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试卷: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三校(一中、三中、思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期中试卷: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三校(一中、三中、思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期中试卷: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三校(一中、三中、思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期中试卷: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三校(一中、三中、思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期中试卷: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三校(一中、三中、思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逻街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1—12题为道德与法治,13—24题为历史。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参考如下图:假如你在电影中看见一个中国原始人脖子上戴着这样的石珠饰品,并旦在用一根骨针缝衣服,可以推测他可能最早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现代人类【答案】C【解析】依据“一个中国原始人脖子上戴着这样的石珠饰品,并旦在用一根骨针缝衣服”可知他可能最早是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会制造骨针),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C项正确;元谋人、北京人都是山顶洞人之前的原始人类,其生活方式与题干中所说的情景不符,排除AB项;题干反映的是原始人类的生活,并非现代人类,排除D项。故选C项。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我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掌握钻孔技术④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原始农业产生于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兴起地区是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主要标志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掌握钻孔技术是山顶洞人,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3.《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正确;“天下为公”反映的是禅让制,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排除C;科举制是隋朝建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故选B。4.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族()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发祥地是长江流域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融合中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梁启超认为华夏族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不同民族经过长时间的交融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梁启超的这段话中没有涉及华夏族的发祥地、文明成就的问题,排除ABC。5.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B.诸侯的反叛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少数民族的进扰【答案】A【解析】夏桀、商纣、周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由于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导致国家灭亡,故A项正确;诸侯反叛不是共同原因,比如西周就是被犬戎族灭亡的,排除B项;国人暴动是西周后期的史实,与夏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这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A.周代文字B.记载祭祀、军事等内容C.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D.字母文字的起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项正确;周代文字、字母文字的起源,不符合史实,排除AD项;记载祭祀、军事等内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7.青铜铸造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利簋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三星堆青铜面具【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青铜铸造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B项正确;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三星堆青铜面具是中国古代最早和出土规模最大的面具群体,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8.春秋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战乱频繁 B.制度变革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百家争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标志生产力显著提高,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引发社会变革,因此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最根本原因,C项正确;战乱频繁是春秋战国时期动乱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制度变革,虽然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有关,但是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也不是最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9.秦朝修建的长城,最东和最西分别到达()A.山海关陇西郡 B.临洮鸭绿江 C.临洮嘉峪关 D.辽东临洮【答案】D【解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巩固统一,在军事上派遣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D正确,ABC排除。故选D。10.秦末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并得到各地农民的纷纷响应,其原因有()①秦朝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沉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严酷的刑罚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是因为秦朝暴政,具体表现在秦朝的徭役繁重,修骊山陵、长城,人民苦不堪言,①正确;秦朝的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②正确;秦朝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与材料无关,③错误;秦始皇以严刑苛法治国,秦朝的刑罚十分严厉和残酷,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中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由于()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C.秦始皇完成统一 D.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发展,生产力不断发展。D项正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排除A项;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排除B项;秦始皇完成统一,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御史大夫B.丞相C.军机大臣D.太尉【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所以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旨在强调的是此官的监察职能,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A项符合题意;而军机大臣是清朝所设。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7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5—27题为历史,28—29题为道德与法治。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逢27题10分,第28题20分,第29题16分,共72分。)13.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据该材料概括其主要措施。(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并作简要说明(4)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有人说他死了变法也就失败了,你同意吗?并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历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2)历史事件:商鞅变法主要措施:①奖励耕战(耕织);②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联系:因果联系;说明: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是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材料二诸侯国变法。(4)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表态:不同意。理由:①判断改革是否成功,标准是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顺应了社会潮流(或目的是否达到);(意思相似即可)②商鞅虽死,但变法继续,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基础。【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图一“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的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2)根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根据“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奖励耕战。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是因果联系。正是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材料二诸侯国的变法。

(4)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可知,商鞅变法触犯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导致了商鞅的悲惨结局。第二问,我不同意商鞅死了变法也就失败了的看法。因为判断改革是否成功,标准是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顺应了社会潮流,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变法继续,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其实是成功了。1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思想领域群星闪耀,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三: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但是由于小人妒忌.他最终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制度的实现。材料四: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人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请回答:(1)老子是什么时期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哪一本书里面?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乂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举两个例子)(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是是什么?(4)材料四中墨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这一时期学术界出现了什么局面?【答案】(1)道家,《道德经》,无为而治。孔子,仁;扩大了教育对象,提出正确的学习和教育方法。(3)韩非子,法治。(4)墨家,兼爱、非攻,百家争鸣。【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可知,老子创立了道家,代表作《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这个议论是孔子的,其核心思想是仁;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是,扩大了教育对象,提出正确的学习和教育方法。【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可知,他是韩非子,主张法治。【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如果要使天下人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可知,黑子创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节选)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以及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