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斗争的成功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相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驾驭抗日斗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相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作用。理解抗日斗争中国共合作抗战的史实,归纳抗日斗争的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说明、家国情怀相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成功在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驾驭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形势,相识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作用。理解全民族众志成城抗战的精神,感悟抗日斗争对增加民族凝合力所起的作用,增加民族责随意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学问点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英勇抗战时间会战结果及影响1937年8月至11月中旬淞沪会战日军占据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傲慢企图1937年9月太原会战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1938年1至5月徐州会战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成功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武汉会战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长久战》的演讲,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需通过长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终成功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长沙会战的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主动影响2.大后方迁移(1)表现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②华北、华东各闻名高校师生带着书籍和试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2)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念,为抗战成功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易错提示】正确相识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与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抗战初期(1)表现①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依据地,开展游击斗争。②依据地军民实行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2)影响:敌后战场的开拓,战略上协作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相持阶段(1)发动百团大战①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依据地实行的“囚笼政策”。②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2)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斗争。(3)加强依据地建设: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起先实行“普遍、自由、干脆、同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依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构图解史】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史料实证】国共两党相互协作的全民族抗战史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心耸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斗争。——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牢记日军侵华历史》史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研读](1)史料一重在说明抗日斗争是十四年抗战的特点。(2)史料二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可分析出是国共两党协作作战。[思索](1)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史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斗争”的历史依据。提示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起先;1945年日本倒戈,抗战结束。(2)史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提示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或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eq\a\vs4\al()分析抗日斗争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1)两个战场事实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除日寇的总目标是一样的。(2)在战略防卫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主动反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快速到来。(3)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接着反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成功;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成功,正面战场就不行能抗战究竟,战略反攻阶段也就不行能快速到来。(4)在这场宏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相互协作,都做出了主动的贡献。学问点二东方主战场(一)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形势1.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斗争爆发。2.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宝港,太平洋斗争爆发。3.1942年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参与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记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通过《开罗宣言》,确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二)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贡献1.太平洋斗争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日军的总兵力。2.中国战场帮助和协作了盟军作战,赐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3.中国主动提倡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谋划和指挥。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史料实证】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特点及地位史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实;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反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史料二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敬重。——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斗争》史料三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冯友兰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高校纪念碑碑文》[研读](1)史料一中“各党各界”可以表明中国抗日斗争的全民族性。(2)史料二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战场的贡献的。(3)史料三说明日本无条件倒戈,中国的反帝斗争取得了重大成功。[思索]eq\a\vs4\al((1)史料一主要说明白中国抗日斗争的什么特点?)提示说明中国的抗日斗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eq\a\vs4\al((2)概括分析史料二中王建朗的主要观点。)提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斗争有利于提中学国的国际地位。(3)结合史料三和所学学问,从中国方面说明取得“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的缘由。提示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两个战场相互协作、协同作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取得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成功等。eq\a\vs4\al()抗日斗争的特点(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防卫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斗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斗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拓的敌后战场相互协作、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了全面抗战路途和长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成功。(6)长久性。是全部法西斯战场中起先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学问点三抗日斗争的成功(一)中共七大1.目的: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阅历,为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打算。2.召开: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实行。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3.内容(1)提出党的政治路途: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新的中心委员会。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二)日本倒戈1.背景(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倒戈。(2)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3)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军民一道,快速歼灭日本关东军。解放区战场绽开全面反攻。2.表现(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倒戈诏书。(2)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实行日本倒戈签字仪式。3.结果(1)中国抗日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结束。(2)1945年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重宣布台湾光复。从今,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4.抗战成功的意义(1)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抗日斗争的成功,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成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宏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敬重。(3)这一宏大成功,开拓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史料实证】抗日斗争成功的缘由史料一争取抗战成功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终的成功。——《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确定》史料二[研读](1)解读史料一观点可知,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斗争成功的保证。(2)史料二的两幅图分别是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思索](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试从抗日斗争中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史料一的观点。提示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抗日斗争成功的缘由。提示主要缘由: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重要缘由:世界反法西斯力气的沉重打击(苏、美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eq\a\vs4\al()中国取得抗日斗争宏大成功的缘由(1)中国抗战的正义性。(2)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的全民族抗战。(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协作。(4)爱国华侨和国际进步力气的支持。(5)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是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为抗战成功做出了贡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贯穿抗日斗争的始终,国共两党的合作也得以维持,是抗日斗争成功的重要保证。抗战初期,国民党先后组织了四次会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侵略,抗日斗争时期,民族意识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中华民族经过十四年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斗争的成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如同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探讨制定共同作战安排。”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辛亥革命 B.北伐斗争C.抗日斗争 D.红军长征解析:选C。由“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一间会议室里,探讨制定共同作战安排”可知,这是国共合作时期发生的事务,故解除A、D两项;联系材料中“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可知,这是指全民族的抗日斗争,故选C项,解除B项。2.2024年1月,教化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化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由“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的改变,意在()A.否定国民党自始至终坚决抗日的看法B.弱化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C.突出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D.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持续性解析:选C。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在战略防卫阶段,国民党主动抗战,故A项错误;在战略防卫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取得巨大成就,而十四年抗战的提出并非弱化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故B项错误;从1931年至1945年,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再到百团大战等能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主动抗日,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C项正确;十四年抗战经验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3.下图是中国闻名漫画家廖冰兄在1938年创作的系列抗日漫画中的一幅,标题为“他又占据一块地方了”。该漫画意在体现作者()A.真实反映抗日初期中国军队在日军进攻面前节节败退B.暗喻侵略者每占据一块地方都会遭到中国人民的抗拒C.表达对国民党实行不反抗政策的剧烈不满心情D.歌颂中国共产党实施全面抗战路途的正确性解析:选B。该漫画没有反映出中国军队的败退,故A项错误;该漫画日本兵受伤,暗喻侵略者遭到中国人民的抗拒,故B项正确;该漫画没有反映出国民党实行不反抗政策,故C项错误;该漫画没有反映出共产党实施全面抗战路途,故D项错误。4.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此电文嘉奖的应是()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解析:选D。解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40年”及战役特点,百团大战的特点是交通破袭战。5.下图是20世纪30年头的漫画作品《敌军的阵容》。漫画家旨在显示()A.抗日斗争已成功在望B.现代斗争惨绝人寰C.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D.日本侵略军不堪一击解析:选C。由时间信息可解除A、B两项,此时抗战处于战略防卫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气焰日益嚣张,D项明显错误;从图片中引号内的词可知,漫画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蔑视,其目的在于激发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坚决抗战必胜的信念,故选C项。6.“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斗争成功的最主要缘由是()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救济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反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解析:选D。从材料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中国取得抗日斗争成功的最主要缘由是实行全民族抗战。教材答疑·名师指津1.教材P142“学思之窗”阅读《延安颂》,体会抗日青年奔赴延安的心情。提示延安是全国抗日的中心,《延安颂》体现了抗日青年憧憬延安、酷爱延安的真挚情感,以及抗日救亡的爱国情怀。2.教材P143“思索点”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提示(1)中国战场开战最早,1931年就起先了抗拒日本侵略的斗争。(2)中国战区有4亿中国人被迫卷入斗争。(3)中国战场抗击日本的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总兵力。(4)中国战场帮助和协作了盟军作战,赐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5)中国主动提倡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谋划和指挥。3.教材P145-P146“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分析陕甘宁边区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提示依据地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工作人员安排上实行“三三制”原则;采纳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人由人民选举产生。4.教材P146“学习拓展”提示略。一、选择题1.“上海的炮声应当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反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反抗日本全面侵华解析:选D。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上海的炮声”“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争民族的生存”可以分析出,这是日本全面侵华后发动的八一三事变,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中国军民反抗日本入侵的情景,故选D。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某次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解析:选B。依据“国民革命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推断出,这一战役为平型关大捷,此次会战为太原会战。3.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A.促成国共其次次合作 B.反映了全面抗战路途C.有利于开拓敌后战场 D.取得了百团大战成功解析:选C。国民党正面战场“比较努力”的抗战,减轻了中共的压力,有利于开拓敌后战场,故C项正确。4.“依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这说明()A.国民党主动抗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C.国共合作是取得抗战成功的根本缘由D.国民党全面抗战增加抗战成功的信念解析:选A。据材料“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可知,国民党主动抗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5.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接连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攻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协作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1940年8月”“卫立煌致电朱德”表明是在抗日斗争期间,中共领导的华北八路军抗击日军,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B项正确。6.下图是太平洋斗争期间日军兵力安排图,此图主要反映的是()A.日本在各战场上人员安排不均B.日本在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军力严峻不足C.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的主要兵力D.日本认为东南亚战场并不重要解析:选C。表格显示“斗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倒戈时”三个时期日本的兵力安排状况,其中在中国战场的兵力分别是35个师团、37个师团以及53个师团,远多于其他战场的兵力安排,说明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故选C项。7.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全部在抗日斗争中死难的中国同胞,全国人大通过确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关于抗日斗争成功的评价,不精确的是()A.中国自此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成功B.促成民族觉醒,唤起民族团结C.大大增加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D.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解析:选A。抗日斗争成功后,美国在华势力仍旧存在,中国还没有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成功,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均解除。8.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倒戈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这是宏大的狂欢节!/成功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成功”主要归功于()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解析:选B。题干材料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