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10-T237-2021森林乡镇(村)评价指标_第1页
DB1310-T237-2021森林乡镇(村)评价指标_第2页
DB1310-T237-2021森林乡镇(村)评价指标_第3页
DB1310-T237-2021森林乡镇(村)评价指标_第4页
DB1310-T237-2021森林乡镇(村)评价指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CCSB65

1310

廊坊市地方标准

DB1310/T237—2021

森林乡镇(村)评价指标

2021-06-01发布2021-07-01实施

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10/T237—2021

森林乡镇(村)评价指标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乡镇、森林村庄的术语和定义、指标体系。

本文件适用于廊坊地区森林乡镇、森林村庄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37342—2019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森林乡镇(村)

在乡镇(村)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树木和森林为主体,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域内绿化协调

发展,且各项指标达到本指标体系的乡镇(村)。

乡镇(村)森林

乡镇(村)建制区及其周边所有森林、树木及其相关植被的总和。

森林健康

森林、绿地和廊道等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生态发展态势,能够发挥应有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文化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道德、行为等文化的总和。

4指标体系

森林乡镇

4.1.1森林网络

4.1.1.1林木覆盖率

乡镇域范围内林木覆盖率达30%以上。林木覆盖率计算方法按照GB/T37342—2019中附录A方法计

算。

4.1.1.2乡镇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绿化覆盖率

1

DB1310/T237—2021

乡镇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绿化覆盖率计算方法按照GB/T37342—2019中附

录A方法计算。

4.1.1.3乡镇人均绿地面积

乡镇区域内人均绿地面积达6㎡以上。

4.1.1.4乡镇区林荫道路率

乡镇区域内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50%以上。林荫道路率计算方法按照GB/T37342—2019中

附录A方法计算。

4.1.1.5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四旁全部实现绿化美化。

4.1.1.6道路绿化

乡镇建成区域内铁路、乡级及以上公路等道路的绿化与周边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

80%以上。道路绿化率计算方法按照GB/T37342—2019中附录A方法计算。

4.1.1.7水岸绿化

按照GB/T37342—2019要求绿化。

4.1.1.8农田林网

按照GB/T18337.3要求建设农田林网。

4.1.1.9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按照GB/T37342—2019要求进行生态修复。

4.1.2森林健康

4.1.2.1树种多样性

乡镇森林树种多样,乔灌草相结合,森林景观丰富,景观效果好。单一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

总数量的20%。

4.1.2.2乡土树种使用率

乡镇建成区、农村居民点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乡土树种使用率计算方法按照GB/T37342—

2019中附录A方法计算。

4.1.2.3苗木使用

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使用良种壮苗,严禁大树移植。使用的苗木应具备苗木检疫证、检验证和

产地标签。

4.1.2.4生态养护

乡镇所在建成区森林、绿地注重土壤的有机覆盖和功能提升,避免过度人工干预。各类裸露土地覆

盖措施到位,促进生态修复。

2

DB1310/T237—2021

4.1.2.5森林质量提升

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6%以上。

4.1.2.6动物生境营造

各生态斑块注重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食源蜜源植物,并通过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

4.1.2.7森林灾害防控

建立、完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

4.1.2.8资源保护

制定保护生态资源的规定,乡镇绿化有专人管护,森林、绿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创建期及

保持期内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公共事件和病虫疫情。

4.1.3生态福利

4.1.3.1生态休闲场所服务

建有2000㎡以上的公园、绿地等生态休闲场所1处以上,并向本地居民免费开放。

4.1.3.2生态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经济林、林副产品等绿色生态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1.4生态文化

4.1.4.1生态科普教育

在公园、公共绿地和乡镇街道等公众集中活动区,设置生态宣传场所和科普宣传设施。

4.1.4.2生态宣传活动

开展森林乡镇主题宣传,每年举办生态宣传活动2次以上。

4.1.4.3古树名木

按照GB/T37342—2019要求管理。

4.1.4.4公众态度

公众有植绿爱绿、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对森林乡镇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0%以上。

4.1.5组织管理

4.1.5.1建设备案

在市级森林乡镇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半年以上。

4.1.5.2编制实施方案

编制森林乡镇建设实施方案,经市级森林乡镇建设主管部门批准并实施。

4.1.5.3示范活动

3

DB1310/T237—2021

积极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庄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

4.1.5.4档案管理

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森林村庄

4.2.1森林网络

4.2.1.1林木覆盖率

村庄行政区划范围内林木覆盖率达30%以上。林木覆盖率计算方法按照GB/T37342—2019中附录A

方法计算。

4.2.1.2绿化覆盖率

村庄规划区范围内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四旁绿化,庭院绿化户数比例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

计算方法按照GB/T37342—2019中附录A方法计算。

4.2.1.3村庄林荫道路率

村内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50%以上,村外连村路绿化率80%以上。道路整洁且绿化与周边景

观相协调。林荫道路率计算方法按照GB/T37342—2019中附录A方法计算。

4.2.1.4环村林

在村庄周边建有环村林带。

4.2.1.5村内隙地绿化

村内废弃宅基地、宅院房前屋后、坑塘四周等隙地绿化率达85%以上。

4.2.1.6农田林网

按照GB/T18337.3要求建设农田林网。

4.2.1.7水岸绿化

按照GB/T37342—2019要求绿化。

4.2.2森林健康

4.2.2.1树种多样性

村庄森林树种多样,乔灌草相结合,森林景观丰富,景观效果好。单一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

总数量的20%。

4.2.2.2乡土树种使用率

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乡土树种使用率计算方法按照GB/T37342—2019中附录A方法计算。

4.2.2.3苗木使用

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使用良种壮苗,严禁大树移植。使用的苗木应具备苗木检疫证、检验证和

产地标签。

4

DB1310/T237—2021

4.2.2.4生态养护

森林、绿地注重土壤的有机覆盖和功能提升,避免过度人工干预。各类裸露土地覆盖措施到位,促

进生态修复。

4.2.2.5森林质量提升

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3%以上。

4.2.2.6森林灾害防控

建立、完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

4.2.2.7资源保护

制定保护生态资源的规定,村庄绿化有专人管护,森林、绿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创建期及

保持期内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公共事件和病虫疫情。

4.2.3生态福利

4.2.3.1生态休闲场所服务

建有公共绿地、游园等生态休闲场所1处。

4.2.3.2生态产业

发展林果采摘、林下经济、民宿等绿色生态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2.4生态文化

4.2.4.1生态科普教育

在公共绿地、游园等公众集中活动区,设置生态科普宣传场所和科普宣传设施。

4.2.4.2生态宣传活动

开展森林村庄主题宣传活动,每年举办生态宣传活动1次以上。

4.2.4.3古树名木

按照GB/T37342—2019要求管理。

4.2.4.4公众态度

村民有植绿爱绿、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对森林村庄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0%以上。

4.2.5组织管理

4.2.5.1建设备案

在市级森林村庄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半年以上。

4.2.5.2编制实施方案

编制森林村庄建设实施方案,经市级森林村庄建设主管部门批准并实施。

4.2.5.3示范活动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