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7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
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里
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书包范文为大
家带来了小学数学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
助。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周长》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
级(下)第98〜99页例4、例5内容。“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
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
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经调查了解发现,有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知道了圆
的周长计算公式,但能正确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特征的学生只占少数。可
见学生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只是“知其然”,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是层层深入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让学生真正
“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长的含义,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
的周长。
2、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识,
提升思维水平。
3、深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介绍我国占代数学家在圆周率方面
的伟大成就,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理解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议、电脑。
学具准备:
每四个学生一组:1、圆形实物(荧光圈、杯盖、圆形胶带、飞镖盘
等)2、直尺一把3、测量绳一条4、研究表格5、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晰概念
1、出示正方形,指一指正方形的周长
2、出示圆,你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指一指。
3、课件演示圆的周长。
揭示概念: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正方形的周长引入,便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迁移,
同时正方形也是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时不可或缺的参照。】
二、直观感知,激发需求
1、激趣
师:2个图形,给你一把直尺,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你愿
意测量几号?
生感知圆的周长是曲线,不便用尺直接量。
师:老师就想为难你,用直尺量出圆的周长,敢挑战吗?
2、转化
(1)量荧光圈的周长
明确:可以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2)量飞镖盘的周长。不能拉直,怎么办?
明确:可以用线绕一绕,在尺上滚一滚。
介绍测量过程的注意点,突出儿种量法的共同点,化曲为直。
3、激需
出示摩天轮:这么大的摩天轮,用剪、滚、绕的方法合适吗?
明确:直接测量圆的周长,有时会遇到困难。咱们得想想其它的方法
了!
【设计意图:1、测量要求的提出,促使化曲为直的方法呼之欲出,
也为操作环节做好准备。2、圆的周长与其它图形周长的本质的区别之一
就是,它有时无法通过直接测量边的长度得到周长,而这理应成为学生学
习圆周长计算方法的直接需求。】
三、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后板书:直径、半径。
课件演示,观察验证:三个直径不同的车*仑,各向前滚动一周,发现
什么?
得出:直径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直径越小,圆的周长就越小。
(二)判断推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出示圆和它的直径。
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可能有这样的关系?
生自由猜想:2倍、3倍、4倍(3.14.3.1415926……)
推理验证:
1、圆的周长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径的2倍?
2、圆的周长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径的4倍?(圆出于方)
3、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3倍左右)
明确:圆的周长应该比直径的2倍多,4倍少,大约3倍左右
(三)深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明确实验要求
实验材料:多种实物圆,细绳,直尺,记号笔,计算器……
实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所得
的商。
实验步骤:
(1)小组讨论打算用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小组分工:2人合作测量,1人计算,1人记录。
2、汇报实验结果
3、引导发现规律
谈话:仔细观察这一列数据,有什么特点?
明确: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大约是3倍左右(3倍多一些)
追问:正方形的周长除以边长所得的结果总是4,为什么圆的周长除
以直径所得的结果却不完全一样呢?
(回应:为什么测出的结果没有出14或3.1415926呢?)
引导学生认识:测量总是存在一定误差的,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
算,结果得到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倍数……
4、介绍圆周率的探索历程
课件展示。
(1)介绍《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并理解“周三径一”。
(2)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了解把圆切割成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
形,分别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介绍祖冲之的贡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在3.1415926—
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的值。比国外科学家早1000
多年。
(4)近代圆周率的研究结果。
5、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师: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无
限不循环小数,但同时也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倍数我们把它叫做圆
周率,用字母K来表示。
师:为了方便,一般保留2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6、归纳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谈话:知道了周长除以直径等干圆周率,你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
式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得出:圆的周长就等于直径乘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C表示周长,d表示直径,那么C=nd
注:n是一个固定的数,写的时候我们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乘号省略。
【设计意图:1、不同直径车轮的滚动轨迹能清晰地让学生感知直径
越大,周长越大;2、数据计测算之前先进行倍数范围的推想,有利于学
生对文本的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3、直面孩子的一知半解,通
过实践操作回应结果的存在性;4、打破常规思维,认为只要周长除以直
径就会得到3.14,事实上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是永远得不到的,
在此基础上,引入割圆术的科学性,渗透极限思想,深刻理解圆周率,感
受数学家的伟大贡献。】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算一算:d=4厘米,求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正确运用圆周长的公式。
2、选一选:r=5厘米,那么C=()
A、3.14某5B、2某3.14某5C、3.14某2
追问:为什么还要乘2
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因此得出圆周长的另一个计
算公式:C=2nr
3、判断:
Q)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他们的直径也相等。()
(2)圆的周长是半径的兀倍。()
(3)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提出要求:题目如果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可以怎样改?
4、解决问题:摩天轮的辐条(半径)的长度是10米,请你计算出它
的周长。
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教师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挑战题
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在长方形上剪下了一个最大的
圆,你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解题后同桌说说是怎么解答的。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能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基本运用,首尾呼应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二圆周率
n^3.14
圆的周长=直径某圆周率
C=兀d或C=2nr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页一7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
题。
教学目标:
2、让学生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
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儿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红色和蓝色磁性圆片若干。
学生:练习纸1张、红色圆片8个,蓝色圆片8个。
一、情境导入
通过课前谈话引入情境图
师:花坛里最先开放的是蓝花和黄花。一起数一数,蓝花有几朵?黄
花有几朵?
你能说说蓝花与黄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黄花比蓝花多4朵,蓝花比黄花少4朵)
揭示:蓝花与黄花的朵数之间还有着“倍”的关系。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操作探究、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一)“圈一圈”中建立“倍”的概念
1、教学例1
谈话:如果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作1份的,黄花有这样的几份?
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
指名回答:黄花有这样的几份?你是怎样圈的?
电脑演示圈的过程。
像这样,(板书)蓝花有2朵
黄花有3个2朵
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谈话:现在,谁能用“倍”说说蓝花与黄花朵数之间的关系?
指名练习说。
2、通过变式,进一步认识“倍”,突出本质属性
(1)改变几倍数,及时类比,形成概念
(课件出示增加4朵黄花)
提问: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
在练习纸的第2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黄花有()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倍。
汇报:黄花有⑸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5)倍
反思:
(出示两幅图)
同样都是2朵蓝花,刚才我们得到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现在怎
么又变成5倍了?
黄花如果有10个2朵呢?有100个2朵呢?
(2)改变一倍数,凸显本质,强化概念
(蓝花又开了一朵)
谈话:还是黄花和蓝花比,小兔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小猪
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到底是3倍、还是2倍呢?你同意谁的说
法?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继续设疑,和例题比较,引导学生辨析。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看来,在圈的时候不能随意去圈,得根据一份的朵数来圈。
(二)“摆一摆”提升“倍”的认识。
情境:小猴要考考大家了(出示8个红圆片),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
片的几倍?
猜测:蓝圆片可能摆几个,红圆片能正好是蓝圆片的几倍?
思考:(出示2个蓝圆片)如何调整红圆片,使我们一眼就看出是儿
倍?(课件演示)
操作:蓝圆片还有可能摆几个?拿出自己的圆片摆一摆,再和小组同
学说一说你的摆法。
展示并介绍不同的摆法:
蓝圆片摆4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2倍;
蓝圆片摆1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8倍;
蓝圆片摆8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1倍
对比辨析:红圆片始终没变一直是8朵,怎么它和蓝圆片的倍数关系
发生变化了呢?你发现了什么?(突出理解:1份数在变化,倍数也在变
化)
三、自主探索、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图)红花12朵,蓝花3朵。
谈话:把红花和蓝花比一比,你能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
追问:4倍?你们都认为是4倍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1)圈一圈的方法
学生说出自己在脑海里圈图的方法,问:你们是怎么圈的,红花圈出
了几个3朵?
课件演示:把花排整齐,验证圈的方法。
(2)列算式的方法。
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板书算式:12+3=4(倍)
追问:你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呢?
结合图进行引导: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其实就是想12里
面有几个3(出示:12里面有几个3)。
动画介绍:“倍”用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位名称。
2、变式练习,体现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师:如果有更多的红花和蓝花,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红花45朵,蓝花9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学生尝试完成、集体交流。
为什么不圈一圈了呢?
揭示:在这里,用计算的方法更为简便。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连一连、填一填(数学书7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追问:红萝卜为什么要4个一连?
2、考眼力
(1)出示3根不同颜色的带子。
提问:你能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吗?
抢答:。带子的长是()带子的()倍。
(2)变式:红带子剪成和绿带子一样长。
提问:你又能发现什么新的倍数关系?
揭示:当两个数量一样的时候,它们之间是互为1倍的关系。
五、回顾总结、知识延伸
比较:出示蓝花、黄花相差关系与倍数关系比较图,全课总结C
延伸:结合班级人数,用“倍”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蓝花有2朵
黄花有3个2朵,124-3=4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
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
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
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
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
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
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
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
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
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
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
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
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
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
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
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
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
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
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
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
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
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1、租车
2、用餐
3、买纪念品
4、写数学日记
5、设计扫墓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P93-94
教学目标:
2、让学生经历操作验证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分享,不断深化对圆心、
半径、直径意义的理解,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圆规、圆片、练习纸、课件、应用模型。
一、引入
1、从学习过的正方形开始。
引导学生找到正方形的中心点。
从中心点引出到边、顶点的距离,明确其长度不等。
2、逐步呈现正多边形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形成数学思考。
思考:如果正多边形的边数不断增加,中心点到边、顶点的距离会怎
样变化?多边形将趋于……?
引出圆,呈现课题。
设计意图:
从正方形引入,观察中心点到边、顶点距离之间的关系,渗透圆的本
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感受极限思想。
二、画圆
1、用身边的素材自己画圆。
交流不同工具的画法,初步感受圆规画圆有优势。
2、学生汇报,教师示范、规范画圆的方法。
3、学生们再次尝试画圆。
4、对比用圆规画圆和用其它方式画圆的共同点,体会“平面内到定
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设计意图:
第一次让学生自主画圆,初步体会,充分容错,引发对圆规画圆“工
作原理”的思考;第二次教师示范画圆,尊重教材,有效讲授,形成学生
对规范画圆的“有意接受”;第三次再让学生画圆,“反刍”画圆的核心
要素,建立圆心、半径的初步感知,为自学做好铺垫。
三、自主学习
1、自学与分享。
(1)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2)在自己画的圆里面标出圆心、
半径和直径;画好以后和同桌交流。
2、交流并理解。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质疑,关注理解。
过程中教师示范画圆心、半径、直径。
3、发现与思考。
组织交流反馈。
4、现象与本质。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思考:
(1)半径(直径)真的有无数条?
(2)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圆中,直径最长吗?半径呢?
设计意图:
“以学定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学能理解和掌握的不教。
从验证的角度设问“圆中半径真的有无数条?”让不同层次的孩子产
生不同的思考,这个环节具有多重效能,既传递给学生“经得起检验的东
西,才能揭示其规律”,又在验证过程中从不同视角去理解圆。
1、怎样找到圆心。
(1)学生思考、交流自己不同的想法,结合“生成”引导思考。
学生介绍想法,用圆片演示。
在学生理解后,教师课件呈现,再次引发质疑一一为什么这样折出来
的就是圆心?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设计意图:
(2)再找圆心。
引发思考:无法折一折的圆形怎样找其圆心?
充分预设,呈现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考。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使用学到的知识、概念,解决生活中与圆形有关的实际
问题。
设计意图:
与教学伊始呼应,从“方”中进入,回“方”中思考。让学生感受数
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轮回现象;领悟数学可以还解释
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价值;养成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观察、
分析事物的习惯。
六、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梳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小结收获,提出希望。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T6页“确定位
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学生在
以前已经学习了类似“第几”“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方向或
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课主要对这种经
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
思维能力。数对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二维空间的表象,架起数与形间的桥
梁,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及坐标思想,这也是学生以后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
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
的位置的抽象过程,知道数对与方格图上点的对应,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
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理解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方
法。
教学过程:
一、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1、谈话:仔细观察这一张座位图,你知道小红的位置在哪里吗?
2、交流: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确定小红的位置。
3、设疑:为什么同一个位置,说法却不一样呢?引发学生对已有的
确定位置的方法进行质疑。
4、揭题:怎样才能统一、正确、简明地确定小红的位置呢?今天我
们一起来研究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小红的位置,激活了学生头
脑中己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学生的描述可能比较简练但不够准确,
可能比较准确但不够简练,通过学牛之间互动交流,使他们认识到这些表
示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
二、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1、认识列和行的概念。
谈话:像这样排列时,一般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什么是
“列”,什么是“行”呢?
交流:哪儿是第一列,哪儿是第一行呢?
讲授:一般确定第几列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从前往后数。
2、用列和行确定位置。
表示:小红的位置,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确定吗?让学生尝试用第几
列第几行进行描述。
简化:为了研究方便,还可以把这张座位图简化成点子图,小红位置
所在的点,我们用A表示。
运用:这儿还有两个点,B、C,也能用第几列第几行说出它们的位置
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建立用“第几列第儿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规
则,并观察从座位图到点子图的变化过程,感受到用“列与行的方法”确
定位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这一板块也是学习在方格图上确定一个点位置
的必要过渡环节。】
三、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1、初步认识数对。
谈话:第几列第几行,让我们确定位置有了统一的说法。不过数学还
追求简明,像第4列第2行,能否写得再简明些呢?
比较: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交流:学生在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方法的基
本含义。
讲授:介绍数对的写法。
运用:这两个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你能试着写一写吗?并交流写法。
2、及时练习。
谈话:学会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那杈据数对,你能找到对应的点
吗?
交流:生介绍找到两个点的过程。
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数对的含义和思想,掌握数对的写法。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主探索更简捷
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尽情释放。在此基础上提升到
“数对”的方法上,使学生更加充分感受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简明性,同时
也体验到数对的意义。】
四、用数对的方法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1、根据方格图上的点说出数对。
谈话:刚刚我们在点子图上研究了数对,如果在我们熟悉的方格纸上,
你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个点的位置吗?
交流」如果这就是学校的平面图,你还能用数对说出其他景点的位置
吗?
感悟: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首先要确定什么?
2、根据数对在方格图上找到对应点。
谈话:在方格图上,你还能根据数对找到对应的点吗?这儿有三个数
对,请找到对应的'点并标上数对,边找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在你描点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延伸:根据这一个发现,想一想,同一列上的数对又有怎样的特点?
总结:看来数对不仅能表示出点的位置,还能反映出点和点之间的位
置关系。
3、根据图形特点在方格图上选择数对。
谈话:如果顺次连结这些点,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如果再确定一个
D点,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D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呢?
交流:学生介绍选择数对的过程。
感悟:看得出,同学们对数对又有了新的认识。图形的特征可以反映
在数对中,数对的特点也能通过图形来体现。
五、用数对的思想确定位置
谈话:其实类似这样的现象生活中非常多见,比如下棋时确定棋子的
位置。(向学生介绍国际象棋的走法。)
延伸:用经纬线描述地球上各点的位置(介绍北京的位置等),
总结:同学们,数对真是简单而又神奇,这数对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介绍数对发明的背景。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建立
数对的思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国际象棋)”和介绍
“地球上经纬线知识”两个环节,让学生感悟了“数对思想”的价值。在
此基础上,再向学生介绍数对产生的背景,促发学生学会思考,做一个
“思想者”。】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乘法应用题(课本第82页、第83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
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
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红花有4个2朵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
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
(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施工承包合同(5篇)
- 口罩销售的合同(6篇)
- 房地产项目开发委托代理合同
- 文化旅游产业推广与合作经营合同
- 房产收购合作协议书
- 书面货物运输合同
- 互联网项目合作协议
- 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 制式装修合同
- 房地产项目销售合同
- 2024中国AI应用开发者生态调研报告-易观分析
- -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习俗介绍主题班会14
- 2024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 2024年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作文“成长的必经之路:责任与选择”审题立意及范文
- 企事业单位公建项目物业管理全套方案
- 诺如病毒应急演练汇报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2024届新高考二轮复习 以“防”突破无机制备型实验综合题 课件
- 《电线电缆介绍》课件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