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619第一章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364101.1设计原则与目标 351881.1.1设计原则 3140091.1.2设计目标 3129581.2设计依据与规范 4302271.2.1设计依据 490761.2.2设计规范 47299第二章结构设计基本概念 4134242.1结构类型及分类 439152.2结构设计基本流程 5212542.3结构设计参数 55729第三章结构设计荷载与作用 6159653.1荷载类型及分类 6223203.1.1荷载类型 6259963.1.2荷载分类 6200753.2荷载组合与效应 6155303.2.1荷载组合 623763.2.2荷载效应 7265053.3荷载取值与调整 786823.3.1荷载取值 7202373.3.2荷载调整 724512第四章结构分析方法 778114.1线性分析方法 792424.2非线性分析方法 8205784.3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819538第五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9282495.1材料功能与选用 9159185.1.1混凝土 916955.1.2钢筋 9144445.1.3材料选用原则 9104555.2构件设计原则 942455.2.1安全性原则 938505.2.2适用性原则 1042385.2.3经济性原则 10316245.3结构构件计算 10311005.3.1承载力计算 10232105.3.2稳定性计算 1079235.3.3抗裂功能计算 10286195.3.4构造要求 1025748第六章钢结构设计 10202196.1钢材功能与选用 10310936.1.1钢材功能 10125856.1.2钢材选用 11184536.2构件设计方法 11242946.2.1构件设计原则 1117076.2.2构件设计方法 1135586.3结构稳定性分析 12294436.3.1结构稳定性概述 12122716.3.2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 1224148第七章砌体结构设计 12260707.1砌体材料功能与选用 1242727.1.1材料功能 1281137.1.2材料选用 1322967.2构件设计方法 13316027.2.1设计原则 1314107.2.2设计方法 13157517.3结构稳定性分析 14252927.3.1稳定性分析原则 14233397.3.2稳定性分析方法 142294第八章混凝土结构设计 1432138.1混凝土材料功能与选用 1496878.1.1材料功能 14197118.1.2材料选用 1584218.2构件设计方法 1586478.2.1构件设计原则 15244038.2.2构件设计方法 1510978.3结构施工与验收 15250948.3.1施工准备 15293438.3.2施工过程 15215908.3.3验收 16477第九章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 1665819.1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基本概念 16265179.1.1概述 1665779.1.2安全性 16236369.1.3可靠性 16176509.2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方法 1718429.2.1概述 17253689.2.2确定性方法 17252539.2.3概率方法 17308939.3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价 17197739.3.1概述 17198449.3.2定性评价 17197029.3.3定量评价 188001第十章结构施工与验收 1856210.1施工组织与管理 181045410.1.1施工组织设计 182859310.1.2施工管理 181209410.1.3施工协调 18996810.2施工质量控制 18121310.2.1材料质量控制 18943310.2.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91623510.2.3施工验收 191861010.3结构验收标准与程序 19124110.3.1结构验收标准 192447910.3.2结构验收程序 19第一章建筑结构设计概述1.1设计原则与目标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其设计原则与目标的明确,对于保证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1.1.1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抗震功能等。(2)可靠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使用寿命内正常使用、维护和检修的需求,保证结构长期稳定可靠。(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经济合理性,降低工程成本。(4)美观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美观性,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5)技术先进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提高结构功能,促进技术进步。1.1.2设计目标(1)满足使用功能: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基本使用功能,包括空间布局、使用需求等。(2)保障结构安全: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在各种工况下结构的安全,防止结构破坏和倒塌。(3)提高经济效益:建筑结构设计应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4)提升环境品质: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环保,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境品质。1.2设计依据与规范建筑结构设计依据与规范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以下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与规范:1.2.1设计依据(1)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2)国家标准: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3)行业规范:如《建筑结构设计手册》、《建筑结构设计实例》等。(4)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设计条件、设计要求等。1.2.2设计规范(1)结构设计规范:包括《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2)材料设计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等。(3)施工验收规范: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4)环境与安全规范:如《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等。通过遵循以上设计原则与目标,以及依据相关规范进行设计,旨在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第二章结构设计基本概念2.1结构类型及分类结构类型是指建筑物中承担重力、风力、地震力等荷载的结构体系。根据结构体系的不同,结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框架结构:由柱、梁、板等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抗震功能。(2)剪力墙结构:由墙体、柱、梁等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具有良好的抗侧力功能。(3)框架剪力墙结构: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相结合,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功能。(4)筒体结构:由多个剪力墙组成的筒状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抗震功能。(5)悬挑结构:由悬挑梁、板等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适用于悬挑较大的建筑部分。(6)拱结构:由拱形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7)桁架结构:由多个杆件组成的三角形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2.2结构设计基本流程结构设计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规模、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明确设计目标。(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进行初步的结构布局设计。(3)计算分析:运用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体系进行计算分析,确定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等参数。(4)结构设计: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进行结构构件的设计,包括梁、板、柱、基础等。(5)施工图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为施工提供依据。(6)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保证施工顺利进行。(7)施工监理: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3结构设计参数结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荷载: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载等,用于确定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木材等,用于确定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3)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4)构件尺寸:根据计算分析和结构设计要求,确定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5)连接方式:包括焊接、高强度螺栓连接等,用于连接结构构件。(6)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保证施工质量。(7)施工安全: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第三章结构设计荷载与作用3.1荷载类型及分类3.1.1荷载类型结构设计中的荷载,是指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按照作用性质,荷载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永久荷载:指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基本不随时间变化的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2)可变荷载:指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随时间变化较大的荷载,如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等。(3)偶然荷载:指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概率较小,但一旦出现,作用力较大的荷载,如地震作用、爆炸作用等。3.1.2荷载分类根据荷载的作用方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静荷载:指作用在结构上,变化缓慢的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等。(2)动荷载:指作用在结构上,随时间迅速变化的荷载,如地震作用、爆炸作用等。(3)集中荷载:指作用在结构某一点或某一局部区域的荷载,如设备重量、梁上的集中力等。(4)分布荷载:指作用在结构一定面积或体积上的荷载,如楼板上的均布荷载、土压力等。3.2荷载组合与效应3.2.1荷载组合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各种荷载的组合作用。荷载组合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基本组合: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的组合。(2)特殊组合:针对特定结构或特定情况,对荷载组合进行特殊规定。(3)偶然组合:考虑偶然荷载与其他荷载的组合。3.2.2荷载效应荷载作用在结构上,会产生相应的效应。荷载效应包括以下几种:(1)内力效应:指荷载作用在结构上,产生的内力变化,如弯矩、剪力、轴力等。(2)位移效应:指荷载作用在结构上,产生的位移变化,如位移、转角等。(3)应力效应:指荷载作用在结构上,产生的应力变化,如拉应力、压应力等。3.3荷载取值与调整3.3.1荷载取值荷载取值应根据相关规范、设计经验及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确定。具体取值如下:(1)永久荷载:根据结构材料、构件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2)可变荷载:根据使用功能、使用条件、地区差异等因素确定。(3)偶然荷载:根据概率统计分析、历史数据、工程经验等因素确定。3.3.2荷载调整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为满足结构安全、经济、美观等要求,需对荷载进行适当调整。荷载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荷载折减:对于部分荷载,根据规范规定或实际工程情况,可进行适当折减。(2)荷载组合系数:根据荷载组合情况,对荷载进行组合系数的调整。(3)荷载分项系数:根据结构安全要求,对荷载分项系数进行适当调整。第四章结构分析方法4.1线性分析方法线性分析方法是基于线性假设对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结构分析过程中,假设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参数与外载荷呈线性关系。线性分析方法适用于结构在弹性阶段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矩阵位移法:以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建立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求解节点位移,进而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矩阵位移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结构分析,如框架、桁架、刚架等。(2)矩阵力法:以杆件内力作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建立结构的整体柔度矩阵,求解节点内力,进而计算结构的位移。矩阵力法适用于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3)样条函数法:利用样条函数对结构进行离散,将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问题,从而求解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样条函数法具有计算简便、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分析。4.2非线性分析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是指考虑结构在受力过程中非线性因素的一种分析方法。非线性因素主要包括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边界非线性等。非线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迭代法:通过不断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直至满足精度要求。迭代法包括牛顿拉夫森法、修正牛顿法等。(2)增量法: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线性问题,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结构的增量位移和内力。增量法包括中心差分法、分段线性化法等。(3)有限元法:将结构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通过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和柔度矩阵,求解结构的非线性方程组。有限元法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分析,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4.3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是指在满足结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寻找最优结构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准则法:以结构功能指标作为目标函数,通过优化设计变量的取值,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准则法适用于结构在给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设计。(2)数学规划法:将结构优化问题转化为数学规划问题,通过求解规划方程得到最优解。数学规划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3)遗传算法:模拟生物进化过程,通过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寻求最优结构设计方案。遗传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适用于复杂结构的优化设计。(4)模拟退火算法:借鉴固体退火过程,通过不断降低系统温度,使系统逐渐趋于稳定状态。模拟退火算法适用于求解大规模非线性优化问题。(5)蚁群算法:模拟蚂蚁觅食行为,通过信息素更新和路径选择,寻求最优结构设计方案。蚁群算法具有较强的并行计算能力,适用于复杂结构的优化设计。第五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5.1材料功能与选用5.1.1混凝土混凝土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其功能对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及经济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使用要求、环境条件及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应满足结构设计的使用状态及承载能力要求,同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5.1.2钢筋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材料,其功能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使用要求、环境条件及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钢筋种类及强度等级。钢筋的选择应满足结构设计的使用状态及承载能力要求,同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5.1.3材料选用原则在材料选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材料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要求;2)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及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材料种类及强度等级;3)注重材料的经济性,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工程成本;4)考虑材料的耐久性,保证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2构件设计原则5.2.1安全性原则构件设计应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及抗裂功能。设计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计算,保证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储备。5.2.2适用性原则构件设计应满足结构的使用功能及施工要求,包括构件的尺寸、形状、构造等。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合理布置钢筋,保证构件的适用性。5.2.3经济性原则构件设计应注重经济性,合理利用材料,降低工程成本。设计过程中,应在满足安全性及适用性原则的前提下,优化构件尺寸及配筋,提高结构的经济性。5.3结构构件计算5.3.1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是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的关键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材料功能及使用要求,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主要包括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及扭转承载力等。5.3.2稳定性计算稳定性计算是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稳定性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稳定性计算,包括构件的长细比、稳定性系数等。5.3.3抗裂功能计算抗裂功能计算是评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裂缝的重要依据。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材料功能及使用要求,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抗裂功能计算。5.3.4构造要求构造要求是保证构件在实际应用中满足使用功能及安全功能的重要环节。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材料功能及施工条件,合理设置构件的构造措施,包括钢筋锚固、接头、保护层厚度等。第六章钢结构设计6.1钢材功能与选用6.1.1钢材功能钢材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以及优良的焊接功能。其主要功能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展率和冷弯功能等。在设计钢结构时,需充分考虑钢材的以下功能特点:(1)高强度:钢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较高,可承受较大的荷载。(2)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钢材在受力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和冲击。(3)良好的焊接功能:钢材焊接功能优良,便于构件的连接和制作。(4)耐腐蚀性:钢材在一定的环境下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但需采取防护措施。6.1.2钢材选用在钢结构设计中,钢材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标准: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材,保证钢材质量。(2)选用高强度、低合金钢:高强度、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综合功能。(3)考虑环境因素: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钢材。(4)经济合理: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用经济合理的钢材。6.2构件设计方法6.2.1构件设计原则(1)安全性:保证构件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可施工性:构件设计应便于施工,降低施工难度。(4)可靠性:保证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可靠的功能。6.2.2构件设计方法(1)抗弯构件设计: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采用合适的截面形式和尺寸,计算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稳定性。(2)压杆设计:根据压杆的受力特点,计算压杆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截面形式和尺寸。(3)拉杆设计:根据拉杆的受力特点,计算拉杆的强度和稳定性。(4)连接设计:根据连接的受力特点,计算连接的强度和刚度。6.3结构稳定性分析6.3.1结构稳定性概述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原有形态和承载能力的能力。在钢结构设计中,结构稳定性分析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构件稳定性:分析单个构件在受到轴向力、弯矩等外力作用时的稳定性。(2)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整个结构在受到荷载作用时的稳定性。(3)构件间连接稳定性:分析构件间连接在受到荷载作用时的稳定性。6.3.2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1)构件稳定性分析方法: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分析构件的稳定性。(2)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元法、矩阵位移法等方法,分析结构的整体稳定性。(3)构件间连接稳定性分析方法: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分析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对结构稳定性的分析,为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第七章砌体结构设计7.1砌体材料功能与选用7.1.1材料功能砌体结构设计中,砌体材料的功能。砌体材料主要包括砖、石、砌块和砂浆等。以下为各类砌体材料的主要功能:(1)砖:砖是砌体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砖的尺寸、形状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石:石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砌体结构。石料的尺寸、形状和质量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砌块:砌块是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和施工速度快等特点。砌块的尺寸、形状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4)砂浆:砂浆是砌体结构中连接砌块的粘结材料,其功能对砌体结构的整体功能影响较大。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粘结强度等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7.1.2材料选用在选择砌体材料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为砌体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1)砖:适用于承重墙、柱、基础等结构部位,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2)石: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墙、柱、基础等结构部位,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3)砌块:适用于非承重墙、围护结构等部位,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和施工速度快等特点。(4)砂浆:应根据砌体材料的种类、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砂浆种类,保证砌体结构的整体功能。7.2构件设计方法7.2.1设计原则砌体结构构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保证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承受各种荷载作用,防止结构破坏。(2)适用性: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施工条件。(3)经济性:在满足安全、适用性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材料用量和施工成本。7.2.2设计方法(1)构件尺寸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和荷载条件,确定构件的尺寸。(2)材料选择:根据构件的尺寸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砌体材料和砂浆。(3)计算分析:采用力学原理和数值分析方法,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构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4)构造措施:根据计算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7.3结构稳定性分析7.3.1稳定性分析原则砌体结构稳定性分析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承受各种荷载作用,防止结构失稳。(2)分析结构在施工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结构安全。7.3.2稳定性分析方法(1)弹性分析:采用弹性力学原理,分析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位移等参数,判断结构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2)非线性分析: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分析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3)动力分析:针对地震等动力荷载,分析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稳定性。(4)构造措施分析: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第八章混凝土结构设计8.1混凝土材料功能与选用8.1.1材料功能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其主要功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等。以下对混凝土的几种关键功能进行详细阐述:(1)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是衡量其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等级》(GB/T500812002)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等八个等级。(2)抗拉强度: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约为抗压强度的1/10,因此在设计中需考虑其抗拉功能。(3)耐久性:混凝土在恶劣环境下,如海水、酸碱、高温等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力学功能和耐久性。(4)抗渗性:混凝土抗渗性是指其抵抗水分渗透的能力,对提高结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5)抗冻性:混凝土抗冻性是指其在低温环境下,抵抗冻蚀的能力。8.1.2材料选用混凝土材料选用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环境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以下为混凝土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1)强度等级:根据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2)耐久性:根据环境条件,选择具有良好耐久性的混凝土。(3)抗渗性:根据结构防渗要求,选择抗渗功能较好的混凝土。(4)抗冻性:根据地区气候条件,选择抗冻功能较好的混凝土。8.2构件设计方法8.2.1构件设计原则混凝土构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2)满足构件刚度要求。(3)满足构件耐久性要求。(4)考虑施工和养护条件。8.2.2构件设计方法混凝土构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极限状态设计法:根据构件的极限状态,如屈服、破坏等,进行设计。(2)概率设计法:根据构件的概率特性,进行设计。(3)试验设计法: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构件设计参数。8.3结构施工与验收8.3.1施工准备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进度等。(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施工质量。(3)检查施工设备、材料等,保证符合要求。8.3.2施工过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模板制作与安装:模板制作应满足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平整。(2)钢筋制作与绑扎:钢筋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应牢固、整齐。(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浇筑质量。(4)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8.3.3验收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以下验收:(1)检查模板、钢筋、混凝土等施工质量。(2)检测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功能。(3)对结构进行整体检查,保证符合设计要求。第九章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9.1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基本概念9.1.1概述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其核心目的是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条件下,能够满足预定的安全功能要求。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个方面。9.1.2安全性安全性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条件下,能够承受各种荷载作用,保持结构整体稳定,不发生破坏。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承载能力: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条件下,能够承受各种荷载作用,不发生破坏。(2)刚度: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条件下,能够保持一定的刚度,不产生过大的变形。(3)稳定性: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条件下,能够保持整体稳定,不发生失稳现象。9.1.3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条件下,能够满足预定的安全功能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概率可靠性: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条件下,发生破坏的概率在一定范围内。(2)功能可靠性: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条件下,能够满足预定的使用功能。(3)经济可靠性: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9.2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方法9.2.1概述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方法。确定性方法主要基于力学原理,通过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判断结构的安全性。概率方法则考虑结构的不确定性因素,通过概率统计原理评估结构的可靠性。9.2.2确定性方法确定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力学计算法:根据力学原理,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