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以。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
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
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
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
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一一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
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
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
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用提问法介绍)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
体,而且还是•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
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宜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
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蹿”,是一支非常能
战斗的队伍。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
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勒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
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乂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
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爰,
“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
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
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
贪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
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
极为俭朴的生活。
三、熟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朗读。注意在读文的过程中,要把握句式的使用。
四、翻译课文;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
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原文】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译文】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
根源,就不能医治。
【原文】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译文】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
源,就不能治理。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原义】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于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译文】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
【原文】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译文】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
【原文】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译文】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
【原文】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译文】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
【原文】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译文】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
【原文】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原文】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语文】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
利自己的家;
【原文】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
【原文】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译文】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
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
【原文】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译文】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
【原文】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译文】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译文】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
【原文】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译文】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原文】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译文】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
【原文】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译文】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i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
【原文】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译文】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
【原文】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译文】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
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
【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
治。
【译文】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
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
【原文】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译文】因此天卜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
【原文】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五、赏读:
1、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的?
明确:墨子先是用了一个比喻论证,医生救治病人首先要知道缘起,其次是从君臣、父子、兄
弟、盗贼与他人、大夫间、诸侯之间不相爱导致乱起,最后再次强调“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使用的是类推的方式。归纳出所有的“舌L”
都源于“不相爱”,紧紧扣住中心论题。
2、《兼爱》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
求壬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如课文第1段,只保留以下文字就可见其大意:“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能治之。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而实际文字却多出了一
两倍。在先秦诸子中,这种表达风格自成一家。
墨子散文的风格,是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阐明他认为正大无失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全在
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由此而来的雄辩的气势和力量。从逻辑的角度看,本文的逻辑结构是:先
从反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不相爱,加以广泛论证,是后推导出唯有兼爱方可止乱致
治的正面结论。反面的立论与正面的结论实际上是等值的,使文章首尾相扣,互相呼应。
3、《兼爱》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
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
设问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反问句: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4、《兼爱》在论述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也
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
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2)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
5、你怎样理解墨子把社会的祸乱归罪于“不相爱”,而“相爱”就可以治理天下?
明确:墨子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小取》)可见本文阐明兼爱为是,
不相爱为北,审察兼爱必能致治,不相爱必然致乱的道理,是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是有为而发
的。
当然,墨子简单地将社会祸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把兼爱看作止乱致治的良方,是出于一
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兼爱说所反映的墨家平等意识,却是对儒家爱有差别等级观念的突破,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六、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
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
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七、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
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
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
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
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
我是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人
要道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你爹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一一因为王公
大人们比你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与批驳:
王公大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礼”也就
是有阶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了川4!再者,你爹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牛人要亲吗?那么他
为什么反而可以不还礼了?难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礼,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
吗?
非攻: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
灭“不肖”之人)
节葬: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
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节用: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纲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
越是王公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
非命: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右,是他们为
了他们贪婪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一一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
此。(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
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墨家与儒家还有许多方面不同,大家可以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八、布置作业:课后学习《非攻》
《兼爱》课后训练习题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荷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
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口:‘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口:'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
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
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宽也'论证'万事莫优于义',甲文则用论
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
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翳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井外取地也,因其
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
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
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三、多言何益
子禽问日:‘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怛鸣,口干舌攫,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
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榔(pi),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②然而不听()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四、阅读《兼爱》上
1、一词多义
(1)“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两个“若”分别是什么意思?
(2)“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与“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两句中“恶”分别是什么意思?
2、解释重要实词:
(1)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亏:
(2)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恶:
(3)视人身若其身,谁贼?其:
(4)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虽:
3、翻译重要句子: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2)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3)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4)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渭乱也。
答案:
1.B2.'辟'通'避,,意义:躲避
3.D4.(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5.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
6.万事莫贵于义‘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
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乙文译文】墨子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了。假如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
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一定不会同意干这件事的。那么为什么呢?那是因
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和脚珍贵。又说:'送给你天下,但是要把你杀死.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也
一定不会同意干这件事的。那么又为了什么呢?那是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性命珍贵。为了争辩一句话而互相
残杀,那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珍贵。所以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
二【答案】
1.去无用之费
2.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②合理地节约用度。③冷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解析】
1.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
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了、然后翻译,注意题T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
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答案
1.①经常,常常。②虽然这样,却。
2.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①说话要说到点子上。②说话要看准时机。
译文:
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
人门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
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四、1、(1)第一个“若”假如,第二个是“像"(2)怎么。噌恨。
2、(1)损害(2)怎么(3)自己(4)即使
3、(1)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
(2)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
(3)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4)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
《兼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重难点
归纳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学习过程
学习方法:搜集材料,关于墨子的时代背景、墨了•生平及思想简介以及与之相关的鲁班
一、背景: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
三、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四、翻译课文:
方法:利用翻译书翻译课文。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译文】
【原文】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译文】
【原文】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译文】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译文】
【原文】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译文】
【原文】子自爱.不邃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译文】
【原文】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译文】
【原文】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译文】
【原文】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译文】
【原文】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
【原文】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译文】
【原文】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
【原文】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译文】
【原文】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译文】
【原文】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译文】
【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译文】
【原文】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译文】
【原文】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译文】
【原文】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译文】
【原文】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译文】
【原文】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译文】
【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
治。
【译文】
【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译文】
【原文】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译文】
【原文】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
六、赏读:
5、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的?
明确:
6、《兼爱》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7、《兼爱》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8、《兼爱》在论述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5、你怎样理解墨子把社会的祸乱归罪于“不相爱”,而“相爱”就可以治理天下?
明确
七、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参考答案:
一、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
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
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
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
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一一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
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
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
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
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徐、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
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
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蹿”,是一支非常能
战斗的队伍。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
平民世家,•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
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信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
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三、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
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
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
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
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占代大禹一样,过着
极为俭朴的生活。
四、翻译课文: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
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原文】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译文】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
根源,就不能医治。
【原文】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译文】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
源,就不能治理。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原文】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译文】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
【原文】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译文】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
【原文】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译文】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
【原文】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译文】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
【原文】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译文】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
【原文】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卜,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原文】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译文】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
利自己的家:
【原文】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
【原文】虽至人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译文】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
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
【原文】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译文】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
【原文】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看。
【译文】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译文】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
【原文】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译文】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原文】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译文】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
【原文】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译文】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
【原文】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译文】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
【原文】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译文】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
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
【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
治。
【译文】假若天卜.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
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
【原文】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译文】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
【原文】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五、赏读:
六、1、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的?
明确:墨子先是用了一个比喻论证,医生救治病人首先要知道缘起,其次是从君臣、父子、兄
弟、盗贼与他人、大夫间、诸侯之间不相爱导致乱起,最后再次强调“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使用的是类推的方式。归纳出所有的“舌L”
都源于“不相爱”,紧紧扣住中心论题。
2、《兼爱》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
求牝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如课文第1段,只保留以下文字就可见其大意:“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能治之。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而实际文字却多出了一
两倍。在先秦诸子中,这种表达风格自成一家。
墨子散文的风格,是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阐明他认为正大无失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全在
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由此而来的雄辩的气势和力量.从逻辑的角度看,本文的逻辑结构是:先
从反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不相爱,加以广泛论证,是后推导出唯有兼爱方可止乱致
治的正面结论。反面的立论与正面的结论实际上是等值的,使文章首尾相扣,互相呼应。
3、《兼爱》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
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
设问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反问句: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4、《兼爱》在论述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也
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度房屋租赁安全责任合同
- 14 健康过冬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度快递站点承包合同转让书
- 新技术入股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第13课 多彩的数字世界 教学设计
-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学校书包采购合同范本
- 12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
- 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供餐餐具合同范本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 部编版高二思想政治下册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
- 心脏解剖演示文稿
- GB∕T 28575-2020 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
- 2022医院设备科工作制度
- 【23精品】苏少小学美术三下教案全册
- 房屋租赁(出租)家私清单
- 仓储货架ppt课件
- 《保健按摩师》(五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 陈日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上篇
- PID烙铁恒温控制器设计与制作_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