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1.(14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在2024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学校开展了“北京中轴线观察手记”活动,沉浸式体验古都文化魅力。活动一探寻古都之魅力一条线,擘画了700多年。照着商周的模样、秦汉的形状,比着魏晋的风格【甲】唐宋的风韵,蘸着辽金的遗墨,从中国的元代起笔【乙】跨过元朝近百年的金戈铁马,纵贯明朝270多年的斑斓岁月,穿越清朝入关后260多年的风云际会,一路纵笔如戈;记录下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瞬间,附庸风雅过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的篇章;挥如椽之笔书写新中国的历史,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豪迈,传承千年文脉,表达人民意志,擘画出新时代的文化风彩。这条线,就是纵贯南北、联接古今的北京中轴线。(1)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判断错误的一项(2分)A.“擘画”是筹划和布置的意思,所以“擘”读bò。B.“文脉”表达中轴线的发展、传承的轨迹,所以“脉”读mài。C.“斑斓岁月”表达岁月的多姿多彩,所以“斓”应为“澜”。D.“风彩”表现了中轴线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所以“彩”字应为“采”。(2)结合文段内容,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金戈铁马B.风云际会C.附庸风雅D.救亡图存(3)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2分)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活动二挖掘“中轴”之内涵①中,是建筑形制。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从选址到布局都讲究“中”。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经过不断演进发展,呈现了对称布局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②。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北京中轴线的建筑和景观展现出中国传统都城对礼仪和秩序的尊重。“以中为尊”,在古今交融中,相关礼仪、秩序不断赓续传承。③中,是价值精神。北京中轴线不仅体现出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其中蕴藏的“天人合一”理念,也为中华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提供了特殊的物质见证。(4)阅读文章,并根据第②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5)文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成分判断错误的一项(2分)A“建筑形制”作句子的宾语。B.“经过不断演进发展”作状语。C.“建筑和景观”并列短语作主语。D.“赓续传承”作补语。活动三担保护“中轴”之责任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持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从法规体系、管理体系、保护措施、价值传播、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方面,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同时,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区居民、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活化利用,并通过建立展示体系、举办专题展览、创作文艺作品、举办公众大赛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6)参观后,同学们纷纷写下书法作品,学校准备选一幅篆书展示在校门口,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2分)(7)同学们不小心把准备贴在教室的两副对联打乱了,请你按照上联在前下联在后的顺序,准确选出匹配的字母、。(2分)A.千年遗产,史自元明,中轴线正开天地B.世界非遗,人人艳羡,智慧引燃文化圈C.八里长龙,云蒸福寿,底柱金刚铸脊梁D.北京景物,处处精绝,风光荟聚中轴线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2.(5分)默写,完成问题。(1)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2),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3),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自古以来,“山”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寄托。请你从古诗文中找出两句描写山的诗句:,。3.(8分)古诗阅读。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用典也叫“用事”,是借助历史、神话、寓言等来表达自己愿望、情感的一种方式。请你选出下面对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两项(4分)A.《黄鹤楼》开头用“仙人乘鹤离去”的传说,抒发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B.《赤壁》中化用“铜雀台”典故,以二乔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表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C.《野望》中作者追怀古代的隐士伯夷和叔齐,寻找灵魂的归宿,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D《雁门太守行》结尾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战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E.《渔家傲》中李清照化用《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句子,表达自己也有腾飞之志,渴望建功立业。(2)这首诗运用多种手法叙述完整的战事,展示了三幅激烈悲壮的战争画面:第一幅是在白天,运用①修辞手法写出了敌军来势凶猛,我军战士严阵以待;第二幅是从白日到寒夜这一时间段,采用②角度突出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惨烈;第三幅描绘了③的画面,运用“易水诀别”的典故,突出悲壮的气氛,又抓住“④”等意象暗示环境恶劣。(4分)4.(7分)阅读下面二篇短文,完成问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取材于《孟子》)【乙】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①而正②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取材于《论语》)注:①[有道]指有道德的人。②[正]正其是非。(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诚相待B.就有道而正焉一蹴而就C.此之谓大丈夫已而之细柳军D.居无求安面山而居(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全都错误的一项(2分)A.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翻译: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理解: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认为公孙衍、张仪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妇女顺从自己的丈夫一样,表达了他对二人的尊敬。B.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理解:孟子认为,当一个人有理想、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他应该与民众一起遵循正道行事,为民众服务;当个人没有机会实现志向时,他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独自按照内心的处世原则行事。C.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翻译:君子不自重就不能让人敬畏,学问也不稳固。君子应信仰忠义与诚信,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理解: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庄重大方,才具有人格的威严,庄重而威严才能认真学习而记得牢固。君子还要慎重交友。有过错不忌讳改正,这才是正确态度。(3)由文可知,孔子追求的是“君子之道”,孟子追求的是“大丈夫所为”。结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君子”和“大丈夫”内涵的异同。(3分)三、名著阅读(共5分)5.(5分)阅读《昆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两部名著时,人们常常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6.(10分)阅读《单桥》,完成问题。①单桥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城区外南面的滹沱河旧河道上,修建于明朝崇祯二年,距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杰作,也是世界纪录协会公认的现存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②桥体采用青石砌筑,呈现为五孔联拱的结构,全长达75.5米,宽达9.5米,整体呈现出马鞍形状。桥的最高点距离地面约15米,中孔尤为壮观,宽度为9米,矢高(拱顶至桥底的垂直距离)为4.5米,而两侧的边孔矢高则依次递减。考虑到河流在弯曲处流速较快,桥南面的孔被特意设计得较大为南高北低,南三孔比北部稍宽略高,南北桥头高差1.785米,并在拱与拱之间增添了四个小腹拱,以减轻石桥自重,提高泄水能力。这种设计不仅适应了河道的变化,还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单桥借助中国古代石拱桥的构造经验,既有赵州桥的大拱结合敞肩,又有卢沟桥的联拱形制,增加通水量,结构坚固又构造精巧。③桥面由青石铺砌而成,石块之间使用铁银锭榫卯结构相连,内部还设有木柱穿心连结加固,确保了桥体的稳固性。同时,桥面中间填充夯土,一方面降低了石料用量;另一方面减轻了桥体的自重。桥面历经数百年依然保留着20厘米深的车辙痕迹,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和悠久。④单桥的石作工艺精美绝伦。桥两侧的栏杆由64根望柱和68块石栏构成,望柱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狮、猴、神兽,每一件雕塑都独具匠心,栩栩如生。栏板上的浮雕艺术风格鲜明,共有110幅浮雕作品,其中47幅以人物故事为主题,61幅描绘动物花卉,另有2幅采用几何图案。这些雕刻纹样自然流畅,形象生动,格调质朴而不失精致。动物花卉图案简洁明快,折枝花卉的图形通常左右对称,配以山石和花朵,花瓣数量多在四到八瓣之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栏板上雕刻的菊花和荷花,其枝茎不交叉重叠,荷花最多八辫,菊花最多两层,展现出一种简约之美。⑤桥的两端拱券面顶部雕刻有镇水兽,这是一种常见的古代桥梁装饰,用以祈求镇守水患,保护桥梁平安。桥的两端各矗立着一对骑狮的男女善人石像,高达2米,象征着当年为修建此桥慷慨解囊的捐助者。此外,九个拱券之上雕刻着18个螭头,它们俯瞰河面,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桥梁。全桥上下共包含270处雕刻,每一处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⑥单桥的设计虽然违背了中国古建筑讲究对称的原则,但在整体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形成了单桥独特的美学价值。单桥不仅是中国敞肩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还被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称为“人类桥梁建筑艺术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中国桥梁艺术的奇迹,民间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1)阅读第②段,概括说明“单桥不对称美”的设计价值在哪里?(3分)(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的句子是用什么恰当方法把单桥的特点说得清楚明白的。(4分)桥体采用青石砌筑,呈现为五孔联拱的结构,全长达75.5米,宽达9.5米,整体呈现出马鞍形状。(3)阅读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单桥与赵州桥在结构设计上有哪些异同。(3分)【链接材料】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7.(11分)阅读《遥远的运河,亲切的运河》,完成问题。遥远的运河,亲切的运河高洪波①对于一个故乡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人来说,西辽河很近很近,大运河很远很远。但是感谢刘绍棠,感谢他的《运河的桨声》,让我在少年时期就接触到了京东运河边上的涛声和桨影,那是一本充满着运河气息和水流声的小说,也是刘绍棠的成名作。②读《运河的桨声》时,我还没有到过山海关里,更不认识刘绍棠,但是我知道那条神奇的大运河和历史上一个著名而贪玩的皇帝密切相关,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隋炀帝。③成年以后东奔西走,也见到了各种各样的运河。比如扬州的大运河,这可是运河的正宗。除了隋炀帝之外,清朝的康熙和他好玩的孙子乾隆都曾经沿着运河屡下江南。江南的运河流域辽阔而富饶,充满着传奇。几年前我在常州看到了最古老的一段运河,叫“南市河”,是当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为大运河的萌芽状态。北方的运河我在聊城看到过,号称“江北水乡”的聊城,被运河环绕着,留下了很多故事和传说。而在济宁,甚至有运河博物馆。这段在元朝开凿的运河,像古老中国经济的一条大命脉,贯通南北。就这样,大运河横亘于中国历史,成为亮闪闪的无法抹去的地标。④说到遥远的运河,是因为我刚刚读到“老北京”孙家汇先生的一篇散文《几度家住运河边》。他写到自己一生中几次搬家都和大运河有关,我特别注意到他说的北运河水系里边居然有北京的玉渊潭、莲花池,以及从东便门到崇文门的那段水路,他还提到著名的蟠桃宫庙会。孙先生的这篇散文唤起了我的运河记忆。原本认定十分陌生的运河,我其实在少年时期就几度亲近。⑤我和大运河很有些渊源,这源于在北京上中学时一段闲散的生活。那时,学生停课在家,我和楼里的小伙伴们便一起养起了热带鱼和金鱼。⑥热带鱼当时只有两种,一种叫“红箭”,算是比较名贵的品种,另一种是大众化的“孔雀”。为了喂养热带鱼,我们进行了艰辛的鱼虫捕捞工作。这种鱼虫红颜色,米粒大小,生在苇塘边、水塘里,俗称“水跳蚤”。当然,在鱼市上用钱可以买到,但我们更喜欢自己去捕捞。我和楼里的几个小伙伴选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骑车来到莲花池。我们用自制的简陋的网子在水里一网一网地捕捞这种红色的水跳蚤,然后把它们放在罐头瓶里带回家,喂那几条“孔雀”和“红箭”。看着热带鱼大口大口吞咽的样子,我心想从莲花池捕来的鱼虫应该味道不错,它们可以说是那个时候热带鱼最好的美食。⑦此后,我们又由养热带鱼转向养金鱼。金鱼的食物和热带鱼不一样,它们最喜欢吃的是一种长长的、细细的鱼虫,俗称“线虫”,又叫“水蚯蚓”,它们生活在河底的淤泥里。于是,我们又开始了第二轮和大运河的亲密接触。⑧我们先是走到离家几站路的右安门外的桥下,那条河的河水比较浑浊,河底黑色的淤泥散发出的味道也比较难闻,但正是在这样的泥里边有大量的水蚯蚓。我们把河里的淤泥一团团地放在筛子上,在河水里筛动,水蚯蚓便一条一条地抱成团显现了。喂金鱼的时候,把一团水蚯蚓放到纱布里,吊在鱼缸里,水蚯蚓会把身子探出来,这时候,金鱼便一根一根地品尝着我们从运河里捞上来的美味。捞水蚯蚓的过程让人极其疲惫,脚下又是味道难闻的淤泥,还可能有尖锐的铁丝刺破你的脚趾,引发感染。然而,为了心爱的鱼儿,我们继续着艰辛的捕捞工作。⑨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我和小伙伴一起骑车到东便门的桥下捞水蚯蚓。据说那里的水蚯蚓很多,很好捞。记得在桥下捕捞时,有火车轰隆隆地在我们的头顶上驶过——不远处就是北京的老火车站。我们在一根长长的绳子上拴一个用粗铁丝拧成的抓钩,把抓钩抛向河底,一些水蚯蚓就会被钩上来。东便门桥下的水蚯蚓很多,我们各自忙碌着。我一转身,突然发现我的伙伴“大耳朵”不见了,再定睛向水面上一看,他居然滑落到了河里,河水淹到他的脖子,一双大耳朵在水面上浮动着,这狼狈的一幕把我们惊呆了,也笑坏了。我们赶紧把他拉到了岸上,他抖了抖湿淋淋的衣服,很无奈地说:“脚下一滑,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幕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大耳朵”后来成了一个经济学家的时候,我们见面时还总忍不住拿此事调侃。⑩儿时的快乐渐渐地消失在岁月深处,是那么遥远,但此时此刻,回忆起在运河边捕捞鱼虫的情景,一切都是那么温馨,美好的时光仿佛近在咫尺。⑪遥远的大运河,亲切的大运河,历史的、现实的以及承载着岁月的河流的大运河,就这样流淌在我充满温情的记忆中。补充一句,那掉在水里的“大耳朵”就是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我相信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和大运河的那次亲密接触。(1)阅读⑤﹣⑨段,你会意识到几段文字都在写“捕捞鱼食”。请你结合文段内容和下面的地图,理解作者这样选材的用意。(4分)(2)作者的文字画面感极强。请你结合语境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喂金鱼的时候,把一团水蚯蚓放到纱布里,吊在鱼缸里,水蚯蚓会把身子探出来,这时候,金鱼便一根一根地品尝着我们从运河里捞上来的美味。(3)阅读文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4分)五、写作(共40分)8.(40分)作文。生活中总有一些物与人有密切的联系。如阿长的山海经、郑振铎家的三只猫、奶奶的针线盒、生活中的AI……这些物可能是人追求的目标,也可能是伴随一辈子的习惯,还可能是……但无不彰显着人的某种精神。请以“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写实可想象。要求:将横线上的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第一个横线上填入,第二个横线上填物,物与人有紧密的联系;情节完整,描写生动,主题突出;书写清晰;字数不少于600。参考答案1.(1)C(2)C(3)B(4)中,是礼仪秩序(5)D(6)B(7)AC、DB2.(1)归雁入胡天(2)问君何能尔(3)感时花溅泪(4)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1)CE(2)①夸张;②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③夜袭敌军;④霜重鼓寒4.(1)D(2)A(3)相同点:都有“处世的准则”的意思。不同点:“君子”指有才德的人,侧重于指个人修养;“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人,侧重于指社会责任。5.示例:《昆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虽然关注的领域不同,但都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主题。《昆虫记》通过昆虫的世界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奇迹,而《红星照耀中国》则通过革命者的视角展现了人类在逆境中对生命的坚持和追求。这两部作品都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体的独特价值,并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6.(1)单桥不对称美的设计价值在于适应了河道的变化,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和实用性。(2)句子通过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单桥的长度、宽度以及整体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