水排放浓度限值:根据船舶类型、吨位和航行区域,黑水排放浓度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客船、货船:≤50mg/L(悬浮固体)、≤30mg/L(化学需氧量)、≤15mg/L(生化需氧量);(2)油船、化学品船:≤30mg/L(悬浮固体)、≤20mg/L(化学需氧量)、≤10mg/L(生化需氧量);(3)其他船舶:≤40mg/L(悬浮固体)、≤25mg/L(化学需氧量)、≤12mg/L(生化需氧量)。(2)黑水排放速率限值:根据船舶类型、吨位和航行区域,黑水排放速率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客船、货船:≤0.2m³/h;(2)油船、化学品船:≤0.1m³/h;(3)其他船舶:≤0.15m³/h。1.1.14排放监测与控制(1)船舶应配备黑水处理设施,对黑水进行处理,保证排放符合上述标准;(2)船舶应定期对黑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3)船舶在排放黑水前,应进行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的监测,保证符合排放标准。第二节灰水排放标准1.1.15概述灰水是指船舶生活污水中的洗涤水、沐浴水、厨房洗涤水等含有少量悬浮固体、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废水。灰水排放标准旨在规范船舶灰水的排放行为,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1.1.16排放标准(1)灰水排放浓度限值:根据船舶类型、吨位和航行区域,灰水排放浓度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客船、货船:≤30mg/L(悬浮固体)、≤20mg/L(化学需氧量)、≤10mg/L(生化需氧量);(2)油船、化学品船:≤20mg/L(悬浮固体)、≤15mg/L(化学需氧量)、≤8mg/L(生化需氧量);(3)其他船舶:≤25mg/L(悬浮固体)、≤18mg/L(化学需氧量)、≤10mg/L(生化需氧量)。(2)灰水排放速率限值:根据船舶类型、吨位和航行区域,灰水排放速率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客船、货船:≤0.3m³/h;(2)油船、化学品船:≤0.2m³/h;(3)其他船舶:≤0.25m³/h。1.1.17排放监测与控制(1)船舶应配备灰水处理设施,对灰水进行处理,保证排放符合上述标准;(2)船舶应定期对灰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3)船舶在排放灰水前,应进行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的监测,保证符合排放标准。第三节油污水排放标准1.1.18概述油污水是指船舶在航行、装卸作业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石油类污染物的废水。油污水排放标准旨在规范船舶油污水的排放行为,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1.1.19排放标准(1)油污水排放浓度限值:船舶油污水排放浓度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客船、货船:≤15mg/L(石油类);(2)油船、化学品船:≤10mg/L(石油类);(3)其他船舶:≤12mg/L(石油类)。(2)油污水排放速率限值:根据船舶类型、吨位和航行区域,油污水排放速率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客船、货船:≤0.1m³/h;(2)油船、化学品船:≤0.05m³/h;(3)其他船舶:≤0.08m³/h。1.1.20排放监测与控制(1)船舶应配备油污水处理设施,对油污水进行处理,保证排放符合上述标准;(2)船舶应定期对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3)船舶在排放油污水前,应进行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的监测,保证符合排放标准。第四章船舶噪声排放标准第一节船舶噪声排放标准概述船舶噪声排放标准是为了规范船舶在航行、停泊及作业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噪声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制定的相关法规。船舶噪声排放标准主要包括噪声排放限值、测量方法、监测要求等内容。船舶噪声排放标准依据船舶类型、尺寸、功率等因素,对船舶噪声排放进行分类,明确了各类船舶在不同航行状态下的噪声排放限值。这些限值旨在降低船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船舶噪声排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第二节船舶噪声排放测量方法1.1.21测量设备船舶噪声排放测量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噪声测量仪器,包括声级计、声级记录仪、噪声统计分析仪等。测量设备应具有以下特点:(1)符合国家声级计检定规程的要求;(2)具备自动校准功能;(3)测量范围宽,能覆盖船舶噪声的频率范围;(4)测量精度高,满足船舶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1.1.22测量条件(1)测量应在船舶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避免因船舶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测量数据失真;(2)测量时应选择晴朗、风力小于4级的天气,避免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测量地点应选择远离码头、船舶密集区等噪声干扰较小的区域;(4)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1.1.23测量方法(1)测量点设置:根据船舶类型、尺寸、功率等因素,确定测量点的位置。测量点应位于船舶两侧对称位置,距离船舷1米处;(2)测量时间:测量时间应根据船舶航行速度、测量距离等因素确定,保证测量数据具有代表性;(3)测量过程: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应保持测量设备稳定,避免因设备晃动导致的测量数据失真;(4)数据处理:测量结束后,应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船舶噪声排放水平。1.1.24测量结果判定根据船舶噪声排放限值,对测量结果进行判定。若船舶噪声排放超过限值,则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船舶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噪声排放,直至符合标准要求。第五章船舶固体废物排放标准第一节船舶固体废物分类船舶固体废物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根据其来源、性质和危害程度,船舶固体废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1.25船舶生活垃圾船舶生活垃圾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包括食品废弃物、生活用品废弃物、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1.1.26船舶危险废物船舶危险废物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感染性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油漆、废矿物油、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药品等。1.1.27船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船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非危险固体废弃物,如废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木材等。1.1.28船舶特殊固体废物船舶特殊固体废物是指船舶在特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船舶拆解产生的废钢铁、废玻璃钢、废木材等。第二节固体废物排放标准1.1.29船舶生活垃圾排放标准(1)食品废弃物: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应将食品废弃物进行粉碎、消毒处理,达到以下标准后方可排放:(1)粉碎后的食品废弃物粒径不大于25mm;(2)消毒处理后的食品废弃物,大肠菌群含量不大于1000个/克。(2)生活用品废弃物: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应将生活用品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处理:(1)可回收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2)不可回收废弃物: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1.1.30船舶危险废物排放标准船舶危险废物排放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收集:船舶应按照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保证不发生交叉污染;(2)安全包装:船舶危险废物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保证运输、储存过程的安全;(3)无害化处理:船舶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不污染环境。1.1.31船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标准船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收集:船舶应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保证不发生交叉污染;(2)资源化利用:船舶应尽可能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3)无害化处理:船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1.1.32船舶特殊固体废物排放标准船舶特殊固体废物排放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收集:船舶应按照特殊固体废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保证不发生交叉污染;(2)资源化利用:船舶应尽可能将特殊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3)无害化处理:船舶特殊固体废物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第六章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方法第一节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方法1.1.33监测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方法旨在保证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为环境保护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1.1.34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船舶排放的废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1.1.35监测方法(1)现场监测法:通过采样分析仪器对船舶排放的废气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污染物排放数据。(2)在线监测法:利用自动监测设备,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管平台,实现对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控。(3)检测分析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第二节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方法1.1.36监测目的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方法旨在保证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对水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为水环境保护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1.1.37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船舶排放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化学品污水等。1.1.38监测方法(1)采样监测法:对船舶排放的污水进行采样,送检机构进行水质分析。(2)在线监测法:利用自动监测设备,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管平台,实现对船舶水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控。(3)检测分析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第三节噪声排放监测方法1.1.39监测目的噪声排放监测方法旨在保证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降至最低,为环境保护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1.1.40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船舶主机、辅机、发电机等设备的噪声排放。1.1.41监测方法(1)现场监测法:使用声级计对船舶运行时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噪声排放数据。(2)预测评估法:根据船舶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运行状况,预测其噪声排放水平。(3)监测分析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噪声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四节固体废物排放监测方法1.1.42监测目的固体废物排放监测方法旨在保证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和排放符合环保要求,为环境保护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1.1.43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船舶产生的垃圾、污泥、废油等固体废物。1.1.44监测方法(1)采样监测法:对船舶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采样,送检机构进行成分分析。(2)监测记录法:对船舶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理和排放进行记录,以了解其排放情况。(3)监测分析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固体废物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第七章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第一节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1.1.45概述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测船舶在航行和停泊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以保证其满足相关环保标准和要求。1.1.46设备分类(1)气体分析仪:用于实时监测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颗粒物等气体污染物浓度。(2)烟气分析仪:用于检测船舶燃烧设备排放的烟气成分及浓度,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3)气溶胶检测器:用于监测船舶排放的颗粒物,如PM2.5、PM10等。(4)气象监测设备:用于测量风速、风向、气温、湿度等气象参数,为污染物排放监测提供参考。1.1.47设备选用与安装(1)根据船舶类型、排放源及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2)设备安装位置应避开船舶排放源、通风口等影响监测数据的区域。(3)保证设备与船舶其他系统(如电力、通讯等)的兼容性。第二节水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1.1.48概述船舶水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测船舶在航行和停泊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以保证其符合相关环保标准。1.1.49设备分类(1)水质分析仪:用于实时监测船舶排放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等水质指标。(2)水质监测探头:用于检测船舶排放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浓度。(3)水质自动采样器:用于自动采集船舶排放水样,便于后续分析。1.1.50设备选用与安装(1)根据船舶类型、排放源及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水质监测设备。(2)设备安装位置应避开船舶排放口、排水管等影响监测数据的区域。(3)保证设备与船舶其他系统(如电力、通讯等)的兼容性。第三节噪声排放监测设备1.1.51概述船舶噪声排放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测船舶在航行和停泊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水平,以保证其符合相关环保标准。1.1.52设备分类(1)噪声监测仪:用于实时监测船舶噪声水平,可显示瞬时声级、等效连续声级等参数。(2)噪声剂量计:用于测量船舶噪声暴露水平,评估船员及附近居民的健康风险。(3)噪声分析软件:用于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噪声排放报告。1.1.53设备选用与安装(1)根据船舶类型、噪声源及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噪声监测设备。(2)设备安装位置应避开船舶噪声源、通风口等影响监测数据的区域。(3)保证设备与船舶其他系统(如电力、通讯等)的兼容性。第四节固体废物排放监测设备1.1.54概述船舶固体废物排放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测船舶在航行和停泊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排放情况,以保证其符合相关环保标准。1.1.55设备分类(1)固体废物称重设备:用于实时监测船舶排放的固体废物重量,便于统计分析。(2)固体废物成分分析仪器:用于检测船舶排放的固体废物成分,如塑料、金属、纸张等。(3)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用于对船舶排放的固体废物进行压缩、破碎等处理,减少排放体积。1.1.56设备选用与安装(1)根据船舶类型、固体废物种类及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2)设备安装位置应避开船舶废物储存、处理区域,以免影响监测数据。(3)保证设备与船舶其他系统(如电力、通讯等)的兼容性。第八章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作业流程第一节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前期准备1.1.57资料收集与审查(1)收集船舶的基本信息,包括船名、船籍、船舶类型、吨位、主机功率等;(2)审查船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书、船舶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3)查阅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监测项目、排放限值等要求。1.1.58监测设备准备(1)根据监测项目,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准确可靠;(2)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保证其量程、精度等指标满足监测要求;(3)准备监测所需的采样器具、记录表格等物品。1.1.59人员培训与分工(1)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监测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监测流程;(2)明确监测人员职责,保证监测工作有序进行。1.1.60监测方案制定(1)根据船舶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等因素,制定监测方案;(2)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时间、地点、项目、频次等要素;(3)监测方案需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第二节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作业实施1.1.61现场监测(1)监测人员按照监测方案,到达指定监测地点;(2)严格按照监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3)监测过程中,记录监测数据、时间、地点等信息;(4)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1.62采样与送检(1)根据监测项目,采取相应的样品,如水样、气体样品等;(2)采样过程中,严格遵守采样规范,保证样品的代表性;(3)将采集的样品送检,进行实验室分析。1.1.63数据记录与报告(1)监测人员将监测数据整理归档,填写监测报告;(2)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时间、地点、项目、数据、结论等内容;(3)监测报告需经监测人员、船长或船东签字确认。第三节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分析1.1.64数据整理与分析(1)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等指标;(2)分析污染物排放趋势,评估船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果;(3)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查找潜在的环境风险。1.1.65结果评价(1)根据监测结果,评价船舶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排放标准;(2)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船舶,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3)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船舶污染物排放监管提供依据。1.1.66问题与改进(1)分析监测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2)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不断优化监测方案和流程。第九章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管理第一节数据收集与整理1.1.67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船舶污染物排放情况。数据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船舶基本信息:包括船名、船籍、船舶类型、吨位、主机功率等。(2)船舶排放污染物种类: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3)排放污染物监测数据:包括排放浓度、排放量、排放速率等。(4)监测时间、地点、方法等相关信息。1.1.68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对收集到的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排序、核对、录入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数据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核验,删除无效、错误、重复的数据。(2)数据分类:按照船舶类型、排放污染物种类、监测时间等维度对数据进行分类。(3)数据排序:对数据进行排序,便于查找和分析。(4)数据录入:将整理好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便于长期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