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卷01【1-3单元】_第1页
期中模拟卷01【1-3单元】_第2页
期中模拟卷01【1-3单元】_第3页
期中模拟卷01【1-3单元】_第4页
期中模拟卷01【1-3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1-3单元。5.难度系数:0.67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6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①江南三月,草长莺飞,这里有拂堤杨柳的明丽,有杏花春雨的恬(

)静,有暖风徐来的惬意,有纸鸢摇曳的悠闲,也有________。走进江南的春天,可以领略“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的意境,可以感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情怀……你可以生出多种感触,它能让你如饮甘露,温润满怀;也能激起磅bó(

)的豪情,震撼心田。它可以像缓缓流泻的古筝弦音,清越悠扬,使你已经沉寂的内心褪去冬日的颜色,变得灵动活跃。②啊!让我们去赏春吧,和大自然来一个拥抱!这是一个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的季节,让我们去创造美、发现美、感悟美!(1)请把词语补充完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恬()静

磅bó()(2)请仿照前句,在文中横线处续写句子,使前后连贯。(2分)也有。(3)下列对上面语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长”“和”“已经”“啊”“让”分别是动词、连词、副词、叹词和介词。B.语段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C.“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是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来描写居处的清幽境界。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改为“让我们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2.(7分)班级开展“弘扬家国情怀·青年勇挑重担”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作答。【材料】5月23日,四川省达州铁路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张爱萍故居、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同学们参观张爱萍故居,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到之处,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展厅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展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革命先烈的照片、手稿等遗物,这些展品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看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光荣。(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分)(2)同学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疑惑,于是马禹代表班级同学,向组织活动的老师提了一些问题,请根据老师的回答,拟写出问题。(2分)马禹:①老师:本次活动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践中,凝聚成建设壮美祖国,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马禹:②老师:通过开展了解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踏寻红色足迹等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3)为了更好地培养爱国情怀,同学们创作了一副对联。对于对联的空白处,同学们想出了两种写法:第一种是“中华豪情传千古”;第二种是“民族尊严要爱惜”。你觉得哪种更恰当?请简述理由。(3分)上联:一面国旗,一方国土,国家荣誉莫轻视下联:万重民愿,万载民心,_______我认为“”更恰当,因为3.(10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①,②;③,④。(2)《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诗是:⑤,⑥。(3)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⑦,⑧。(4)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由听到“折柳”曲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⑨,⑩。二、阅读(共47分)(一)名著阅读4.(4分)小文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很好地生存,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做怎样的努力,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没有太大的关系。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阐述你的观点。(二)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剑门①道中遇微雨②陆游衣上征尘③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④。此身合是诗人未⑤?细雨骑驴入剑门。①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②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值由抗敌前线调往后方任闲职。③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④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⑤合:应该。未:表示发问。5.(2分)联系诗人经历,说说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深意?6.(2分)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有何作用?(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选自《王冕僧寺夜读》,有删改)【注释】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然,坦然。7.(4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孰若孤 (2)肃遂拜蒙母(3)冕因去 (4)安阳韩性闻而异之8.(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B.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9.(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10.(2分)吕蒙和王冕在读书上有所成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13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选文略有改动)11.(3分)结合第②-④段的内容,说说母亲为什么冒着春寒去找螃蟹。12.(3分)分析下列句子所表达的人物心理。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13.(3分)仔细阅读第⑨段,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14.(4分)理解题目“母亲的心”的含义。(14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戴车匠汪曾祺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②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坐南朝北。左邻是候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侯银匠成天用一根吹管吹火打银簪子、银镯子,或用小錾子錾银器上的花纹。侯家还出租花轿,花轿就停放在店堂的后面。大红缎子的轿帏,上绣丹凤朝阳和八仙。附近几条街巷的人家,大家小户,都用这顶花轿,杨家香店柜前立着一块竖匾,上面不是写的字,却是用金漆堆塑出一幅“鹤鹿同春”的画。弯着脖子吃草的金鹿和拳一只腿的金鹤留给过往行人很深的印象,因为一天要看见好多次。而且这是一幅画,凡是画,只要画得不太难看,人们还是愿意看一眼的。这在劳碌的生活中也是一种享受。③戴家车匠店夹在两家之间。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跨进门坎,得上五层台阶。因此车匠店有点像个小戏台(戴车匠就好像在台上演戏)。店里正面是一堵板壁。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板壁后面,是住家。前面,是作坊。作坊靠西墙,放着两张车床。这所谓车床和现代的铁制车床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张狭长的小床,木制的,有一个四框,当中有一个车轴,轴上安小块木料,轴下有皮条,皮条钉在踏板上,双脚上下踏动踏板,皮条牵动车轴,木料来回转动,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④戴车匠起得很早。早早地选好材料,看看图样,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⑤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⑥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⑦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⑧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⑨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⑩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⑪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15.(3分)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戴车匠这一人物形象。16.(3分)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17.(4分)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8.(4分)文章结尾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有什么作用?三、作文(共50分)19.亲爱的同学,你的脚下就是你的成长之路,这条路上会有师长和亲友,也会有欢笑与眼泪,还会有别样的风景……请以“成长路上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补全题目;(2)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本试卷共6页,1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1-3单元。5.难度系数:0.67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6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①江南三月,草长莺飞,这里有拂堤杨柳的明丽,有杏花春雨的恬(

)静,有暖风徐来的惬意,有纸鸢摇曳的悠闲,也有________。走进江南的春天,可以领略“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的意境,可以感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情怀……你可以生出多种感触,它能让你如饮甘露,温润满怀;也能激起磅bó(

)的豪情,震撼心田。它可以像缓缓流泻的古筝弦音,清越悠扬,使你已经沉寂的内心褪去冬日的颜色,变得灵动活跃。②啊!让我们去赏春吧,和大自然来一个拥抱!这是一个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的季节,让我们去创造美、发现美、感悟美!(1)请把词语补充完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恬()静

磅bó()(2)请仿照前句,在文中横线处续写句子,使前后连贯。(2分)也有。(3)下列对上面语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长”“和”“已经”“啊”“让”分别是动词、连词、副词、叹词和介词。B.语段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C.“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是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来描写居处的清幽境界。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改为“让我们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答案】(1)tián礴(2)蜜蜂蝴蝶的忙碌/莺歌燕舞的热闹(符合季节特征,格式和例句相似即可)(3)A【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①恬静——tiánjìng,指恬淡、安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②磅礴——pángbó,意思是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2)考查句式仿写。根据第①段“这里有拂堤杨柳的明丽,有杏花春雨的恬静,有暖风徐来的惬意,有纸鸢摇曳的悠闲”可知,要求仿写的句式是“有……,也有……”,内容与春天有关。示例一:杜鹃盛放的灵动示例二:鸟语花香的生机(3)考查基础知识。A.“让”是动词,而非“介词”;表述有误;故选A。2.(7分)班级开展“弘扬家国情怀·青年勇挑重担”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作答。【材料】5月23日,四川省达州铁路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张爱萍故居、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同学们参观张爱萍故居,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到之处,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展厅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展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革命先烈的照片、手稿等遗物,这些展品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看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光荣。(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分)(2)同学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疑惑,于是马禹代表班级同学,向组织活动的老师提了一些问题,请根据老师的回答,拟写出问题。(2分)马禹:①老师:本次活动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践中,凝聚成建设壮美祖国,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马禹:②老师:通过开展了解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踏寻红色足迹等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3)为了更好地培养爱国情怀,同学们创作了一副对联。对于对联的空白处,同学们想出了两种写法:第一种是“中华豪情传千古”;第二种是“民族尊严要爱惜”。你觉得哪种更恰当?请简述理由。(3分)上联:一面国旗,一方国土,国家荣誉莫轻视下联:万重民愿,万载民心,_______我认为“”更恰当,因为【答案】(1)示例:达州铁路中学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2)示例:老师您好,请问开展这次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呢?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来传承红色精神呢?(3)“民族尊严要爱惜”更恰当。“民族尊严要爱惜”中的“惜”是平声,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要求;“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相对应,“要爱惜”和“莫轻视”相对应,对仗工整。【详解】(1)考查概括新闻的内容。要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的方法,结合新闻导语和主体进行概括作答。结合“5月23日,四川省达州铁路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张爱萍故居、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可知,新闻的对象是:四川省达州铁路中学;主要事件是: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概括时根据字数要求简要作答。示例:蜀达州铁路中学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2)考查情景对话。分析答语的中心内容,根据答语推知问题。由“本次活动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践中,凝聚成建设壮美祖国,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可知,老师的回答解释了本次活动的意义。由此推知马禹的问题是:老师您好,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这次主题活动?由“通过开展了解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踏寻红色足迹等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可知,老师的回答解释本次活动的具体形式。由此推知马禹的问题是:除了这样的专题活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传承红色精神呢?(3)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是一字一音的独特艺术形式,它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如上下联对仗工整,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同一联内容前后相关等。上联尾字“视”读shì,是仄音,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下联选用平声结尾。“古”是仄声,“惜”是平声,因此选用“民族尊严要爱惜”更恰当。3.(10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①,②;③,④。(2)《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诗是:⑤,⑥。(3)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⑦,⑧。(4)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由听到“折柳”曲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⑨,⑩。【答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详解】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中的“朔、雌、傍、辨、士、闻、园”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共47分)(一)名著阅读4.(4分)小文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很好地生存,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做怎样的努力,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没有太大的关系。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阐述你的观点。【答案】示例:不赞成。一个人能不能很好地生存,不仅仅取决于他自己是否努力,也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祥子,本是本分之人,立志买车,做独立劳动者。车被抢,钱被敲诈,卖车葬妻,以及小福子自杀等一连串事件,导致他逐渐变成一个流氓地痞无产者。他命运悲剧显然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详解】考查探究能力。要认真阅读原著,了解内容,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简洁准确表述。示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结果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然后他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结果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最后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但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是黑暗的社会制度使祥子的愿望一次又一次的破灭,最终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所以说一个人的生存,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二)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剑门①道中遇微雨②陆游衣上征尘③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④。此身合是诗人未⑤?细雨骑驴入剑门。①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②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值由抗敌前线调往后方任闲职。③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④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⑤合:应该。未:表示发问。5.(2分)联系诗人经历,说说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深意?6.(2分)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有何作用?【答案】5.“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6.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不能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解析】5.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首先,“征尘”指的是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这里暗指诗人长期奔波于战场和征途,身上沾满了征战的尘埃。这个象征性的意象,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记忆,也反映出他对于那段征战生活的难以忘怀。在陆游的一生中,他始终怀揣着报国之志,参与了多次抗金战争,尽管屡遭挫折,但他始终未忘初心,这种坚韧和执着的精神在“征尘”这一意象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其次,“酒痕”则表达了诗人离开前线后的遗憾和无奈。酒在这里,既是诗人消愁的工具,也是他表达情感的媒介。诗人以酒浇愁,借酒消愁,酒痕斑斑,实际上是他内心痛苦和无奈的外化。他深知自己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在战场上驰骋,无法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无力感和失落感在“酒痕”这一意象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总的来说,“征尘”和“酒痕”这两个意象,既反映了诗人的战斗生涯和报国情怀,又表达了他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它们寄托了诗人深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是整首诗中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6.考查抒情方式。以景结情是一种常用的诗歌抒情手法,通过描绘具体景物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陆游没有直接表达他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自己在细雨中骑驴进入剑门的场景,间接地表达了他的心情。“此身合是诗人未?”是诗人的自问,实际上也是对命运的无奈和自嘲。他本是一个怀揣报国之志的战士,却只能在细雨中骑驴,宛如一个诗人般漫游。这里的“细雨骑驴”并不是诗人心中所愿,而是现实的写照,是他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失落。通过描绘这样的场景,诗人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不能在前线杀敌报国的遗憾和无奈,同时也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这种以景结情的方式,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深沉,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最后两句诗通过以景结情的抒情方式,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并起到了深化诗歌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选自《王冕僧寺夜读》,有删改)【注释】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然,坦然。7.(4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孰若孤

(2)肃遂拜蒙母(3)冕因去

(4)安阳韩性闻而异之8.(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B.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9.(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10.(2分)吕蒙和王冕在读书上有所成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7.谁于是,就离开对……感到惊异8.B9.(1)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10.吕蒙:从善如流;好学。王冕:学习时全神贯注,不为外界所动。【分析】7.考查解释文言实词。(1)句意:谁像我。孰:谁。(2)句意: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遂:于是,就。(3)句意:王冕于是离开家。去:离开。(4)句意: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惊异。异:对……感到惊异。8.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是: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父”是主语,“怒”是谓语,描述了父亲的状态。所以,“父怒”后应断开。“挞之”是动宾结构作为谓语的一部分,而“已而复如初”是描述结果或后续状态的。据此断句为: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故选B。9.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关键词:(1)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2)痴:痴迷。如此:像这样。曷:为什么。听:听凭,任凭。所为:所作的事。“儿痴如此”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儿如此痴”。10.考查内容理解。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作为君主,亲自劝导吕蒙学习,并指出读书的重要性。吕蒙最初以军中多务为理由拒绝,但在孙权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学习对个人的益处后,吕蒙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重视学习并付诸实践。这体现了他从善如流的品质,即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接受正确的建议,并立即行动。同时,他在之后的学习中展现出好学的态度,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最终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在《王冕僧寺夜读》中,王冕从小就对学习充满热情,即使在放牛时也不忘偷偷进入学堂听课。面对父亲的责罚,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习方式,甚至选择离开家,到寺庙里居住以便更好地学习。他夜晚在佛像膝上读书,专注而投入,仿佛外界的一切都无法打扰到他。这种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体现了他在学习时的专注和坚韧,以及不为外界所动的决心。【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通的儒生。(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13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选文略有改动)11.(3分)结合第②-④段的内容,说说母亲为什么冒着春寒去找螃蟹。12.(3分)分析下列句子所表达的人物心理。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13.(3分)仔细阅读第⑨段,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14.(4分)理解题目“母亲的心”的含义。【答案】11.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12.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13.“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14.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解析】11.考查理解和概括。根据第③段“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可知,原因之一是“我”想吃螃蟹;根据第③段“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可知,原因之二是买不到螃蟹;根据第④段“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可知,原因之三是母亲爱子心切。12.考查分析人物心理。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根据第⑧段画线句子“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中的“放、捞”动词可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结合“她又想起什么似的”可知,写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但又不忍心抓走母螃蟹。结合⑨段“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可知,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结合⑩段“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可知,这些动作表现了母亲的善良。13.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⑧段“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可知,⑨段“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中的““咬咬牙”是“放、捞”了数次之后,“咬咬牙”做出了“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的决定,母亲既疼爱自己的孩子,为找到螃蟹而欣喜,又怜爱螃蟹,为螃蟹要遭受灭顶之灾而矛盾痛苦,可见做出决定的艰难。“闭起双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因为看了自己就会不忍心,就捉不走螃蟹了。14.考查标题含义。根据③段“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和④段“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可知,“母亲的心”表层含义指的是爱子之心;根据⑫段“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结合母亲在经历内心的挣扎之后,最终放下了螃蟹可知,“母亲的心”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即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还能理解天下所有母亲对孩子的爱。(14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戴车匠汪曾祺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②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坐南朝北。左邻是候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侯银匠成天用一根吹管吹火打银簪子、银镯子,或用小錾子錾银器上的花纹。侯家还出租花轿,花轿就停放在店堂的后面。大红缎子的轿帏,上绣丹凤朝阳和八仙。附近几条街巷的人家,大家小户,都用这顶花轿,杨家香店柜前立着一块竖匾,上面不是写的字,却是用金漆堆塑出一幅“鹤鹿同春”的画。弯着脖子吃草的金鹿和拳一只腿的金鹤留给过往行人很深的印象,因为一天要看见好多次。而且这是一幅画,凡是画,只要画得不太难看,人们还是愿意看一眼的。这在劳碌的生活中也是一种享受。③戴家车匠店夹在两家之间。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跨进门坎,得上五层台阶。因此车匠店有点像个小戏台(戴车匠就好像在台上演戏)。店里正面是一堵板壁。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板壁后面,是住家。前面,是作坊。作坊靠西墙,放着两张车床。这所谓车床和现代的铁制车床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张狭长的小床,木制的,有一个四框,当中有一个车轴,轴上安小块木料,轴下有皮条,皮条钉在踏板上,双脚上下踏动踏板,皮条牵动车轴,木料来回转动,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④戴车匠起得很早。早早地选好材料,看看图样,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⑤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⑥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⑦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⑧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⑨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⑩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⑪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15.(3分)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戴车匠这一人物形象。16.(3分)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17.(4分)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8.(4分)文章结尾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有什么作用?【答案】15.①戴车匠起早看样图,不停地做活,可见他是一个勤劳的人;②戴车匠停下手中活,处理好分外事,可见他是一个热心的人;③戴车匠做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的小圆罐(或戴车匠做精细的木工活),可见他车床技艺的精湛(或高超);④戴车匠养一窝洋老鼠给儿子玩,可见他疼爱孩子;⑤戴车匠给孩子们做螺蛳弓,可见他心地善良。16.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出的木花形状之精细及颜色之美丽,表现了戴车匠技艺的高超(或精湛),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17.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戴车匠思考孩子将来是否学习车匠这门手艺以及对于车匠这一行业延续下去的担忧,表现了他是一个有着行业忧患意识的人。18.文章结尾写戴家车匠店、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的消失,点明了传统手工艺的没落,与开头相呼应(或形成对比或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的惋惜,对故乡淳朴和谐生活的怀念。【解析】15.考查人物形象。根据文章第④段“戴车匠起得很早。早早地选好材料,看看图样,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可知,戴车匠每天早早起床,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一刻不停地劳作。由此可以概括出,戴车匠是一个勤劳的人,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不辞辛劳。根据文章第⑤段“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可知,戴车匠在工作之余,会处理一些分外之事,如帮助他人斡旋事情,或者传递治疗秘方等。由此可以概括出,戴车匠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乐于助人,善于为他人着想。根据文章第⑥段“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可知,戴车匠的手艺非常精湛,他能够制作出严丝合缝、木理花纹精确无误的小圆罐。由此可以概括出,戴车匠的车床技艺高超,他能够凭借自己的技艺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根据文章第⑧段“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可知,戴车匠为了让儿子玩得开心,养了一窝洋老鼠供他玩耍。由此可以概括出,戴车匠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他关心儿子的成长,尽力为他创造快乐的环境。根据文章第⑨段“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可知,戴车匠为了满足孩子们的玩乐需求,特意制作螺蛳弓供他们玩耍。由此可以概括出,戴车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愿意为孩子们的快乐付出努力。综上所述,通过对文章中关于戴车匠的描写进行概括和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热心、技艺精湛、疼爱孩子且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形象在文章中得到了生动而全面的展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6.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首先,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木花比作书带草、韭菜叶和番瓜瓤,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木花的形状和质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木花的形态之美。其次,句子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述木花“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仿佛给木花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戴车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此外,句子中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以及“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这两组排比结构,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也使得描绘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细腻。通过这一系列修辞手法的运用,该句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戴车匠刨出的木花形状之精细以及颜色之美丽,进一步突显了戴车匠技艺的高超和精湛。同时,这样的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戴车匠技艺的赞美之情。17.考查描写方法。这段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