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与施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水利水电工程与施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水利水电工程与施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水利水电工程与施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水利水电工程与施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与施工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18472第一章工程概述 4256831.1工程背景及意义 427151.1.1工程背景 455931.1.2工程意义 4283031.1.3工程规模 5222861.1.4工程目标 524541第二章工程设计 5286641.1.5总体原则 5112021.1.6具体原则 5125491.1.7工程规划 6165211.1.8工程结构设计 662741.1.9施工组织设计 640251.1.10设计理念优化 7134711.1.11技术方案优化 7200901.1.12设计方案比选 711957第三章施工准备 7282331.1.13设计原则 745311.1.14设计内容 7143921.1.15设计要求 8114691.1.16人力资源配置 818721.1.17物力资源配置 8156001.1.18财力资源配置 8170971.1.19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867871.1.20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9325631.1.2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922140第四章土建工程施工 996741.1.22工程概述 9186441.1.23施工准备 9152421.1.24施工方法 9255631.1.25质量控制 10280941.1.26工程概述 10314911.1.27施工准备 10307451.1.28施工方法 10248511.1.29质量控制 10226931.1.30工程概述 1184171.1.31施工准备 11102431.1.32施工方法 11279171.1.33质量控制 1124785第五章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 1116121.1.34安全性原则:金属结构设计应满足工程结构安全要求,保证在各种工况下,结构能承受设计荷载,避免产生破坏。 11305221.1.35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力求降低工程成本。 1254391.1.36适用性原则:金属结构设计应满足工程使用功能,适应各种工况需求。 12271251.1.37施工可行性原则:金属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1271581.1.38美观性原则:在满足以上原则的基础上,金属结构设计还应注重美观性,提高工程的整体形象。 12581.1.39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格的钢材、焊接材料等,并进行材质检验。 1211601.1.40加工制作:按照设计图纸,对钢材进行切割、焊接、钻孔等加工,保证尺寸精度和质量。 12175351.1.41防腐处理:对金属结构进行防腐处理,提高其耐腐蚀功能,延长使用寿命。 12157201.1.42组装:将加工好的金属结构部件进行组装,保证连接牢固、结构稳定。 1225511.1.43检验验收:对金属结构制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满足设计要求。 1264911.1.44施工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清理,搭建脚手架等设施,为安装工作创造条件。 12315271.1.45安装顺序: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金属结构的安装顺序,保证安装过程顺利进行。 1262141.1.46安装方法:根据金属结构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合适的安装方法,如高空作业、滑移法、整体吊装法等。 12251071.1.47焊接技术:焊接是金属结构安装的关键环节,应保证焊接质量,防止产生焊接缺陷。 13100161.1.48检验验收:对金属结构安装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安装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1378801.1.49调试与运行:对安装完毕的金属结构进行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达到设计功能。 136356第六章水利水电设备安装 13100691.1.50选型原则 13263271.1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设备选型应满足工程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 1311351.2安全可靠:设备选型应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3326971.3技术成熟:设备选型应优先选择技术成熟、市场口碑良好的产品。 1362311.4经济合理:设备选型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等因素,实现经济合理。 13232951.4.1设备选型内容 13106742.1水轮发电机组:根据电站规模、水头、流量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水轮发电机组。 1312832.2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应根据电站负荷、电压等级等因素进行选型。 13149742.3辅助设备:包括泵、阀门、管道等,应根据电站运行需求进行选型。 13109342.4控制与保护设备:包括自动化装置、监控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等,应根据电站运行特点进行选型。 13131242.4.1施工准备 13113721.1编制安装施工方案,明确安装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标准等。 13279511.2准备安装所需的工具、设备、材料等。 13143691.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14147901.3.1设备安装 14119952.1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机组基础施工、设备就位、连接管道、电缆敷设等。 14156802.2电气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设备就位、接线、调试等。 14302222.3辅助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设备就位、连接管道、调试等。 14227512.4控制与保护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设备就位、接线、调试等。 1474702.4.1施工质量控制 1432453.1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14166003.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及时发觉和解决质量问题。 14134543.3做好施工记录,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1482473.3.1调试内容 14252291.1设备单体调试:对水轮发电机组、电气设备、辅助设备等逐一进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4160111.2系统调试:对电站整体运行进行调试,检查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运行稳定性。 14268151.3自动化装置调试:对自动化装置进行调试,保证其满足电站运行需求。 14312361.3.1验收标准 14305322.1设备验收: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外观、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保证设备符合设计要求。 1426332.2施工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包括设备安装质量、施工记录等。 1459172.3系统验收:电站整体运行稳定后,进行系统验收,包括水轮发电机组、电气设备、辅助设备等。 14113642.3.1验收程序 14207293.1施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 15120133.2监理单位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 1518323.3验收组对设备、施工质量、系统运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5267903.4验收合格后,颁发验收证书。 151099第七章施工质量控制 15135493.4.1概述 1532073.4.2国家标准 15114283.4.3行业标准 15279673.4.4地方标准 15183093.4.5企业标准 15101433.4.6质量检查 15125453.4.7质量验收 16298213.4.8质量问题分类 16135863.4.9质量问题处理程序 1652203.4.10质量问题预防 163246第八章施工安全管理 16135013.4.11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16201563.4.12安全管理制度实施 17152153.4.13安全防护措施 17127233.4.14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1752443.4.15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17274793.4.16应急预案 18146743.4.17处理 1810028第九章环境保护与监测 18102273.4.18概述 1844913.4.19环境保护措施 18287123.4.20概述 1993613.4.21环境监测与评估内容 19284893.4.22概述 1933793.4.23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922384第十章工程验收与移交 20292433.4.24验收标准 20176723.4.25验收程序 20297003.4.26移交范围 21322833.4.27移交程序 21130923.4.28工程运行 2143023.4.29工程维护 21第一章工程概述1.1工程背景及意义1.1.1工程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保障能源安全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加大了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力度,推动了一大批重大水利水电项目的实施。1.1.2工程意义(1)调解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有效调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2)保障能源安全:水电站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有助于提高我国能源结构清洁化程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往往地处偏远地区,工程建设有助于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4)改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的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在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二节工程规模与目标1.1.3工程规模本工程为大型水利水电项目,主要包括水库、水电站、灌溉系统等主体工程。工程规模涉及多个指标,如下:(1)总投资:工程预计总投资为亿元。(2)总装机容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万千瓦。(3)库容:水库总库容为亿立方米。(4)灌溉面积: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为万亩。1.1.4工程目标(1)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3)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4)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5)提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推广价值。第二章工程设计第一节工程设计原则1.1.5总体原则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总体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安全、经济、环保、美观;(2)充分考虑工程的地域特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资源条件等因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4)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高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1.6具体原则(1)安全性原则:工程设计应保证工程结构安全、运行安全,防止发生,降低灾害风险;(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工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投资效益;(3)可行性原则: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环境可行性;(4)创新性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程设计水平,推动工程技术创新;(5)协调性原则:工程设计应协调好工程与周边环境、工程与工程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体协调发展。第二节工程设计内容1.1.7工程规划(1)工程规模:根据工程任务、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等因素,确定工程规模;(2)工程布局:合理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明确工程各部分的位置、功能和相互关系;(3)工程参数:确定工程主要参数,包括水位、流量、库容、装机容量等。1.1.8工程结构设计(1)大坝设计: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工程规模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大坝型式,进行结构设计;(2)水库设计:确定水库水位、库容、淹没范围等参数,进行水库设计;(3)水电站设计:根据工程规模、水资源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水电站型式,进行电站设计;(4)输水建筑物设计:确定输水线路、输水建筑物型式及参数,进行输水建筑物设计;(5)排水建筑物设计:确定排水线路、排水建筑物型式及参数,进行排水建筑物设计。1.1.9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总体布局:明确施工总体布局,合理划分施工区、生活区、料场等;(2)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施工进度计划,保证工程按期完成;(3)施工方法及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工艺;(4)施工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第三节设计方案优化1.1.10设计理念优化(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生态理念融入工程设计;(2)注重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高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1.11技术方案优化(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程设计水平;(2)优化工程结构设计,提高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1.1.12设计方案比选(1)比选不同设计方案,选择最优方案;(2)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3)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设计方案,实现工程优化。第三章施工准备第一节施工组织设计1.1.13设计原则施工组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保节能。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工程特点、施工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1.14设计内容(1)工程概述:简要介绍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规模、工程结构类型、工程投资等信息。(2)施工总体布局:明确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施工顺序、施工阶段划分等。(3)施工方法及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并详细说明施工步骤、工艺参数等。(4)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时间节点。(5)施工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6)施工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7)施工安全管理:制定施工安全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8)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制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1.1.15设计要求(1)施工组织设计应具有前瞻性,预见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施工组织设计应具备可操作性,方便施工人员理解和执行。(3)施工组织设计应定期修订,以适应工程变化和施工实际情况。第二节施工资源配置1.1.16人力资源配置(1)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施工人员数量。(2)选拔具有相应资质和技能的施工人员,并进行岗前培训。(3)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体系,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权益。1.1.17物力资源配置(1)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求,合理配置施工材料、设备等物力资源。(2)加强物力资源的管理,保证物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调配。(3)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1.18财力资源配置(1)根据工程预算,合理分配施工资金,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2)加强财务管理,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第三节施工现场布置1.1.19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划分施工现场的功能区域。(2)保证施工现场交通顺畅,方便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运输。(3)合理设置施工临时设施,如临时办公室、仓库、宿舍等。1.1.20施工现场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3)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1.1.2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1)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2)加强施工现场绿化,提高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3)定期清理施工现场,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卫生。第四章土建工程施工第一节土石方工程1.1.22工程概述土石方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土石方的开挖、填筑、运输和压实等作业。本节主要介绍土石方工程的基本原则、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1.1.23施工准备(1)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明确工程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质量标准等要求。(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资源配置。(3)施工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场地内的障碍物,进行场地平整,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1.1.24施工方法(1)开挖: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保证开挖断面尺寸、高程及坡度符合规范要求。(2)运输:合理布置运输线路,采用自卸汽车、皮带输送机等设备进行土石方运输。(3)填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4)压实:采用重型压路机、平板振动器等设备进行土石方压实,保证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1.1.25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对开挖、填筑、压实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施工质量。(2)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对土石方工程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第二节混凝土工程1.1.26工程概述混凝土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养护等作业。本节主要介绍混凝土工程的基本原则、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1.1.27施工准备(1)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明确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浇筑方法等要求。(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资源配置。(3)模板及支架:根据设计要求,搭设模板及支架,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1.1.28施工方法(1)混凝土拌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拌和,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质量稳定。(2)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泵送等设备进行混凝土运输,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漏浆等现象。(3)混凝土浇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4)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保湿,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1.1.29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对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施工质量。(2)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对混凝土工程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第三节基础处理工程1.1.30工程概述基础处理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地基处理、基础防渗、基础排水等作业。本节主要介绍基础处理工程的基本原则、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1.1.31施工准备(1)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明确基础处理方案、施工方法、质量标准等要求。(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资源配置。1.1.32施工方法(1)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条件,采用换填、夯实、注浆等方法进行地基处理,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2)基础防渗: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土工合成材料等防渗措施,保证基础渗漏量满足规范要求。(3)基础排水:设置排水设施,如排水井、排水沟、排水管等,保证基础排水畅通。1.1.33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对地基处理、基础防渗、基础排水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施工质量。(2)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对基础处理工程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第五章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第一节金属结构设计金属结构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稳定及经济效益。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1.34安全性原则:金属结构设计应满足工程结构安全要求,保证在各种工况下,结构能承受设计荷载,避免产生破坏。1.1.35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力求降低工程成本。1.1.36适用性原则:金属结构设计应满足工程使用功能,适应各种工况需求。1.1.37施工可行性原则:金属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保证施工顺利进行。1.1.38美观性原则:在满足以上原则的基础上,金属结构设计还应注重美观性,提高工程的整体形象。第二节制作工艺金属结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1.39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格的钢材、焊接材料等,并进行材质检验。1.1.40加工制作:按照设计图纸,对钢材进行切割、焊接、钻孔等加工,保证尺寸精度和质量。1.1.41防腐处理:对金属结构进行防腐处理,提高其耐腐蚀功能,延长使用寿命。1.1.42组装:将加工好的金属结构部件进行组装,保证连接牢固、结构稳定。1.1.43检验验收:对金属结构制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第三节安装技术金属结构安装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1.44施工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清理,搭建脚手架等设施,为安装工作创造条件。1.1.45安装顺序: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金属结构的安装顺序,保证安装过程顺利进行。1.1.46安装方法:根据金属结构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合适的安装方法,如高空作业、滑移法、整体吊装法等。1.1.47焊接技术:焊接是金属结构安装的关键环节,应保证焊接质量,防止产生焊接缺陷。1.1.48检验验收:对金属结构安装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安装质量满足设计要求。1.1.49调试与运行:对安装完毕的金属结构进行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达到设计功能。,第六章水利水电设备安装第一节设备选型1.1.50选型原则1.1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设备选型应满足工程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1.2安全可靠:设备选型应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3技术成熟:设备选型应优先选择技术成熟、市场口碑良好的产品。1.4经济合理:设备选型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等因素,实现经济合理。1.4.1设备选型内容2.1水轮发电机组:根据电站规模、水头、流量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水轮发电机组。2.2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应根据电站负荷、电压等级等因素进行选型。2.3辅助设备:包括泵、阀门、管道等,应根据电站运行需求进行选型。2.4控制与保护设备:包括自动化装置、监控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等,应根据电站运行特点进行选型。第二节安装流程2.4.1施工准备1.1编制安装施工方案,明确安装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标准等。1.2准备安装所需的工具、设备、材料等。1.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1.3.1设备安装2.1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机组基础施工、设备就位、连接管道、电缆敷设等。2.2电气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设备就位、接线、调试等。2.3辅助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设备就位、连接管道、调试等。2.4控制与保护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设备就位、接线、调试等。2.4.1施工质量控制3.1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3.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及时发觉和解决质量问题。3.3做好施工记录,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第三节调试与验收3.3.1调试内容1.1设备单体调试:对水轮发电机组、电气设备、辅助设备等逐一进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2系统调试:对电站整体运行进行调试,检查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运行稳定性。1.3自动化装置调试:对自动化装置进行调试,保证其满足电站运行需求。1.3.1验收标准2.1设备验收: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外观、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保证设备符合设计要求。2.2施工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包括设备安装质量、施工记录等。2.3系统验收:电站整体运行稳定后,进行系统验收,包括水轮发电机组、电气设备、辅助设备等。2.3.1验收程序3.1施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3.2监理单位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3.3验收组对设备、施工质量、系统运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4验收合格后,颁发验收证书。第七章施工质量控制第一节质量控制标准3.4.1概述施工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是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3.4.2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最高标准,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等,这些标准为施工过程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4.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的,如《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及验收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3.4.4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的,旨在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水平,如《某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细则》等。3.4.5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工程需求制定的,旨在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标准应不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第二节质量检查与验收3.4.6质量检查(1)施工前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包括施工操作、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方面的检查。(3)施工后的质量检查:对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工程满足设计要求。3.4.7质量验收(1)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根据施工进度,对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2)单位工程验收:对单位工程进行验收,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配套工程等。(3)竣工验收:在工程全部完成后,对整个工程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第三节质量问题处理3.4.8质量问题分类(1)重大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丧失或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质量问题。(2)一般质量问题:对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无严重影响,但需要及时处理的质量问题。3.4.9质量问题处理程序(1)发觉质量问题后,应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2)对重大质量问题,应组织专家论证,提出处理方案。(3)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保证质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4)对质量问题责任人进行追责,加强质量管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3.4.10质量问题预防(1)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责任。(3)严格质量检查,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4)开展质量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质量管理水平。第八章施工安全管理第一节安全管理制度3.4.11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培训、安全检查、报告与处理等。(3)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生产所需资金、设备、技术等投入,保证安全生产条件。(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4.12安全管理制度实施(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实施。(3)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设备、技术等投入,为施工安全提供有力保障。(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落实: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第二节安全施工措施3.4.13安全防护措施(1)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2)设置防护设施,如防护网、防护栏杆等,防止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3)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3.4.14安全施工技术措施(1)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2)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提高施工安全性。(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3.4.15安全施工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2)加强施工现场巡查,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保证施工安全。第三节应急预案与处理3.4.16应急预案(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建立应急预案修订和更新机制,保证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3.4.17处理(1)建立报告制度,保证信息及时、准确上报。(2)对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3)严肃处理责任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4)建立案例库,定期进行警示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第九章环境保护与监测第一节环境保护措施3.4.18概述在水利水电工程与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本节旨在阐述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保证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3.4.19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前的环境保护措施(1)对施工区域进行环境现状调查,了解施工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土壤、大气等基本情况。(2)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3)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环保意识。(2)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排放。(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的水源、土壤、植被等资源。(3)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4)加强施工现场的绿化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3)施工后的环境保护措施(1)及时恢复施工区域的环境,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2)对施工场地进行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3)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第二节环境监测与评估3.4.20概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介绍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内容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3.4.21环境监测与评估内容(1)环境监测(1)水质监测:对施工区域内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保证水质达标。(2)大气监测:对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控制污染物排放。(3)噪声监测:对施工过程中的噪声进行监测,保证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4)土壤监测:对施工区域内的土壤进行监测,了解土壤污染状况。(2)环境评估(1)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2)对施工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3)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第三节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4.22概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为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本节主要介绍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具体内容。3.4.23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