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件:茅盾与《子夜》_第1页
我的课件:茅盾与《子夜》_第2页
我的课件:茅盾与《子夜》_第3页
我的课件:茅盾与《子夜》_第4页
我的课件:茅盾与《子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盾和他的《子夜》茅盾的生平有关作品简介《子夜》分析文学史地位知识点:茅盾的生平茅盾(1896——1981)比鲁迅小15岁,比郭沫若小4岁)(享年85岁)浙江桐乡乌镇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

茅盾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

创作简历(一)

1913年(17岁)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后的1916年(20岁)经朋友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二)1921年(25岁)1月,沈雁冰与叶绍钧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将他所在的《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

(三)

1927年8月,茅盾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写成小说《幻灭》,这是沈雁冰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在《小说月报》连载时首次使用“茅盾”的笔名。接着他又完成了另两篇小说《动摇》和《追求》。1930年,这三篇带有连续性的小说结集为《蚀》出版单行本,故《蚀》又称“《蚀》三部曲”,被看作是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1929年,茅盾在日本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虹》。(四)1930年,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被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子夜年”。1920年:主持《小说月报》,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改革《小说月报》组织民众戏剧社;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1927年:倡导为人生文学、革命文学;选为国民党二大代表;1928年:逃亡日本;脱离党组织;1930年:回国,参加左联;1937年:参与救亡宣传;1938年:担任抗协理事;人生简历1939年: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等职;1940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名誉主席;到延安、重庆1941年:到香港;主编《笔谈》1942~46年:在桂林、重庆、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解放区;1949年以后:到北平,任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文化部长、政协副主席。从茅盾的人生经历来看,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一生。作为他的角色,是革命家和文学家的综合。人生阶段

在第一个十年时期(或曰“新文学初期”),他主要是一位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在第二个十年(或曰“30年代”)和第三个十年时期(或曰“40年代”),他主要是一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当代文学史上,他主要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领导人。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以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该奖于1981年设立。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历届茅盾文学奖第一届(1982年六部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东方》魏巍《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将军吟》莫应丰《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芙蓉镇》古华第二届(1985年三部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沉重的翅膀》张洁《钟鼓楼》刘心武第三届(1988年五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少年天子》凌力《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第二个太阳》刘白羽《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荣誉奖二部)《浴血罗霄》肖克《金瓯缺》徐兴业第四届(1989-1994年四部长篇小说)《战争和人》王火《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白门柳》(一二部)刘斯奋《骚动之秋》刘玉民历届茅盾文学奖第五届(2000年四部长篇小说)

《抉择》张平《尘埃落定》阿来(藏)《长恨歌》王安忆《茶人三部曲》1、2部王旭烽第六届(2005年五部长篇小说)《张居正》熊召政《无字》张洁《历史的天空》徐贵祥《英雄时代》柳建伟《东藏记》宗璞第七届(2008年四部长篇小说)《秦腔》

贾平凹《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暗算》

麦家《湖光山色》

周大新茅盾故乡乌镇风光乌镇风光乌镇风光乌镇风光乌镇风光乌镇风光乌镇风光乌镇风情乌镇风情乌镇风情乌镇风情立志中学乌镇小巷林家铺子茅盾故居茅盾故居茅盾故居茅盾故居茅盾墓园1925年春茅盾和孔德沚在上海

1918年春节,孔德沚和茅盾结婚。刚嫁给中国文坛骁将的新娘子,只认得孔字,还有一到十的数目字。闲谈中,新娘子知道茅盾曾去北京念书,现在又在上海工作,便问北京离乌镇远呢,还是上海离乌镇远?茅盾和秦德君的合影1930年8月1954年在国家教育部工作时的秦德君(1905,8,15—999,1,12)

1923年春,秦德君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初,秦德君与茅盾同乘日本小商轮离开上海赴日本。解放战争期间,秦德君在上海从事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不幸被捕。1949年5月,秦德君被国民党的法庭判处死刑。行刑前夕,解放军将秦德君解救出来。中短篇小说

报施

大鼻子的故事

春蚕

林家铺子

色盲

自杀

创造

诗与散文

石碣

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

烟云

有志者长篇小说

锻炼

多角关系

腐蚀

子夜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散文

卖豆腐的哨子

白杨礼赞

青年苦闷的分析

冬天

雷雨前

谈月亮

黄昏

沙滩上的脚迹

天窗

“自杀”与“被杀”

欢迎古物二、茅盾的作品关于《子夜》《子夜》是茅盾的最典型作品。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之所以获得如此的巨大声誉,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思想主题。它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分析和认识。茅盾在《子夜》中运用阶级的观点,对于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做出了左翼性的分析,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合理性。这是《子夜》成为20世纪名著的根本原因。城市与人在中国古代,城市向来是不够发达的,一般是政治和军事中心。宋代以后,中国的城市才成为工业和商业的中心。严格意义上的城市,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在中国出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文学由此诞生并蓬勃发展。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的新感觉派是中国都市文学的开拓者——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尤其是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发展。茅盾的《子夜》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都市文学最早的代表——以都市中阶级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斗争,来表现光怪陆离、急剧变化和发展的城市社会。老舍的《骆驼祥子》是另一种城市文学的代表——表现老北京市民阶层的现代命运以及老北京的风俗民情。创作背景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化界展开一场大讨论。讨论的焦点是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中国当时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封建主义社会。作为一种思想讨论,当然有各种各样的观点。但是,最有影响的是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当时托罗斯基派支持的“机械派”认为中国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封建主义的东西只是一种残余。当时的左翼力量《新思潮》派则认为,当时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社会性质大讨论革命派认定中国社会的性质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就否定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可能性。半殖民地,意味着中国资产阶级总是要受帝国主义的压制,缺乏独立性;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又受到封建力量的压制,所以,它无法充分发展自己,没有领导中国革命的力量。我们总是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软弱的,就是由此而来的。茅盾创作《子夜》实际上是用小说参与了这场讨论,他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来进行社会重大问题的思考。

《子夜》社会背景

1、世界性经济危机;

2、南北大战;

3、苏维埃运动;在《子夜》中,上海工业、金融界的斗争,交易所的波动,吴荪甫“双桥王国”的破产,甚至吴荪甫自己的整个悲剧,都与这些历史大事件有着深刻的联系。1929-1933大萧条1929-1933大萧条1929-1933大萧条全球经济大萧条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这场持续到1933年的“大萧条”比以往任何一次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影响都要深远得多。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它一举摧毁了众人的希望: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再也不可能重返20世纪的旧日美好时光。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从此之后,重回1923年的美好,不但根本不可能,连想都不必想。全球经济大萧条美国在这三年中,有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了95%。到1933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

“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是我们这个时代西方特有的社会弊病。”——伦敦《泰晤士报》针对大萧条对英国产生的影响而写的一篇社论中的一部分。1929-1933大萧条领取救济金(纪念雕像)中国与大萧条自1929年至1931年,中国上海、天津和广州三个代表性城市的批发物价却都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中国的平均物价上升了25%左右,显示出这几年出现了通货膨胀。工业产出在大萧条期间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并且在1929年至1931年危机最严重的3年,工业产值增长率甚至出现了增加,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经济走势。中国金融、工商业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影响。30年代上海汇丰银行30年代上海外滩30年代的上海30年代的上海30年代上海建筑上海的建筑(30年代-90年代)上海金茂大厦黄浦江畔的金茂大厦建于1999年初,共88层,塔楼高420.5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设计师是美国芝加哥著名的SOM设计事务所。设计师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起来,成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上海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子夜》的主题(1)为我们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尤其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2)为我们提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3)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民族和社会的矛盾,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向。子夜解题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子夜》的主题

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充分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描述了动荡时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压迫下的艰难处境和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子夜》的选题特点《子夜》在题材选择上的特色主要体现为一种“史诗性”:“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作品的重心是描写“都市”,但它又不是单纯地写都市,而是通过农村与都市的对比,以实现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的目的,为此,还特意将作品的主人公吴荪甫设计为一个纺织业的民族资本家,一个生产原料来源于农村的“纱厂老板”。展现都市风貌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

人物形象塑造茅盾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物悲剧来反映中国社会的性质。主人公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作品就把他放在当时中国社会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复杂而激烈的冲突中,展开他性格及其悲剧道路。吴荪甫是《子夜》的主角,是3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

吴荪甫出身封建世家,曾游学欧美,见多识广,具有现代工业的管理观念和能力。他性格果敢、自信,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壮志,被誉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可惜吴荪甫生不逢时。吴荪甫的性格具有复杂性。在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排挤控制和扼杀下,吴荪甫的自信转为颓伤,精明强悍转为色厉内荏。在重重矛盾和压力下,吴荪甫以失败而告终。吴荪甫资本雄厚,不乏魄力和手腕,又竭尽全力地奋斗、挣扎,但仍无法改变惨遭破产的悲剧命运。从而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的形象吴荪甫是那种铁腕人物。有人说他作为资本家,“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途中的末路英雄。”。他既有一个企业家的雄心气魄,也有企业家的才华。他最大的理想是,发展自己的企业,最后建立一个“双桥王国”。这实际上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渴望建立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典型心理。他曾经游历过欧美,具有很高现代意识和现代素质,有管理企业的智谋、经验和手段。屠维岳,在管理工人方面很有才干,对他总是不卑不亢,甚至敢于和他辩论。吴荪甫就重用他。莫干丞虽然是老资格,吴荪甫却认为这个人只适合到农村去收租子。吴荪甫的形象在事业上,吴荪甫的确有过辉煌时期。他凭借着自己的雄厚资本,和气魄、才干,成立了一个益中公司,一下廉价收买了8个小的工厂。在最辉煌的时候,他的雄心进一步膨胀,又参加了买办资本家的赵伯涛的公司,企图在公债市场谋取暴利。但是,最终惨败。被称为“工业巨子”,“国货大王”的吴荪甫,在茅盾眼里也认为其失败具有一些悲壮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吴荪甫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吴荪甫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外国资本势力的压制。就是作品中直接造成吴荪甫失败的赵伯韬,他有国外雄厚的资本为后盾,所以可以控制公债市场。二、社会动荡混乱。作品中有表现出的“中原大战”,蒋介石与阎西山、冯玉祥之间的战争。农村有农民暴动,城市有工人罢工。可以这样说,当时中国社会是完全的无序状态。吴荪甫说,“只要国家象个国家,政府象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这些动荡因素都非常直接地影响了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事业。人物形象赵伯韬

赵伯韬是1920—30年代中国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在小说中是作为吴荪甫的对立形象出现的,这是美国帝国主义豢养而为其服务的掮客。作者着重刻划了他在投资市场的活动。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诡诈,他设置圈套勾引吴荪甫加入“多头”的秘密组织,合伙经营公债投机生意,然而又勾结国民党政府、军阀操纵股市,使吴血本无归。在私生活方面更加荒淫无耻。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会“扒进各样的女人”。这家伙玩弄女人包括:聪明、无知年仅17岁的冯媚卿,稳健、有谋略的年轻寡妇刘玉英,轻佻放荡又有姿色的交际花徐曼丽。总之,这是—个坏得连自己都没有感觉的买办资本家。人物形象屠维岳

屠维岳这是骄矜自负的狗腿子。他自恃很有才能,他同吴荪甫侃侃而谈时,“姿态大方”,“毫无畏怯的态度”。这种过分镇定倔强的态度,与他的生活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在对待工人中,他显得很有谋略,很有手腕。人物形象其他人物

工人领袖张阿新,性格可爱但缺乏斗争经验的;资产阶级理论家知识分子范博文,想调停老赵和老吴之间的矛盾,但又显得十分的可笑。此外,还刻画其他的人物诸如工人、农民、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各类人物。艺术特色1、塑造人物的典型化和类型化手法

作品将人物分为若干类型,资本家,知识分子,农民等。而在资本家中又分为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和小资本家等。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性格。广阔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如吴荪甫就是通过他在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纠葛,或以简洁有力的叙述,或以音容笑貌,或借助于一连串的故事,或利用环境的变幻,细致地表现了他的名种不同的心理活动,突出他的色厉内荏的性格。艺术特色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例如当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与老妈子苟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出一贯谨严的强人吴荪甫的颓唐的心理和脆弱的性格。艺术特色3、个性化的语言

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作品的叙述语言也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人物语言是对白口语化,不过由于某些人物身份的关系,在—定的场合也使用文言及半白半欧化语言,二是人物对话大多有个性特征;吴荪甫语多专横尖刻;赵伯韬则老辣机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中有刺;范博文则消极颓废。叙述语言,雄健而又精细,以第一章中吴老太爷进入大上海最为典型。艺术特色4、宏大严谨的结构场面宏大,头绪繁多。作品既写了乡村,写了乡村混乱的农民暴动;又写了城市,写了城市中资产阶级的阿谀我诈,写了城市中工人的罢工,写了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的纸醉金迷。作品虽然线索众多,但主次分明。在城市和乡村这两大线索中,以城市为主;在城市的众多线索之中,又以资本家之间的争斗为主。而且作品前后呼应,回旋开合,运用自如。作品结构特点

矛盾线索章节安排一、吴荪甫/赵伯韬二、吴荪甫/工农三、吴荪甫/家庭

第1章:序幕第2~3章:开端第4~16章:发展第17~19章:高潮、结局社会剖析小说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通过小说剖析、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力图总结历史规律。它基本上以阶级理论为武器,揭示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关系。就是用阶级理论为核心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社会剖析小说是30年代中国左翼小说的主流。社会剖析小说

“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1、以理性分析见长,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2、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

3、反映的社会面较广,作品结构宏大。

“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范式,茅盾在这一流派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子夜》、《林家铺子》等作品,代表着这一派小说的最高成就。茅盾是一位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他在开始小说创作前多年的文学批评实践和政治活动,特别是他丰厚的社会科学的理论修养,对于他的“社会剖析小说”创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茅盾传统茅盾《子夜》集中地显示了茅盾长篇小说艺术个性,即宏大叙事,也就是史诗式的叙述方式。在现代文学史上,这种史诗叙述被看作是由茅盾开创的文学传统。有人叫茅盾传统。在五四时代,主要是短篇小说。20年代末期以后,中长篇小说逐渐增加。在30年代,长篇小说成为比较繁荣的文体。具有史诗性的作品,只有一部《倪焕之》,但是,其深度和广度都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